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圣传说之岳武穆篇-第12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杜充刚刚回来的时候,在江宁镇遇到西去的张浚。两人相互交流情报,杜充这时才知道,经过多次的事变,小皇帝的手中居然没兵了。
《续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五》中记载道:留守杜充既还朝…充先行至江宁镇,与浚遇。屏人语久之。
从张浚的嘴里得知,朝中武力最强的韩世忠,他的部属在淮河地区全部被黄河大水所冲散了,甚至连去追击苗刘叛乱的士兵都是借来的。
朝中最顺从皇帝的张俊,手中满打满算也就只有八千兵马,其中有两千士兵已经被韩世忠所借用,一借不回头。
除此之外,朝中还握有重兵的要算是刘光世了。但刘光世是出了名的听宣不听调,小皇帝很难指挥得动;而且刘光世手中的兵马也不超过两万。
也即是说,杜充带回来的这三万大军。已经超过了小皇帝手中的兵马数量。
正所谓奇货可居,如今不跟小皇帝讨价还价。更待何时?
对于现在建炎集团的处境,杜充看得清楚,小皇帝也是心知肚明。
经过了一连串的事变和磨练,高宗小皇帝的心智也变得越来越成熟,所以对杜充的无礼之举并不介意,反倒好言相告,并给了杜充一个承诺:“久司留钥天下属望,将授兵柄,越次用之。”
《续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五》中记载道:上知其不满,且以允久司留钥,天下属望,将授以兵柄,故越次用之。制下四月,充即起视事。
钥,是指钥匙,在这里代表军权;留,是保留;司,是掌握,控制的意思。
高宗皇帝的承诺是,将要对杜充进行越级使用,把天下的兵权全都交给他,让天下的所有兵马都归杜充节制。
很明显,面对的金兵的大军压境,面对着金兵的滔滔凶焰,高宗皇帝把杜充看做是唯一的一条救命稻草了。
凭心而论,高宗皇帝这样的安排还是有一定的数据支持的。
在高宗皇帝身边的这些武将,无论是勇武过人的韩世忠忠心耿耿的张俊又或者是老油条的刘光世,对上如狼似虎的金兵,都还没有取得过胜绩。
在满朝的文武大臣中,对金人唯一有胜绩的一支队伍,就是如今杜充辖下的那支开封府留守大军,也就是当年宗泽带出来的那支铁血大军。
无论是靖康二年宗泽对上完颜兀术的十三连胜,又或是建炎二年在汴梁城外让完颜粘罕老鼠拉龟,无从下手,都是宋军极其难得的战绩。
所以,高宗皇帝对杜充一味忍让,委曲求全,也是可以理解的。
杜充得偿所愿,中风的症状不治而愈,四天之后高高兴兴地上班。
上班的第一天,杜充就以军方第一领导人的身份,向韩世忠和刘光世两人发出召集令,让他们带齐本部人马,一同镇守建康府。
杜充有多少斤两,韩世忠和刘光世当然清楚,所以他们两人既不去建康报到,也不交出手中的队伍,硬挺着。
韩刘两人都在刚刚过去的苗刘政变中出过大力,小皇帝也不好责怪他们,交涉了几次,也就不了了之。
最终,韩世忠被调到镇江,改任为浙西制置使;而刘光世则被派往太平州(现安徽当涂),改任为江东宣抚使。
《续资治通鉴。卷第一百六》中有这样的记载:辛卯,命尚书右仆射杜充兼江淮宣抚使,领行营之众十馀万守建康……御前左国都统制韩世忠御营副使刘光世……仍受充节制……时刘光世韩世忠各持重兵,畏杜充严峻,论说纷纭。光世又上书言受杜充节制有不可者六,帝怒,趣令过江,且诏毋令光世入殿门。光世皇恐受命,帝喜,赐以银合汤药。
高宗小皇帝没有想到,正是他的这次忍让,才保存下韩世忠和刘光世这两支军队,建炎小朝廷的血本才没有被杜充胡乱挥霍,一次性输光。
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
这次谚语很快就在杜充的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
不久,高宗小皇帝在张俊的护卫下又从建康逃回了杭州,并把杭州改名为临安府,龟缩在里面,不在露头了。
志得意满的杜充带齐本部兵马,在建康府当起了敌前总司令来了。
ps:谢谢靓女007大大框孔大大大大的打赏和支持。
第二百五十五章:有其君必有其臣
高宗皇帝的那封情真意切哀祈曲尽的《致金国元帅乞哀书》,足足花了两个多月的时间,才送到金国大元帅完颜粘罕的手中。
完颜粘罕上次全力进攻扬州城,但被小皇帝逃脱;无奈之下,只好班师回朝,暂时退到黄河流域屯田去了。
说实在话,南方的那种潮湿闷热的天气,纵横交错的河道,以及那些形如沼泽的水田,都使到来自北方的金兵非常的不适应,甚至感到是种痛苦的煎熬。
可以说,没有高宗皇帝的那封《乞哀书》,完颜粘罕不一定会再下江南。
但是,有了高宗小皇帝的《乞哀书》,特别是其中那些自爆其短的陈述,反而极大地勾引起金人的贪欲。
原来宋朝的部队都已经打光了,连一支成形的部队都没有,要攻取江南竟然是这么轻而易举的一件事情。
既然那么容易,自己亲自动手来抢,岂非更加痛快?
结果是,在建炎三年的秋冬交替之际,金兵重整旗鼓,再次集结大军,对建炎小朝廷发动了新一轮的冬季进攻。
这一次高宗皇帝真的是自讨苦吃,求仁得仁了。
从历史上看,北方攻打南方有两条路径。
第一条路径:先占领长江中上游所在的川陕地区,然后乘坐大船,从上游顺势扬帆直下。当年三国时期的曹操打吴国时用的就是这条路径。
第二条路径:依靠优势兵力。横渡淮河与长江。直接挥军南下。这是宋太祖赵匡胤灭南汉和南唐走的路径。
现在金国欺负建炎小朝廷无人。所以兵分两路,沿着这两条古代的路径出发,矛头直接指向高宗小皇帝。
这次负责东面进攻路线的就是我们的四太子完颜兀术。
与以往几次入寇不同,完颜兀术这一次并不着急进攻,而是先在长江的北岸收服了多股盗贼……比如王善李成张用等等;再由众多汉人组成了“签军”,组成联合部队,发兵南下。
面对着金国主力骑兵的逼迫,这些盗贼也是身不由己。只能低下自己的头颅,委身于外族人。
当初被宗泽所感召的百万绿林大军之中,有三十万被没角牛杨进带走,退守鸣皋山;其余七十万大军,也因为杜充的缘故,跟随大枪王善离开汴京。
王善所带走的兵马,有一部分散失掉,另外一部分由王善张用和李成分别统领,想不到如今尽归金兵的营帐之中。
群盗的集体投金,进一步拉大了金宋两朝的军事力量对比;一时间。金兵的气焰滔天,大有把南宋朝一口吞下的气势。
这些本来可以为我所用的力量。竟然成了敌军的炮灰,白白浪费了老帅宗泽的一番心血,真是让人唏嘘不已。
《续资治通鉴。卷第一百六》中记载道:先是王善自淮宁分军由宿亳而南,无驻兵之地,遂犯庐州,闻金人至,乃移屯于巢县,既又以其众降。
要成功扼守长江必须要有两个条件。
第一:守江必须守淮:单单死守长江是非常被动的,必须是先护淮河,把淮河与长江联动把守,相互呼应,方能确保安全。
第二:要守护江淮,一定要沿江沿河布下水军,等敌人过江河的时候,半渡而击,就能够事半功倍,稳如泰山。
所以,早在两年前,李纲初登相位的时候,就提出高宗皇帝提出,要在淮河与长江上分别安置水军,确保朝廷后院的安全可惜的是,这个安排在李纲被贬后就不了了之。
如今在建康主事治兵的是建炎小朝廷的军事第一人:杜充杜大人。
那杜充采取什么样的策略来防守江淮。
《三朝北盟会编》中记载道:“(充)以残杀为政,斩人无虚日”
简单说来,杜充的防守策略就是在家里玩杀人游戏,对于长江和淮河的防守,才懒得管它呢,就任天由命吧!
果真是“有其君必有其臣”,杜充现在的行径,和年初高宗小皇帝在杭州是的做法几乎是一模一样。
唯一不同的是,高宗皇帝在行宫中玩的是在众多妃嫔身上播种;而杜充大人玩的是在自己的府上杀人,而且从不间断。
天呐,这君臣两人的脑子里到底在想些什么!
杜充的所作所为,终于有人忍不住要发作了,这个人就是岳飞。
岳飞径直闯进杜充的府邸,一脚踢开寝室的房门,对杜充大声斥喝道:“敌人已经逼近淮南,窥视长江,大战一触即发,你每天只管躲在家里,闭门不出,算是什么回事?你必须赶快出去,抓紧备战,否则金陵失手,你和朝廷都会变得岌岌可危了。我的武功再高,也是于事无补的。”
《鄂王行实编年》中有以下的记载:
冬十一月,金人大举兵,与李成共寇乌江县。充闭门不出,诸将屡请,不答。先臣叩寝阁,谏之曰:“勍虏大敌,近在淮南,睥睨长江,包藏不浅。卧薪之势,莫甚于此时,而相公乃终日宴居,不省兵事。万一敌人窥吾之怠,而举兵乘之,相公既不躬共事,能保诸将之用命乎?诸将既不用命,金陵失守,相公能复高枕于此乎?虽飞以孤军效命,亦无补于国家矣!”
算起来,这已经是岳飞第二次当面指责杜充了。
以下犯上,咆哮长官。
要是换了其他人,早就被拖出去按军法处理了。但是这话出自岳飞之口,俨然有一种不可置疑的威严;再加上岳飞已经是他唯一可以依仗的大将,不好发作,唯有敷衍一番,答复道:“明天,明天我就带兵去长江边布防,行了吧?”
《鄂王行实编年》中记载道:充漫应曰:“来日当至江浒。”
这句“来日当至江浒”明显是用来搪塞岳飞的托词。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实际上,等岳飞从滁州截击李成的部队回来,杜充的大军还留在建康府的驻地里,尚未出发。
为了避免岳飞老是在身边唠叨,杜充竟然临时把岳飞调派到滁州去剿匪。
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之外,杜充大人这次的无心之举,竟然给了岳飞一个机会,让岳飞能够独立成军,成立了建炎小朝廷军力最强军纪最严明声势最为浩大的一支集团军………岳家军。
ps:谢谢zhuxyhh01大大横断江山大大大大靓女007大大的打赏和支持
第二百五十六章:马家渡之役(上)
接了杜充的剿匪军令,岳飞并没有多要人,只是带上本部的两千五百名精锐骑兵,就直接向着滁州(安徽滁州市)出发。
长江边上的形势不稳,岳飞急于返回建康府大营,进军神速。
流寇就是流寇,在两千五百名精锐骑兵的冲击下,李成的军队很快就溃败了。
岳飞一马当先,率领部队从宣化镇渡江,长驱直入,紧追不舍,接连在真州**县盘县和长芦等地方,将李成的部队打得落花流水。
不但驱散了李成的大批步兵,还把李成手下唯一的一支拥有五百匹马的骑兵部队给全部歼灭了。
最后,岳飞的骑兵部队不但顺利地收服了滁州,还缴获了李成抢掠回来的大批物资和粮食。
幸亏有了这批物资,岳飞的部队才得以在马家渡战役失败后,浴火重生。
这是岳飞和李成的第一次正式交手。接着还有第二次第三次,岳飞的这个名字,很快就成为了金兵和伪军们的噩耗。
岳飞的部队并没有在滁州过多停留,稍作休整,便立刻赶回建康府。
金兵距离长江是如此之近,战局随时发生变化。
对于杜充的那支大军,别人可能不清楚,岳飞可是知根知底;少了岳飞手中那两千五百精锐骑兵,杜充大军的实力起码下降了一大截。
最重要的是,没有自己在旁边监督。杜充会变得更加的懒惰。不派兵到战略要地布防。不去查探敌情。甚至连晨练都不出操……
岳飞的担心终于还是变成了现实。
还在回程的半途中,岳飞接到了杜充的军令:金兵突袭,要尽快感到马家渡,增援本部主力大军,云云。
军情紧急,岳飞唯有率领部属一路狂奔,直往马家渡而去。
完颜兀术在清理整顿完长江以北的抵抗力量,巩固了后方的安稳之后。终于把魔爪伸向了长江的南岸地区。
从探子得到的情报知道,在建康地段把守的正是自己的老冤家………开封府留守禁军,所以完颜兀术打醒十二分的精神,慢慢推进。
然而,金兵在江淮两地遇到的防守,大大出乎完颜兀术的意料之外。
河面相对狭窄,但水流较急的淮河,竟然无人防守。
而在完颜兀术最为担心的长江天堑之中,金兵遇到的兵力居然只有区区的一条船,外加十八名水兵。
完全出乎所有人的想象能力。宋军对待金兵的主力竟然是如此的冷淡,招待的规格是这般的低下。
对于这样低规格的待遇。完颜兀术当然不会去投诉。
完颜兀术要做的只是一件事情,趁宋兵防守薄弱,尽快强行渡江。
虽然水军邵青和他那十八名的水兵向金兵展现出了螳臂挡车的勇气和舍身成仁的精神,让金兵有些小感动,但金国主力骑兵胜利横渡长江已经变成了一个活生生的事实。
《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