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穿越电子书 > 小地主家的红火日子 >

第6章

小地主家的红火日子-第6章

小说: 小地主家的红火日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伙计给拿来了算盘结帐,道:“丽娘绣的荷包十二个,每个二十五文,共三百文;盘花的木簪子十六个,每个二十四文,共三百八十四文;盘花荷包和络子共八个,每个十五文,共一百二十文;另外细麻布二百三十文,加起来一共是……一千又三十四文,可对?”说着将算盘推到娘仨的面前。

    “对,没错,多谢二掌柜了。”一脸喜色的丽娘说道。姐妹俩又跟着母亲同二掌柜的寒暄了几句后,待娘亲小心的包好了钱袋,放入藤篮里后挎着篮子和二掌柜的道了别后,开开心心的出了店堂。

    “琼娘,你也别去找你爹了,我们一块去寻他们把。”说着娘仨就直奔隔壁街的书店而去。

    三人来到店门口,就见二郎已经跨过了店门,朝三人迎了出来,忙道:“娘,你们怎么快就办好了,那现在是不是可以去集市了,您等着我去喊爹爹出来。”看到母亲颔首后,就火急火燎的复又进了店去,没一会儿就见父子俩一前一后的往外面出来了。

    “怎么没买书啊,你不是说给大郎准备明年童试用的书吗?”母亲迎上前去轻轻地问道。

    “没看见要买的,等下次来再寻把,事情可是办的顺当,都不到二刻钟。”笑道。

    “很顺当,我都有点不敢相信,你猜我们做的那些个木簪子卖了多少钱。”边说边比了手势道:“每个二十四文,都快赶上我绣的荷包了。”

    “真的,二十四文,我也就想着能卖上二十文就很好了。”说着和妻子对视了一眼后,转向了孩子们道:“走,今天爹给你们买好吃的去,等下多买些点心回去叫大家都尝尝。”

    几个孩子兴奋的蹦蹦跳跳的在前头走着,夫妻二人缓缓的跟在后头,一起往隔壁街停驴车的方向而去。

    “这才刚过了一刻钟多点,萧师爷您家的事都办妥了,刚好许老爹也回来了,我们上路吧。”说着只见提着个竹篮的许老爹满带着笑容的正往这里来。

    不多时,待一车子人坐定后,张把式边赶车边饶有兴致的看向许老爹问道:“我倒是许老爹你怎么比萧师爷慢回来,原来是去买东西了,都买了点什么好东西?”说着执鞭指了指他的竹篮。

    “哪是我买的呀。”边说着边揭开了顶上的盖子来,接着道:“今天刚好赶巧了,杂货店东家庄子上的瓷窑给店里送了一批广口的大瓷碗来,路上不小心给碰损了些。他们家大掌柜看过后也不让卖了,还让砸了,我看着心疼就说了句‘可惜了’,没想到大掌柜居然就都给了我。”说着拿出一个来给旁边的张把式看,又接着道:“你看看,别的地方都好好的,也就在碗口,要不就在碗底边上,有那么几个小缺口,也没裂纹,在家里自个用着,不用它待客也就是了。”

    只见张把式看了几眼后也跟着点了点,道:“谁说不是那,他们李记这瓷碗的价虽说不便宜,可这东西也实在,就没瞧见他们卖出去次货过,货真价实阿!”

    “所以他们的好几个铺子才做到了镇上最好的。”父亲也笑着说道。

    才走了没多久,车就停了下来,张把式先跳下车,引了驴车靠在了一条热闹的街边才道:“到了,萧师爷,许老爹,我要赶着给几个铺子拉货去了,你们赶完了集,若是不赶着回村,我午时之前在镇口的石桥边侯着,那你们忙我先走了。”说完,待一群人都下了车,父亲和许老爹又给他结好了车钱后,才又赶了车离开。

    “那萧师爷,我也先去集上将手中的东西卖了,你们慢逛,老头我先走一步了。”说同父亲点头示意后径自没入了人流中。

    “那我们也走吧,爹领你们去街口的面铺吃他们家的红汤肉糜面,还给你们买隔壁铺子的烧饼。”几个孩子听了后都猛点头。

    眼前的铺子也就两个开间大,店堂里摆着六、七张简朴的红漆木方桌,四面都是一色的宽板红漆大条凳,由刷得白白的墙面村着倒也显得店里干净亮堂。

    待点完了面后,父亲又给店里的小二数了十文钱去隔壁买五个烧饼来。堇娘吃着面,觉得这味道很是一般,可看着身边的姐弟俩却是吃得那个开心,想来这个他们也是难得吃到吧……想着按现在家里的情况,看是不是还有什么可以增加收入的地方的时候。

    待一家人吃完后,父亲汇完了账,领着家人才出了店门口,就听到打外头街上,来了个十四五岁的少年。只见他一身短打,待看到父亲后立马急步来到了跟前,行了个礼后才道:“小的是沈记的跑街伙计,这是奉了我们大掌柜的命,特意来请了萧师爷去我们店里有事相谈。”说完后微笑着又向父亲比了个请的手势,见父亲轻轻点头后,才殷勤的为一家人在前面引路。

    出了街口,到了成衣铺的那条街后,却不是往成衣铺去,让人不免有些诧异,就听父亲问道:“这不是去成衣铺吗?怎么……?”

    那带路的伙计忙答道:“萧师爷莫要误会,我们大掌柜的让小的领你们去店里的后厢,就在后街,请随小的来。”只见他在一个门檐下停了下来,刚打门就有一个小厮出来开了大门把人都让了进去,和这面积不小的院子相比,外面的大门显得到是颇为低调了起来。

    一家子才刚入院子还未站定就见先前同母女三人打过交道的二掌柜的已然迎了上来,忙道:“萧师爷,萧二奶奶,我们大掌柜正寻你们那,这不让我出来迎迎你们,快随我里面请吧。”说着就亲自领着一家子入了正堂。

    等一家人进了正堂后才发现,里面已经坐着二个身着锦服中年男子,待看见父亲到来后起身同父亲互相见了礼后,二掌柜忙给父亲引见道:“这是我们成衣铺的沈大掌柜的,这位是我们镇上华记银楼的华大掌柜的。”

    相互介绍完后,待三人坐定,小厮上完了待客的茶水,又将母亲引到了边上也落了座后,父亲才道:“沈大掌柜的,华大掌柜的,不知二位怎么急着找在下所为何事啊?”

    “事情是这样的,今天华记银楼的东家小姐去我们店了做衣裳刚好看到,萧师爷家送来的木簪子,爱不释手,随即就买了一半去,没多时银楼的大掌柜就来了店里……。”说到这里一旁的华大掌柜给接了过去,道:“我就开门见山吧,今天无意间瞧见我们家小姐新买的木簪子,样式新颖,又耐看,所以就想将这样子做成银簪子来定是好卖,故而才急急得就赶来问沈大掌柜的,这才知道原来是萧师爷家做的。我也是在商言商,不知萧师爷可愿意将这新样子买与我店里,我愿意每个样子出八两银子,可使得?”

    堇娘这里还在琢磨着怎么利用现有的资源增加家里的收入,这倒好还有自己送上门的,想到这里不禁偷眼看向父亲的面色来,只见父亲略作沉思后,才缓缓地说道:“既然华大掌柜的看得上眼,又愿意出资购买,我这里岂有不允之理阿。”说着径自端起茶杯来轻轻地抿了一口。

    “好,那就多谢萧师爷了,只是这样子既然已有我们买下,只能由我们银楼独家用。”这时银楼的大掌柜的拿出早已准备好的银子边递了过来边说道。

    “那是当然,可还有写个契书与你?”听闻此言后大掌柜的忙一边摆手一边说道:“不用,不用,我还能信不过你萧师爷,只是如若以后还有这样好的新样子可否也先让我们店里瞧瞧,要是好我还愿意照这价买下,可使得?”

    “一定,一定,若以后得了新的再与大掌柜你先看就是了。”父亲点了点说道。

    随后大家又互相客套了几句后,沈掌柜的起身送了客,一家人才在小厮的引路下出了铺子的后院。

    “今天,也算是托了我们家堇娘的福得了这意外之财咯”说着轻轻的拂过堇娘的头,感叹的说道。

    “谁说不是那,刚见伙计来寻你时,我也寻思着到底是要想谈何事,到是万万没有想到竟然……。”夫妻俩对视了一眼,笑着看向了孩子们。

    “爹爹,我们还是先去市集卖了这细麻绳才好。”之见二郎高高举起手中的藤篮说道。这是先前为了这细麻绳挂在手上碍眼,将空出来的藤篮装了起来,对儿子的提醒这会儿到是想起来了。

    “倒是爹爹我,一时开心差点忘了这事了,走我们先去卖了它。”

正文 第九章 买糕饼

    二郎忙提醒道:“爹爹,我到是想着不如我留着将这麻绳还有蛋让许家爷爷一起帮着卖了就好了,你和娘还是快些给二姐抓药,瞧大夫才是正经。”

    “我家二郎说的在理,那我们这就去寻许家老爹去。”说着一家子就向着集市的方向走去。

    市集上还真是热闹,对于从小在城市里长大的孩子来讲,瞧什么都新鲜,以前也就是在屏幕图片中见过,可没亲身经历过,更何况还是古代的,倒是有些看不过来。跟着姐姐,弟弟的三人一起开心的边走边应接不暇的看着,听见父亲在后面喊住了三人,才发现自己现在这个样子到还真像是个只有的九岁孩子。

    原来几个人光顾者看热闹到没留意到街对面正摆摊卖麻绳的许老爹。听到了父亲的喊声才回过头来,朝父亲手比着的方向望去。待父亲同许老爹讲妥了事后,想着留下二郎来帮着看摊子,没想到许老爹忙让二郎跟着去,说:“就这么些个东西,比往常卖的还少的多,二郎也难得出来,跟着爹娘好好逛逛才是,他一个人就成了。”最后父亲笑着道谢后才带着妻子并儿女往济生堂而去。

    “东家,你们这是来给二娘子瞧病啊,听我们当家的说伤的挺重,现在可是好些了?”刚跨进药铺的门来就见一个三十来岁的妇人迎了上来。

    “是好多了,你这是……?”丽娘问道。

    “哦,我听说济生堂开始收仙人草了,这不前些日子早起就去后山采了些在家晒干了来卖,也好补贴些。您看这集上可还有什么我能帮着办的事,我也好帮着东家您给跑炮腿。”

    “这到不用了,你自己去忙吧。”见母亲微笑着说道,她才福了福身后,出了店堂。

    “这王老实家的,倒是会过日子。”父亲笑着同母亲说道。

    “他爹,娘年岁都大了做不得农活了,他家的大丫头眼看着就要十四了,也是得准备嫁妆的时候了,几个小的有都还小,也不能帮着家里多少,还带着个有脚疾的胞妹,可不得他们夫妻二人拼命的攒钱啊。”说着轻轻地叹了口气,跟着父亲步入了店堂里。

    “萧师爷来了阿,我师傅正在内堂煎药那,您等等,我这就给您喊他去。”

    “怎么你师傅现在还亲自给病家煎药那?”父亲疑惑的看了柜上的小伙计一眼道。

    “哪里啊,”说着轻笑了下,用手挠了挠头,又道:“我师傅最近新收了个女徒弟,正亲自带着那,我们原来的几个除了大师兄就都得靠边站咯。”说完就快步的向后面去了。

    没一会儿功夫,一个五十来岁,身着青衣长袍,胡子已然有些花白的老者由后头进了店堂,身后跟着个手里拿着木匣的十来岁女孩。趁着老者同父母亲打招呼,问病情的时候,堇娘几个也打量那个小女孩来,原因无它,这长的怎么看怎么像年画里的娃娃,黑白分明的大眼睛,配上一对小酒窝,再加上人又长的白净,赫然就是从画里蹦出来的吗。堇娘心里正想着,就听到肖大夫喊了自己过去,说着就开给她检查伤口的愈合情况,接着又从女孩手里的木匣中拿出了早已备好的伤药给换上,一通的忙活。

    待问过了堇娘,又把过了脉后,才与父亲说道:“已经不碍了,就等伤口完全愈合就好了,旁的到也没什么,只是这几日伤口处还是莫要沾到水才是。”

    萧铭柏认真的点头道:“我会记得的,多谢肖大夫了,这是诊金和药钱,您收好。”说着付了银子,母亲那里也接过了那女孩手中递过来的药包,见母亲笑着看向小徒弟,肖大夫也笑着道:“这是我一个月前才新收的徒弟,长得可是像人参娃娃。”

    就听见二郎轻轻对俩个姐姐嘀咕了一句:“人参娃娃,我可没见过,到是想足了年画上的娃娃。”姐妹听了此话同时对视了一眼后,都赞同的点头微笑着。

    不曾想这肖大夫的耳朵极灵的,这样小的声音都听见了,复又看了一眼身边的女孩,才道:“二郎到是说的贴切,可不是就像年画上的娃娃,也难怪我这学医的,整天第一个想的都是些个药的名字,呵呵。”说着自己也笑了起来。

    信心满满地向父母亲介绍道:“这是我们东家的侄孙女,才跟了我们家姑太太回我们镇省亲的,倒是随了我们东家胜是喜(…提供下载)欢医理,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