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名著电子书 > 金陵新传 >

第276章

金陵新传-第276章

小说: 金陵新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势众,如果将他交给宋美龄抚养,可能将来会造成很严重的阋墙之争。如果宋美龄要拥立蒋纬国接班,大势就不容易收拾。姚夫人无财无势,比较适合抚养他顺利长大。

毕竟,蒋介石是一位中国传统的武将,蒋经国好歹是元配所生,是他自己的亲生儿子。蒋纬国毕竟只是挚友之子。

“湖口兵变”影响宦途蒋介石生前一直压抑蒋纬国升迁、掌兵权,除了是害怕蒋经国和蒋纬国争权内哄外,也是因为“湖口兵变”的缘故。

所谓“湖口兵变”实际是一场“兵谏”,发生于1961年。当时“装甲兵司令部”设在台北以南的湖口地区。曾经追随蒋纬国并受到信任的装甲兵副司令赵志华,因为看到官场中一些腐败的情形,加之不满人事安排而发难。据说蒋纬国对其兄蒋经国的所作所为不尽赞同,在有关装甲兵的人事和训练方面,常持不同意见。蒋经国为了控制装甲兵,向老蒋谏言,将蒋纬国调任一个有职无权的参谋学校校长。并委派一名与该兵团素无关系而资历远不及副司令赵志华的人接任。不久,此人调走。照例自应由赵代理司令,但蒋介石却又委派蒋经国保荐的另一人前来代理,以致引起该兵团许多干部愤愤不平,尤以赵志华的态度最为激烈。于是召集部下训话,借向参谋总长彭孟辑“算帐”,发泄不满。可是,蒋经国早有戒备,暗中对赵志华等人已进行严密监视。所以当赵志华举事时,突遭逮捕,并株连军官三十多人。赵志华何以敢于公开号召该兵团官兵向台北进军,是否与蒋纬国有关,局外人自是不得而知。事件发生后,由于蒋纬国“自请处分”才使蒋介石的处置没有扩大。从此,也注定了蒋纬国命运的安排。不过,在与蒋介石的父子感情上,老蒋也给予蒋纬国以谅解和许多的关爱。宋美龄也一直把蒋纬国“视如己出”,如果没有宋美龄对蒋纬国的庇护,“湖口兵变”的主事者赵志华也不会从死刑改判为“无期徒刑”,被株连的三十多名军官,也因宋美龄力保,个个都在“原职待退”,作了从轻处理。对于这点,蒋纬国始终感激宋美龄。

1975年4月7日,蒋介石过世后,蒋经国下的第一道人事命令:“陆军副总司令”郑为元调升“警备总司令”、“空军副总司令”司徒福调升“空军总司令”、“总政战部”主任罗友伦调“联勤总司令”、“总政战部副主任兼执行官”王升调“总政战部主任”。这些例行性的调任,虽无政治意义可言,可是,蒋经国的弟弟蒋纬国却备受冷落,依旧是“三军大学”副校长兼战争学院院长,毫无升迁的希望。后来,很多元老看不过去,迭向宋美龄进言,并向蒋经国暗示蒋纬国的“出处”,应有合理的安排。讵料,却遭蒋经国婉拒。当时,政坛即有传言,最后还是宋美龄在临去美国前,当面向蒋经国提了这件事,蒋纬国才得以解冻晋升。但是,据悉,前“三军大学”校长余伯泉亦出了不少力。当时余伯泉除了直接向蒋经国进言外并主动提前办理“退役”,力荐蒋纬国接替他出任“三军大学”校长;由于余伯泉的坚持,并让位给蒋纬国,蒋纬国方得晋升上将,否则,蒋纬国的宦途也将至此而终,从蒋纬国晋升上将的曲折过程来看,简直是一桩令人费解之事。难怪蒋纬国一生对余伯泉将军感怀不已。毕竟,没有余伯泉的让位、力保,蒋纬国也无法位列上将之尊。

蒋纬国担任“三军大学”校长之后,经常发表一些使蒋经国不满的言论,例如:蒋纬国在校上课或讲话,不是推崇蒋介石,就宣扬自己的作战阅历和战略思想,极少称赞他的兄长,也不常引伸蒋经国关于军事或国防的言论,大有“目无兄长”之嫌,此外,蒋纬国又喜欢到校外参加一些活动,发表关于战略和军事学术的讲演或谈话,他的言论有时涉及到全局问题。有一次他答复一个外来记者的访问,强调:“我们从来没有要反攻大陆,至少我从来没有这样说过。”(见香港《明报月刊》161期《蒋纬国报到》)蒋经国知道后很生气,指示一个亲信转告蒋纬国,说蒋纬国作为“三军大学”校长,竟然散播“反攻无望论”,会涣散军心士气。

还有一点是,台湾几乎人所周知,就是蒋纬国不满蒋经国把王升提升得太快太高。王升升到上将,蒋纬国还屈居中将,所以,蒋纬国曾经讽刺说:“台湾又出了没有打过仗的上将。”之后,过了两年蒋纬国才勉强被晋升上将。

蒋纬国抨击王升的近因,是由于高雄事件。王升自1979年冬当选为“国民党中央常委”之后,成了高层决策的特殊中心人物之一,党、政、军、特,几乎一把抓。台湾“警总”和“调查局”联手镇压“美丽岛”一案,就是由王升决策指挥的。当然,蒋纬国不得干预这种工作,实际情况他也是隔膜的。等到高雄事件爆发之后,蒋纬国听到,立即表示非常震怒。他一方面谴责“美丽岛”一批人;另一方面则批评官方处置失当。蒋纬国特别指责“骂不还口,打不还手。”他认为正确的做法,是严格执行“戒严令”,不容“聚众”滋事,防范事故于未然。

蒋纬国在一次对“三军大学”学员的讲话中说:现在台湾出现了一种口号和策略,叫做“骂不还口,打不还手。”我们作为一个军人,绝对不能听从这一套歪论。这是违反军人立身、用兵、作战之道的。骂则受辱,打则受伤,宁愿受辱受伤,这能算是一个有骨气的军人吗?这样,结果必然是挫折士气损伤兵力,而且还不反击,这岂不是束手待毙。这是违反兵法起码的通则的,用兵或进攻,或退守,决投有等着挨打的。据说蒋纬国由此发挥,讲了一大套兵法战略和战术,批评“两不”。他说要是“贯彻两不到底”,“我们岂不要被推翻了吗?”这是不足为范的。蒋纬国又批评“警总”下令宪警“挨打”,这是失职,应受处分。

蒋纬国私下和人谈论,批评这种做法作为一种“政治手段”或“苦肉计”,也是很拙劣的,所以闹到不可收拾,使台湾多年来树立起来的声誉,受到极大的损失。可谓“得不偿失”。蒋纬国讽刺说:“只有老百姓出身的上将,才指挥军警去挨打,要是在战场上,岂不要垮得一干二净。。”蒋纬国的这派言论,很得台湾军政界一部分人的同情。传到蒋经国耳里,加上王升又在“经师”面前撒娇抱屈,加油加醋。蒋经国一怒之下,就写了一张“手谕”:免去蒋纬国“三军大学”校长。后来找到宋长志交代此事,并考虑派人接掌“三军大学”。经宋长志婉转进言,才给蒋纬国一个转旋的余地,和王多年对调,任“联勤总司令”。蒋经国并指示宋长志转告蒋纬国,今后要安守本份干三军后勤,不关他的业务,决不容许他随便议论,尤其不准“狂妄”指责中枢的决策。1980年5月3日,香港一份报纸在一版头条刊登《台湾国军将领上书蒋总统祝寿》(蒋经国70岁生日)末尾,开列了将领的名单:国防部长高魁元上将(笔者注:第一)

参谋总长宋长志上将(第二)

国防部副部长郑为元上将(第三)

副参谋总长马安澜上将(第四)

副参谋总长姚兆元上将(第五)

联训部主任张国英上将(第六)

总政战部主任王升上将(第七)

三军大学校长王多年上将(第八)

陆军总司令郝柏村上将(第九)

海军总司令邹坚上将(第十)

空军总司令乌铖上将(第十一)

联勤总司令蒋纬国上将(第十二)

台湾警务总司令汪敬熙上将(第十三)

宪兵司令刘罄敌中将(第十四)

从职位序列看出:蒋纬国从原来的第八降到第十二,而且是“国军”中任职上将的最后一名。香港《动向》杂志5月期刊登一篇署名文章,评论说:这不是给蒋纬国好看吗?这样降职,蒋纬国会愿意吗?况且,联勤总司令,不过是三军的副官长;蒋纬国在台湾号称是精通战略的将才,现在却落得给三军办后勤打杂,听人使唤。蒋经国对他这位‘问题老弟’未免太。。可见蒋纬国和他的老兄之间存在着芥蒂。而5月3日的职位序列,使蒋纬国的“军职”降了一大截。

1986年6月,已调任“国防部联训部”主任的蒋纬国,悄然地向“国防部”提出“退役”申请。该申请经“国防部”人事主管单位完成审核手续后,很快签呈送交当局“裁示”。一般预料,由于蒋纬国军职任期于当年5月即将届满,且“除役年限”已至,若无特殊的变化,“退役”已成定局,他的军旅生涯可望在军队军事会议结束后告一段落。

如果蒋纬国退役,他未来的出路如何?依常理推断有以下四种可能:(一)改聘“总统府”的战略顾问;(二)担任公营事业董事或顾问等职务;(三)出任中华战略协会理事长,取代年迈体衰的陶希圣;(四)出任“行政院退除役官兵辅导委员会”主任委员。

正当岛内蒋纬国去处猜测纷坛之时,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于6月18日通过了蒋纬国出任“国家安全会议”秘书长要职的决议。

“国家安全会议”是蒋介石于1967年设立的“由总统、副总统、军队首领、特务、公安及警察首脑和政府部长组成,在国家非常时期,掌管全权。在和平时期,国家重要决策也通过该会议决定。”1986年5月,台湾中华航空公司飞机飞到大陆后,台湾方面为交涉归还飞机和机组人员,在香港首次与大陆方面接触,引起了人们的注意,而作出进行接触决定的就是“国家安全会议”。

在“国家安全会议”里,秘书长是仅次于主席(由蒋经国兼任)的重要职位,在非常时期,可以行使全权。因此,这个职务非有相当实权的人物或深得“总统”信任的人物莫属。

关于蒋纬国的这一人事安排,在岛内人们感到出乎意料,其理由有二:

第一、蒋经国1985年秋天接见美国《时代》周刊记者时提到了接班人问题。他说:“我国是民主立宪的国家。总统和副总统是根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选举产生,今后当然也要这样做。因此关于总统职务交接一事不存在任何问题。迄今为止,我从未考虑过将来让蒋家的人继承国家元首的职务。”好象是为了证实这一点,1986年2月,蒋经国把据认为将来最有可能成为接班人的蒋孝武(41岁)派出国,担任了台湾驻新加坡贸易办事处副代表。因此,人们曾认为,今后由蒋家人接班的可能性很小。

第二、因为蒋纬国迄今为止一直远离政治和权力中心,而且和蒋经国的性格大不相同,还风传二人“不和”。因此被排出了接班人名单。日本《选择》月刊1986年8月号刊登一篇题为《蒋经国的胞弟蒋纬国突然上升的背景》,摘要如下:蒋经国总统的长期计划是:(一)慢慢缓和国民党一党统治体制;(二)逐渐让国民党元老退位,让技术人员和科学家出身的官员执掌国政;(三)把军队首脑对权力的影响限制在最小限度;(四)逐渐让台湾省人走上第一线;(五)总统职务的继承问题根据宪法规定处理。

但是如果急于推进上述计划,就会遭到国民党元老和军队首脑的强烈反对。因此要花时间慢慢来。同时蒋经国总统打算通过让蒋纬国登场,缓和他们的不满。蒋纬国就是为了起到控制军队首脑,缓和他们的不满情绪,同时圆满地向知识分子官僚及台湾省人移交权力的重要作用而登场的。

蒋纬国将在李登辉总统体制下掌握实权。或有可能在蒋经国之后实现蒋纬国总统体制。虽然形式上是蒋介石、蒋经国、蒋纬国,蒋家连续三代执政,但实质大不相同。这一切都是为对付国民党元老和军队首脑的策略,蒋经国总统的长期计划没有改变。

7月1日上午,蒋纬国宣誓就职之后,立即赶到位于“总统府”后面的“国家安全会议”办公室中处理公务,并约见该会的有关主管,以便了解该会的全盘业务。可是,蒋纬国在办公室坐定未久,对面“总统府”机要科来了电话,说蒋经国要召见他。因此,不到一个小时前才离开“总统府”的蒋纬国,便又穿好上衣,服装整齐地赶到“总统府”。

蒋经国跟蒋纬国虽系手足,私下里也常有晤面的机会,但是专门召见他到办公室中公私兼及地作一番恳谈的前例,确实很少见,如果屈指一算的话,过去只有把蒋纬国由“三军大学”调任“联勤总司令”之前,曾经召见过蒋纬国,告诉他自己所作的决定,而且勉励他好好的做。以后蒋纬国卸除“联勤总司令”职务,改任“参谋本部联训部主任”时,只间接传达了他的旨意,蒋经国并没有因调动自己兄弟的职务,而向他作任何说明。蒋经国以最高统帅调动军方系统下的人事,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