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军事电子书 > 隋朝大老板 >

第365章

隋朝大老板-第365章

小说: 隋朝大老板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坞堡上旗帜乱摇,一阵慌乱过后,军旗稳定下来,他们失去了制高点的优势,面临着城门被迫,正式面临两难选择之际。
  苏游举起望远镜往前线观察,发现突击队的行动很不顺利,那巨大的半截原木很难砍伐;如果此时敌人能够冒着生命危险,从城头上倾倒热油和推动滚木的话,突击队员的伤亡可就大了。
  难道真的要破城吗?
  苏游细细计算了一下,一个建好的城池可以省下多少人力物力,而此战花费又是几何?
  “不能再浪费弓箭了,速战速决才是最有利的办法!”苏游想到此,当即命令突击队员用先往城内扔一轮手/雷,再尝试着用手/雷强行炸开城门。
  封建社会修成都讲究规矩,郡城不能比都城高,而县城不能比郡城高,各方势力要自行建成需要得到朝廷的允许和认可。。。。。。
  尽管刘方违反体制建立了自己的坞堡,但这个坞堡的规模也只能算是与小型县城相当而已,也就是说这个坞堡的堡墙的高度刚刚三丈出头。
  对于这样的高度,身强体壮的突击队员们往里扔手。雷,没有任何压力。
  随着鼓声的号令想起,近百突击队员们同时点燃了手/雷,而后往刘氏坞堡之内扔了进去。
  “轰隆隆”之声此起彼伏地响了起来,而后是大地一阵震动。
  城内的人刚才一直在躲避着苏游一方弓箭的抛射,所以突击队员们扔出的手。雷对他们直接伤害的倒没有几个,可火光和巨响就在他们身周,这样的压迫有几人能够承受得下来?
  坞堡之内,近百个手。雷的爆炸声响过之后,随之而来的便是守卒们四散奔逃的声音。
  堡墙上也开始乱起来,恐慌像瘟疫一样传播。
  面对突如其来的震天巨响,很多人放弃反抗,绝望地在坞堡内跑来跑去,拼命寻找生路。
  坞堡内的人已不顾苏游一方的弓箭,许多人开始翻城而出,堡墙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扔下兵器,涌身跳下堡墙。
  幸运的人没有大的损伤,爬起来迅速消失在原野上;不幸的人摔断了腿脚,兀自躺在墙下哀号。
  “开始炸门!”随着苏游的命令,突击队员们开始安放炸药,这些炸药和手。雷不是一个概念,完全是为了破门而生的。
  辅助兵小头领看着四处逃窜的家丁,有些郁闷地问苏游道,“将军,是否需要我们把那些人抓回来?”
  苏游看着不断从堡墙上跳下来然后消失在视野中的家丁,心中也是隐隐作痛,这些人本来应该是俘虏,是目前最需要的劳动力啊,可惜了。
  问题是,这些人拼了老命从城墙上跳下来四散奔逃的,如果自己派人去追,自己一方说不定被这些亡命之徒所伤,那样就太不划算了。。。。。。
  再者说了,如果堵住他们不让他们出逃,堡墙上的守卒看到没有活路就会拼死战斗;这样一来,自己待会遇到的阻力就太大了,让重骑兵们损失在这里,得不偿失啊。
  “算了,让他们跑罢,逃不了多少的。”苏游摇了摇头,又举起望远镜开始看向城门口。
  另一面,刘方在听到震天的巨响响过之后,当即也转变了观念,既做了“细软跑”的准备,又做好了投降的打算。
  可是,自己此刻真的还能选择投降吗?即便苏游暂时接纳了自己,也难免会秋后算账的。
  至于“细软跑”;特么的后门怎么也堵得这么瓷实?
  刘方正不知所措时,忽然又听到了一声比刚才还更加震撼的巨响,他此时就算再傻也能猜到这是苏游强行破门而入了。
  “轰隆隆”。。。。。。
  坞堡的大门没有倒下,可城门洞却塌陷了下来,这都是让炸药包给毁灭的!
  “辅兵们去清理道路,重骑兵准备冲锋!”随着苏游的命令,弓箭手们掩护着辅助兵用铁楸和双手搬开了爆炸后的堡门废墟,而后张龙率领着一千重骑扑入城中。
  城破,随着重骑之后进城的便是辅助兵,而后苏游又传下命令,“弓兵登上寨墙,接管防守。”
  苏游入堡时,堡内的叛乱基本上已平复下来,这一战刘氏坞堡内死伤不足五百,但投降的俘虏却有三千之众,包括刘方。
  刘方明知苏游不能容他,面对苏游时倒也硬气。
  苏游原本就带着“杀鸡儆猴”以及“打土豪分土地”的目的而来的,所以对刘方也没有仁慈,便旁敲侧击得以他的家人作威胁,让他自己抹了脖子。
  刘方一死,坞堡内的财产也就任凭苏游来分配了。
  苏游倒没有做得太绝,只把刘方名下的土地和大部分粮食充了公,对他的钱财和家人倒没有任何为难的地方。
  刘方储存在坞堡内的粮食,足足一万石,这些粮食可供十万士卒吃个十天半月的了,何况苏游的大军并没有十万人?
  带着满满的收获,苏游带领着大军于午时之后回到了乐寿。
  而随着刘氏坞堡被苏游攻破的消息传出以后,乐寿周边坞堡的主人们终于意识到苏游不是跟他们开玩笑的,他们或是成群结队,或是单枪匹马,于当天下午接踵而至地进入乐寿,纷纷表示要捐粮给义军。。。。。。
  半个下午的时间,苏游从这七八家大土豪手中就收到了近万石粮食,平均到每个人头上差不多又一千多石。
  尽管他们的奉献不如刘方,好在他们是志愿的,苏游对此还有什么奢求?
  苏游旧事重提,当即向他们提出了收购他们手中大部分土地的说法,当然,他所能支付的也只有白条而已。
  对于苏游的贪得无厌,这些土豪们并没有什么办法,毕竟现在形势比人弱嘛。
  苏游得到了大量地契,而后把分配土地的任务交给了窦建德,能够分到这些土地的人不用说也是刚刚从窦建德军退下来的那些老弱病残了。
  理所当然的,苏游的名声在土豪的私下聊天中成了恶魔,却在军中成了天使。
  对于这样的结果,苏游显然是喜闻乐见的,他也意识到自己不是金银财宝,做不到让任何人都喜欢。
  人人都喜欢的,是乡愿之流。
  苏游现在并不太在乎这些土豪们的看法,毕竟自己带兵打仗靠的不是他们。
  至于自己离开之后他们是否反水,那全得看窦建德的能耐了。
  一天的时间,苏游为自己的三万多大军以及退下来的那些老弱病残筹到了几近两个月的粮食,而军队瘦身的工作也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上谷方面也传来了好消息,李靖在两天前已把魏刀儿斩首,并俘虏了近万的魏刀儿军。
  李靖会在三天之内离开上谷,准备来乐寿与苏游汇合。


513唐军大败

  原夏国的六万多士卒被瘦身成两万五千人之后,苏游把这些人分给苏烈、范愿、王伏宝、董康买以及刘黑闼,让他们各领五千人去收拢原本属于夏国的国土。
  除了刘黑闼尚在重伤之外,其余人接到苏游的命令之后,都松了口气,并纷纷紧锣密鼓地做着出征前的准备。
  这些人原还以为苏游受降他们之后,就从此被剥夺兵权了,哪想到苏游竟然不用原夏国的一个士卒,而且给他们提供粮草以及精良的武器和铠甲。
  苏游之所以让他们仍还带着原来的兵而不怕他们以此反自己,主要原因还是仗着自己拥有最先进的武器,以及李靖马上就要过来汇合。
  以前窦建德带着六万多士卒都只能向自己投降,更何况如今的两万五千人?
  苏游为他们装备了精良的武器和铠甲,但在火器方面却并没有对他们开放,苏烈、范愿等人自然不敢胡思乱想,毕竟他们的目的地是原本属于他们自己的城市,他们带领着五千军重新收回那些小城,用得着火器吗?
  同一时刻,苏游命薛万彻对从刘方坞堡中俘虏的敌人进行了分类,选出其中五百余人编入了他的骑兵队中。
  按苏游的理解,重骑兵克步兵,轻骑兵也克步兵,而步兵的作用只表现在攻城战中。
  问题是,现在苏游攻城的方式很大程度上都借助于火器,所以云中军步兵的作用只有防守一途。
  就目前中原的战争来说,苏游并没有大量使用步兵的机会,事实上以后要与突厥人在草原中作战,步兵也没有任何优势。
  基于对未来的部署,苏游最迫切需要发展的还是轻骑兵。
  轻骑兵可以克步兵,同样也能克重骑兵。——重骑兵的人和马都装备甲具,负重太大,在持久力和速度上对轻骑兵并没有优势。
  苏游未来想要对付突厥人,肯定不能使用火炮,同样也不能使用重骑,用步兵就更不可能了。
  剩下唯一的选择,也就只有轻骑了。
  苏游现在有两个养马基地,一个是在南中的临沧,一个是新近才建立起来的辽东。——把辽东列为养马基地,只是苏游的无奈之举罢了,毕竟历史上辽东并不产马。
  中原主要产马的地区是河曲,但苏游不确定自己与突厥人的战斗会不会等到自己夺下河曲之后;不管怎么说,他迫切需要自己的轻骑兵能够强大起来,任何时候也不怵与突厥人在草原中作战。
  河曲地区,此时李玄霸已开始与梁师都交上了手;陇西地区,李世民在扶风郡大破薛仁杲,他一直追击到陇山方才收兵。
  而后,薛举亲帅大军进犯长安,前锋斥候出现在了岐州,距离长安极近。
  李渊命令敦煌公李世民率八总管兵十余万迎战薛举,按照李渊的既定方针,李世民到达前线之后便爱死命士卒深沟壁垒,准备与薛举率领的秦军打一场消耗战。
  李世民带领十万大军,每日消耗甚巨,好在唐军入主关中之后,趁机夺下了几个大粮仓。
  太仓和永丰仓中的粮食,足够李渊二十万大军食用一年,所以粮食对李世民来说根本就不是个事。
  薛举的秦军却是远道而来,又以骑兵为主,所以他们每天需要消耗的粮草也并不比唐军的少;更要命的事,薛举控制的地盘只有区区四个郡,不但狭小,而且贫瘠。
  李渊制定出与薛举拼消耗的计策,根据的是当年司马懿与诸葛亮的故事。
  问题是,当年诸葛亮的蜀军并没有什么战马,这才被司马懿的深沟高垒、高筑营寨所拖垮的;可薛举的秦军中有大量的骑兵,他的军队组成显然与当年的诸葛亮不一样。
  在与李世民对垒中,薛举不断派出千人队的骑兵队伍绕过唐军的大寨,迂回唐军后方骚扰粮道;有胆大的甚至冲到了长安附近,烧杀劫掠一番再扬长而去。
  薛举的骑兵千人队以骚扰战术不断进攻唐军,使得原本立于不败之地的李世民竟然在拼消耗上败给了薛举。
  面对薛举的游击战术,李世民实在找不出好的防范措施。
  而薛举的骑兵冲到长安附近烧杀劫掠的消息更是使得长安朝廷震动,李世民的声望也随之下降;李渊用人不疑,自是百般为李世民辩解,但后者年轻气盛,哪里受得了这么多委屈?
  作为次子的李世民,要想得到李渊的认同,只能表现出自己的能力来。
  在这乱世之中,只有开疆拓土才是最大的功绩,李世民终于决定置之死地而后生。
  “既然没能与秦军拼消耗,那就和薛举决一死战吧!”
  对李世民的这个决定,刘弘基、殷开山、李安远、慕容罗睺,包括行军总管刘文静都没有反对。
  这些武将被困在营垒里无仗可打,早就憋得发慌了。
  对李世民出战的决定,他们自是双手赞成;刘文静为人谨慎,他本赞同李世民深沟高垒拒不出战的决策,可这个计划不行之后,他也只能想别的办法了。
  随后李世民率领大军出营,在浅水原布阵迎战薛举的秦军。
  陇西是隋朝地养马之地,故而秦军多为骑兵,针对这一点,李世民采用了防守反击的策略。
  在列阵之时,李世民将步兵集于中路,将骑兵放在后方;两侧的兵力最多,却多为进关中时方投靠于唐军的各路人马,他们人数众多战斗力却不见得有多强。
  李世民将他们安排在两翼,是为了迷惑薛举。
  如果薛举见得唐军两翼兵多认为唐军的重兵在两翼,而采取中路突破之术在唐军两翼合拢之前戳穿中路的话,那就上了李世民的圈套。
  谁知薛举性格豪迈,对这些阴谋诡计并不精通,只知道硬冲硬打。
  在薛举的心目中,自己的骑兵是无坚不摧的,就算他明知李世民将精兵埋伏在中路,仍然会挥师猛攻中路的。
  唐军和秦军的兵力都在十余万左右,唐军步卒多一些,秦军则是骑兵更多,从战斗力方面来看,双方不相上下。
  可战斗刚一开始,秦军就一直压着唐军打。
  李世民的安排巧妙安排,薛举似乎也上了他的圈套。大战一开始,秦军猛将就宗罗睺就率领五千精骑弃两翼不顾,而猛攻唐军中路。
  表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