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其他电子书 > 芝麻官悟语 >

第26章

芝麻官悟语-第26章

小说: 芝麻官悟语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积极精神:情、力、胆

○开发积极精神的五种途径

○不良精神:霜、火、刀

○对付不良精神的五种办法

积极精神:情、力、胆

从哲学意义上讲,精神是指人的意识、思维活动和一般心理状态。唯物主义者常把精神和意识当作同一意义的概念来使用,认为它是物质的产物。人作为高级动物,区别于一般动物的最显著和根本的特点在于,人有发达的大脑、复杂的思维和丰富的情感。除了物质需求之外,精神需求在人的生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

作为一个领导者或者说管理者,应当分析精神的特点,分析它的作用与反作用,做到善于冷静地主宰精神,熟练地驾驭精神,使精神这个存在于智能生命之间的活跃因素更有效地作用于人们的社会活动。

“只要精神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讲的就是精神的作用。精神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单位、一个家庭、一个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支柱和脊梁。没有精神支撑,我们将一事无成。可见,精神无形,力量无穷。无形的精神影响着有形的人的活动。

精神是种“情”。精神作为思维活动的产物,带有明显的情感因素。对祖国的爱,对人民的爱,是一种最健康最高尚的情怀。申奥成功时,举国欢腾,这是一种伟大的民族情感。三年自然灾害期间,毛泽东同志在听取各地灾情汇报时,手捧农民吃的糠面树叶窝窝头潸然泪下。这种动情,正是他心忧天下、爱国爱民精神的体现。在为贫困山区人民献爱心活动中,大家纷纷捐款捐物,这也是我们这个社会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高尚情感和奉献精神的折射。千千万万的普通劳动者在平凡的岗位上表现出的恪尽职守、勤奋工作、无私奉献的热情,正是他们在党的领导下形成的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的精神写照。精神常与情绪联系在一起,喜怒哀乐都是内在精神的外在表现。人逢喜事精神爽,你看那刚刚度过“洞房花烛夜”的新人和“金榜题名时”的学子,哪一个不是意气风发,光彩照人?心情一好,精神一爽,激情就来了,话也多了,劲也足了。当人们的需求得到满足时,受到别人赞美时,情绪变得兴奋、愉悦,红光满面,精神抖擞。

精神是种“力”。一个人的力量究竟有多大,谁也说不清。如果一个人对生活失去了信心,没有了精神支柱,哪怕他强壮如牛,也会萎靡不振,不堪一击;然而当一个人注入了某种精神,他就会产生无穷无尽的力量。如一个年轻力壮的光棍汉,由于没有家的寄托,没有妻子儿女的精神支柱,就可能整天好吃懒做,无所事事;可是当他娶了媳妇之后,就会变得勤快起来,有使不完的劲,用不完的力。这种“力”正是来自于他那个家唤起的精神。在艰难困苦的条件下,精神越能显示出强大的力量。“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起来,全世界受苦的人,满腔的热血已经沸腾,要为真理而斗争。”《国际歌》那雄壮的激人奋进的旋律,不正体现了精神的巨大力量吗?1998年那场举世瞩目的抗洪救灾,我们英雄的解放军战士连续几天几夜战斗在堤坝上、决口处,有的同志身患重病仍坚持在最前线,直到昏倒在堤坝上。是什么东西使他们产生这种力量,正是人民军队忠于党、忠于人民伟大精神在他们身上的具体体现。

精神是种“胆”。人的胆量有大有小,是天生的吗?回答是否定的。其实“胆”也是人的精神之树结出的果实。无数革命先烈正由于具有了以解放天下劳苦大众为己任、敢于压倒一切敌人的革命精神,才能以超人的胆略和气概创造出英雄的壮举和业绩。董存瑞舍身炸碉堡,黄继光奋勇堵枪眼,16岁的刘胡兰面对敌人的铡刀面不改色心不跳。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果断地组织“三大战役”,摧毁了貌似强大的国民党军队。邓小平同志历经“三起三落”,仍在古稀之年以超人的智慧和胆略,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航程。伟人们的“胆”从何而来,是他们为中华民族之崛起的精神使然。一个人只要有了伟大目标和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就有了非凡的胆量和勇气,就敢与天斗、与地斗,“欲与天公试比高”,就敢“胆子再大一点,步子再快一点”,就敢在滔天洪水面前说:“我们的人民,我们的军队是不可战胜的。”

开发积极精神的五种途径

“情、力、胆”构成了人体内的一种潜能。这种潜能,得到充分开发和释放,就是浩然坦荡的情怀,无与伦比的力量,惊天动地的胆量。开发积极精神的途径有五:

精神是“调”出来的。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就是最大限度地满足他们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人是有需求的高级动物,要追求生理和心理的需求。有需求而需求又不断得到满足时,人就会积极工作,努力奋斗,这个过程便是产生和调动人的积极性的过程。人的精神很大程度上是受外部条件刺激而产生的。上级采取荣誉激励、物质激励,能够有效地调动下级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金钱、荣誉、地位能够刺激人的精神兴奋点。人的精神兴奋起来,就会变成巨大的工作热情。下属的积极性,还可以通过目标调动,设定一个鼓舞人心、经过努力方可实现的目标,让下属看到前方有一个奋斗目标在向自己召唤,精神的潜能就会被调动出来。

驾驭精神法(2)

精神是“ ”出来的。“ ”,就是 劲儿,是较量、竞争。体育比赛受到人们的喜爱,是因为它能把运动员乃至一个民族的精神最直观、最透彻地展现出来。足球、篮球、击剑、柔道、赛跑……每项运动无一不是在激烈的竞争中“ ”出了人类最伟大的拼搏精神。运动健儿所取得的辉煌成绩,无一不是在“ ”中创造的。越是和强劲的对手“ ”着干,越能发挥出人的潜能,越能调动出人的精神。领导者要从体育比赛中悟出道理,要善于给大家创造一种竞争环境,设定公平竞争的条件,并亮出诱人的目标或奖励办法,鼓励大家去争先夺魁,创优取胜。在这种情况下,大家奋勇争先,力量和精神就会从“较劲”中产生。

精神是“激”出来的。“激”在这里主要是指语言的激励。战前动员、开展某项活动的动员报告,是常用的工作方法。作为一个成功的领导者,必须具有充满激情的演讲能力,在讲话中有鼓动性和号召力,以自己的激情,激起大家的激情。激情的碰撞,进而产生出巨大的精神力量,使大家感到坐不住了,必须赶快起来行动。激将法,就是通过言语的刺激,来调动人的潜能的手段。人生一世,谁也不愿甘认自己不如别人,谁也不愿输给他人。你说我不行,我偏要做出来叫你看看,人的精神就这样被激出来了。人与人在交往过程中,还是喜欢适度刺激的,善意地“刺”上几句,对方就会产生一种被激励的感觉,并从中获取一些灵感和勇气,激起一些热情和力量。用语言唤醒人,激发人,是一种领导艺术。

精神是“压”出来的。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铁人王进喜就曾形象地说过,人没压力轻飘飘,井没压力不喷油。领导者在管理过程中,要善于运用适度加压的方法去增强部下的责任心和自觉性。比如,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赏罚严明,奖惩兑现;适时通报排队,对末位者给以黄牌警告;某项活动中开展夺红旗,插黄旗,年终交账等等。采取这些措施的目的是使人们心中有一种紧迫感,不奋力争先就会落后,落后就要挨打,从而把领导的严格要求变成大家的自觉行动,自我加压,挖掘潜力,做好工作。当然,压力并非越大越好,压力太大会形成思想负担过重,精神处于压抑状态。实践证明,压力与动力、紧张与兴奋保持在一个适度范围内,才能形成最佳的精神状态和工作状态。

精神是“逼”出来的。汉语是世界上最丰富的语言,形容一个人危急之中想出办法叫“急中生智”,比喻一个人被逼急作最后的挣扎叫“狗急跳墙”。抛开褒贬之义,这两个成语都说明了精神是被“逼”出来的。每个人成长和进步的过程中,多多少少都有过被逼的经历。历代的成功者都有较大的坎坷曲折,置之死地而后生,破釜沉舟,背水一战,都是逼上绝路后迸发出无穷潜能去改变绝境的。在管理工作中,一些比较强硬的措施例如立军令状,完不成任务甘愿受罚,甘愿自动辞职,都有逼的成份。为了免于受罚,免于革职,人们就会尽最大努力去完成承诺之事。这个最大的努力,就是被逼出来的。下岗、失业后经过痛苦彷徨,重新振作起来,开创新事业,也是被逼出来的。逼意味着没有退路,只有横下一条心,豁出去,闯过去,才会有一番新天地。

不良精神:霜、火、刀

精神作为一种意识形态或情绪状态,有好与坏之分,有积极与消极之分。不良的精神或情绪,往往有害于身体,有害于工作。领导者除了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精神之外,还要尽量避免不良精神对人的消极影响。不良精神往往由外因引发,触动和伤害人体灵魂,它如“霜”,如“火”,如“刀”。

不良精神如“霜”。霜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原本郁郁葱葱的蔬菜和庄稼,如遇到霜冻,一夜之间就会变得蔫不拉叽。俗话说“人怕精神倒,地怕趴地草”。人的精神一倒,就像霜打的庄稼,连头都抬不起来。比如人得了不治之症,在不知道病情之前,或者听医生说病情不重、很快就能出院时,还十分精神,乐呵呵的;而当一听是绝症时,很可能一下子精神就倒了,床也起不来了,路也走不动了,甚至连吃饭、说话的劲儿也没有了,比霜打了的庄稼还蔫。在工作中或遇到无端指责、打击报复,或遇到造谣中伤、恶意攻击,这样必然给当事人以精神上的重压和打击,犹如霜打的庄稼,情绪低落、意志消沉,锐气受挫,精神一蹶不振。庄稼被寒霜打了就会枯黄、冻坏,人被“霜”打了,不仅提不起精神,还会影响身心健康。

不良精神如“火”。人发火后,往往不冷静,轻者动嘴,重者动手,甚至还要动棒、动刀。这里的“火”主要指上下级之间、同级之间遇事不冷静、怒火发作的不良精神状态。领导在工作和生活中,常会碰到不如意的事,听到不顺耳的话,这时很容易无名火起,怒上心头。如果不加以克制,一触即怒,火冒三丈,拍案而起,大发雷霆,必然会说出一些过头话,办出一些过头事来,伤害同事或下属的感情,甚至会把事情搞糟。

不良精神如“刀”。这里主要指人们遇到天灾人祸或者受到诽谤、污蔑、造谣中伤、打击迫害后,心灵受到损伤而产生的不良精神状态。文革期间的批斗、整人,造成大量冤假错案,许多有才华有成就的政治家、艺术家受到残酷迫害,有的被逼走上自杀的绝路,就是这种情况。当一个人精神受到折磨时,常说心如刀割、万箭穿心、心里在流血,就像被人捅了一刀一样。在这种情况下,许多人会想不开,有的愤懑生病,有的精神崩溃,有的走上绝路。精神状态决定人的思想状态,如果自己不能从不良状态下解脱出来,就会导致毁灭性的行为后果。

驾驭精神法(3)

对付不良精神的五种办法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人总是要遇到各种不如意乃至挫折的,所以不良精神对人的影响不足为奇。关键是我们要加强自身修养,正确对待人生,用积极的态度主宰精神,驾驭精神。对付不良精神或不良情绪的办法有五:

忍得住。忍得住就是学会忍耐。古人云,“小不忍则乱大谋”。平日要加强修养,增加涵养,学会宽容和冷静。要沉着、冷静,注意控制自己的情感,掌握自己的情绪,尽量不发生无谓的冲动。自己想发火时或者别人对自己发火时,都要用“忍”来“制怒”。林则徐把“制怒”作为座右铭,提醒自己遇事要忍,省却不必要的烦恼,避免更大的精神伤害和损失。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对任何不公正和不愉快的事,关键要学会忍耐。

挺得住。挺得住就是学会自强。一个人要成就一番事业,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和挫折。困难和挫折并不可怕,怕的是困难面前抬不起头,挫折面前挺不起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黎明前最黑暗,熬过去就是光明。人常说,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遇到再大的困难也要挺得住,要以顽强的毅力去战胜它,做到目标不移,决心不变,精神不衰,锐气不减,自强不息,奋斗不止。坚持就是胜利,挺过去就是成功。

想得开。想得开就是善于自慰。《红楼梦》里的《好了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