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恐怖电子书 > 宜昌鬼事 >

第142章

宜昌鬼事-第142章

小说: 宜昌鬼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八向方浊招了招手,向门外走去。方浊跟着王八走了出去。

    “王八”我问道:“我们还会见面吗?”

    王八站住了,回过头来,“希望不要见面了。”

    “什么意思?”我追问。

    王八边走边说道:“你自己明白……”

    我站立不动,呆了好久。

    过了好久,我对自己说道:“这下好了,疯子,你以后永远都是一个人了,哈哈,一个朋友都没了。”

    我走到江边的夜市摊,董玲果然在,坐了一张桌子。

    董玲见我来了,对着夜市摊子的老板说道:“把火锅点燃吧。”

    “他又走了。”我坐了下来。

    “恩”董玲递给我一个碗筷,“吃饭吧。我饿了。”

    董玲开始吃起来。我却没什么食欲。

    “他……”我想说话。

    “别说了。”董玲阻拦我:“这家的土鸡做的不错。”

    看到董玲都坦然的面对王八的不辞而别。

    我觉得自己连个女人都不如。

    现在都是半夜了,夜市还很热闹。可我和董玲,就只是吃着火锅。互相一句话都不说。

    长江上的轮船,汽笛悠扬。

    我抬头向长江看去,江面上的轮船灯火一片模糊。看来,我真的要配一副眼镜了。

    (诡道算术之算沙完)

 第251节

    2010…10…2616:50:00

    看了这么多网友关于王八和疯子的评论

    我只能说

    天涯真是藏龙卧虎

    我现在很庆幸写这个故事,没有低估大家,而去把所有的情节都写得很详细。

    而是把事情,写出来,让大家自己去判断。

    说实话,我也不知道疯子和王八,到底谁对谁错。

    他们只是遇到了这些事情,根据自身的立场,看待的方式是不一样的。

    其实最开始,我的确是打算用疯子的视角去看待王八一步一步走上神棍之路。

    第一主角是王八。

    现在看来,平凡的疯子,已经喧宾夺主。

    但我仍然认为,王八的地位,并不能因为戏份的没有疯子多,而下降。

    他们的故事,也许会继续,也许会结束。

    大家可以注意,我写的每一篇诡道的系列,到结局的时候,都可以当做整个系列的完结。

    由于我要回国了,在回国的前后的这段时间,我无法集中精力去构思长篇。

    所以从今天,开始,我就写短篇故事。

    等我回国,一切恢复正常后。我再继续《诡道》系列。

    关于赵一二:

    赵一二已死,我说一下我创作这个人物由来。

    赵一二的原型来自于两个人。一个是真正的医生,一个是那场运动的牺牲品。

    性格上,他更接近于我的一位老师,八十年代末的双硕士,可惜,因为那个到现在都不能提及的原因,他当了一个很普通的老师。读书的时候,每次遇到他,看见他一副平淡的眼神,我就会想,他会不会后悔自己的道路。另一个是个口碑很好的医生,不求什么名利,就默默无闻的在山野替村民治病。最后死于宵小之手,很让人唏嘘。

    当然赵一二的性格不是简单以上两位真实人物性格的糅合。

    其中有我的修饰。

    故事里赵一二的性格,是我想象中的完美人格,有点魏晋的风骨。表面放荡不羁,内心高尚。行事不拘小节,但又有分寸。他是人,会难过,也喜欢骂人,甚至也会冲动。

    嗨,现在是临时写的,词不达意。等写完后,我在一一把对每个人物的想法写出来吧。

    关于《黑暗传》:我必须要把这本书留在疯子手上。因为后续的情节,和这本书有很大的关联。疯子不给王八,从疯子的角度是有理由的。刘院长说,让疯子找个好点的机会,把书转交个王八,疯子是个很会替自己找理由的人,他认为现在不是把《黑暗传》交给王八的时候。其实内心里,疯子是想了解,赵一二的生平,他想知道赵一二,这么多年,到底是怎么过来的。当然,赵一二在日记里,关于算沙的内容,也是让疯子这么做的原因之一。只是疯子自我保护地忽略了。

    再次谢谢大家的抬爱。

    2010…10…2623:48:00

    闹洞房

    闹洞房大家都不陌生。或多或少都经历过。结了婚的估计回想起来,都会恨得牙齿格格响。没结婚的,参加婚礼,看过的热闹估计也不少了。

    在看我帖子的同学们,中间估计有不少人,在婚礼上,残害可怜的新人,招数肯定是无所不用其极。

    这是鬼话,我就不说婚礼上的那些十八般招数了。我来说说,为什么要闹洞房。

    闹洞房最原始的目的,就是大家图个热闹,一些模拟的性爱游戏,也都是原始的生殖崇拜的遗留片段。希望多子多孙的一个彩头。

    还有个原因,就跟鬼文化有关了。

    宜昌人都是这么说的,结婚一定要闹洞房。不然——“人不闹,鬼闹。”

    结婚是喜庆的大事,谁也不愿意把这个事情和鬼之类的东西扯上关系。以前的老人懂,所以会偷偷在下辈子的新房里,放置一些东西,也不会明说,新婚几天,再偷偷拿走。至于放什么东西,怎么放,我真的不知道,我也是听别人讲的。再联想到小时候的某些记忆。我就姑且相信吧。

    并且这些个小动作,如今随着那一辈人的去世,已经慢慢失传。如今已经不再常见。

    但任何事情啊,都会随着环境的变化相应的调整。比如,现在结婚,新房的客厅的电视机都是必须要放影碟的。我仔细回忆了一下,我参加的几个同学的婚礼,那些在客厅津津有味的看影碟,好像都是恐怖片。这个不知道是无意中的偶然。还是有目的性的安排。我也不知道。

    把话题拉回闹房。

    刚才说过,闹洞房这个事吧,人不闹,鬼闹。

    好像还真有其事。不止一次听说,新婚的晚上,由于新娘太腼腆。不配合闹房。甚至恼怒发火。以至于亲朋好友不欢而散。于是,随后的蜜月期间,新房里总是莫名地有东西出现。搞的新婚夫妇连觉都睡不好。比如夫妻两人亲热的时候,头顶上的彩纸就掉了下来。或者睡到半夜,屋里的电视机突然就开了。再就是睡到半夜醒来,看见一大群人站在床边,等等……

    我一个朋友亲口说的,蛮搞笑。他也是没配合闹房,他媳妇很内向,根本就不配合。

    在结婚后的一天晚上。他习惯性的抱着媳妇睡觉,睡的迷迷糊糊的,就听见媳妇起身,去上厕所,媳妇穿鞋子,开门,甚至冲水的声音都听到了。可人在睡眠中,迷迷糊糊的,等媳妇走回房间的时候,才突然想起来,媳妇明明在自己怀里嘛。当时就吓的有点懵了。动都不敢动一下。

    关键是到第二天早上了,他都没想清楚,到底是上厕所那个是自己的媳妇,还是怀里抱着的那个是自己的媳妇。

    于是他就问他媳妇:“昨晚大概什么什么时候,是不是起来上厕所了?”

    谁知道他媳妇连声抱怨,“你昨晚是不是吃东西吃坏肚子了,一夜起了无数次床,跑去上厕所。醒过来,你就不在旁边……”

    他就吓呆了,他记得自己一次都没上过啊。

    不过这没什么后果,隔上几天,就什么事都没有了。权当是鬼跟他们开个玩笑。

    听到最凶狠的是一件解放前的事情。

    是在山区,那时候闹房闹的更凶。闹房的人,把新郎倌给关在门外,在里面闹新娘子。新娘子也害羞,新郎在外面不停的喊门,他们也不理会,后来就没有新郎的声音了。

    闹腾了好久。等大家想起来新郎倌的时候,才发现新郎倌已经不见了。大家连忙去找,结果发现新郎摔死在一个山涧下面。你说一个新郎新婚之夜跑到悬崖旁边干嘛。

    讲个百里洲的事情。

    这次失踪的不是新郎倌,而是新娘。

    也是一对新人结婚,时间是八十年代。婚礼结束后,大家闹房也完了,新郎送客人出门。回头却发现,新娘不见了。

    也是到处找。最后在另一间房子的屋顶阁楼上给找到了。那个房子是平时拿来对方农具的,很少有人去。新娘已经吓傻了。灌了一碗姜汤才回过神。

    断断续续的说,刚才大家一出门。就有个人,很高大的人把她掳到这里来的,当时吓的厉害,连喊都喊不出来。把她掳到这里了,一群大大小小,稀奇古怪的人就不停地在她身边敲锣打鼓。好大的声音。

    众人就傻了,他们可是什么声音都没听见。

    后来这个新娘就隔三差五的失踪,家人不是在猪栏屋里,就是在阁楼,或者是在堆毛梨子(百里洲的特产水果)的屋里找到她。

    每次都说是同一人,把她挟来的。

    后来这家人,不堪其扰,搬家了事。

    我听了这个事情后,想了很久,想这个事情有没有什么相关的典故。

    后来看了《聊斋志异》,才发现这个事情,和《聊斋》里面的五通特别相似。

    看来,蒲松龄还真不是瞎掰的。

    奉劝还没结婚的朋友,结婚时候,闹房就闹个尽兴。结婚么,一辈子就这么一次,大方一次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第252节

    2010…10…2721:57:00

    老墙

    讲个我小时候看到的事情。跟老墙屋有关。

    我读小学的时候,基本上呆在外婆家里,因为和学校很近。

    外婆家所在的地方当年是郊区的一个队,现在是城中村。八几年的时候,那地方不像现在到处是高楼大厦,而是大片的荒山和鱼塘,我就经常在这一带,满山遍野地到处跑。

    大队里面有个老屋,是公产。分田到户之前,房子的一半是队会计办公的地方,当然这是我记事之前的事情。在我的印象里,老屋破败的很,就是堆稻草的,常年栓一头牛。我们几个小伙伴就很喜欢到这个老屋里玩,因为有大堆的稻草,可以在里面疯。房子残垣断壁的,对着些杂乱的东西,对小孩子来说,是个好玩的地方。

    我长大回忆,觉得老屋应该是老式的祠堂屋,不属于个人,所以到了解放后,也顺理成章的成为队里的公用房屋。到了八几年,房子没人用了,就开始破败。我现在还记得砌屋的砖是那种很古老的青砖,房屋的檩子尽头还有花纹。我们小孩子之间流传着这个老屋的一些故事:在那个梁上吊死过人哦、在什么地方晚上会飘着绿色的鬼火、院子里本来有口井,后来填了,是因为淹死了人。

    大家越是害怕,就越是好奇,更愿意在这个老屋里玩。

    后来这个房子的地方就承包给一家单位,做一个机械加工的小型工厂。

    那家工厂修建厂房的过程,我们这些小孩子,天天都在旁边呆着,怨恨地看着自己游乐场,变成一个大车间。

    然后我们就看到一些幸灾乐祸的事情。

    这些事情发生在那堵墙上面。

    这是个老墙,有三米多高,上面还有装饰的老式陶片。这个单位把老房子别的房屋都拆了,就留下这一堵墙,原因是这个堵墙保存的比较完好。这个单位就打算把这段墙给留下来。再顺势修建车间。

    发生第一件事的时候,我就在旁边,亲眼所见。时隔多年,我仍能记得清清楚楚。甚至发生的时间,我都记得是冬天最冷的时候。

    这个加工厂的工人,想把这堵墙顶部修补完整。这是个小活,随意的摆放了一排汽油桶放在墙壁旁边,由于一个油桶不够高,就又垒了一个汽油桶在上面,砌砖的就站在汽油桶上干活。

    其实老墙边是一条路,汽油桶就搁在路上。而路的另一边一个简易的房屋,以前喂猪喂牛的房子。房顶是石棉瓦。

    我看见砌墙的工人,颤巍巍的爬到了汽油桶上面,站稳之后,站在地上的人,就把盛满砂浆的灰桶递上去,他就在墙顶上抹砂浆,然后接过红砖,砌好。

    就这么个单调重复的过程,我在旁边看得都无趣。

    忽然我就看见,老墙的立面伸了一只手出来,是那种很古老的棉袄的袖子,黑色的棉布,袖口破得厉害,棉絮都看得见。那个手从墙里只伸出一截,齐肘而止,那个手就在墙上面慢慢的滑动,跟鸡爪一样的手掌,在慢慢的摸索。

    我吓坏了。看着这个手,到底要做什么。

    我以为这只手,会对那个砌墙的工人不利。连忙喊起来,“手……手……”,边喊,我还边跳。

    那个砌墙的工人看见我喊的声音,回头把我看着。估计他没明白我的意思。还以为是个小屁孩在跟他捣乱。

    这时候,我就看见那只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