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耽美电子书 > (历史架空)再世为王 >

第28章

(历史架空)再世为王-第28章

小说: (历史架空)再世为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免礼。”州牧鲁季一摆手,站到城楼上,眺望月色中异常清晰的狼烟。萧萧北风呼啸在耳畔,隔绝了远方的声音。
  左都指挥使袁玖皱起了眉头:“该死!钧陇山此地,可比另两处更为棘手。”
  “自然,方大人不是说了,按探报,另两处不过是骚扰的小股部队,天澜部落的主力兵马可是选了这座山脉,五六日之内,大批兵马便要临城了。”朵别案接口道。
  黄贵武不由得心上咯噔一下,脸色一变,果然不只是他钧阳府一处有兵报,只是他钧阳府似乎倒了血霉,被元狄人选中为主力战场了。
  左都指挥使袁玖冷冷哼了一声:“眼见为实,袁某总要见到,才能肯定这探报的虚实。”这人倒似颇为谨慎。
  那个身配长剑的人似乎对他们的争执不感兴趣,微微凝眉望了远处一眼。黄贵武心下好奇此人身份,暗地里打量了他一番。此人大约三四十岁,见他举动间颇有一分气度,不大像是军中之人,到更像是一个文官。他腰上佩着一个玉牌,黄贵武定睛一看,只瞧见一个“燕”字,顿时脸色微微一变。
  “你是此地知府?”那人突然转过身,略略一打量,看着他问道。
  “禀大人,是。”黄贵武刚在猜测他的身份,以为此人发现了自己暗中的窥伺之举,不由唬了一跳,连忙战战兢兢地回答。 “燕”之一字当今乃是忌讳,他却大大方方得将玉牌配在身上。当今圣上还是燕王之时,负责燕军出战粮草的姐夫曾偶然提过一两句,这玉牌莫非是……
  “这钧阳府的大致情况,你且说一说。”那人黑眸深邃,看着他问道。
  黄贵武瞄了瞄另三位大人,见他们没有异议,当下斟酌词句回答道:“是。本府下辖五县,位于钧陇山南,越过钧陇山便是天澜草原。因着地形险要,往年偶有兵戈,不过这两年来少了许多。钧阳府是大晋的四大马市之一,城中聚集了许多商人,茶马生意颇为兴旺。本地百姓春末开耕,秋初封田,其余也会从事一些生意……”
  黄贵武小心翼翼的看了神色不变的询问者一眼,见他表情古正,心中一突,暗暗叫苦。身为钧阳知府,他自然知道,当地百姓不务农时会偷偷摸摸走私一些茶马。走私茶马一事被当局严令禁止,违者要发配充军。此人看起来颇为不好说话,而且只怕是天子近臣,若是追究起来他也讨不到好处。黄贵武只恨自己一时口快,提到了这茬。
  “哦,离此地最近的卫军有多远?”那人似乎没有发现,放了黄贵武一马。
  黄贵武擦了擦冷汗,说道:“约有六十余里。原本是更近的,只是近两年来无事,故而远调了。”
  那人淡淡应了一声,忽然又问道:“听说昔日钧阳之地乃是古战场?”
  黄贵武一听,顿时颇有些自豪的说道:“大人,钧陇山千年前唤名阴山,这古诗有云:不教胡马度阴山,说的就是此地。钧阳本是兵家必争之地……”他突然意识到了什么,垮下了脸。看今日的架势,莫不是被自己一语成谶了。
  眼前之人不由得微微一笑,黄贵武心下一惊,这人笑起来倒是一副好相貌。黄贵武看着他,压低了声音问道:“下官斗胆,敢问您——”
  “我姓方。”那人道。
  “——方大人,这可是元狄人叩关,就要开战了?”黄贵武眉头眼角满是忧心惙惙。
  那人打量了他两眼,说道:“也不瞒你,穆云军与州卫军已然开拔。明日清晨,第一批骑兵便可到此。我等是先行一步来探查一番。”
  “元狄人此次没有选择重兵防守的黑州大同、宣府两处,而是挑了此地,只怕其中也有颇谙兵道之人。朵将军今晚会戍守此地,你若有心,便叫府中商人尽数离开钧阳,百姓闭门莫出。”那人说完,拍了拍他的肩膀,“在下方静玄。这北海之地,只怕要有纷乱了。”
  黄贵武目瞪口呆的站在原处,一个仆从小心翼翼得凑到他身边,呈上一笼馒头。“老爷,夫人说您未用膳,这寿馒头刚刚出锅,快用吧。”黄贵武盯着手中白色馒头上印着大大的“寿”字,咧出一个似哭似笑的表情,这可真是他过的最特殊的寿辰了。

  第三十六章 孝甫化冰封

  鲁季和袁玖二人未在钧阳府久留,当夜便与方静玄、朵将军作别,回到黑州首府坐镇去了。左将军朵别案却跟着方静玄,一路回到城内的一处院落中,一进门,他就急急忙忙的开口了:“方大人,我穆云军这般开拔。虽则有祥龙配,毕竟还是要一份谴兵书……”
  方静玄解下佩剑,坐在桌案边慢慢擦拭着剑鞘的的纹路,动作颇为熟练。他闻言抬头看了朵别案一眼,道:“我已然去了书信,调兵令不日便自京中发来。”
  朵别案闻言,见他“噌”的一声抽出了宝剑,剑身如一泓秋水,寒气逼人。当下不由得一缩头,笑道:“如此便好,朵某先去城外营寨了,哈哈!方大人不必送了。”
  方静玄待他离去,方才归剑入鞘,敛眉沉思起来。
  大晋四军之一的穆云军常年在北方戍关,昔日曾与燕军共战过,自是巴不得有战事可打,好斩获军功。黑州的都指挥使司又不同,卫所的地方军上下都一心求防,不愿劳动民力,恐损自家利益。即使方静玄是有尚方宝剑与“同虎符”的玉佩在手,他们也大可不买他这个“钦差”的账。毕竟天高皇帝远,北方民风彪悍。若要求其配合,除了借力厂卫之外,看来必须要一道圣旨才能压得住他们……
  想到此处,方静玄又不由得恼怒起来。那日他在船上时,被一大箱子的北方官民、军政情报震惊良久,还未回味过来,又见一名厂卫中人跪在他身前,呼他为主上。他方才知晓,北宫棣说“好好保存”的扳指是什么意思,竟然是可以调动所有厂卫的两仪环。他这哪里是发配,分明就是身为钦差去替北宫棣管理北边,甚至解决北患……北宫棣为何不当面解释清楚,非让他误会个中缘由。
  且他别离京师已有几月,北宫棣竟一封书信也未来过,非要他先遣人送去不成?
  他方静玄素来不是服软之人,只是几个月来,他却实实在在尝了一把“最恼相思罪”的感受。然而深沉如方静玄,也知道北宫棣在京师受的苦只怕比之更甚。
  如水一般的月光从窗□□入,印在地面上,方静玄坐在月光里,眉眼淡淡的看着掌中刻着古篆的玉佩,慢慢地合拢掌心,仿佛悄然握住了甚么一般。
  黑州与京师相隔几千里,也不知道厂卫是如何传递消息的,方静玄在钧阳府的第三日,调兵令便传到了一脸焦急与兴奋的朵别案手里,与此同时来到的,还有一道要求“黑州所有官员听其所令,如朕亲至”的圣旨。好在方静玄得到情报之下,对地方卫所士兵的战斗力实在不怎么看好,只让他们按原例防守本地,原本脸色僵硬的袁玖再见到他,也和善了许多,唤上一声“方大人”。
  不过州牧鲁季虽未表态,为大军准备的粮草却非常充分。左将军朵别案和军师们商议一番,觉得与其等候敌人前来,不如主动出击。当下整军待发,调兵令一到,便分路出关去往草原。
  方静玄此刻正待在钧阳府厂卫准备的院落中,看着手中递交来的书信。
  “静玄亲启”,他慢慢浏览着,熟悉的笔迹,信上内容不多,言语间只肯论及正事,却偏偏在最后嘱托了一句“北方苦寒,君勿忘添衣”。方静玄死死的看着薄薄的纸,忽然抬眼冷笑一声:“你主上他写了几遍?”
  跪在地上的厂卫眼观鼻鼻观心,一副没有听到的样子。
  方静玄哼了一声,看着最后“北宫棣亲笔”,心情莫名好了起来。北宫棣来信的措辞,几乎可以让他透过纸面看到那人兀自隐忍的样子,这可比他去的那封语调冷硬犹如文书一般的信,要好上不知多少。只是,无论他措辞如何,北宫棣也定会小心翼翼如视珍宝,一如……方静玄抿了抿唇,默默收起了信,眼神冷冷一扫道:“南方如何?”
  “已然开战。主将慕容德。”这人颇有些惜字如金的意味,接着奉上了一叠情报。
  方静玄不置可否,伸手接过,一目十行得看了下去。
  大晋京师皇城内的禁宫是依照古制的“天子之居”所建,禁宫外廷以文华殿与太极殿为中心,内廷以景阳宫为前主,庆元宫为后主,两宫分别是帝王与帝后的寝宫。朱红砌墙,琉璃铺瓦,殿宇楼台间,高低错落,步步森严,壮观雄伟。朝暾夕曛中,仿若人间仙境。
  本应是画栋雕梁,金碧辉煌之处,庆元宫外却门庭冷落,两三宫人慢慢扫着庭前的落叶与灰尘。自皇后懿旨下后,这里比皇城早一步入了冬天。宫外“废后”的谣言传得飞快,然而中宫却不闻不问,安静的沉默着。
  “殿下!殿下!慢点走,入冬了,小心寒气。”青砖铺就的宫道上,一众宫人们急急忙忙的跟着前方身着明黄礼袍的人,最前头的一个舍人连声促道,一面趋步小跑着。
  太子北宫昱溟迈着飞快的步子,小小的脸色紧绷着:“李福安。”“是是,奴才在。”那个舍人应答道。
  北宫昱溟头也不回:“闭嘴,孤听了心烦。”
  众人只好噤了声,今日太子殿下似乎不怎么高兴,连李福安都受了责。想往日太子殿下是多么仁善的个性,处事不慌,待下和善,所有人交口称赞是小小年纪便有贤明之主的征兆。可宫里这几个月着实变了天,暗潮流涌,谁也不知下一刻是否是祸上头来。
  北宫昱溟来到庆元宫宫门前,入目便是此萧条之景,纵非第一次见,仍是气的面色发红,他冷哼一声,让宫人候在外头,独自一人迈了进去。穿过庭院,闯入正殿中,他行礼跪在地上:“母后,儿臣求见母后。”
  隔着数道珠帘,北宫昱溟听不到回答,只隐隐约约传来一阵阵敲击渔点之声。北宫昱溟抿着唇,抬头望向香晕缭绕的内室,无论内心中有多么想见到皇后,他却只能跪在外堂,静静等候着。庆元宫里四周华奢非凡的摆饰尽数撤了下去,失了伪装的宫殿露出了原本的磅礴厚重,与原本的苍凉,直直临下。
  北宫昱溟不敢大声呼喊,因为这并无用处,他攥紧着拳头,“礼”之一字束缚着他的一切行动。他凝望半晌,依然没有回应。连一个通传的下人也没有。脸上温和慧敏的面具在此地终于被褪下,北宫昱溟垂着头,无法掩去的疲惫轻缀眼角,他嘴唇轻抖絮呐着:
  “母后竟是一面也不愿见溟儿么?”
  儿童稚嫩的声音悲切之极,而又带着一丝怨艾。北宫昱溟低着头,眼中兜兜转转化为了一片涩意与冰冷。
  忽的一个声音传来:“溟儿?”太子抬起头,却是穿着朝服的北宫棣。北宫棣将手中的东西交给左常,从里走向太子问道:“你怎在此处?”
  太子张了张嘴,北宫棣忽然皱起了眉,叹了口气,弯下腰抱起了他。北宫昱溟伏在他身上,跟着他一步步踏出了宫殿,眼中渐行渐远的厚重宫门缓缓合上,冥冥之中他忽然间就知道,再也见不到了。
  “父皇,母后……”太子终究没有问出那个问题,出口之言换了一个:“为何要礼佛?”
  北宫棣的声音在他耳畔响起:“你母后的懿旨上都说了。”
  “不是的,不是这样的。”北宫昱溟的情绪忽然激动起来:“方太傅离了京师,母后又不见任何人,是不是发生了什么?为何一个个孤亲近的人都要离开……”
  北宫棣微微垂下眼,有些冰凉的液体顺着他的脖颈濡湿了领口,然而他什么都不能说。他拍了拍太子的背,孩童浑身一颤,勾着他脖颈的手愈发紧了些。
  “你是太子……”北宫棣能说的也只有这些。他四岁丧母,养在慧和皇后名下。皇考只宠爱太子,视诸皇子为无物。北宫昱溟既被他祭天钦定为国储,便须明白,身在此位,终是没有一个堪亲近的人的。
  皆道帝王无情,焉知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不过是学会了将人之本性深埋心底,无可触及罢了。
  趴在他身上无声流泪的太子终究让北宫棣有些不忍心,他慢慢的道:“你母后也未见朕……溟儿,你还有朕。往后莫去后宫了,多去看你二弟罢。”
  北宫棣没有听见回答,两人的影子紧紧相依,在夕阳下拉的极长极长,冰冷的风中,北宫棣却知道此刻贪恋着一丝暖意的太子,再睁开他闭着的双目时,必有什么不一样了。
  学会无情是好事,只切莫如你父皇动情。无情尚可巧笑嫣嫣,屋梁落月。有情之后,便就是除他之外,天下万物再不入眼。此间得失滋味,或就是心甘情愿四字,又有谁能勘破呢?

  第三十七章 南疆捷报传

  碧澄澄的海面上,晴空万里,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