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都市电子书 > 二流 >

第81章

二流-第81章

小说: 二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是。”众乡亲也明白了其中的关窍,成立协会以后,收的果蔬虽然多了,协会的钱也赚地多了。但是,如果二流不成立协会,一个人以这么高的价钱收果蔬,还可以赚更多地钱。而现在成立了协会,二流赚的钱比原来要少一些。这笔帐大家都会算,乡亲们的脸红了,一部分乡亲惭愧地低下了头。
    刘越深见几句话就把大家怔住了,很满意这种效果,接着说:“分红500元的事,是我们几个理事定下来的。多赚地万,以及我们每位理事凑的70万,按说这一百多万,不管是揣了我们理事地腰包,还是入了协会的帐目,谁也不能说什么,是不?”
    “是,是。”众乡亲点头答应,这个道理明摆着,别人能赚钱,那是别人的本事。
    “但是。”刘越深声音转高,乡亲们只觉耳朵一震,立刻把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起来。刘越深顿了一下,继续说道:“我们把这150万全部拿出来修公路,一分也没有私吞,这样对得起乡亲们吧。”
    “对得起,对得起。”乡亲们从刘越深的话语之中,再一次感受到了协会的伟大。
    刘越金见自己地话调动的情绪被越深化解了,气得不行,说:“参加协会有什么好?这么多钱都被协会赚去了。如果是自己单干,那这些钱不都是自己地?”
    刘越深斜眼一看刘越金,说:“刘越金,不怕你比我大两岁,我看你偷鸡摸狗的时候才是单干。你爹都参加了协会,你这儿子还在这儿刮噪些什么?”
    “哈哈。”众乡亲一听刘越深说有趣,纷纷笑了起来。
    刘越金羞红了脸,吼道:“刘越深,你小子别给脸不要脸,老子
    的时候,你小子还在娘胎里,小心老子揍得你脸青一边说,一边摆出架势。
    要论打架,刘越深除了怕他家庆嫂子外,还真没怕过谁。一见刘越金要耍横,也跟着站了起来,块头比刘越金大了一圈,说:“刘越金,你深哥哥打架何时怕过你?”
    两人对峙起来。
    这时,刘越金地背后一阵风起,“扑”的一声,一扁担就敲到他背上。
    “哎哟,他的谁?”刘越金听痛,弯下身子转过脸~地看过去。
    “你败家子,还脸回来,老子不劈死了你。”刘越金转过头一看,这不是他爷吗?赶紧躲避起来,一边躲一边朝家中跑去。
    众人一边看一边摇头,直刘越金两父子跑远了。
    刘越深的火刘越金勾起来了,对着刘越金消失的方向吼道:“要退协会的赶紧退,以后分钱的时候一分也得不到。单挑都不敢,还单干?”
    村民丙递了枝烟到刘:=深面前,说:“刘委员,你消消气,怎么跟他一般见识?你刚才说的,协会以后还会分钱,这是真的?”
    “当然真的。”刘越深一推,他还没学会抽烟,说:“等这次一事一议把大事办成了,协会就会迎来更大的发展。到时候协会赚的大部分钱都会分给协会的会员,这次只是象征性地表示一下。”
    在刚成立的时候,村民丙处于观望状态,没有加入协会,这次看到大家都分了钱,他不是会员自然没有分到,看着挺心焦的。又继续问道:“那现在还允许参加协会不?”
    “允许。”刘越深说道:“二流说,以后分钱的时候老会员要多一些,新会员要少一些。只要你愿意,都可以加入进来。”
    旁边有个老会员听了,得意地对村民丙说:“当时我叫你入协会,你看,你不入,吃了亏了吧。快点加入吧,再迟一年加入,吃的亏可能会更大。”
    村民丙也点了点头,说:“那我回去给家里那个商量一下,赶明儿就来加入。还有那个一事一议,既然是为村民们办实事,又不需要自己出钱,我就同意了。”
    “是,是。我们都同意。”
    经过深入的宣传,事一议修路的决策已经深入人心。通过摸排,二流心里对这件事已经有了底。大多数村民都是同意的,只有小部分还存在一些疑问。
    开会那天,会场相当热闹。主席台两边还牵出了两条标语,一条是:“修一条希望大道。”另一条是:“建一个富裕新村”,这是邓羽君想出来的,完全脱开了“要致富、先修路”的老套标语模式。
    村副主任主持,二流讲了话,给乡亲们解说需要通过的事项:“除了五保户、困难户以外,各户按每个人头出三天工的标准投劳,如果不想投劳的,每个工值50块钱,给钱也行。愿意参加修路的,把自家投的工做完以后,还可以继续修路,这就要给工资了,包吃中午晚上两顿,50块钱一天。修路尽量安排在农闲时候,不让大家因修路而耽误了农活。”
    解说完了,村副主任又让乡亲场提问。
    有村民问:“光修路,不硬化行吗?”
    二流解释道:“不硬化那这路等于白修,除了越野车、大货车,其他车根本无法上来。加之,遇到落雨天,跑上积了水,这路根本没法走啊。”
    有村民提出:“修成柏油路行不?”
    二流解释道:“修柏油路的成本从短期来看要低些,但是一下雨面容易起鼓(突起来),一鼓就要坏一大块,一般情况下柏油路每隔3年左右就要大范围整修一次。相比较而言,水泥路修筑费用虽然高一点,但至少115年才修理一次。从长远来看,要节约不少钱啊。”
    ……
    解释了大家的疑问,接下来就是投票。毫无悬念,高原村在家的九成的村民都来了,大部分都同意,不同意的只有廖廖几票。
    一事一议取得圆满成功。会议结束后,二流算了一笔帐,每个人头投工三个,高原村500来口人,一个月就是一千五百个工,算成钱就是一月七八万,半年修下来,可节约四十多万,很大一笔啊。
    接下来,就要开工建设了。二流准备搞一个开工典礼,把镇上的领导和临村村委会的请到高原村来,联络联络感情,以后遇到啥事也好协调。(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www**,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首发
    正文 第127章 红绳子
     更新时间:2009…10…25 7:27:23 本章字数:3656
    大清早,有~;堂对着供桌恭恭敬敬地磕了个头,然后前,把供在供桌上的红绳子取了下来,虔诚地放到上衣荷包里,然后走出屋,朝村部走去。
    ~|院坝边,已经聚满了人,今天可是高原村第一天修路,乡亲们都围了过来,把村部围得水泄不通。有的村民该着他们上工的,还自带着锄头、铁铲、筐等工具。上工的人都在期待着,等领导挖过了第一铲子,就该自己挖出第二铲子了。这样一铲子一铲子的挖下去,一条公路就会逐渐修好,钞票就会从这条新修的公路上源源不断运到高原村,钻进村民们的荷包里。
    时间差不多了。二流站在村部临时搭建的高台上,拿着麦克风对着下面众乡亲吼道:“乡亲们,今天我们高原村终于要修路了。”
    “好!”第一句话说完,下面叫好声、鼓掌声就响成了一片。
    修路,是高原村乡亲们多年的梦想。
    二流挥挥手,示大家安静,说:“今天,我们有幸请到了董镇长等镇上的。大家还记不记得?老主任刘越清患病的时候,李县长和董镇长也来到了高原村,董镇长带头捐了一千块钱给老主任。”
    “记得!”又是一片欢呼声。
    二流提高了声音:“董镇长终记得高原村的老百姓,所以我们老百姓才记得董镇长。越清主任患病了,把担子交给了我。越清主任最大的愿意,就是给高原村修一条路,让高原村的老百姓尽快富起来。如今,路马上就要开始修建了。值此新路开工之际,董镇长来到我们中间,给我们带来了政策,带来了希望。下面,我们欢迎董镇长给我们讲话。”
    董镇长被二的话捧得晕乎晕乎地,想道:“二流这小子,看来这段时间进步不小。这一口话,拍得人不留痕迹。看来,我不表示表示也不好意思了。”
    董镇一边想,一边走上台,接过麦克风,说:“我听说二流组织开展了一事一议,大家都应该清楚了,县上给高原村修机耕道一年补助了8万块钱,我们镇上也不想落后,给你们添个整数,再每年补助2万块。”
    “好。”乡亲拍手称快。
    有明堂拍手拍得最欢。一边一边对旁边地刘越深:“不管多大地官。能够给我们带来实惠地。我们就叫他官。不能给我们带来实惠地。我们就叫他包谷。”
    刘:=深一听。连声称声。并且把有明堂这句冲口而出地话。当作了自己地座佑铭。
    董镇长话讲完了。二流拿出一把崭新地铁铲子。举过头顶。说:“今天。董镇长给我们带来了福音。我们请董镇长挖出第一铲子。怎么样?”
    “好。”众乡亲又是掌声一片。
    “慢着。”一个不合时宜地声音从人群里响了起来。特别地刺耳。
    众人一下被这尖尖地声音刺激到了,都不由得一愣,转头去寻找声音的来源。众人看清楚了,叫这一声“慢着”地不是别人,正是有明堂。这时,他正挤开众人,向讲台上走去,像是有话要说。
    董镇长刚刚伸出手要接铁铲子,这时被人一叫,手伸也不是,缩也不是,极其尴尬。
    众人疑惑地让开道,有明堂三步两步跨上讲台,拿出包里的红绳子,说:“这根红绳子,我放在供桌上供了十多年了,很多高原村的乡亲们都见过它、拜过它。在我的眼中,它已经有了灵性,可以避邪祁福。今天,我把这根红绳子献出来,套在这把铁铲子上。这样,这把铁铲子便带着乡亲们的虔诚,可以保佑我们高原村的公路建得快、建得稳、建得安全。大家说,好不好?”
    “好。”众乡亲被有明堂富有感情地一番话感动了,巴巴掌拍得格外的响。
    可以说,每一个乡亲,心中都有一根红绳子,代表着致富地希望。如今,有明堂要把红绳子套在铁铲上,这就代表了乡亲们的心愿。
    二流接过红绳子,虔诚地套在铁铲上,大声说道:“堂明叔,谢谢你。乡亲们,谢谢你们。”等套好了,二流把套着红强子地铁铲子递到董镇面前。
    董镇接过铁铲子,显得很激动。他参加了不少工程的开工仪式,都是拿一把剪刀把红绣球剪断就了事,像这样子地,他还是头一次遇到。董镇把铲子一举,大步迈向早就设计好的挖土的地方。董镇心血来潮,高喊一声:“挖!”喊完,两手紧紧地握住铁铲子,挖下了第一铲子。
    “乡亲
    ”二流紧跟董,高声一喊。今天出工的乡亲们听喊,都觉得心中热血沸腾,一下握紧了手里的工具,齐齐地高喊一声:“挖。”然后便开始紧张地挖起泥土来。
    “叭叭。”刘越能及时地放响了鞭炮,把会场的气氛直接推向**。
    这条路的**,二流选在了村部,这样具有象征意义,代表着高原村00多户人家500多口人的共同期望。然后沿着村部向鬼门坡延伸。将要到鬼门坡的时候,再向右侧一拐,经过三道悬崖巨石,便能将路修通到红岩村。
    出工的村民热朝天地挖着。热了,就把上身衣服一脱,扔到路边,渴了,就拿起个碗倒一碗二流为他们准备的开水。累了,心里默念着,这点累与修路带来的希望比起来算什么,便一点也不觉得累了。
    有部分没轮到出工的隔得近的村民,受到气氛~染,纷纷跑回家把工具拿出来,加入到挖土的队伍中,挖土的队伍在不断壮大中。
    就连董镇长挖了第一铲子,都没有停下的意思,换了一把旧铁铲,不停憩地挖了起来,与村民们较着劲。那把系着红绳子的铁铲子在挖完第一铲后,就完成了使命,被拿到村部里包装储存起来,留个纪念。
    二流提了把铲子,到处指着,不时地大喊:
    “某某,探得深一点,把那块田表面上那层湿泥巴全部挖开,一定要挖平整。”
    “某某,你先别急着挖泥,先把这块田的新田坎筑好,不然,田里的水留下来就白挖了。”
    “某,先把排水沟挖出来,遇到落雨天,没有排水沟这段路就算完了。
    ”
    “某某,路的中间高一点,两边一点,方便排水。”
    ……
    邓君看着这热闹的场面,非常激动,连忙掏出随身携带的记事本,在上面写道:“这是一个让人永生难忘的日子,他就是村民们的核心,他带领着村民们挖着一条在别人看来不可能完成的山路,他和他的路都在脚下不停地延伸着,延伸着,延伸向成功和希望的地方。”
    刘越能负责组织中午和晚上的伙食,这是第一天,菜肉准备的都非常之足。菜品与酒席时的菜品不大一样,就两样菜,一个炒白菜,一个回锅肉,都是大锅炒的,装了几大瓷盆,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