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都市电子书 > 二流 >

第99章

二流-第99章

小说: 二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项指标,在全国的薯类作物中,名列前矛。
    得到这份报告,二流赶紧让王与秋交给刘海,挂到网上去,为将要来临的红薯收购销售潮作一些宣传。
    二流有异能在身,半个月过去,二流地左手已经可以活动了,让医院的专家啧啧称奇,经过认真的检查,医院决定对二流的左手再次进行手术,摘除固定骨头的钢材。
    等手术出来以后,王与秋拿来了一封信,打开了,念给二流听:
    “二流,你小子今年走霉运啊,居然住院了?不过,我这里有个好消息要告诉你。上次与我一起到你们村搞户外活动的,有几个是省城里户外活动协会的主要负责人,有几个是旅行社的,他们都对你们那里的风景很感兴趣,你小子又要发财了。等你出院了,赶快给我滚到省城来见我,我给你们村地旅游业发展支支招,哈哈。魏掠影。”
    听到王与秋念的魏掠影的信,二流眼前仿佛看到了魏掠影幸灾乐祸的样子,脸上又甜蜜的笑了起来,虽然信里一点也没提关心二流的病,但二流感受得到,魏掠影一直关心着他,关心着他的公司。有这一点心意,这就够了。
    王与秋把信封提起来,倒了倒,把里面地几张相片拿出来一看,惊讶地说:“咦,这是哪里?这么漂亮。”
    二流一看,这几张相片,有一些是自己曾经走过的,水库、瀑布,有几处却从来没见过。有一张上面照着一个小水潭,水潭里的水清澈见底,水面上紫气氤氤的样子,好像还冒着热气,水潭两边的草木长得格外茂盛,相片地右下角写着“温水潭”三个字。有一张照着两块巨石,中间留出一条缝隙,大约可供两人通过,巨石上面,几棵树木依石而生,而留出了中间一条缝的天空,相片地右下角写着“一线天”三个字。
    二流看了再看,对画面照下来的效果满意无比,看到王与秋惑地看着自己,说:“这些照片都是我们村背后地原始森林拍下来的。”
    “啊,这么美。”王与秋惊叹道:“这可都是宝藏啊,我要拿回去拍成电子文档,挂在我们地商店的页面上,告诉全中国的人,这美丽的地方,便是出产高原红果蔬的地方。也只有这样的地方,才能出产如此品质的果蔬。”
    二流看着王与秋的可爱样,点了点头。这些天辛苦她了,她和阿母一起没日没夜的照顾自己,特别是最开始的几天,他根本翻不了身,晚上睡两三个小时,背就累得不行,想起来坐一回儿,都要把劳累了一天还要守夜的她叫醒。要上个厕所什么的,也要麻烦这个可爱的小妹妹。
    幸好,前一阵已经与她有了亲密接触,要不然,这上厕所的事情多难为她啊?
    时间翻到四月上旬,二流的伤也快好了。在出院的前一天,突然来了一个苦着脸的人。他一走进二流的病室,看到二流马上低垂着脸,细声细气地说道:“二流,对不起啊。没想到我家出了一个败家子。”
    二流一看,这人是刘越金的父亲,随即眉头皱了起来,问:“叔,你都知道了?”
    刘父一幅痛苦流涕的样子,说:“二流,我儿子已经被抓起来了,我打听到,他犯事了,偷了你家的兰花。我这是特意来给你道歉的,看在又是乡亲又是亲戚的面子上,能不能原谅我儿子这一回啊?”说着说着,刘父老泪纵横,看着看着就要蹲下身去。
    二流赶紧用右手扶住刘父,说:“叔,刘越金和我一起长大的,按理说本该成为朋友。但是,小时候,你们家人就是太惯着他,才导致了刘越金现在这个样子。依我的意思,让刘越金到牢里去磨练几年,说不定就改好了。如果叔,你硬要让我放刘越金一把,也不是不可以,但是,刘越金可能又恢复到以前的样子,你的下半辈子可怎么过啊?”
    “那是,那是。
    ”刘父情绪逐渐平静下来,良久,叹了口气,说:“二流,你知道我这辈子很少开口求人。我求你一件事,你一定要答应我。”
    “什么事?”二流问道。
    刘越金擦了擦脸,平静了一下心情,求了一件让二流有点为难的事。(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www**m,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首发
    正文 第151章 栽种杨梅树
     更新时间:2009…11…13 13:35:07 本章字数:4784
    父道:“如果我儿子在牢里面改好了,你人路多关系以做做工作,让他提前放出来。那牢里的苦我是知道的,不容易熬啊。”
    这件事还真有点为难,二流想了想,说:“如果真有那么一天,我估计监狱也该给他减刑,到时候,我再想想办法,应该可以办到吧。”
    刘父见二流答应了,才收拾起眼泪,走出门,把放在门外的背兜拿进来,提出背兜里的鸡蛋,说:“这是你叔娘让我给你背来的,儿子进去了,如今就剩下我们两口子相依为命,还要主任多照顾照顾我们老两口。”
    二流伸手一挡,说:“叔,鸡蛋我就不收了,照顾你们是应当的。”
    刘父硬要把鸡蛋塞给二流,二流没办法,只得收下。刘父才问了两句病情,心满意足地走了。
    出了院,二流坐车回到阿南镇,看到熟悉的小镇、熟悉的人们,二流从内心深处升起一种愉悦感。回到高原村,听到乡亲们一声声问候,二流很感动,他真切地感受到,只要你认真地呵护着乡亲们,乡亲们也会用他们的实际行动来回报你,这就是乡情的可贵。
    在家休养了一段日子,二流的手已经好得差不多了,活动起来各项功能一点也不受影响。
    四月的一天,陈雨锋找上门来。高原村在未来几年肯定是镇上数一数二的明星村,镇上把驻村的干部调整为了陈雨峰,这里面有吴倩努力的影子。
    陈雨峰到了二流家里,一脸的为难,说:“二流,镇长要求我们村在今年之内发展五百亩杨梅树,相当于每家要发展三到四亩,还把这件事作为了政治任务,必须在六月份前落实下去。我想来想去,我是没有这个能力,只有找你落实了。种苗的事情不用担心,都是镇上出钱找县农业局落实的,全部免费发给村民。你看有没有什么好办法?”
    五百亩杨梅树,这任务压力还真是大!如果种下去,非得把家家户户的青冈林全部换成杨梅树不可,或许,还可能占用一些良田。占青冈林还好说,现在沼气池建设正在加快进行,村民们的生活方式也在不断改变,不再是靠过去的拣柴作为燃料了,青冈林可有可无,倒不如发展一批杨梅树这样地经济作物,还来得划算些。但是,如果占用良田的话,村民们愿不愿意?那就不好说了。
    但是。二流转念一想。如果真把这件事做成了。到时候高原村家家户户都种杨梅树。酿成杨梅酒。市场潜力巨大。倒又是一个赚钱地生意。再说。这对旅游业发展也有好处。等杨梅挂果地时候。搞一个杨梅节。肯定能吸引不少人气。
    “干肯定要干。”二流答道:“但是。干起来难度可不小。需要一步一步慢慢来。你先搞把种苗搞来。我们通知村民来领取。”
    陈雨峰得了准信。高高兴兴地下山去组织种苗去了。
    二流看着自家地青冈林。想道。这种杨梅树。还是从自己做起吧。把这片青冈林开出来。种上杨梅树。杨梅树下间隔地地方还可以种红薯。
    这个主意不错!说干就干。二流拿起锄头开始挖起家后面地青冈林来。他地手还没有恢复。挖起来极其地费劲。挖上半个小时要休息十分钟。然后又继续挖。
    他爷看见了。走过来问:“国庆。你伤还没好。这青冈林挖来有什么用?”
    “爷。”二流摸了把汗水,揉了揉发痛的肩膀,说:“现在我们不烧柴了,这青冈林等于是白养。我把青冈林开出来,种上杨梅树,我们家就又有了一个收入来源。在树下还可以种上红薯,这又是一笔经济收入。再说,这也是镇上地要求,我们高原村要发展五百亩杨梅林,我先做一个示范出来,大家就有积极性了。”
    “你啊。”二流他爷叹了口气,说:“那我回去拿锄头帮你挖吧。”
    二流他爷转身回家扛锄头,走了两步,又好像想起了什么,问道:“刚才,你说要发展五百亩杨梅林?我们村哪来这么多地?莫非要占用良田?国庆,我先说清楚啊,要是你占了我家的良田来作什么示范,我可不干啊。”说完,他爷又转身走了。
    听到阿爷的话,二流一愣,随即挥起了锄头,卖力地挖了起来,自言自语道:“还是先把青冈林这一片弄好再说吧。”
    二流继续挖地,不一会儿,他爷带着刘越深过来了。刘越深一见二流,心痛地道:“你看看,你这样子了,还这么卖命。”二流地受伤,跟刘越深的哥哥有关,刘越深觉得挺对不起二流的,每天都要抽出一点时间过来帮二流家做一点事,渐渐地,成了一种习惯。
    二流看见刘越深来了,说:“越深,我正要找你。马上这一季红薯就要收获了,你去给乡亲们做一下思想工作,把各家各户背后的林子开出来,全部栽杨梅树、种红薯。杨梅树是镇上提供地苗子,全免费的。杨梅树树冠小,不会影响到红薯的生长。”
    “行。我这就去。”办这种事情的时候,刘越深特别满意,因为可以找到当官的感觉,于是,屁颠屁颠地跑去做事了。
    二流对刘越深说的话,带了点小技巧,他把种红薯地重要性排在了杨梅树的前面,村民们看到红薯有了收益,自然就会扩大种植规模。而在红薯地地里栽一些不影响红薯生长的杨梅树,又可以增加一点收入,又何乐而不为呢?再说,这杨梅地种苗又是免费的,有便宜谁不想占?
    接下来地几天,二流都在自家地里开着山,有时候,他停下来休息的时候,看到远处的几座青冈林小山包都有人在开山,陆陆续续还有不少村民跑到二流家中,询问关于套种红薯和杨梅树的事情。二流知道,全村都动起来了。
    一个周后,陈雨峰又来了,带来了五百株杨梅树种苗。到了二流家中,便兴奋地说:“二流,你真行,我一路上都看到村民们在开山
    栽杨梅树,看来这五百亩有着落了。
    ”
    二流苦笑,说:“不要高兴得太早,全部的青冈林开出来,平均每家最多增加两亩地,栽下去以后,只能增加300到杨梅,要想完成500亩,难度可不小。”
    陈雨峰并没有二流的泼冷水而感到不爽,兴奋劲还保持着:“那我们先把我带来的五亩株种苗发下去,先发展一部分再说。种苗我都叫人搬到村部那里去了。”
    “行。”二流换了件干净的衣裳,与陈雨峰一起到村部长。
    邓羽君看到二流来了,高兴地迎了过来,给二流讲起了最近村上发生的一些鸡毛蒜皮地事。二流指着村部的院坝里堆着的种苗,打断邓羽君的话,说:“羽君,麻烦你造一个表,让村民们来领取杨梅树。”
    邓羽君来了之后,二流一直很注意自己的称呼,叫她“邓主任”,这一次没大注意,“羽君”两个字冲口而出。二流感觉到自己失言,脸上感觉有点发烫。
    “行。”邓羽君听了二流地称呼,一愣,美滋滋地回办公室造表去了。
    “管它呢。”二流甩甩头,看来以后还是少接触为妙。
    走到广播室,二流开始播起音来,大喇叭很有穿透力,很快周围的村民就聚了过来。邓羽君的表也造好了,微红着脸走了出来,陈雨峰搬了张凳子,让邓羽君作记录,开始发起杨梅种苗来。同时,一边发一边给村民作宣传:“横竖十五丈一苗,一亩三十苗,先在这儿签字,栽多少亩领多少亩,不要多领也不要少领,苗子领回去就要及时种,不要浪费了,以后补栽的时候种苗是要收钱的。”这是告诉村民们栽杨梅树地规格和注意事项。
    很快,五百株种苗就发完了,很多村民还没有领到。每个村民还需要多少苗,二流叫邓羽君作了统计,算出来还差两千多亩,根据一亩三十亩倒推过去算,这一段时间总共开出了将近一百亩地。
    陈雨峰给村民们约了下次发种苗的时间,便心满意足地下山准备苗子去了。
    二流则继续开山。
    两天之后,陈雨峰又带来了三千株种苗,很快又被分下去了,陈雨峰高兴得不得了,对二流道:“我也没想到栽杨梅有这样顺利,上次半天就发了五百亩,还被董镇狠狠地夸奖了一番,这次半天发三千苗,我回去告诉董镇,不知道他会有多高兴。”
    这一次,二流也分到了六十苗杨梅,拿回家去,按照十五丈一苗的规格在新开地地上挖起坑来。一亩能打25个坑,却是30株苗子。看来,镇上是用心算过的,这剩下的五株苗子是考虑到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