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军事电子书 > 公子风流(上山打老虎额) >

第601章

公子风流(上山打老虎额)-第601章

小说: 公子风流(上山打老虎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明上下对倭人印象好的人不多,大抵是倭人那穷山恶水,因而许多人不得已下海为寇,这做海盗也是需要专业的,但凡是贼,都晓得要去富户家里偷东西,只有昏了头的人才往那家徒四壁的人家下手。

    这普天之下,最富的当然就是大明,尤其是大明东南沿海,于是乎,倭寇们就来了,虽然不至于如后世那般猖獗,可是这时不时总会有宪报传来。

    换句话来说,大明朝廷还是相信倭国小朝廷是好的,因为人家平时派使节来交好也还算勤快,坏的终究只是一小撮,可是这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汤,至少所有人心里都不太有底气。

    朱高燧担心的主要问题是,假若不让倭人登岸,会不会引发倭人的不满。毕竟人是朝廷请来的,结果却他娘的把人拒之国门之外。于情于理都说不过去。

    现在大家不做声,朱高燧只得自己拿捏了。

    好在这时候。他发现了一个问题。

    问题出现在徐景明的奏书上。

    奏书里写着,带兵的永健亲王平易近人,为人温和,知书达理,还他娘的对中土仰慕已久。这几句话是从徐景明这等不靠谱的人口里说的,想必是这家伙本就是个浑人,指望他能看出人家的底细,怕是比登天还难。

    可是朱高燧却看出了一点细节。

    既然徐景明这浑人对倭人的观感如此良好,那么几乎可以肯定。倭人对待徐景明的态度必定也是极好的,正因为倭人对徐景明这混账家伙灌了迷汤,这浑人才跑来为倭人说话。

    倭人为什么要对徐景明这般客气呢?

    答案只有一个,倭人在大明面前没有底细,也摸不清大明朝廷的底细,依旧将大明视作是庞然大物。

    若是如此……

    朱高燧的目光闪烁,既然如此,那么将他们拒之门外,料来他们即便有不满。怕也不敢造次吧,登岸就有风险,不登岸就可以规避危险。可是不登岸就可能惹来两家仇怨,可是若是不准他们登岸。倭人不敢生怨呢?

    那么……还是让这些倭人吹他们的海风吧。

    打定了主意,朱高燧便道:“诸卿既然都不敢担保,那么朕意已决。就让倭人驻扎崇明,协防东南吧。”

    “不过……咱们大明也不能失礼。就让那徐景明,以朕的名义。好生犒劳一下倭师……”

    朱高燧做出了决定,终于松了口气。

    其他人也不禁松了口气,反正不管怎么说,这决策乃是陛下自己做的,自己终究不必担什么干系。

    …………………………………………………………………………………………………………………………………………………………………………………………………………………………………………………………………………………………

    一封圣旨到了松江。

    徐景明一接到圣旨,顿时如丧考妣。

    他的倭国友人们居然遭受了如此不公的对待。

    徐景明是个厚道人,立即又请了那位好朋友好兄弟永健殿下来。

    徐景明拿了圣旨给永健看,一副痛心疾首的样子,几乎要流出泪来,捶胸顿足地道:“哎……朝中有奸人,有奸人啊,你看看,你看看,我早就说,朝中一些人对贵国误会极深,哎……这些昏聩的老糊涂蛋,不晓得倭人的忠义,不晓得你们的淳善,每日就晓得机关算计,只晓得相互攻讦,可恨,可恨。”

    永健见了,亦是一脸无语,他心里有火气,本要发作,谁晓得徐景明反倒比他更加痛心疾首,这就好像永健家爹娘死了,还没开始哭,隔壁的邻居徐景明就跑来哭的惊天动地,几欲死去。

    这时候,永健只得宽慰徐景明,道:“世上总有良莠好坏之人,便是在我国,也未必没有奸臣贼子巧言构陷忠义之士,徐兄不必难过,是非自有公论,上国朝廷既然有人恶意猜度我等,又能如何?事情已经无法挽回,也只好如此了。”

    “不能,万万不能!”徐景明怒气冲冲,狠狠握紧拳头在空中虚晃,眼泪婆娑,很不甘心的道:“他们欺负你们,就是欺负我,你是我的好兄弟,他们瞧不起你们,更是瞧我不起,你们的事就是我的事,我徐景明最喜欢交朋友,既然和你做了朋友,那么这心窝子怎能不掏出来?这件事不能就这样干休,我要申辩,我要上书奏请,我要为殿下和十万倭军将士讨个公道,我就不信这个世上没有讲理的地方,还真他娘的不信了。”

    他二话不说,直接当着永健的面,几乎是含着眼泪,泣血一般写下一封奏书,奏书之中满是牢骚,自然大谈明倭友好,大大的夸赞一番永健殿下的为人,最后做出结论,倭人不登岸,不免寒了倭人的心,陛下不应去理会那些小人的中伤和恶言,恳请陛下收回成命。

    在永健的感动目光之下,徐景明当着他的面,叫人飞马将这奏书递了出去。

    “殿下请放心,你们的事就是我的事,朝廷一日不肯,我一日就不罢休,定要讨还这个公道不可。”

    ……………………………………………………………………………………………………………………………………

    第二章送到,求月票。(未完待续。。)

第八百四十三章:骗局

    定国公可谓是言出必行,而事实上,他对待朋友的方式也确实是让人无话可说,一份奏书递上去,很快便石沉大海。

    朝廷的反应是理所当然的,本来天子一开始就不待见这个孙子,巴不得这厮死在松江,永远别回京师,所谓无丝景明乱耳,无案牍劳形,这本就是朱高燧的本意,现在在这大是大非的问题上,朱高燧居然跑去和倭人穿一条裤子,更是惹来朱高燧的嫌恶。

    可是徐景明不抛弃也不放弃,每隔几日,都有那么一份奏书来,本着非要恶心死你的精神,愣是不肯罢休。

    说实在的,若不是这厮成了大英雄,成了大明朝忠义的典范,一旦将此人剁为肉酱,只怕会影响军心民气,甚至可能让郝家父子有机可乘,最后会让朱高燧岌岌可危,朱高燧可以向列祖列宗发誓,管他娘的是不是皇亲国戚,是什么狗屁中山王之后,一定要将此人千刀万剐不可。

    可是偏偏,朱高燧只能选择不理会他,因为战争还要继续,仗还要打下去,既然如此,那么这个自己铸就出来的‘神话’就得继续维持,大明朝的战神神话一旦打破,不知多少人既要寒心又要萎靡。

    毕竟,忠义牌坊是朱高燧挂上去的,现在连这天下第一等的忠义之人都让你朱高燧给剁了,那么这世上,还能有忠臣么?你砍了他,多半是要成全他做岳飞,而朱高燧自然而然也就成了那赵构,谁肯为赵构卖命呢?

    这是一个朱高燧眼下永远解不开的问题。于是他决心,暂时将徐景明所有关乎于倭人的奏书统统束之高阁。惹不起,我还躲得起呢。

    徐景明那边。眼睛都红了。他依旧不依不饶,所谓每日一写,无论寒冬酷暑,就是不肯罢休。

    永健殿下彻底的感动了,能遇到这么个国际友人,实在是暖心啊,每日看到这位徐兄咬着笔杆子,一时激愤,一时捶胸跌足。一时眼泪婆娑,一时愤怒的拍案而起,作为一个旁观者,永健终于知道,大千世界,红尘滚滚,在这芸芸众生、茫茫人海中,朋友能够彼此遇到,能够走到一起。彼此相互认识,相互了解,相互走近,实在是缘份。在人来人往。聚散分离的人生旅途中,在各自不同的生命轨迹上,在不同经历的心海中。能够彼此相遇、相聚、相逢,可以说是一种幸运。缘份不是时刻都会有的,可是即便是漂洋过海。这种缘分依在。

    永健白日喝着徐景明的酒,晚上睡着徐景明送来的女人,还时不时要被这个红着眼睛,咬着笔杆子的家伙的执着而感触,喝水不忘挖井人,每每这个时候,便将这份感动留在自己的心田。

    “徐兄,我看算了吧。”

    “算了?永健殿下,我徐某人一诺千金,说了非要为你们讨个公道,就一定做到不可,谁叫咱们是朋友呢,老子交了你这个朋友,就非要和你肝胆相照不可。”

    永健愣住了。

    他眼角猛地忍不住滑落下一丁点晶亮的东西,其实不得不提一下,永健绝对不是一个什么好鸟,这厮作为一个冥顽不化的军国份子,大力支持倭王革新,为了筹募资金,倭国对农民征取重税,以至于许多农民不堪重负,纷纷揭竿而起,永健二话不说,立即带兵弹压,为了以儆效尤,甚至在九州一带屠村屠户,可以说,此人双手沾满了鲜血,可就这么一个屠夫一般的人,此时此刻,却不禁想要哽咽,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人固有恶的一面,却也有其善的一面,永健感动莫名。

    最后他二话不说,拜倒在地。

    这个堂堂五尺(参考武大郎)汉子,倭国的亲王,此时竟直接跪倒,他深吸一口气,道:“徐兄高义,永健岂可再让徐兄为难,此事就此作罢,永健思虑再三,大军驻在崇明,亦无不可……”

    徐景明见状,忙是快步上前,一把扶住永健的臂膀:“殿下……”

    “徐兄……”

    “殿下……”

    “徐兄……”

    ……………………………………………………………………………………………………………………………………………………………………………………………………………………………………………………………………………………

    倭人开始安心住了下来,此后又有数批倭军抵达,总数已超了十万,这十万倭军就这么盘踞在一个县大的岛屿上,吃喝拉撒,不免显得拥堵,至于这粮草和辎重,自是从陆上运过去的,岛屿上要安营扎寨,要储藏粮草、火药,还要停泊不少船只,真真是有些为难。

    不过永健决心克服困难,自力更生,这些倭人倒也勉强坚持得住。

    终究这倭人本就是蜗居于岛上,早已习惯了忍受,倒也无人敢有什么怨言。

    徐景明上了几次岛,他一登岸,岛上的倭军便立即列了队伍,永健带着诸将亲自迎接,领着这位总兵官大人,巡检岛上各营兵马。

    徐景明显然是一个很合格的统帅,他对于岛上的许多军事配属,还有兵力分布,都一丝不苟的进行了解,甚至与许多倭国的武官进行攀谈。

    而这一点,也让永健很是振奋,他意识到,这位大明之虎果然名不虚传,中央之国的孙子有一句话叫做,知己知彼,百战百胜,而这位大明战神,显然是那孙子的精神贯彻者,他甚至于和最低级的武士去争论关于炮台配置于哪一处高地的问题。

    徐景明来了一趟之后,还特意画了详尽的图纸,说是要回去好好研究,好生看看这防务可有什么漏洞。

    永健一直认为,认真是一个人最好的品质,而徐景明这种既要求眼见为实,同时又喜欢动脑筋思考的精神,让永健这么个流淌着倭国认真细致血液的国际友人,都为之触动。

    只是他显然并不知道,这世上认真的人既有可能是一个好上级,好统帅,好盟友,同时也有可能是一个好细作。

    因为这些情报,几乎是源源不断的被人用快船和快马送往南方。

    有时候,一封密信足足有一本书那么厚,里头极为详尽,林林总总的将所有的地形,还有兵力的配置,甚至于倭军的作息,还有海岛上的天气,潮汐的涨伏统统都毫无遗漏的送了出去。

    徐景明和永健的关系已经到了毫无保留的地步,永健除了在崇明练兵,但凡是有闲暇,便要登上大陆,来到松江府,和徐景明小酌几杯,有时讨论一些兵事,说一些风土人情,当然,最大的娱乐活动自然是男人的共同爱好,关于这一点,两个人显然已经超越了国界,超越了种族,两颗相隔了万重汪洋的心,此时此刻,却是抛弃了现实中所有障碍,一切尽都在不言之中。

    ……………………………………………………………………………………………………………………………………………………………………………………………………………………………………………………………………

    在谅山,郝风楼的消息总是会出现在大街小巷的报纸里。

    “天策将军率天策府诸将军抵昌顺大戏堂,观看最新戏剧《飞将军》。天策将军手书题词,盛赞此戏鼓舞万千将士,实乃强军之音……”

    “天策将军莅临海防港,视察水师军情,怒批水师吴将军操练老旧……”

    “天策将军……”

    种种消息,每日都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