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穿越电子书 > 侯门骄妃 >

第93章

侯门骄妃-第93章

小说: 侯门骄妃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安帝一手紧抓龙椅的扶手,一手抚着有些晕眩的头,他的身子,也是一日不如一日了,有这么个“心大”的儿子在身边,若是哪一日自己降不住他了……

    “这些日子你也辛苦了,这些东西你先放下吧,朕叫你查的事,告诉勋南,此事只有朕,你,跟他三人知道,”有些事他一时也想不明白,不如放一放,等以后再想好了,建安帝摆摆手,叫周克宽退下。

    只有他们三个知道?周克宽讶异的望了一眼已经一脸疲倦的建安帝,想说什么,最终还是安静的退下了。

    周克宽一个常年戍边的武将,也觉得皇帝的话太儿戏了,他奉旨去审太子,往太子府里去,自然不可能趁夜潜行,因此整个京城都是知道的,之后押走了秦涛,再后来周勋南介入,周勋南堂堂一个镇抚使,难道要亲自动手审犯人么?何况因着秦涛,又连着抓了几个跟他联系的人,这么一来,如何能“只有三人知道”?

    建安帝想将此事放一放,不论是周琛,还是周承辉,都不会叫他如愿的,没有几日,朝臣们便纷纷上书,有请求彻查敢往太子府里伸手的昌王周琛的,太子是什么人?大晋未来的天子,你今天往他身边安插人手,明天就有可能投毒,后天呢?是不是要谋反了?甚至还带出这些年顾氏做贵妃时不敬中宫,暴虐成性,擅杀宫人,杖毙低等宫嫔的旧事;再往下引申,顾氏的出身也被扒了出来,刨出她上数三代也跟顾培正家攀不上亲,可就这么认了顾培正当堂兄,这又是要做什么?

    也有弹劾太子周璨心思不纯,事父不孝,事君不忠的,这样无德不仁的人,又怎堪做为储君?

    一时间又乱成了一锅粥,甚至又有朝臣弹劾顾培正目无君父,不敬储君,并将他这些年来对太子的那些不敬言辞都一一罗列,广而告之。

    朝堂上的争论百姓们不懂,也不敢随意议论,但顾培正的所作所为,大家就可以站在自己最“尊敬”的皇上的一边,狠狠的骂了:太子是什么人?那是皇帝的儿子啊,你顾培正连看父敬子的道理都不懂?大道理百姓不懂,但往小里说,你一个大管家,敢不把少东家放在眼里,那是妥妥的要谋人家产啊,这样的人谁家敢用?还有那个顾氏,一个跟顾培正八杆子打不着的女人,认成妹子送到宫里?这是要做什么?想媚坏了皇上的身子,好夺江山不是?

    这样的议论一时之间甚嚣尘上,原本称病不朝的顾培正,这下还得继续歇着了,以前他只是被一部分士子所骂,现在好了,大晋老百姓都在骂他,顾培正已经成了妥妥的大晋的白脸奸相。

    长春宫里顾妃看着头发花白的顾夫人贺氏,没来由一阵儿烦躁,现在顾培正病了,整个闭门谢客,儿子想见他一面都不方便,若不是这样,自己也不会将这个老太太叫到宫里来,“堂兄身子如何了?本宫赐的药可曾用了?”

    贺氏对丈夫这个忽然冒出来的堂妹并没有多感冒,何况因为个她,顾家没沾上多少光不说,最后顾培正跟这个堂妹的关系现在也被传的十分的不堪,连“奇货可居”这样的话都出来了。

    现在顾氏还在自己面前端着架子说什么“赐下”,“老爷这些年一心为朝廷,连一刻都不敢歇息,生怕会误皇上的事,可没想到,”贺氏抹了抹干涩的眼眶,“外头的人生生将他说成那样,这不是要他的命么?老爷当时就气晕了过去!”

    “是啊,堂兄这是叫人陷害了,本宫都不用猜,肯定是太子府那起子小人,算计皇上不说,现在又诬陷堂兄,咱们一定不能放过了他们,”

    顾妃跟太了解顾培正了,才不会相信他会被人给气晕呢,何况外头说顾培正的话,根本就是事实,别说顾培正了,连她,也没有将周璨放到眼里过。

    “你回去跟堂兄说,这个时候,他可万万不能再病着了,朝廷里还得靠他主持大局呢,”朝堂上没有顾培正,顾氏就像缺了主心骨,“那个张明冀,本宫有些信不过。”

    顾培正确实是在装病,但这个时候上朝,只会被政敌们当靶子死命攻击,何况当初顾培正不将周璨放在眼里,确实说了颇多不敬的话,甚至还办出过见太子不礼的桀骜事儿,现在他要是上了朝,只怕会被那些言官指着鼻子一件件拿出来质问的,要知道建安帝在上头坐着,听别人揭发他不敬太子的过往,只怕再好的脾气,也会因此对顾培正生出嫌隙来,所以顾培正是打定了主意,等风头过了,再销假上朝,而且这么一直病着,也更容易叫皇上生出怜悯之心,不去计较他做下的事情。

    只是这些话,贺氏知道,却是不能告诉顾氏的,这个顾氏,心里只有她跟昌王母子,“老爷确实病的起不了身了,不然又怎么会这么被人往身上泼脏水,连折辩都不曾?”

    贺氏一脸苦笑,“不过娘娘您只管放心,再怎么着,还有皇上呢,臣妾家里那几个不成器的孩子,现在也都在为娘娘奔走,这次的事儿这么一闹腾,大家也都能看出来太子是个没用的,就算是为了江山社稷,大家也都明白支持哪个才是。”

    想想自己那几个儿子,贺氏一阵儿心塞,虽然也清楚丈夫跟这个顾氏没有什么见不得人的瓜葛,可是这么成天被人传着,连出个门儿,大家看她的眼光都多了些暧昧,贺氏再淡定,也难以真正做到云淡风清,心里也在替自己老爷不值,他们顾家,就算不认这个所谓的“堂妹”,其实也照样有今日的荣光,现在好了,因为个不懂事偏还心大的女人,搞的灰头土脸,颜面无光。

    顾妃养在深宫,根本不知道外头已经将她传成了“赵姬”,至于那些打骂宫嫔,虐死宫人的事,顾氏也没有往心里去,她罚她们,是因为她们犯了错,至于死了,那是身子太弱命不强,何况皇上也是知道的,当年郑皇后也没有将她怎么着。

    不过贺氏的话她还是听进去了,自己儿子周琛可比郑氏生的那个蠢货有能耐多了,也更得皇上的宠家,顾氏才不相信建安帝看不出好歹儿来,什么嫡啊,长啊,皇帝不也不是嫡子?这江山啊,向来都是有能才居之,交到周璨手里,还不乱了套了?

    虽然没有催动顾培正,顾氏也算是在贺氏那里得到了安慰,加上她现在能倚靠的,也只有顾培正了,她又送了贺氏一批药材补品,叫人送她出了长春宫。自己则带了宫人往慈宁宫里去,现在顾氏最后悔的,是当年自己太年轻,以为有了皇上的宠爱便有了一切,不但不将郑氏放在眼里,连姜太后,也没有下功夫去亲近,现在好了,等她发现姜太后的支持有多么重要的时候,她已经站在了郑氏那边儿了。



第106章 一百零六聘礼

    一百零六、

    不过现在老天送给他们一个良机,顾氏跟着宫人进了慈宁宫,规规矩矩的向姜庆后跟郑皇后行礼了,然后将自己亲自拟的大红洒金单子奉到姜太后面前,“昌王殿下有幸能蒙娘娘赐了卉娘给他做侧妃,臣妾这个生母也不能干看着不是,这是臣妾亲自定的聘礼,娘娘看看。”

    “上回琛儿娶正妃,都是你亲自经的手,这回不过是纳个侧妃,你还能出什么差错?”姜太后随意在那张聘礼单子上扫了扫,随手递给郑皇后,“你也看看,”

    昌王娶沈骊君的时候,顾氏还是贵妃,又生怕郑皇后委屈了自己儿子,亲自跑无极宫请的旨,要自己操办昌王的婚事,郑皇后也没有反对,左右丢人的也不是她,沈家没意见,她乐得看热闹,现在周琛又要纳侧妃了,不管他纳的是谁,郑皇后也是不会再伸手管的,直接下旨,叫顾氏自己看着办。

    姜太后这边,也是无话可说,总不能娶正妃的时候贵妃婆婆出头,纳个侧妃,反而皇后操办,也就睁只眼闭只眼的,由着顾氏出马,左右还有宗室跟礼部看着呢,她想太出圈儿也是不可能的。

    郑皇后接过聘礼单子看了一遍,这顾氏为了巴结太后,还真是舍的下本儿,这张聘礼单子,比昌王娶沈骊君时可不差什么啊,微微一笑道,“光看这张单子,足见顾妃对卉娘是打心眼儿里满意了,不过么,到底有规矩呢,这单子上的东西……”

    “娘娘不必担心,这上头的东西,都从臣妾的私库里出就是,臣妾就这么一个儿子,现在又要娶自己中意的姑娘,臣妾若是连这点儿身外之物都舍不得,不寒了卉娘的心么?”顾氏看着郑皇后轻笑一声,这人最讨厌的地方就是事事扳着“规矩”,也不看看,自己儿子要娶的可是太后娘娘的侄孙女儿,你按规矩来,不是踩太后的脸么?

    这聘礼丰厚,不但下定的时候,女方有面子,而且将来聘礼也是算在姜卉的嫁妆里的,早晚还是他儿子的,这里子面子俱全的事,顾氏焉能不做?

    郑皇后当然知道顾氏的用意,不过她的聪明之处就在于,从来不公然跟顾氏争什么长短,没有什么比看着顾氏犯蠢犹不自知,更叫人高兴的了,“既然这是你的心意,本宫哪有不成全的道理。”

    “臣妾想着,既然太后娘娘赐了‘淑’字给卉娘做封号,臣妾自然不能薄待了她,若是准备的太不上得台面,将来太后跟娘娘您的赏赐下来,臣妾的脸还往哪儿搁啊,”顾氏抿嘴轻笑,“卉娘这些年常在太后娘娘身边伺候,说起来,也是臣妾看着长大的,唉,若不是当年郭氏说沈氏是个宜生养的,臣妾真是恨不得当时就向娘娘将卉娘讨过来做媳妇呢,现在好了,到底卉娘还是咱们皇家的媳妇,臣妾也算是了了心愿了。”

    这是变相的向自己跟太后要赏赐呢,不过给顾氏和昌王长脸的事儿,郑皇后是不会做的,再说了,赏了姜卉,就等于是打了沈骊君的脸,“母后,您看?要说卉娘出阁的时候,头两抬嫁妆是咱们赏的,也是极有面子的事儿,她本来就委屈,可骊君那里……”

    就是因为觉得姜卉委屈了,自己才亲自下了懿旨赐婚,又怕她在沈骊君手下吃亏,赐了封号给她,可郑皇后说的也对,沈氏毕竟才是昌王妃,又给周琛生了嫡子出来,若是将她踩的太狠,岂不是自己捧着孙子宠妾灭妻?

    姜太后是以皇帝生母的身份封的太后,她只是先帝的贵妃,说到底也不过是个妾,也是因为这个缘故,她最怕人心里笑她不懂规矩,反而更重嫡庶,这也是这么多年,她一直压着顾氏,捧着郑皇后的原因,她实在不愿意因为顾氏母子得势,再被人提起,自己也是个贵妃,建安帝也不过是贵妃之子,而姜家,不过是凭着女儿才在盛京城里有一席之地的普通人家。

    另一方面,姜太后心里也清楚的很,不论怎么比,姜家底子都太薄了,底蕴这东西根本都谈不上,也是因为个缘故,她才给儿子,孙子都选了大家女儿为妻,也更希望自己的孙子都出自血统高贵的世家。

    “皇后说的是,这封号比多少抬嫁妆都体面,哀家也不再赏什么了,既然你这么喜欢卉娘,就是她的大福气了,琛儿纳侧妃的事,就交给你来办吧,等万寿节过后,挑个日子,迎她进府就是了,”有了郑皇后的话,就算是为了起表率作用,姜太后也不会再给姜卉更多的恩赐了,甚至,她都开始为自己因为姜卉的眼泪,而一时心软提前赐了个封号给她,有些后悔了。

    这,顾氏不由在袖里捏紧了帕子,自己拿出那么多的聘礼,为的是什么?真的看上了姜卉?还不是给姜家面子,现在好了,简直是马屁拍到了马腿上,人家根本不在乎,也没有打算再给姜卉体面,可这边自己的单子都写好了,难道要收回去不成?

    郑氏欣赏着顾氏青红莫辨的脸,心里趁意,她瞟了一眼殿角的小宫人,今儿慈宁宫里的一切,别人不知道也就罢了,沈骊君可是一定要“听说”的。

    杨骄现在难得出门一趟,今天能又像先前一样,穿了用哥哥杨仁皖衣衫改成的儒衫,跟着他跑出来帮先生高瑛看房子。

    因着建安帝要过寿的缘故,周承辉又借口幼时得过高瑛的教导,想继续跟着他读书,跟建安帝磨了几回,虽然不喜欢高瑛强项,又爱跟自己的肱骨大臣顾培正拧着来,但高瑛的才学建安帝还是认可的,加上顾培正又在家“养病”,张明冀正借着这个机会全力拉拢顾培正手下的势力,也没有人顾得上一个躲在湖北乡下的小小高瑛,架不住周承辉撒娇,建安帝终是答应了撤回了将高瑛遣送回乡的旨意,虽然不能官复原职,但人却可以到国公府里以西席的身份教导孙子读书。

    高瑛是独子,既然此番要进京了,老母李氏跟妻子儿女,是一定都会跟着过来的,杨骄想着以高瑛孤介的性子,定然不会全家依附于靖国公门下,得了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