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都市电子书 > 最长的一梦 >

第282章

最长的一梦-第282章

小说: 最长的一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宁说:“没问题。”

江之寒说:“那好,周五见。王哥,感恩节快乐!”

王宁苦笑,“鬼个感恩节,不过是找个借口打发打发时间。”

正说着话,便听到暴雷般的一声吼,“之寒,你龟儿子的不够义气哈,怎么说走就走了哈!”正是喝的醉醺醺的张盛走了出来。

江之寒和王宁对视苦笑,转过头来说:“范姑娘秀外慧中,很是不错,你要加油啊。”

张盛抓过江之寒的肩头,大声说:“干嘛开溜啊!晚上才开始呢。”

江之寒苦笑道:“真的有事啊,大哥。”

张盛说:“拜托,媳妇儿再可人,也不用天天疼嘛。”

王宁在一边没好气的说:“之寒是怕他在这里,你的小范移情别恋了。”

张盛不屑道:“拜托,就算她看上了,也是一头热一头热,和小吴没法比嘛。”

江之寒忍不住咳嗽了一声,感情这家伙一直惦记着自己的女朋友来着。

张盛大概真的喝醉了,揽住江之寒的肩头唠叨道:“真的,我给你说啊,吴茵那个漂亮倒是其次的,那脾气那真是叫一个好啊,没见过比她更温柔懂事的了。”

这一次,连王宁也忍不住咳嗽起来。

张盛怒道:“你咳什么咳,我说正经的。我今天内心深处其实就是希望吴茵来一下的,但又不希望她呆太久了。你知道是为什么吗?我也是自私来着。她能来坐一坐,震一震那几个小姑娘,看看,哥几个什么国色天香的没见过?别在咱面前摆谱,对不对?可是她要是一直在这里呢,小姑娘们就拘谨了,就自惭形秽了不是?……你看看,你看看,我没有和吴茵说过这个意思,可是她完美的理解了我的意图,来了一小会儿就走了,真是够意思!”

江之寒眼里含着笑,“看来你们是知己了。”

张盛拍拍他的肩头,长叹一声道:“之寒,不得不说,好福气呀好福气。”

第123章 出口转内销

在这座二层的独院小楼的二楼靠西的房间,江之寒坐在靠窗的位置上,偏偏头,能看到窗外朱红色的皇家城墙露出的一角。城墙后面那巍峨的宫殿有些遥远,但那挑出的檐角下的雕饰在晴朗的天空下似乎清晰可见。

为了这独特的接近老皇城城墙的黄金位置,为了这一偏头能在夕阳下看见朱红色城墙的景观,和那里面蕴含的千年历史,沧海桑田,江之寒是下了血本买下这座小楼,并重新装修的。

若论面积或者里面的园林,宫廷菜馆在京城的这家分店都远不如它的中州同行。但若论位置,论里面的装修布置,却不是中州店可以望之项背的。江之寒对中州店的规划非常满意,所以这次请了那位法国回来的设计师来担纲京城店的设计。不得不说,这个家伙确实是一个人才。他告诉江之寒,他预想的内部效果就是简介的,带点历史韵味的低调的奢华,因为再豪华的内部装修也比不上这窗外那一抹古代王宫的风景。

由于空间的限制,进门以后并没有长长的甬道。但这个店所在的位置,本来就在一个古老的胡同的尽头,和闹市喧嚣已经很好的隔离开来。这里原本大概是一个普通的四合院设计,但以前的主人在正屋的位置建起一座两层的小楼,左右则是各有一个小厢房拱卫着。

进了院门,天井里却能看见一座古井。设计师不仅把它保留下来,还在旁边安置了古代打水的器具。推门进入小楼,转进这靠西的房间,一抬头,墙上挂的不是古玩或者字画,只是几幅发黄的照片,据说是这个城市最后一个王朝的主人和方家前辈的影像。所有的家具摆设,从桌椅到碗筷,据说都有着几百年的历史。房间的主色调似乎是暗暗的朱红和黄色的混合,和房间外的城墙古楼融为一体。

宫廷菜馆的主厨,方老爷子的大儿子方维新刚结束自己的发言,向大家点点头,看了一眼江之寒。

江之寒端起茶杯浅浅的喝了一口,总结道:“我们店正式开业不过几个月的时间。总的来说,我对这几个月的成绩还是满意的。相比中州店开业时的火爆,大家大概会有一些失落。有这样的情绪,说明大家确实把这个店当作了自己的店,努力把它做到最好,我感到非常的高兴。”

江之寒指了指方维新,说:“老方,我对你的工作非常的满意。你的工作呢,以后还是把精力集中在厨房上面。市场推广方面的事,公司会再派一两个人过来配合你的工作。有句老话,说酒香也怕巷子深。任何一个餐馆,才开始的时候,都需要一段时间来提高它的知名度,来建立它的顾客群。京城和中州不一样。不一样在哪里呢?大家可能主要看到的是一方面,那就是京城的消费力应该比中州要大,大很多,也许是五倍,十倍,甚至更高。那也是为什么我们会投入很大的成本在这里开一家店的原因。但是……大家可能忽略了另一方面,那就是京城的水很深,非常非常的深。在中州,我们有很好的网络,有很好的渠道,和所谓上层社会的顾客群有很紧密的接触。在这里呢,我们是初来者,是一个大池塘里的小鱼小虾。所以说,市场的培养,顾客群的建立更加的艰辛,大家对这个困难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

江之寒环视了一下与会的人,接着说:“我这次来呢,一来是来和大家见见面,听一听你们的反馈和建议。二来是来给大家鼓鼓劲,也了解一下初期的运营情况。这三来呢,也是来帮帮忙的。在市场推广方面,公司会给大家更有力的支持。大家只要把手头的事情做好,我们终究会有名扬京城的时候。”

※※※

散会以后,江之寒留下方维新,和负责宫廷菜馆推广接待的经理左振声,详细的和他们谈自己的想法。

江之寒说:“刚才左经理说道,我们现在很有一部分客源是通过关系介绍来的港商,但港商对这个调调好像普遍的不是太感兴趣。我这次来呢,是有一个大致的方向的设想的,先和你们通通气。状元楼和宫廷菜馆在中州开业的时候,我们或者是搞了比较轰动的开业仪式,或者是通过关系组织了大规模的顾客群。在这边呢,虽然我们也做了一些工作,但开业的影响力在京城这个大圈子里实在是太小了。我反复思考以后,决定下一步的市场推广,我们选择一个新的方向……”

看了两人一眼,江之寒说:“我把它叫出口转内销。”

左振声试探着问:“吸引外国客人么?”

江之寒肯定的点点头,“对……你们想想,如果我们要卖的是这个菜系的千年历史,要卖的是这窗外千年古城的景观,谁是最可能最愿意买的呢?谁是对这五千年历史最好奇又最缺乏的呢?”打了个响指,江之寒下结论说:“就是老外。”

左振声说:“可是,我们这个定价对于普通的外国游客一点儿也不便宜。如果要吸引他们,是否应该和国际旅行社建立某种战略合作呢?”

江之寒摇头道:“不,我的目标不是普通的外国游客,或者说,最开始不在普通的外国游客身上。我的目标在外国政府和大企业常驻京城人员的身上。”

左振声道:“大使馆?……我怎么没想到这个。”

江之寒说:“大使馆,驻京办,诸如此类。我这个选择,有几个选择。一,这帮人有消费能力。我们这里有公费吃喝,老外也是有的。他们有丰厚的饮食补贴,有大量的招待宴会,很多也是公费吃喝,对不对?消费能力很强。这第二呢,他们的流动性没有那么强,在京城又有一个固定的圈子,所有口碑更容易传播,也有潜力称为回头客。第三,他们的社会地位很高,这样才能起到出口转内销的作用,对吧?我们需要他们来引导舆论,带动起这个消费的趋势。”

江之寒顿了顿,说道:“当然,最后一点是,我现在手里恰好有一个入手点,想要去尽力试一试。如果可以的话,我们就像打开了城门的一条缝,攻进城去就变得容易了很多。即使是这次不行,我也会继续往这个方向去努力。”向左振声点点头,江之寒说:“针对这个目标,我需要你新招聘几位精通英文的服务员,全职兼职都可以,要形态优雅的,要进行相关的培训。这个事情,以及其它的配套措施,你拟一个具体的执行方案给我。”

方维新接口道:“如果是外国顾客的话,口味调整可能是一个问题。”

江之寒说:“没错,老左,这就是你要好好做的功课了。我给你提三点建议:一呢,还是要保留宫廷菜的原汁原味,不要丢了我们的特色,把味道搞的不中不西,到时候成了邯郸学步就不好了。二呢,在菜系中我们是不是可以做一些选择,包括食材方面,包括口味方面,能否筛选出一些能兼顾西方人要求的东西。这第三呢,在套菜的搭配上,介绍上,我们可能也需要再做一些改进。”

笑了笑,江之寒最后说:“我明天下午走,希望走之前能给你们带来些好消息。”

※※※

江之寒想要打开的那个缺口,叫做格努尼先生,澳大利亚驻京的文化参赞,吴茵的英文老师加朋友Autumn的父亲。

约好了上午十点半在使馆区的一个小咖啡店见面。江之寒十点二十走进小店的时候,一眼就认出坐在窗边那位有银灰色头发的中年人正是格努尼。就像在照片上一样,他的银灰色头发和鹰钩鼻异常的显眼。

江之寒走到他的桌子前,俯下身,微笑道:“格努尼先生?”

格努尼站起来,伸出手,“江先生?”

两人握了握手,坐下来。

江之寒说:“格努尼先生,感谢您百忙之中能抽空来和我见面。”

格努尼微笑道:“不用这么客气,你可以叫我大卫。”

江之寒说:“你可以叫我Vincent,这个英文名字还是Autumn给我取的,她说我的姓和名在英文里都很难发音。或者按照我们的习惯,叫我小江就好。”

两人寒暄了几句,格努尼感谢了江之寒在青州对Autumn诸多照顾,又对上次江之寒给他提供的中国高校教育的一些资料表示谢意。

一番客气以后,格努尼切入正题,“小江,你今天找我来,应该还有什么正事儿吧?”

第124章 献给天堂的礼物(上)

问一个西方人,中国有什么?你得到的答案可能大大出乎很多中国人的意料。

我们为之自豪的四大发明,绝大多数外国人并没有这个概念。四大发明?听起来很有趣,都是什么来着?他们通常会这么问。我们五千年的历史,渊博的文化,秀美的山川,知道的人也许越来越多,但相对的比例还是很小。

从这方面说,斯科特不愧是一个中国通,虽然他能说的汉语非常的有限。但中国的历史,文化,风俗,山川河流,他所知道的比任何一个他认识的外国人大概都要多上很多。

斯科特小时候受一个舅舅的影响,对东方文化很感兴趣。高中毕业的时候,他报考了蒙特利尔大学的东方文化研究。四年大学结束,他拿到的工作Offer并不多,有一个图书馆的职位,还有一个是一个教育基金下的研究职位。

斯科特选择了那个研究职位。合同是两年一签的,他做完第一个周期,因为成绩不算理想,对方不愿意和他续约,而他本人也觉得研究工作不对自己的胃口,不想在这个领域继续干下去。

在他职业生涯的十字路口,一个偶然的事件改变了他整个人生的方向。一个大学里不太熟识的教授,应邀带一个学术代表团到沪宁进行访问。那时候,东方巨龙才刚刚跨出开放的步子,和外面的学术交流很有限,那个访问更多的是象征的性质,为以后更多的双向往来搭桥铺路。

那位叫多尔的教授在城里偶遇当年的学生斯科特,记得他是搞东方文化研究的,而代表团里正好有两个空缺,便问他有没有兴趣。斯科特一口答应下来,他不过是因为做了这么多年的东方研究,也短暂去香港和日本呆过,但从来没有跨上大陆那片神秘的土地,出于好奇,想要亲自去看看。没想到,这一次访问彻底的扭转了他今后的人生方向。

虽然挂着东方文化研究者的头衔,斯科特第一次踏上大陆的土地之前,对它其实没有什么真正的了解。他临时抱佛脚的阅览了几本最主流的西方人写的描写当代中国的书籍,里面的很多和他后来亲眼看到的有很大的差别。

给斯科特留下印象最深的,是那次行程中受到的关注和尊敬。在和当地官员的会面中,和高校学生的座谈中,甚至在青州宁州沪宁这些城市的观光中,他看到了很多的笑脸,热情的主人,好奇和关注似乎写在每个人的脸上。

在这之前,斯科特不过是一个拿着不太高工资的上班族,或者校园里不那么耀眼的大学生,每天在地铁上,图书馆里,咖啡馆前,和公寓处重复着自己的人生。当他踏上大陆这片神秘的土地的时候,他忽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