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武侠电子书 > 寡人无疾 >

第331章

寡人无疾-第331章

小说: 寡人无疾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萧将军武功高强,在下不是您的对手,就不自取其辱了。”
  “堂哥喂你给我留点面子行不行?当个内应也不容易,我好不容易才树立起自己胡夏高手第一人的形象,总不能两三下给你打的跪地求饶吧?”
  萧九一脸凛然地用传音入密求饶。
  “好了,别耍嘴皮子了,你也四十好几的人了……”萧逸还剑入鞘,嘴角噙着一丝笑意,传音入密。
  “还不和我英雄惜英雄,不打不相识,叫我以后怎么光明正大来见你?”
  微微一拱手,更加凛然道:
  “承让,承让。”
  两人相视一笑,萧九上前用胡夏人的礼节拥抱了萧逸一下,萧逸豪爽地回抱,这下胡夏人和代国人面子两不相伤,还没弄出什么“血案”来,让围观的胡夏使者都松了一口气。
  当日胡夏人设宴重重款待“以武会友”的萧逸,宾主皆欢,自是不用多提。
  胡夏人原本就是准备来临仙开辟商路的,自然是什么人都不愿意得罪,反倒还要客气对待。
  他们从魏坤那里得知这位“萧九将军”原本是江湖草莽出身,练武成痴,倒不见得是为了什么政治目的来的,铁骑山庄又常年往来西域,名头即便是胡夏人也都知道,萧逸人又有趣,几番往来,胡夏人对这位铁骑山庄出身的将军自然又生出几分好感,阿古泰几人更是经常邀请这位将军前来礼宾院做客。
  萧逸有自己的心思,胡夏人也有胡夏人自己的心思,几番来去,“萧九”和阉人武士“尼日勒”竟成不打不相识的事情也传了开来。
  萧逸是得胜回朝的,大军未回到京中之时算是悠闲,除了入宫面圣,便是去各处赴宴或行猎。
  投桃报李,萧逸得了胡夏人的款待,行猎时便邀请了使馆里的胡夏汉子,还特特点名邀请上萧九乔装的“尼日勒”。胡夏人乐见其成,反倒嘱咐萧九小心逢迎,至于他们出门打猎时,尼日勒点了几个照顾负责驮猎物之马匹的“马奴”,更是毫不阻拦。
  不过几天的功夫,东君便和湘君见了面,那些不方便传出去的消息,也源源不断地传入了宫中。
  ***
  紫宸殿。
  刘凌看着萧逸送回来的书信,脸上全然放松之色。
  知道胡夏身边的是“老东君”和“新东君”,说刘凌不动心,那是不可能的,不过这两人既然这么多年没有回京,更没有想要露出自己的行藏,说明对他这个皇帝并没有什么归属之心,强扭的瓜不甜,他也不必摆什么皇帝的架子,让他们回来再当这个“东君”。
  只是知道他们还心系社稷,愿意为了胡夏国一点风吹草动千里奔波,就已经足以让他意外和佩服了。
  现在要解决的问题是……
  “瑶姬,和夏国的通商要尽快确定,流风公主也可以送回了。”刘凌挑了挑眉,“我这里得了消息,摩尔罕王不知在哪里得到了消息,知道了身毒国也有硝石,已经派出了使者。”
  身毒?印度?
  姚霁一惊。
  一定又是秦铭!他那么热衷于制造热/兵/器是干什么?
  “摩尔罕王野心勃勃,若他统一了西境,再无可以征战之地,说不得会把目光放向东边,既然他要通商,要硝石,我便给他硝石,我不但给他硝石,也给他的兄弟们硝石和□□……”
  他挑了挑眉。
  “既然水已经混了,不如更混点,让他们内耗个干净。”
  姚霁微微一想便明白了。
  “你准备派出使者随流风公主回去,搅浑这潭水?这流风公主也是夏国人,怎会坐视自己的祖国四分五裂?”
  姚霁有些不可思议。
  “等她入了光明教,做了那什么圣女,胡夏也就不是她的国家了。”
  刘凌合起信,在烛火上烧了个干净。
  姚霁还在思考刘凌这么做可值得。
  “我记得你那同僚便是留在那边,引得你经常彻夜难眠……”
  刘凌的声音乍然响起。
  “呃?是的,按照你们的说法,他……他触犯了‘天条’。哎,其实何止是他,我也触犯了天条。”
  姚霁苦笑,他们都违反了合同,回去后有的受了。
  “既然他让瑶姬你不快活了……”刘凌的声音很是平静。“我也让他知道,不是每件事情都能尽如他意的。”
  “咦?”
  姚霁茫然地眨了眨眼。
  立在案后的少年收起了脸上属于帝王的威严,露出“我要不讲道理的护短”的表情,对着姚霁微微笑着。
  “仙子被他气得夙夜忧叹,我便也不让他好过!”

☆、第230章 希望?盼望?

  蝗灾的事情毕竟是瞒不住的,就算这个时代信息多么的不发达,可朝中不少大官在那段时间被皇帝送回家、天不亮就有朝官出京、还有京中越来越多涌入的难民,都隐隐约约透露出一个讯息——哪里遭灾了。
  代国自悾垡岳矗负趺挥杏黾裁创蟮奶煸郑庖彩俏裁雌降凼逼诜⑸敲创蟮亩遥砂傩栈故悄芑畹孟氯サ脑颍呐抡味氛俨锌幔紫碌陌傩湛刻斐苑梗兆泳湍芄
  可从成帝开始,就像是老天爷终于突然想起来下面还有一块地很久没遭过灾一样,先是泰山地震,而后河堤震坏、日食、地动、大旱,加上战乱,百姓也惶惶不可天日。
  即便是原本风调雨顺的南方,也因为蛮族作乱而变得人人避之不及,连天子脚下的京城都遇到了地震,许多百姓已经不知道还有什么地方才是安全的了。
  各种古怪的说法弥漫开来,寺庙道观的祭祀法会也越来越多,粮食几乎在三年之内暴涨了一倍有余,若不是皇商们竭力控制物价,还不知道会涨到多少。
  蝗灾的出现,彻底让户部的官员懵逼了。望着几年来内忧外患而空空荡荡的官仓和常平仓,那些指望着秋收回来能够满仓的官员们,已经开始盘算着该怎么跟皇帝和其他官员交代今年可能连禄米都发不下来的原因。
  而对于即将抵达梁州的戴执来说,蝗灾是一个有可能让他走上人生巅峰的转折,也有可能是让他从此万劫不复的深渊。
  “大人,该启程了。”
  戴执的随扈从驿站外进来,面带忧色地说道:“外面天气似乎是不太好,山那边雾蒙蒙的,似是要下雨。”
  “要下雨?”戴执放下手中收拾着的行囊,走到窗边将信将疑地往外看:“闹蝗灾还会下雨?”
  蝗虫都是旱出来的,有种说法蝗虫是旱魃的化身,蝗虫出没之地,绝不会下雨,戴执只是稍微愣了一会儿,便展开了笑容。
  “下雨说不定是好事,一旦下雨,蝗虫便无法进食,刚出生的小虫被水一冲就要淹死,看来老天还是佑我百姓的。”
  他心中存着喜意,连动作都快了几分,外面天还没大亮,就已经催促着所有官员和差吏立刻出发。
  戴执从京中一路马不停蹄过来,所带的官员小吏皆是年轻力壮之辈,就连马都是能扛会跑的健马,为的就是早一点能赶到最近的受灾之地,好在所有人都明白事情的轻重缓急,赶路虽苦,也都咬牙忍着,就怕耽误了大事。
  他们身上还带着晨露,沿着官道往北而去,果见天空中黑云压顶,整条官道除了他们这群打着朝廷仪仗的官使,竟看不到一个商队或旅人,他们便是再不通世事也察觉到了不对,一个个越走越是心头疑惑,连纵马的速度都慢了不少。
  “起风了!好大的风!”
  田匡斗篷上的帽子一下子被吹的往后倒了去,他忙不迭地用手按住,迷迷瞪瞪地睁开眼,生怕风沙迷了眼睛。
  可只有风,没有沙,伴随着清晨的大风的,还有几个官员充满骇然的大叫声。
  “天啊!云在动!云在飞!”
  “哎呀,落下去了!云掉下来了!”
  一片乱七八糟地呼喊声,若不是直面如此情境之人绝对想象不出“云在飞”、“云掉下来了”是什么意思,还以为是哪个发了癔症的人在胡言乱语,可抬起头看着云端的官员们却没有一个觉得这句话是玩笑,反倒一个个露出了天塌地陷一般的表情。
  哪里是什么云,那一片片移动的,明明就是蝗虫群!
  “为什么蝗虫会过山?不是蝗虫不过山吗?”一个官员露出绝望的表情看着官道前方连绵不断的夫子岭,跪倒在地,祝祷不止。
  “老天啊,千万不要再让蝗虫继续往南了?”
  梁州以北难道已经没有可吃的东西了?
  “还,还有风!不见得飞的过去。”
  田匡咬着牙红着眼看着山谷间刮起来的大风,沉着声说着。
  蝗虫起飞后,多的地方阳光透不过来,天地为之暗色,远远看去便像是云。蝗群从山头上飞过时,毕竟有力穷之时,等到力尽便要歇脚,于是那草地上,树枝上都落满了,看上去就象一座座蝗山。
  蝗虫落下时,天空就为之一晴,正是因为突然看得见太阳了,他们才发现那不是云而是蝗虫,黑压压地成群结队想要飞过山谷,到达山的另一边去。
  风的流动是人眼看不见的,可被风裹挟着的东西却不一样,他们眼见着山谷间的冷风忽忽的把蝗虫吹了下来,不久后蝗虫冒着冷风又翻了上去,这样翻了几次,是人都看的出是风在抵挡着不让蝗虫南下。
  “现在快入夏了,刮得是南风,蝗虫一时半会下不来,可要再不灭就难说了!”
  戴执最后看了眼那一座座“蝗山”,脸色已经铁青。
  “我们没时间磨蹭了,从现在开始,不到梁州绝不休息!”
  如果说在京中时,和满朝文武大臣彻夜讨论如何灭蝗,就像是做着各种战略部署的话,那么看到了那铺天盖地的蝗虫的戴执一行人,已经明白了他们将要打的是什么仗。
  进入梁州地界之后,眼见之处飞蝗遍野,他们从京中带来的斗篷原本只是因为早晚太凉用作保暖的,如今一到了野地里便人人都用斗篷将自己裹得严严实实,连眼睛都恨不得合上。
  明明已是初夏,禾苗茂盛之时,可他们眼见之处无一是青,田间枝头只余枯枝,满眼都是光怪陆离的景色,看的人浑身鸡皮疙瘩直起,不停的打着寒颤。
  天空中蝗虫们在不停地盘旋着,呼啦啦一阵飞上天去,又呼啦啦一阵飞下地来,间或在人畜之间跳跃,浑然不怕这些比自己庞然无数倍的巨/物。
  “他们在干什么?烧虫吗?”
  田匡看着不远处腾起青烟的田地,心中有些宽慰。
  “知道烧地去虫,还算有些见识。”
  “大人实在想的太好了。”
  梁州府派来接应他们的主簿叹了口气:“那是在烧香礼拜,求蝗神让它们去其他地方呢。”
  “去其他地方?”
  田匡面容一变,脱口而出:“去其他地方吃别人的青苗吗?”
  “啊,飞了!飞了!”
  一个老农操/着当地粗噶的方言叫了起来。
  “蝗神显灵啦!”
  “蝗虫飞啦!”
  “老天有眼啊!”
  一群农人看着那群蝗虫吃干净了田地中最后一丝绿意,终于盘旋着飞上了天空,遮天蔽日的而去,不但没有惶恐不安,反倒激动的热泪盈眶,跪地叩拜不止,大声呼喊着“虫王”的名字。
  “他们,他们就这么看着……”田匡似乎没想到这些农人根本没有一点救苗的意思,心头犹如压上了一块沉重的大石。
  所谓主持救灾,肯定是要地方官指引、百姓辅助的,如果就他们几个人,便是把一身血肉都饲了蝗虫也灭不干净。
  可现在他们亲眼所见,百姓宁愿求蝗虫吃干净了禾苗去其他地方做害也不敢出去扑灭,那些幼虫甚至还在田地中跳跃密密麻麻仿佛锅中的粥米,田匡只觉得一口气堵在胸间,怎么吐也吐不出来,活生生要把自己憋死。
  再看其他被皇帝钦点出京治蝗的官员,无一不是满脸铁青,甚至还有瞠目切齿似乎想要上去喝问的,被梁州府的主簿眼疾手快一把抓住,好生劝慰,口中无外乎就是“乡民愚昧,只知自保”之类的话。
  “老农顽愚不识事,小不扑灭大莫追。”
  戴执心情也很是不好,他以前也游历过大好河山,见过蝗虫成群,却从未有过这么大规模的泛滥。
  如果只有一小片一小群时,人们扑灭时反倒没有这么犹豫,可是人毕竟都有惧怕之心,不识字又不知相生相克之理的普通乡民在看了这铺天盖地犹如天神降罚一般的场景时,会生出无法抵挡之心也是寻常。
  可祝祷着希望它们去吃掉其他地方的东西,不要留下来,就有些过了。
  “我们的差事,重的很啊。”
  一位户部的曹官沉重地叹了口气,只觉得背后行囊里自己抄下的《灭蝗疏》似乎像是一个笑话,心中根本没有了自信。
  梁州不是什么富足的州县,由于和方党占据的青州离得不远,所以这几年青州遭罪都是梁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