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军事电子书 > 公子风流(上山打老虎额) >

第509章

公子风流(上山打老虎额)-第509章

小说: 公子风流(上山打老虎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事情到了这个份上,已经和朱棣的好恶无关了。

    朱棣或许觉得古朴这个家伙,未必有欺君罔上的胆子,也未必就如此大奸大恶,可问题就在于,古朴对圣旨敷衍了事,漫不经心,这却是实情,若是宫中不予处置,或者只是轻轻惩罚一番,那么将来,宫中的圣旨放出去,各部都似古朴这般,这天下,还能姓朱么?

    做天子的,自然该恩威并用,而抗旨不尊,关系到的,就是天子威信的问题,若是朱棣连这个都不在乎,他就不是朱棣了。

    朱棣目光冷下来,终于做出了裁决:“户部尚书古朴,立即交锦衣卫查办,户部尚书开缺,侍郎何建兴忠心耿耿,熟谙部务,可暂代其职,待朕择选出贤明,交由廷议讨论,再有任用。”

    前者是收拾古朴,后者呢,却是提拔何建兴,虽然何建兴只是暂代尚书,而且也已经讲明了,这个尚书,将来还是要按组织程序,进行推选的,不经过廷议讨论是不成,而廷议讨论,八成是绝不可能同意何建兴继任。只不过说起来,眼下确实没有什么好的人选,大家反对何建兴,却又提不出更合适的人选,结局八成就是僵持下去,而在这段时间,足以让何建兴站稳脚跟,再徐图转正。

    至于古朴,则是一脸震惊,却又满是苦涩,本以为自己还有生机,可是陛下一句查办,他便知道自己完了。

    这世上,哪里有经的住锦衣卫查办的官员,他历任这么多官职,有的是贪赃枉法的证据,越是彻查下去,罪名就越多,怕是到了最后,不只一个欺君罔上,就足以让自己死无葬身之地了。

    紧接着,便有如狼似虎的大汉将军,将这古朴押下去,随后,便是廷议的继续讨论,只是接下来的讨论,实在没什么意思,大家各怀心事,也懒得多言什么,熬了半个时辰,大家各自散了去。

    那朱高炽和解缙,自是一脸漆黑,说起来这古朴的垮台,竟是和他们密不可分,他们对古朴的提携,反而成了古朴完蛋的重要罪证,这未免有些可笑。而如今户部尚书易位,换上来的,却是和赵王勾结的何建兴,赵王和陈学的力量,已经不知不觉的又壮大了几分。

    赵王朱高邃虽是心里忍不住想要眉飞色舞,可是这脸上,却是没有表露出什么,他已有了一些涵养,倒也不至于喜怒形于色。只是散朝之时,他绷着个脸,待出了宫,和郝风楼见了面,这才禁不住失笑:“你瞧见皇兄的样子么?哈……真有意思,只怕这个时候,他想杀人的心思都有。”、

    郝风楼微笑:“殿下,万事开头难,这一次虽是胜了,可还只是个开头,咱们的路还长着呢。”

    朱高邃颌首点头:“不错,路还长着,本王倒是笑的有些早了,好罢,本王再笑一笑,就不笑了。”说罢挤出笑容,又立即收敛,一副老沉稳重的样子,道:“这个何建兴,是不是寻个机会,要和他见一见?”

    郝风楼摇头:“没有这个必要,殿下不必授人以柄,其实他是聪明人,自然知道应当怎么做,殿下的兵,练得如何了?”

    朱高邃微微笑道:“倒还不错,反正下头有几个心腹分忧,本王现在是学你,做甩手掌柜。”

    郝风楼道:“既然如此,咱们寻个地方,说说话去。”

    朱高邃兴致盎然,道:“好极了。”

    这一趟,户部尚书易主,郝风楼倒是实在高兴,心里一块大石终究还是落地了,而接下来,怕是事情都会朝有利的方向发展,这是他期待已久的。

    既然如此,那么就免不了要犒劳自己,反正自己身边,有个赵王,两个人凑在一起,若是不喝几杯,也实在说不过去。

    二人上了车轿,走马观花,寻了个酒肆,先是大队的侍卫进去盘查,二人才落了车轿,寻个地方,点了酒菜,开怀畅饮了。(未完待续。。)

第六百九十八章:釜底抽薪

    经过了这一次你死我活,何建兴便是再蠢,也清楚他已彻底得罪了太子、解缙人等,更知道,自己已是自绝于清议,至少在这金陵,他已成了过街老鼠。

    但凡如此,既没有卖乖讨好的可能,那么也唯有破罐子破摔了。

    何建兴知道自己能在这尚书的位置上是依靠什么力量,知道也懂的自己理应做什么,该怎么做,才能巩固自己的地位。

    于是乎,他走马上任,立即便开始力排众议,预备迁徙人口了。正因为此事,古朴才完蛋,这户部之中,何建兴这代任的尚书既然决心将此事做下去,那么,谁敢反对?

    一场浩浩荡荡的迁民运动便拉开了帷幕。

    江西、闽粤、云贵各省的民户本就都是在册的,不过在册的民户,何建兴并不打算动,他的目的却是在逃户上头。

    洪武开始,大明实施的乃是极为严格的黄册制度,所有人都必须编入户籍,从民户到乐户、兵户乃至于医户、匠户等等,划分之细,可谓前所未有。

    只不过制度是制度,可是由于户籍森严,有许多严苛的要求,如此一来,反而导致逃户人渐多了起来。

    这其中,在福建、两广、云贵等地最是严重,因为那儿本就是人多地少,土地亦是贫瘠,若是按照朝廷的规定,一旦粮食减产,怕大家早就饿死了,为了不饿死,只能逾越自己的户籍。去做一些别的营生,又或者,直接流窜出去。

    逃户和流民。也就出现,在江西、两湖和江浙一带,这种事其实并不多,大抵是因为这儿较为富庶,朝廷的管制也更为严格,而其他地方,问题却是极为严重。其中最重要的是,在这逃户背后,却有一条至上而下的利益链条。

    这其实就是整个大明王朝的缩影。朝廷严令禁止的事,反而就成了士绅集团们谋取利益的手段,就如逃户,往往收容逃户最多的。却是这些士绅。理由嘛,无非只有一个,就是逃户从乡中逃荒出来,走投无路,寻常人家,哪里敢收留, 毕竟一不小心,就可能遭来灭顶之灾。可是士绅们却是不同,他们在官府有关系。不怕有人刁难,而对他们来说,逃户往往比民户雇佣起来价格更低,只要保证他们饿不死,便可让他们乖乖给你做活,反正他们也无处可去,即便是随意打骂、凌辱,甚至是打死,也没什么关系。

    因而逃户问题,说穿了就是士绅的问题,同样一个道理,朝廷严禁出海,士绅们则因为有特权,便可以出海,别人都出不得,偏偏自己能疏通关系,便达到了垄断的目的。再有行商,大明朝对商贾极为不友善,一般的人家,行商几乎等同于找死,随便得罪了一个县中小吏,都可能让你家破人亡。士绅却不同,他们往往退居幕后,抬出个人物出来做买卖,他们提供关系,台前的人为他们积攒财富,有了关系,才能保证挣来的钱财不会被人抢夺,不会随意被沿途关卡吃拿卡要,因而在这朝堂之上,哪一个大臣的背后没有那么一个商号,这些商号看似和他们无关,可是走南闯北,明眼人都知道这是他们的关系,谁敢刁难。

    这也多亏了洪武他老人家,因为种种的金陵,却等同于给这些可以无视禁令的人一个垄断的发财捷径。其实他们未必就是贱商,因为他们的小舅子、三外甥和七舅老爷们,多半都在经营着商号,每年将大把大把的银钱送进他们的府上,他们贱商,贱的只是平民的商贾,是以谅山为首的一批商人,而绝非歧视官商。同样的道理,他们也并非支持禁海,他们禁的只是寻常下海贩货的百姓,因为禁了他们,自己有本事疏通关节,自然而然,会有自己的代理人将货物送到天下各处,也正因为这样的垄断,同样一匹丝绸,可以获得数十上百倍的利润。

    逃户大抵也是如此,对于逃户,他们自是口诛笔伐,恨不得将这些无视朝廷法令的刁民个个剥皮充草,可是话又说回来,收留逃户最多的,怕就是他们的亲戚和朋友了,其实这并不矛盾,逃户可以逃,别人却不能收留,若是人人可以收留,逃户们有了去处,自然而然也就有了议价的资本,可是逃户别人不能收留,想要活命,想要不被官府捉拿,就只能进我的门,那么自然而然,逃户在他们眼里,便形同了畜生,甚至价值比畜生还要低廉,足以供他们盘剥。

    所以何建兴第一件事,就是清查人口,可是要清查人口,却并不容易,毕竟地方官吏,大多与士绅是穿一条裤子,再如何下批文去,人家怕也只是敷衍了事。

    既然如此,那么就唯有釜底抽薪了,户部这儿拟了一个章程,宫中已经批了,就是所有的逃户和流民,但凡是愿意出来投案的,都可以重新编为民户,不只如此,还拨给一定的钱粮,使其前去暹罗开垦,沿途关卡,决不能为难,若有人检举,则彻查到底。

    其实公文的效用有多大,也只有天知道,因为地方上的官吏和士绅,也绝不会是省油的灯,上又政策下有对策,这本就是几千年的顽疾,户部能有几个人,而且都在金陵,山高皇帝远,你能奈何?

    大家本来以为,这只是一阵风而已,只要下头不乱,就不会有什么差错。

    就比如那些逃户,这些人愚蠢不堪,怎么会晓得自动投案的好处,毕竟舆论是掌握在老爷们手里的,老爷们说投案不好,谁有这个胆子。

    可是老爷们似乎忘了,谅山的会门们得到了这份旨意,顿时一炸开了锅。

    这是千载难逢的发财时机,一旦错过,那可就真正是傻子了。

    这两年,谅山的会门发展的极快,其中最主要的财路,就是人口,从前他们在内陆做的事乃是非法,而现在,却是完全合法。不只是如此,这些会门,利用各种关系渗透,在南方各省,都有各自的地盘,比如在谅山实力最雄厚的同心会他,他们的主要的地盘就是广西,这广西一带,各府各县都有他们的桩子,这些桩子,或是富户,或是一些读书人,同心会负责向他们输送钱财,而他们的任务,就是结交官府,上到知府、知县,下到典吏、书办、还有水路巡检,乃至于关卡的守备,都是他们结交的目标,每年大笔大笔的银子送到这些人手里,不只如此,一些‘无良’的读书人也被收买,至于府县里的差役,那更是早就和兄弟们勾肩搭背,称兄道弟了。

    正因为他们所提供的方便,所以才有源源不断的人口进入谅山,而如今,显然就不必再偷偷摸摸了。

    士绅和地主老爷们自然不断告诫佃户尤其是那些收容的逃户,说是朝廷让你们投案,便是好教你们自投罗网,一旦你们去了,怕是要被割掉脑袋,而另一方面,会门那儿通过各种关系也在不断宣讲,说到这去暹罗的好处,什么将来有了户籍,不必担心受怕,什么到时官府还发放农具,让他们自己耕种土地。

    双方的舆论,在各省像是疯了一般的流传,为了争夺话语权,谁也不是省油的灯,一些会门的会徒,索性直接去暗中接触那些逃户,或是威胁或是利诱,想尽了任何的办法。

    士绅那儿,也是火了,大肆组织一些护院,四处驱逐附近的外乡人。

    可是一旦开了口子,哪里阻的住,那些逃户,生活本就凄惨,又受了总总诱惑,纷纷自行去官府报备,官府那儿,一方面是吃了好处,不好刁难,另一方面,圣旨里说的很清楚,一旦对告发,便是吃不了兜着走,哪里有胆子敢欺上瞒下。

    此后这些人自然安然无恙,旋即便被解送去暹罗,沿途上,也有人照拂,除了官府发放一些口粮,便是会门,也会尽量提供一些帮助,因为到了凉山,凉山那儿,便有赏钱,都是按人头给的。

    如此一来,其他人就都心动了,逃户纷纷报备不说,即便不是逃户的,也觉得日子艰难,有的索性和那会门的人勾搭一起,先是逃了,再假装自己是逃户,到其他地方的官府报备。

    这逃户越来越多,不查不知道,一查,却也算是震动朝野,人口竟是高达数百万至多,就这,说不定还是冰山一角,天知道真正的数字有多少。

    可是对于另一边,也就是士绅们来说,这一次的损失,可谓是惨重,逃户对于来说,等同于奴隶,因为有他们的庇护,才能免受逃户受到官府追究,可是现如今,这些奴隶纷纷摇身一变,成了暹罗的农户,这就使得他们种地的成本,又在无形中大大提升了一大截。

    …………………………………………………………………………………………………………………………

    第二章送到,求月票。(未完待续。。)

第六百九十九章:爆炸式的发展

    转眼已到了岁末,可是地方上,已经开始不靖起来。

    若说在此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