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激情电子书 > 插队在黄土高坡 >

第203章

插队在黄土高坡-第203章

小说: 插队在黄土高坡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里之外也吃不下饭,睡不好觉,为了您自己,为了爸,忻钢,也为了您的女儿我,您多多保重,常去医院看病,不要怕花钱,没钱就先借一点,等几年后我工作了,我挣钱再还。
    妈妈,明年我中学就要毕业了,要报考大学,卫红妈想让我报考文学院,学欧洲文学史方面知识,说学文学,女孩子文静,毕业后这方面的工作也舒服,可是我自己想报考医学方面的学科,尤其要学习肾病这方面的专科,我要学这方面的知识,学好以后,为您治病。
    妈妈,随信寄去二百澳元,这是女儿平时生活费中省的,千万别和卫红妈说。
    想念您的女儿梦琼
    一九**年十二月
    徐风霞看完信,又把信封倒了一下,从里面倒出两张一百澳元的纸币,那是梦琼夹在信里寄来的,梦琼隔几个月就在信中夹二百澳元寄来,徐风霞知道,那是女儿省吃俭用省下来的,她想这个女儿没白养,在万里之外还惦记自己生病的母亲,母女连心,女儿的钱,她舍不得花,仍旧装在寄来的信封中,好像珍藏宝贝似地珍藏着。
    “啪啪”轻而熟悉的敲门声,打断徐风霞的沉思,“谁?”徐风霞明知是谁,还是问了一句。
    “徐风霞,是我。”
    “请进。”随着门被推开,走进徐丽珊。徐丽珊穿着一件长的灰白色的羽绒服,手提着一个装有水果的塑料袋,走了进来。
    “瞧,你又来了,今天休息?”徐风霞问。
    “今天我去电大上课,请了天假,下课了,顺路看看你,怎么样,身体好些了吗?”徐丽珊走到徐风霞身边拉起她的手问。
    “还是老样子,没见什么好,也没见什么坏,这病就是折磨人,我是肾病,吃不了那么多水果,你每次来,不用买东西,咱俩聊聊天就行了。”徐风霞说。
    “哎,你是不是嫌我来的多了?”徐丽珊摇了一下她拉着徐风霞的手,盯住她的眼睛问。
    “你多来我还高兴呢,省得我一个人闷。”徐风霞躲开她的眼睛,笑着答。
    其实,徐风霞还真不希望徐丽珊经常来自己家看自己,因为王大力曾经在一个食堂和她工作过,还救过她一次,他们一起工作时,王大力还到徐丽珊的家帮她温习过电大功课。
    王大力是很少接触女人的,但是他却接触了徐丽珊,而且王大力被学校停薪留职后,已经不去学校上班了,徐丽珊仍以看望生病为由来自己家。
    徐风霞想王大力现在不是食堂管理员了,只是一个捞鱼虫,卖玩具的无照小贩,徐丽珊那高傲自洁,无视烦人的性格,不可能看上现在落魄的王大力,她来看自己,也许就单纯是和王大力同志间的友谊,她用一千遍这样的理由在心里劝慰自己,可是,心里仍然对他们之间的关系有隐忧,这是一个女人对丈夫和另一个女人的敏感。
    想到此,徐风霞忙说:“坐,坐。”
    徐丽珊坐下后,徐风霞看了一下徐丽珊,一袭白羽绒服,长长乌黑飘逸的披肩发,好似修过确实天然长成的长眉毛,挺直的鼻,丰润小而圆的嘴唇,含着笑而明亮的双眼,以及白皙而洁净细腻的皮肤。如果不是处处都显出一股沉静远离躁动的神情,徐丽珊是个长得很俊的老姑娘。虽然她比自己小两三岁,但看着却像三十刚出头的样子。
    和这样的女人对比,但是容貌上自己便输了,但愿徐丽珊没有这方面想法吧。徐风霞想。
    “你现在每天吃药么?”
    “吃啊,医院开的,自己买的,每天都吃不少。”
    徐风霞见问,忙拿出抽屉里的一个大药盒子,从里面拿出一瓶瓶药,介绍给徐丽珊。
    “我听说,肾炎最怕感冒,你多吃点防感冒的药。”
    “我也听医生说了,现在,我隔两天就吃一片感冒药,或白加黑。”
    “大力出摊去了?”徐丽珊问。
    “嗯,到自由市场出摊去了,我劝他天冷歇几天吧,他说在家闷得慌。”
    “王师傅太实诚了。”二人正说话,“铛铛”又有人敲门。
    “谁?”徐风霞问。
    “我们,老同学!”徐风霞听到一个好似熟悉的声音,随后,门被推开,三个穿着大衣的人走了进来。
    一见这三人,徐风霞大感意外,来人是自己的老同学,有时一个村插队的左小菊,左小莲和张燕。“哟,是你们呀!”徐风霞大出所料地说。
正文 第四十一章 虾米皮
    “风霞,你好吗?”左小莲进门后很兴奋,大衣没脱,上前便抱住徐风霞,说:“这么多年没见,想死我了!”
    “风霞,你还好吧?”
    “小莲风霞现在病着呢,松开吧,别把你身上的寒气带给她。”左小菊对妹妹说。
    左小莲松开手后,才注意到徐丽珊,便说:“这还有人呢,你好!”说完,伸出手和徐丽珊握了握。
    “你来客人了,我告辞了!”徐丽珊站起身,礼貌地向几位来人微微点了下头。
    “丽姗,你再待会儿。”徐风霞客气地说。
    “过段时间我再来看你!”徐丽珊又微笑地点了下头出门。
    “她是谁啊?”左小莲问。
    “是王大力在食堂工作时的一个同事。”
    “女同事也来看他啊?”左小莲大声问。
    “不是看他,是看我。”徐风霞说。
    “咱们多少年没见了?”坐在沙发上,左小莲问。
    “七零年以后,咱们就没见,快二十年了。”徐风霞瞅着面容已变成中年人样子,但性情仍然活泼的左小莲答。
    “我七八年上大学后,咱们一直也没见。”左小菊说。
    “嗯。”徐风霞点点头。
    “我们只有几年没见,她比我早回北京三四年,就这几年没见,原来在忻县我们常见面。”张燕介绍说。
    看着老同学都来看望自己,徐风霞心里好是感动,原以为,自己得了肾炎,无人理喻,自己只躲在自家种默默地忍受病对身体的折磨,和孤独对心灵的鞭打。自己已成为社会的包袱,家庭的累赘,没人同情,没人来往,像患病的象,自知已无多日,躲到一个无人知晓的地方默默等待死亡。
    对老同学,老朋友的看望,她已认为不可能,谁没事找事,平时不来往,自己病了再来看望自己呢?如果病重,帮助不帮助,谁又有这样的情义?这样的侠肝义胆呢?
    想到这儿,她心里便像见到亲人一般,感动的眼角都有些湿润了。
    “你也真是的,到忻县后,就不怎么和我们来往了?”左小莲说。
    “你早回北京了,我怎么和你来往?”徐风霞问。
    “你可以到我们家找我和我姐啊。”左小莲说。
    是啊,是可以找老同学串串门,走动走动,w…α…р.①~⑥~κχS.с…òМ可是自从和许加添结婚后,许加添到处借赌债,徐风霞为他到处还赌债,被债主追的四处躲,哪有时间和脸面到同学那去串门,聊天,后来许加添和她离婚,许加添又入了狱,被枪毙,更不是件光彩的事,徐风霞便更不想见老同学了,怕同学耻笑。再后来,嫁给王大力,她觉得是二婚,王大力又是个农村插队的,老同学都熟悉,觉得也不是件光荣事。所以自己不主动和老同**系,老同学如果找自己,自己则是来者不拒,去者不留的态度,也少和老同学来往。徐风霞别瞧长相一般,命也不济,但是也是个心高气傲之人,也有点饿死不求人的气节,所以有病,宁愿自己背地里受罪,也不希望看到别人怜悯的目光,但她心底里,并未拒绝别人的同情,也不是一味的孤傲。
    大家聊了一会儿,喝了会儿茶,左小菊起身告辞说:“风霞,安心养病,有什么困难和老同学说,老同学会帮你的。”
    说完,拿出个信封,放到桌上说:“这是我们几个人的意思,你先买些药吃,买些营养品,以后有困难,别自己憋着,说给我们,大家帮你一起扛。”
    三人告辞后,徐风霞打开信封一看,里面有两千元钱,心里感动的不知说什么好
    王大力把纸箱子搬到地上,把盖打开,亮出了一箱虾米皮,一箱大料。
    这是他从大钟寺菜市场批发的,这已是他第三天来这个早市卖虾米皮和大料了。自从那日在公园门口卖玩具,工商执法车抄了一次后,王大力便对工商执法车的抄摊心有余悸,那一次巧中巧躲在张燕的小店里避过一劫,但他知道,那年轻的工商人员肯定记住了他,第一次侥幸躲过,以后终有躲不过的一天,到那时被炒将是很可怜的,做买卖,讲究心平气和,自己卖玩具,整天像惊弓之鸟,也不是长远之事,所以他寻摸到这个早市工商不抄,每天每个摊位只收五元钱,便买了辆小三轮车,来这里卖虾米皮,调料。
    “虾米皮,两块五一斤!”他像别的小贩一样喊了两声。
    逛早市的人很多,一会儿,他便卖出十几斤虾米皮。他看了看身旁也卖虾米皮的那个黑瘦老汉,只见他摊在地上的虾米皮只卖了四五斤,于是说:“老王,今儿买卖怎么样?”
    “凑活。”那姓王的黑瘦老汉说。
    “你卖了几斤?”王大力问。
    “卖了五六斤。”那老王答。
    “你那虾米皮个太小,又有点潮,人家当然买我这个大,又干的虾米皮了!”王大力颇为骄傲地说。
    “你卖了几斤?”老王问。
    “十来斤。”王大力答。
    “你那虾米皮又干,个又大,卖的又多,你挣多少钱啊?”那老王又问。
    “十来斤吧,一斤挣五角,十斤挣五块,挣个七八块吧。”王大力粗粗一算说。
    “你挣多少?”王大力问他。
    “我卖个五六斤,也挣个七八块。”那老王也骄傲地笑笑说。
    “你怎么卖五六斤就挣七八块?”王大力奇怪了。
    “我的虾米皮进价低,又潮湿,分量上再占点便宜,自然卖一斤顶你挣两斤的钱了,小买卖,都要从小的地方扣,小子,刚做买卖吧,嫩呐。”老王向他传授经验。
    打开箱的虾米皮,卖了两三天后,本来白白的虾米皮,变得黄了,而且也变得干了,王大力的虾米皮虽然个头比邻摊那老王头的虾米皮大,但是颜色发黄,又干,早市买虾米皮的人看看王大力的虾米皮,又看看老王的虾米皮,这时,边有大部分人买老王的虾米皮,而少有人买王大力的虾米皮了。
    一日早上,老王摊在塑料布上一大堆虾米皮,二十来斤差不多都卖完了,而王大力一个箱底七八斤虾米皮,只卖了四五斤。
    “怎么回事,老王,你那小的虾米皮都快卖完了,我的虾米皮个头大,怎么还卖不动?”王大力问。
    “这就是做买卖的本事,别瞧买卖小,也是有诀窍,你给我颗烟,我讲给你!”老王伸出冻得发红又粗又脏的手。
    王大力掏出盒大前门烟,递给他一支,自己也叼上一支,两人都抽上后,老王才悄悄附到他耳边说:“人看一张脸,货卖一张皮,你那虾米皮的个头虽大,但你那虾米皮发黄,发干,拉来上市场,再拉回家,再上市场,这么在路上一颠簸,你那里面碎的肯定不少,买虾米皮的都想买个新鲜,养眼的,你那外观不好,人家当然不买你的了。你不能再只卖那箱底的虾米皮,要打开新的一箱,外观好看的,人家才买。”说完,诡秘地向他眨眨眼。
    是啊,人家说的也对。人看一张脸,货卖一张皮,自己光拿不鲜亮的虾米皮卖,当然人家不买自己的了。王大力想。
    第二天,王大力打开一箱新虾米皮,白白净净,每个虾米皮连须带尾,齐齐整整,煞是好看。
    “两块五一斤,两块五一斤!”王大力几声吆喝后,买虾米皮的人便来了。
    王大力斜眼看了看老王头那堆塑料布上的虾米皮,显然虾米皮个头比自己箱中的小,本以为买虾米皮的人会一比较,买自己的虾米皮,没想到那买虾米皮的是个六十来岁的老大娘,问完王大力虾皮的价钱后,又到老王的摊子前问:“你的虾米皮多少钱一斤?”
    “两块四。”老王说。
    “便宜一毛。”那买虾米皮的老大娘脑子挺清楚w…α…р.①~⑥~κχS.с…òМ,立刻就算了出来。
    “你那虾米皮没他那虾米皮个头大?”那大娘问老王。
    “个头肉不少就行了。”老王笑容都堆在脸上。
    “虾米皮还有肉多肉少?”老大娘奇怪地问。
    “当然了,既然是虾米晒干的,当然有肉多肉少了,海米个小,全是肉啊。”老王又说。
    “那我先买你的虾米皮,回去看看是不是比以往买的虾米皮肉多?”
    “买几斤啊?”老王问。
    “给我来个半斤吧?”老大娘说。
    “半斤可是每斤按两块六算。”老王脸上的笑容一下没了。
    “怎么,不是两块四吗?”
    “那是买两斤以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