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名著电子书 > 陈云文选 >

第99章

陈云文选-第99章

小说: 陈云文选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讲,要看准后才讲。还有合作社工业的新建和扩建,也要加以控制。

  第三,私营工业的生产,要提倡提高技术、淘汰落后。对落后的先要促使其提高,如果提高不了,将来就要淘汰。这是一般的原则,个别情况可以例外。如有的地方手纺数量很多,挤掉他们,会使很多人失业。河北等地今年有了水灾,国家就需要用棉花去维持当地农民的手纺,借以维持他们的生活。不如此,国家就得拿出救济费。

  第四,根据需要和可能,用各种形式来安排私营工业的生产。既要有临时的办法,又要有长远的办法。全国现有私营工业十三万四千户,其中较大的就有一万七千户,如不组织起来很难管理。可采取母子联合、逐步合并的办法。中央工业部门必须把如何利用资本主义工业问题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在搞五年计划时将资本主义工业的生产潜力充分估计进去,把它纳入国家计划。其中也难免要淘汰一部分,原封不动是不可能的。

  第五,减少盲目加工订货。今后加工订货,必须经过国营商业部门或者省、市管理加工订货的机关。

  第六,对手工业合作社生产的发展,要加以管理和控制。手工业合作社是一定要发展的,但要防止产量超过需要,并注意原料是否有保证。要防止新的手工业基地排挤老的基地,组织起来的工人排挤未组织起来的工人。这种情况在工业和商业中都发生过,比如在商业中曾发生过批购户排挤非批购户(注「批购户——指用现款从国营商业成批进货,然后按规定的牌价或核定的价格零售,获取批零差价的私营零售商。经营这种批销业务的私营零售商,同时也允许向自由市场采购同类商品,自行销售。这是我国对资本主义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所采取的一种国家资本主义的初级形式。非批购户指不是从国营商业成批进货的私营零售商。——第270页。」)的情况。手工业合作化宁可慢一点,使天下不乱。如果搞得太快了,就会出毛病。

  第七,要扩大私营工业的出口品种,提高出口产品的质量。

  第八,要加强国家对私营工业的业务领导。中央现在仅仅有一个地方工业部来管私营工业,这是不够的。因为私营工业行业多,有轻工业,有重工业,而且规模小、户数多,都交中央各部来管也不行,有些部管国营还忙不过来。也有些部是可以管的,如燃料工业部(注「燃料工业部——于一九四九年十月成立,一九五五年七月撤销。——第271页。」)对私营煤窑、电灯公司是管得了的。除地方工业部外,要成立一些新的领导机构,原则上按行业和产品来管理,不以经济性质来分。这种办法,现在还不能在所有工业部门实行,要有一个过渡,先将公私合营企业分别交各有关工业部门来管,零零星星的私营工厂准备另成立一个新部来管理。现在中央考虑成立一个第三机械工业部(注「这里所说的第三机械工业部,于一九五五年四月成立,一九五六年五月撤销。——第271页。」),编制要短小精悍。在地方上也要按照“一条鞭”(注「这里所说的“一条鞭”,是指国营工商业部门分行业对私营工业的供产销实行统一管理。这是当时国家管理私营工业的一种办法。一一第271页。」)的办法,分业管起来。所有中央和地方机构的任务是,研究计划平衡,管生产,管改造,不管厂。

  第九,要反对两种倾向。一种是只顾国营,不管私营的倾向;另一种是私营工业自己不想办法,坐待国家给办法的倾向。

  经过一个时期的调整,现在的困难局面是可以改变的。我们现在是在发展中,问题是在某些方面发展有些过分。我们把马缰勒一下,只要控制住了,情况就会好转。过去卷烟、火柴等行业都有过困难,经过安排就解决了。我相信现在一些行业存在的困难也是可以解决的。况且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投资,三分之二还在后三年,绝大部分是在一九五六、一九五七年,那时机械工业的生产能力就会感到不足。从整个来看,我们国家的工业设备是不够的,当然,也要注意防止盲目发展。

  *注「这是陈云同志在国务院召开的关于私营工商业问题座谈会上的讲话。」

坚持和改进粮食的统购统销(一九五五年七月二十一日)
坚持和改进粮食的统购统销*
(一九五五年七月二十一日)

  一九五四年九月,全国城乡的粮食销量开始了不正常的上升,当时没有加以注意。到了今年三、四月份,在原属华东、中南、华北地区若干省份的部分农村中,出现了许多农民要求供应粮食的现象。结果,国家销售的粮食超过月度计划很多,而且往往超销越多的地方,叫喊缺粮的越多。与此同时,在农民叫喊缺粮地区的城镇中,粮食销量也不断上升,不少地方发生了排队争购切面和其他食品的现象。为了迅速纠正粮食销量的这种不正常情况,国务院和中共中央在一九五五年四月二十八日发出了《关于加紧整顿粮食统销工作的指示》,全国各省市立即派出了几十万干部到农村、到城市整顿统销工作,再一次宣传粮食统购统销的意义,号召人民起来协助政府做好这一工作。对于要求供应粮食的户进行评议,把不应该供应、可以少供应的数字削减下来,可以迟供应的就推迟,同时保证缺粮户必要的供应。经过这样整顿以后,销量迅速恢复正常,“缺粮”的喊声也有了显著的减少。全国销粮,三月份九十三亿斤,四月份九十六亿斤,五月份降到八十四亿斤,六月份又降到六十四亿斤。历来五月份是粮食销量最多的月份,但是今年却比三、四月份减少。显而易见,在叫喊缺粮的人中间,确有一部分人是真正缺粮的,但有很大一部分人并不缺粮。

  我们全面地分析了粮食的生产和统购统销的情况,认为今年春季一些地方粮食供应紧张,固然同去年粮食统购工作中的缺点错误即多购了几十亿斤粮食有关,但更重要的原因,是农民还不习惯于粮食统购统销办法。农民是个体小生产者,千百年来他们的习惯是除交租、交税以外,形式上是自由处理余粮的。实行粮食的统购统销政策以后,农民虽然把粮食卖给了国家,但因为他们是私有者,有些农民又想买回去,并且还想买得更多。今年三、四月份粮食供应紧张地区的城镇上,只看事情表面的人,以为排队争购切面和其他食品的农民都是缺粮的。但大量事实证明,排队的人当中有各种不同的情况:极少数是缺粮的;一部分是家有余粮的,他们去排队的目的是装做缺粮,怕再向他们购粮;大多数是这样一类农民,即他们的粮食是够用的,但想多保存一些,多有一些后备,所以也去排队购买切面和其他食品;也有的是已经评定为缺粮户,并且已经规定了开始供应的日期,但是他们却想在得到供应以前,先买到一些切面和其他食品。应该指出,不少地方粮食供应一度紧张,是由于地主、富农分子和某些反革命分子,利用农民小私有者的心理和我们某些工作上的缺点,从中造谣煽动而造成的。但农民是拥护政府的,又因大多数口头叫喊缺粮的农民并不真正缺粮,在我们把道理向他们讲清楚,同时把统购统销工作加以整顿以后,不但销售数量降到了正常的水平,而且缺粮的喊声也很少了,这样,人心就安定下来了。

  有人提出:可否停止粮食的统购统销,或者政府减少统购粮食的数字,只管城市供应,不要去供应农村,让农民中的余粮户和缺粮户自行调剂。

  我们认为,粮食统购统销政策必须坚持,停止统购统销的主张是错误的。大家知道,解放以后的头三年并没有实行粮食统购统销,一九五三年十一月开始实行统购统销,是为了解决全国粮食供需之间的矛盾。那个时候,一方面,城市、工矿区和农村技术作物区的粮食需要量都在扩大;另一方面,国家收购不到必需的粮食。我国是在小农经济基础上开始大规模的工业建设的。小农经济是分散的半自给的经济,生产水平不高,商品率很低。土地改革(注「这里所说的土地改革,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广大农民废除封建的土地所有制,实现农民的土地所有制的革命运动,一九五○年六月三十日,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同年冬起,在新解放区陆续开展了土地改革运动。到一九五二年冬,除台湾省和一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的土地改革基本结束,使三亿多无地或少地的农民(包括老解放区农民在内)分得了约七亿亩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第60、90、102、117、129、140、144、148、159、275、303页。」)以后,粮食产量是增加了,但是农民的粮食消费也增加了,而且也不急于出卖余粮了,因此,商品率反而下降。在这样的情况下,粮食商人和别的行业的商人就囤积粮食,存有余粮的富裕农民等待高价,不卖粮食。很显然,政府为了掌握必需数量的粮食来保证供应,使私商和富裕农民不能够操纵粮食市场,就必须实行粮食统购统销政策。我们认为粮食统购统销政策,不但有利于粮食消费者,同时,因为收购价格是合理的,对于全体出卖粮食的农民也是有利无损的,因此是有利于国家和人民的。过去我们是这样做的,今后仍然需要这样做。

  我们认为,政府只管城市的粮食供应,不去供应农村,让农民中的缺粮户和余粮户自行调剂,这样一个办法,目前在我国普遍实行是有害的。黑龙江和内蒙的一部分地区,大体上是实行这个办法,因为那里每个农民平均约有十二亩耕地,家家有余粮,又没有大量种植经济作物的农户需要供应粮食。但是,我国绝大部分农村的情况并不是这样。全国有一亿几千万的农村人口每年或多或少要买一些粮食,这就是:三、四千万种植经济作物的农民,四千万左右遭受不同程度的各种灾害的农民,五千万人口的缺粮户。除此以外,还有渔民、牧民、盐民、林民和船民约一千二百万人左右。所有这些人,都需要粮食供应。在粮食够吃够用的农民中,也有很大的一部分,他们有一定数量的周转粮食需要进行卖买,例如,卖出麦子,买进杂粮,或者先卖出一部分口粮作为某项开支,有了钱再买回口粮,等等。全国卖买周转粮的农户没有统计,各地情况也不同,但估计可能不低于农业人口的百分之二十,即一亿人口。这样,农村中需要买进粮食和卖买周转粮的农业人口就有二亿以上。如果对这二亿多人口的粮食供应和周转粮的卖买,政府不去管,听任私商、富裕农民去操纵,那末,使广大农民倾家荡产的资本主义就必然在农村中泛滥起来,国家关于各种作物面积按比例播种的计划就必然要被破坏。随之而来的,首先是集镇和小城市的粮价,接着就是中等城市和大城市的粮价发生波动,全国物价也就不能稳定。我们不应该采取这种办法,道理是很清楚的。

  要根本改善我国的粮食状况,当然必须增加粮食的产量。我们在粮食战线上的任务,就是一方面要搞好生产,一方面要搞好供应。发展生产才能够保证供应。同时,合理地解决供应问题,又能反过来促进生产。我们必须懂得这两个方面的相互关系。我们发展农业,大量增产粮食,主要是靠农业的合作化。就是说,应该积极而稳步地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把一亿一千万农户组织到生产合作社里来。到那个时候,我们的粮食产量就会大大增加起来,向农业生产合作社进行统购统销的工作,也要容易得多,合理得多。那个时候,农业生产合作社就可以用整个合作社的力量来保证每个农民的正常的粮食需要,农民就会感觉到有不可比拟的雄厚力量作为自己的粮食后备。但是应该看到,我们不可能一下子就把全国农民都组织到农业生产合作社中去。到现在,还只有六十五万个农业生产合作社,参加的农户约一千七百万左右。按照第一个五年计划(注「第一个五年计划——是一九五三年到一九五七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简称。这一计划,从一九五一年开始准备,经过五次编制,到一九五五年七月经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正式通过。这是一个成功的计划,执行的结果是,到一九五六年,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计划规定的各项建设任务,到一九五六年底,也胜利实现,许多指标超额完成,这就为国家工业化打下了初步基础,同时人民生活也得到了很大改善。——第2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