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玄幻电子书 > 狼言之巫道 >

第76章

狼言之巫道-第76章

小说: 狼言之巫道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梳子太短了,没用。筷子有点弯曲,会增大误差。纸是一张A4的打印纸。。。。。。
   边缘还真挺直的,貌似能凑合用上,试试看再说。
   我先确定了两张地图都共有的地点:长沙市和怀化市。
   将纸的起点都置于长沙市,终点置于怀化市,画出了两个不同长短的刻度。
   然后用火机丈量了旧地图上对应的刻度,距离为四个火机长度,而新地图则为五个火机长度。
   这样就确定了两张地图的比例大概为4:5了。
   有了这个比例就好办了,我在旧地图上用纸张测出了怀化到毛沟村的长度,按照刚才的比例,延长了四分之一距离,再将这个长度挪到了新地图上。
   最终锁定了目的地位于花垣和保靖之间。
   “电脑呢?”我再次指挥起了李嫣。
   李嫣小跑着回到了房间,把电脑取了过来。
   剩下最后的步骤就是在网上查找这两个地名,希望能查出和永绥相关的字眼儿,那就完美了。
   这一系列动作干净利索,只看的李嫣两眼发光,充满了崇拜,我自己也不免沾沾自喜起来。 
   可谁想如今的搜索平台如此之发达,我仅输入了永绥二字,尽然轻易的就搜出了答案:永绥县,地处湖南西部,唐虞之时属三苗地,位于今湖南省花垣县南新卫城。
   “嗯嗯嗯”我尴尬的咳嗽了两声,偷偷的把刚才测量用的纸张给揉成了一团。
   “噗”李嫣强忍着的笑声让我顿觉无地自容。
   接下来我们在网络上又找出了花垣县的地图,这回没费多大力的就找到了毛沟村。
   “老爷子怎么说的?”我昨晚一直休眠着,还不知道李嫣和老爷子的商议结果。
   “爷爷让我们继续跟着这条线,尽最大可能的查出背后的秘密,因为我们手中除此之外暂无任何有价值的线索。”李嫣三言两语便讲清楚了。
   既然如此,我们要做的就是定两张火车票,连夜赶往花垣。
   花垣县位于湘黔渝三省接壤处,自古以来有西南门户之称。
   境内层峦叠嶂,溪流纵横,风光迷人,是湘西五大古镇之一,要去旅游的话,绝对是上佳之选。
   不过遗憾的是,和李嫣走在一起,眼前的众多可餐秀色,在我眼里皆恍若未见,脑海里闪现的都是湘西赶尸之类的,最典型的代表便是在云南曾救助过我们的五木散人。
   天蒙蒙亮,外面阴雨绵绵,我和李嫣到达花垣后,又马不停蹄的赶往毛沟村。
   我喜http://。欢这种细雨,闭上眼仔细聆听着它们轻轻拍打在脸上的声音,享受着和大自然的亲密接触,会使我忘记一切烦恼和欲望,沉醉于天地之间。
   “想什么呢?”这是上火车后到现在,李嫣说的第一句话。
   坐八个小时的火车,然后马上又换乘了汽车,是人都会累,可我现在却精神饱满。
   欣然道:“多好的天气啊!”
   李嫣纳闷的伸手摸了摸我的额头,“那颗培元丹不会过期了吧?”
   “怎么了?”
   “这天气。。。。。。很好?”
   我哼笑了一声,继续看着窗外的景色,转移话题说:“你说这世上有僵尸吗?”
   “要是以前呢,我一定会说没有!可是现在只能告诉你不好说哦。学海无涯,很多东西都已超出了你我想象的范围,说不准僵尸就真的存在呢。”
   “噢?如同五木散人的木僵尸一般?”总算出现我感兴趣的话题了。
   “是啊,说道僵尸的起源,那是因为古时候交通很不便利,一些久居深山的人身故后,若想魂归故里,便需要有人将他们的尸身运送回去。而山路崎岖,抬着走的话很费力,于是便出现了赶尸人。他们如何掌握这门秘术已经无从考究,能传承到现代的更是少之又少,像五木散人这样的赶尸人,恐怕是凤毛麟角了。”
   “也是,现在交通那么发达,谁还用得上赶尸!”
   这本是打发时间的谈论,可李嫣却误会了我的意思。
   她毫不犹豫的递给了我一张符,说:“原来你担心这个啊!给”。
   “啊?又来?”我一眼就认出来那是张隐身咒。




第一百五十六章 毛沟村

那种生不如死的记忆才刚过去不到一天,可我还是收下了这张隐身符,因为如果真死了的话,就连难受的机会都没有了。
   出租车司机把我们送到了村口,指明道路后便扬长而去。
   李嫣提着小行李箱立于细雨中,开玩笑的说:“这下好了,满足你的愿望了。”
   我呵呵赔笑道:“有美女相伴,雨中漫步,何等之浪漫。”
   “哪有那么多浪漫!淋感冒了你就老实了!”李嫣的冷水无处不在,“不过倒让我想起了云南之行,同样的坏天气,同样的把我们扔在路边,同样的需要步行进村,不知道会不会发生同样的事。。。。。。”
   “STOP!停!”再让她说下去,指不定会说出点啥事儿。
   雨幕下,穿行于两旁葱绿的菜地中,依稀可见几十米开外的毛沟村正向我们招手。
   毛沟村是个典型的苗族村落,众多建筑都是临江而设。为了应对夏季汛期水位上涨,房子的地基往往都要高于江面三四米左右。再加上天气潮湿,一楼无法居住,所以大部分人家都是二层甚至三层的楼房。
   屋前临水,屋后依山,形成了苗寨的独有景色。
   在我看来,家家都是住别墅,羡煞旁人啊!
   要说毛沟村不同于木鼓村的最大区别,便是这里很明显的被开发过。
   因为我们看到了江边停留着大量旅游观光用的木船,木船上齐整的摆放着多张小木凳。
   我和李嫣闲庭信步似的来到村口,看到迎面的墙壁上写着:村招待所前行50米右转。
   “这可比木鼓村方便太多了。”李嫣感叹道。
   “是啊”我也有同感。
   按照墙上的说明,我们找到了那处招待所,虽然才早上六点多钟,但里面已经灯火通明。
   一位头戴花布头帕,身穿绣花短衣,宽脚裤的大姐将我们热情的迎了进去,带着方言说道:“欢迎欢迎,欢迎你们来毛沟村旅游度假”
   李嫣笑答道:“谢谢,请问这里可以住宿吗?”
   “当然了,八十元一天。”
   “那好,我们要两间房。”
   “两间?你们不是夫妻吗?”
   李嫣满脸通红的摇头道:“不是的,我们。。。。。。”
   我们俩的关系对外人可不太好说。朋友?孤男寡女两个朋友出这么远的门儿来旅游?谁信啊?可实话又不能对这大姐说,着实让李嫣感到很为难。
   她顿了这几秒,那大姐却似有所悟:“噢!我懂!你们外面的年轻人都是很开放的。”
   都记不得是第几个人误解了! 我听了后心情不算太糟。
   大姐说完后拿了两把钥匙说:“跟我来吧,让你们住东厢房,那边风景可好了。”
   说着便带头走前,我紧跟上,而李艳则羞怯的走在最后面。
   这情形下,李嫣是靠不住了,看来得我亲自套情报了。
   我和颜悦色的说:“大姐,到你们这里来旅游的人多吗?”
   “平日里一般啦,看旅游团的人数而定。不过每逢节假日,村里的两个招待所基本上全都是满的。”
   “像我们这样自助游的人多吗?”
   “不是太多,大多数都是跟旅游团来的,这两天是阴雨天气,游客就少了很多。”
   “噢!我们两个其实是记者,听说这里风景不错,便来这里看看,写几篇报道,回去帮你们宣传宣传好了。”为了方便继续套话,我决定编一个方便的职业。
   “是吗?太好了!欢迎欢迎!你们可得好好写,有什么不明白的就问我,一会我跟你们好好说说我们毛沟村。”
   “行啊!那以后少不得要打扰你了。”
   “唉?太客气啦!你们一会先换套干衣服,然后一起到前院吃早饭,饭钱已经包含在住宿费里了。”
   “好的,那一会儿见。”
   “好的。”大姐打开了两个房门,留下钥匙后便走了。
   这几年和天雄一起走南闯北,我的这种套话的功力大有长进。
   李嫣也不禁竖起了大拇指。
   我们俩人换了一套干爽的衣服后,我煞有其事的拿出了相机,挂在胸前,好让我们这两个记者演的更像一些。
   从曼谷回来后,我就一直没有卸妆,脸上看起来是那种黑社会小混混模样,即使挂上了相机,还是不离本质,惹得李嫣一见我,就忍不住偷笑着。
   “很假吗?”我问道。
   “呵呵,也许当地人不会这么想。”
   她这么说的意思就是真的很假了。
   我和李嫣溜达着找到了餐厅,说是餐厅,其实就是摆了几张桌子,类似小时候学校里食堂的模样,这里已经有几位昨日留宿的游客在吃早餐了。
   之前接待过我们的大姐发现了我和李嫣,忙招呼道:“你们来了啊!快过来,想吃什么自己盛吧。”
   哟!敢情这还是自助的!都和国际化接轨了!不可小觑的地方!
   我盛了碗热乎乎的小米粥,拿了两个红薯,一碟小菜。
   这两天尽吃西餐了,看着面前的这些,突然有点感动。喝上一口粥,心里暖暖的,中国人还是要吃中餐才顺口啊!




第一百五十七章 一日记者

饭后,我和李嫣将大姐邀至窗边无人的一角,开始正式的“记者工作”。
   在套话前,我拿出相机给大姐的服饰头饰还有她本人都留下了数张特写镜头,直拍的她心花怒放,对我们更无半点怀疑。
   “大姐,您贵姓?”至此我们才进入正题。
   “我本家姓金,嫁到毛沟村来后,就改为夫姓,姓吴,叫吴玉花。”
   “噢!那我们就称您为吴大姐了,你来这里有多长时间了?”
   “哟!得有二十多年了。”
   “这二十多年,感觉这里的变化大吗?”套话最关键的要领是欲擒故纵,时紧时松,不能问的太直接了,问重点前都需要铺垫一下。
   “最近这几年变化太大了,尤其是政府帮助我们把村子开发为旅游景点,我们的生活好多了。”未曾想这一打开话匣子,吴大姐就刹不住车了,把村子里的各种“名胜”逐一给我细的不能再细的详解着。
   既然伪装成了记者,我只能一一笑纳,还不时的回以微笑来肯定吴大姐所说的内容都“极为有用”。
   这当口,李嫣也没闲着,用手机里的录音笔功能,积极的采取音源中。
   这一铺垫足足用了二十分钟,铺的我和李嫣叫苦不迭。
   待终于说完后,她急命人冲壶茶水送过来,我们配合着感谢了一下,实际上肯定是她说渴了。
   “说说村子里的居民构成吧!都是苗族的吗?”总算让我插上话了,可不能再铺了,得迅速转移到重点。
   “是啊,村里定居的都是苗人,这里以前是个苗寨,不允许汉人入住,现在也只有旅游的客人可以短期租住。”
   “那居民都有什么姓氏啊?”
   “传统的姓氏都是苗字,解放后,和外界汉人的接触增多,现在大多数姓氏也逐渐的用汉字代替了,我们这个村子里都是姓吴,外地嫁过来的女人也要改为夫姓。”
   “噢!是这么回事啊!我以前认识个苗族的朋友,好像叫吴那都,对,是吴那都,那都这个名字有什么特殊的含义吗?”
   “吴那都?这名字听着挺耳熟啊!好像我们村子里也有个人叫吴那都。”吴大姐果不其然的中计了。
   “是吗?苗族名字重名的也很多吗?”我装傻道。
   吴大姐摇头道:“很少有重名的,因为我们每一代都有代字,像吴那都,他这一代的代字是都,那和他同一代出生的人就会叫吴金都,吴银都什么的。而每个苗寨的代字都不同,所以重名的不是很多。”
   这时,有一位服务员端着茶水走了过来,吴大姐忙问她:“咱们寨子里是不是有个人叫吴那都?”
   “吴那都?”来人稍一想后说:“村西头看守蛊王祠的吴都禾,他的阿爸好像就叫吴那都。”
   “啊!对对对,我说这名字耳熟吧!就是他。”吴大姐十分肯定的对上号了。
   我呵呵笑道:“那真是太巧了,你们这里还真有个同名同姓的人,有空我得去见见他,弄不好他们俩就是同一个人。”
   “你的朋友多大了?”吴大姐问了一个很突然的问题。
   “恩。。。二十。。。。。。不是,三十出头吧!”编的过程稍显突兀。
   还好吴大姐在考虑其它的事情,没注意到,只听她轻声说:“那就不是了。”
   “什么不是了?”
   “没什么了!听你刚才那么介绍,我也以为这两个吴那都是同一个人了,不过年龄对不上。吴都禾的阿爸要还活着的话,应该有六十多岁了。”
   “啊?他死啦?”一听到吴那都的死讯,我不禁加重了语气,瞪足了眼睛。
   李嫣见状在我腰间偷偷的狠捏了一下,我立马又恢复了温和的态度。
   “他。。。。。。太遗憾了!本来还想和他见见面呢!”
   我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