3A电子书 > 武侠电子书 > 寡人无疾 >

第34章

寡人无疾-第34章

小说: 寡人无疾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概是我看错了,我似乎感受到了上界之气……可是怎么看,也看不到什么东西,可能是我年纪小,修行还不到家……”
  “上界之气?”太玄真人愣了愣,突然意识到什么意思,倒吸了一口凉气:“难道高祖遇仙的传说是真的?有神仙庇佑刘家?”
  “谁知道呢……庇佑成这样,这神仙的道行……”
  ‘……也不怎么样!’
  张守静心中默默腹诽。
  就在张守静前方不远的地方,一身宫装的姚霁领着新的投资团背对着两个道人,往中宫的方向而去。
  “大家跟好我,不要再围观那两个道士了!那两个道士我在路上会介绍的!”
  姚霁费劲力气才把对“道士”稀奇的游客们拉了回来,眼泪都快下来了。
  “前面是中宫,中宫是皇帝和皇子们未成年前读书的地方。穿过中宫,就是后宫,也就是皇帝的妃嫔们居住的地方……”

☆、第32章 帅哥?毛孩?

  “刚刚那两个道士怎么会在宫里?”
  一个带着帽子的中年女士好奇地看了眼已经走远的道士们。
  “那个白衣服的老道好气质!”
  “代国开国的皇帝修道,所以道门的天师道就被代高祖尊为国教。这临仙城选址、临仙皇宫的建造,都有天师道的道人们参与。刚刚离开的那两位道士,应该是代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太玄真人和静守真人,他们一前一后,结束了道门的“两家之争”使得天师道两宗合一,发展成绵延三百多年的大教。”
  姚霁显然对这些杂谈也颇有研究,讲解起来毫不艰涩。
  “咦?什么是两家之争?”
  “天师道是不禁弟子婚娶的,所以道门也是嫡传,只是选择掌教非常严格,如果并非张家人想要得到正传,就要改姓为张。刚刚那位太玄真人就是四十多岁才加入天师道,掌教之前的姓名已经不可考,书上都以‘张太玄’称之……”
  姚霁笑着解释:“天师道在代国的祖庭原本是在元山,可惜代国高祖起兵时,元山祖庭支持的是前朝的皇室,只有山上一位张姓道人下山,召集道众,安抚灾民,聚集了庞大的信众,但却被元山天师道视为‘叛逆’,逐出正宗。”
  “这么一看,元山那边倒是丢了一支潜力股。”某个商界大亨笑了笑,“故步自封是无法进步的。”
  “正是如此。”姚霁点了点头:“众所皆知,代国高祖自称见过身穿白衣的‘仙人’,所以对道教十分推崇,然而元山天师道是受过前朝皇室供奉的,自然不会马上承认代高祖刘志,这时候已经有了庞大信众群体的张致虚抓住了机会,顺利的将自己改良过的天师道推广给代高祖,并且认为代高祖应当在遇仙的地方建一座新城——临仙。”
  “临仙在前朝旧都的东边,离元山较远。代高祖决意建立新城后,张致虚就在泰山起了新的宗坛,史称‘泰山宗天师道’。泰山宗改良后的教义要求弟子积极入世救世、先修己,再救人,最终返璞归真,回归自然。它的教义和元山派‘静心寡欲、超脱俗世’截然不同,而对于封建统治者来说,愿意帮助自己、并宣扬自己为正统的宗教是新成立的政权最急需的,所以泰山天师道就此登上了历史的舞台,被代国皇室世代供奉,以为正统。”
  “我的天,那元山宗的人岂不是要气死?”
  “并非如此,事实上,对于普通人来说,一个积极入世的道门并没有远离世俗的道门有神秘感。在民间,人们通常是把泰山宗的道人当做‘神汉’、‘游方郎中’、‘心理医生’和‘风水先生’来看待的,却把元山宗的道人们当做‘真神仙’,若真有寻仙问卜之事,还是会按照古老的规矩前往元山‘叩仙门’。”
  姚霁有些幸灾乐祸的笑着。
  “所以,泰山宗的嫡传张氏一直想要使两宗合并,成为‘道宗’而非仅仅是掌教。可惜的是,自高祖之后,景帝、悾鄱级宰鸬啦⒉蝗戎裕降鄹墙鼋鲋怀銮┥阶诔良帕撕艹な奔洌辉诿窦溆凶偶叩娜送谌ü笱壑幸谰墒遣坏谴笱胖玫挠畏降朗俊V钡教嫒说玫搅顺傻哿跷吹恼偌刖⑼ü种峙Γ沟迷降劳ヅ沙鍪拐呋馗赐矗糯蛳铝恕阶诤弦弧幕 !
  “刚刚那老道士好厉害啊!”
  中年女士露出赞叹的表情:“长得也实在是俊逸……年轻时应该是个美男子,对了,他应该有一米九了吧?”
  投资团里一群女人们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绝对有一米九!”
  “年轻时岂止是帅,肯定是鹤立鸡群!”
  “这位太玄真人在历史上也是个迷,传说他四十多岁才入泰山修道,同辈的师兄弟皆是孩童,但因为有大智慧,才被收入嫡传,改了张姓,他师祖临死前更是绕过几位徒弟,直接传位给这个徒孙,据说就是看重了他的能力。”
  “他修道之前的一切都不可考,有野史说曾经是个靠长相骗钱的骗子,也有人说他心智年纪其实极小,是个名副其实的‘老顽童’,不过很多考古学家都认为那是元山宗昔年争夺正统时的污蔑,这个人应该是火居道士出身,后被发现缺有不凡所以带上山门,也有可能是为情所苦,看破出家,因为他一生未娶,也没有后代,掌教之位后来是由守静真人继承。”
  姚霁没机会一直留在这个世界研究,所以也只能说出自己的推测。
  “这位守静真人,一说是太玄真人贴身伺候的道童,得了他的亲传,因能力超绝、天赋聪颖而入了张家;还有一说是他原本就是张家嫡系,且还是太玄真人的师叔辈,是张家嫡系为了拿回掌教的传承而放在太玄真人身边‘学习’处理俗务的继承人,所以后来顺理成章的继承了掌教之位。”
  “听刚才两人说话的口气,第二种传说像是真的!”商界大佬下了推论:“道童不敢这么和师父说话。”
  “我觉得那个小道士也有些邪门,我刚刚看他时候,他好像看得见我似得,还朝我的方向使劲瞪了几眼!太真实了,差点让我忘了这里是虚拟的!”
  一个投资团的投资人心有余悸地说道。
  “那是不可能的,量子叠加状态是无法有所交集的。而且这里也不是虚拟的,这里是经过矩阵计算后平行进行的世界,你可以将它当做大数据汇集后推演出来的世界,却不能当做虚拟游戏。”
  姚霁第n次的为他们解释着。
  “这是一项非常先进的技术,只是……”
  “只是经常失败,我们了解,了解……一失败就要钱重启项目嘛,我很喜欢这个世界,我会投资的,就当是另类的旅游了。”
  中年的女士豪爽地应诺。
  姚霁心中振奋了一下,这一趟总算有个肯定会掏钱的了!
  照这样下去,等资源足够了,她就能申请“常驻”一段时间进行历史研究。
  他们这些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这么辛苦的“带团”是为了什么!不就是为了有自由在里面研究的那一天!
  被“拉到款子”所振奋的姚霁顿时觉得浑身都是力气,一边领着众人走回后宫方向,一边继续进行讲解:
  “刚刚那位太玄真人也是位传奇人物,他在达到个人的顶峰之后,尊崇新天师道的教义,在泰山召开法会,宣讲完天师道的道义后宣布从此隐退,闭关修炼。他在入世之后又出世,卸下掌教之位后在泰山又修炼了许多年才去世。传说他离世时,天上霞光蒸腾,有道众看到他含笑飞升,至今泰山还有‘太玄飞升台’。”
  “啊!那个飞升台我去过!我还说呢,为什么叫太玄飞升台!”
  在场的不乏喜好旅游的,立刻引起共鸣,互相讨论了起来。
  姚霁这段时间只带过两个团,这个团的素质是最高的,除了刚才道士出现时稍微骚动了一下,全程无脱队、无掉队,听她讲解也很认真,还有好几个表现出了投资的*。
  心情愉快之下,她抬手看了下腕表,笑着说:“离这里天黑还早,还有一些时间,就这么回去太可惜了,我带你们去冷宫里逛逛。”
  “冷宫?”
  几个中年妇人立刻露出“晦气”的表情。
  “冷宫里有什么好逛的?”
  “这冷宫里住着一个小孩子,我每次带团来都能碰上。这个小孩是代国第六任皇帝,代昭帝刘凌,代国的中兴之主……”
  姚霁笑着对几个露出兴趣的女人眨了眨眼睛。
  “这昭帝……是历史上有名的美男子哟!”
  “美男子?走走走,带我去看看!”
  “小孩子再好看有毛用,我又不恋童!”
  “不愿意逛冷宫的,我可以划定个警戒范围,各位在西宫范围里自由活动也可以。等天一黑就要马上赶到祭天坛,可以做到吗?”
  因为这一队人十分有纪律,姚霁也放心让他们自己跑。
  “好好好!我也想自己看看,就是不好意思说!”
  “我是怕有什么危险……”
  就这样,一群人跟着姚霁拐了个弯,朝着冷宫方向走去,另一拨人则是直直向前,在祭天坛附近闲逛。
  ***
  飞霜殿的院子里,刚刚行过针、泡过热水浴的刘凌赤着上身,跟着萧太妃练着“横步”。
  这是一种快速躲避敌人攻击的步法,只有三步,却能避开绝大部分的攻击。萧太妃要求他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能下意识地使用这个步法,所以他每天脚步不停,且分心多用,为的就是能达到“下意识”的境界。
  此时也是如此,他的脚下一边踩着步法,一边分心听着赵太妃讲述高祖开国年间的种种异人。
  旁边萧太妃惬意地半躺在一张竹榻上,笑着听赵太妃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
  咳咳,这不是他说的,是薛太妃说的。
  “那张致虚应该并非是什么得道高人,而是一位非常会审时度势、手段圆滑的道人,若是在朝为官,就凭他那观察入微的本事,也能身居高位。”
  张太妃边说边笑着提点刘凌:“歪了!刚刚斜了一寸!”
  “哦。”
  刘凌认命地挠了挠头,从头再走。
  最近因为太玄真人在宫中很火,就连王宁都被塞了一肚子东西回来,所以几人就说到了天师道泰山宗的开山祖师张致虚。
  赵太妃的先祖和张致虚有些交钱,也曾一起修建过皇宫,所以家中留下了全面的记录,赵太妃就按记忆说给刘凌听。
  “不过这人确实有些真本事。昔日他还在元山宗坛时,就是一个出名的异类。他一不修真,二不修心,反倒追求‘格物’之理,对万事万物探究到底,并且想将道法以‘格物’的方式参透。”
  “当年他曾提出,天上的雷电可能并非有云龙翻覆,而是有某种会放出雷电的东西导致,这东西很可能就是云,并以此为依据将所有宫殿的高处都布上了铜线;他还曾反驳过他的老师,认为灾难并非上天预警,而是人为所致,一切皆有理可循……”
  赵太妃根据自己的想法大胆推测:“这在以‘体认本心’为教义的元山宗看来,简直就是大逆不道,所以他当年下山,有可能并非是去‘救济天下’,而是被师门赶下山的……”
  一旁的萧太妃仰首笑了笑,脸上露出一副“她又开始语不惊人死不休了”的表情,样子颇有些无奈,还隐隐带了些宠溺。
  刘凌跟着赵太妃听了三年“赵氏史书”,什么惊世骇俗的都听过了,对于这样普通的推论自是没有什么大的反应,只是“哦”了一句,脚下便一个滑步,越过了地上一道尖刺。
  只是眨眼之间,刘凌一下子愣在了那里,第二个尖刺也没有避过,悬之又悬地穿透了他的布鞋,将鞋子钉在了原地。
  这一下,倒把悠哉听故事的萧太妃惊得一下子坐起,赵太妃也连忙住口,齐齐向刘凌凑了过来。
  “你怎么回事?听张致虚的事也不至于听到变傻了吧!”
  赵太妃蹲下来,示意刘凌先把鞋子脱了。
  萧太妃也皱着眉头:“虽说让你‘分心’,却没让你‘无心’,你怎么连这小小的陷阱都避不开?越学越回去了!”
  刘凌咽了口唾沫,装作若无其事地脱下鞋子,任由赵太妃将鞋子从弹起的尖刺上拔下,淡淡地说道:“没什么,腿突然抽了下筋……”
  因为他很少失误,所以两人这才松口气,各自回到原位。赵太妃丢下他的鞋,笑着骂他:“自吃的饱饭以后,你真是喝水都长!像你这样抽条,腿会抽筋也是正常的。”
  刘凌点了点头,穿上布鞋,继续在地上滑来滑去。
  “他在做什么?跳舞吗?”
  一个女人有些失望地侧头看了看刘凌。
  “就是个漂亮的男孩子嘛!哪里是什么大帅哥!”
  “你别说,长得怪可爱的,就是太瘦了!”
  一个母爱泛滥的胖阿姨围着刘凌绕了三圈。“作孽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