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军事电子书 > 穿越1640 >

第233章

穿越1640-第233章

小说: 穿越1640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另外吴三桂的军队已经先行南下嘉定,逼近浙江,此时鲁王紧急调集所效忠的部队迎敌,可以说双方大战一触即发。

而在两广,自封天下兵马大元帅的桂王却是宣布两广的新军成立。

新军部队的人数以沈犹龙两百护卫队为基数扩编成了一个加强团两千人,武器装备全部采用澳式化。而且就连军服和军帽都带着严重的澳洲军采用的迷彩服式样。

虽说桂王对这种花里花哨的衣服颇有微词,但沈犹龙却是坚决要用这种他自己设计出来的军服,他认为澳洲军队之所以能够如此强大,并不是完全依靠武器装备的先进,还有一整套的配给制度在里面。

就拿这个衣服来说吧,他绝对是有其作用的,澳洲军服的采用多口袋拉练式制服,而且最重要的是这种布匹能够快速风干。这是目前大明军队穿的麻布衣没有。

老沈此时可谓意气风发,自己也弄了一套从澳洲定制的将军服,胸前还特意弄了几个胸章作为点缀,头顶着一顶大檐帽,手里拿着一把长剑,腰间别着一把左轮,脚上却是一双布鞋。

原本这个装扮怎么看都有些很酷的感觉,可就是脚上那双布鞋大打折扣,让老沈的形象瞬间跌落了不少,到是那位逃跑天子桂王一身澳洲定制的将军府颇为气宇轩昂。很有将军的味道。

新军成立,天下兵马大员帅的他,自然是上台讲话的,他讲完之后则是沈犹龙这位主角开口。

老沈的发言稿到是比桂王要好的多,上台就直接来句经典的,国破山河在,闯贼入京,鞑子入关等,又以汉唐之典故来引经据典。到是把手底下的一杆子士兵忽悠的哦哦叫的。

驱除鞑虏还我河山,驱除鞑虏还我河山。

这句经典的口号,是张天文特意发电报给沈犹龙的,听说他的新军成立举行仪式。所以发了这么一句贺词给他,沈犹龙觉得这个用在仪式上最为贴切,所以在最后就把这话说了出来,没想到反响特别大。

这些新兵里有很多都是北方逃过来的。虽然没有经历后金入关的一路烧杀抢掠,但也听后来的难民说起了一些。

此时他们对后金的不满全都爆发了出来,所以叫喊声震耳欲聋。光是这杀气就让那些各方势力的探子们吓得屁滚尿流。

按照澳洲给出了建议,沈犹龙要想军队战斗力更强,完全可以招募那些和后金军有血仇的难民,这些人一旦招募进来,进行一番好好的训练,在战场是绝对能发挥奇效的,至少在投诚上这事上绝对不会发生。

两广新军的成立,在各方势力的关注下进行,沈犹龙一时成为了焦点人物,唐王批他这是拥兵自重,私募军队所犯律法,而鲁王则唱起了反调,夸奖沈犹龙的新军必能复大明江山。

主角没有说话,这两位配角就开始了口水战,唐王知道沈犹龙不可能投靠自己,所以才敢这么说,要是沈犹龙能拉拢过来,打死他也不会这么开口,只是桂王这个半路杀出的程咬金,也不知道用了什么法子居然让沈犹龙支持他。

桂王到好,也不登基称帝,而是自封了一个兵马大元帅,这是什么鬼,啊,虽然没有明说继承皇位,但也至少说明了一件事,这家伙不甘寂寞啊。

崇祯一死,陷入的权利真空状态,让很多野心家都有了自己的想法,郑芝龙扶持唐王难道只是为了混个大明第一权臣的位置,恐怕不是那么简单,他是想学习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罢了。

既然大家都有想法,那就只能用武力解决,只是现阶段后金的突然出现,让各方都腾不出手来大打出手。

两广新军的成立,将会打破南方的力量平衡,这一点是绝对可以肯定的,两广新军传承于澳洲军,就算战斗力没有其师傅那么强悍,但至少也会有一半吧,这一点至少可以肯定。

而且从他的武器配属来看,完全采用的是火器,26磅火炮的装备非常多,光是两千人就装备了三百多门的火炮,这个数量远远的超过了南方其他的势力。

这样一支武力超群的部队就在身边,也让其他人感觉到了压力巨大,原本只是担心后金的力量,现在还要随时防备垫付在身边的这么一支强大力量纯在。

要说唯一不担心的可能也就实力最强的郑芝龙,广东与福建虽然靠的近,但在海上他可以袭击对方的码头,所以沈犹龙即使要扩张势力也不会首先打到自己头上来。

两广新军成立的仪式自然是逃不过后金细探的眼睛的,他们将消息送了回去,多尔衮第一次感觉到,后金要想统一南方两广将会是最为棘手的一处,这里使用的火炮和火器最多,也是和澳洲人走的最为贴近的,在购买澳洲装备上靠着海直接就可以运来,所以多尔衮下令继续监视两广新军的动向。(未完待续。)

第496章与澳洲人合作

尝试到了澳洲火器厉害的后金贵族,深刻的认识到作战除了需要勇猛的士兵之外,武器也是最为关键的一点。

就拿攻城来说,几十门火炮往城下一放,就把大明守军将领吓得不行,要是直接开炮,还没两下,他们就直接开城门投降了,所以武器的重要性一直被多尔衮多次在军事会议上提到。

后金的大神器加农炮还在制造中,多尔衮对这样的神器一直比较关心,他认为光是把这个炮摆出来就能把对方吓的立刻投降,所以让后金的营造坊工匠加班加点的研究澳洲人的火炮。

据说不久前他们已经试射了一次,不过是一次失败的试射,不但炸死了几名试射的工匠,炮弹没有打出去直接在炮管里就爆了炸,当时要不是离的远,多尔衮恐怕也就要追随他的哥哥皇太极一起去了。

所以试射新炮是一个危险活,多尔衮自打有了这个教训之后,防是试射仿造出的火炮,都会让汉人奴隶来做,工匠是个稀有货,必须保证他们的安全。

从这点来看,多尔衮对工匠还是比较好的,和对读书人尊重是一样的,虽然有时候对他们凶了一点,但也知道工匠的作用。

从广州发回来的消息,让多尔衮意识到事情没有那么简单,沈犹龙组建新军高喊着驱除鞑虏复我大明,这样的口号就绝对表明了他不会投诚,甚至可以说这就是一个坚决的反对派,面对这种人往往的做法就是打败他,然后杀了他,让更多向他一样的人知道,不投诚就只有这个下场。

当然后金与沈犹龙的正面冲突还没那么快,毕竟前面还有弘光政权需要对付,和两广正面冲突可能性太小。现在只能对他们进行关注,不过有一点是绝地可以提前做的。

如果能和澳洲人合作,让其不要贩卖武器给对方的话,那将会大大减少日后的阻力,不过要说以和澳洲人之间的关系,沈犹龙明显要比后金与他之间的关系亲密的多,双方不但亲密的合作伙伴,就连军队都是澳洲人帮着训练的。

要想让澳洲人不卖武器给沈犹龙,就必须拿出更大利诱出来,否则以澳洲人的那点心思可不会这么轻易答应。

就拿澳洲人现在在扬州的行动来说。多尔衮和阿济格等于是给了澳洲人面子的,大军原本可以直接开往扬州,却是绕道了别处,就是为了避免与澳洲人直接冲突。

就是吴三桂南下嘉定,也没有直接围城,而是在三十里外驻扎,观察澳洲人的行动。

澳洲的军舰和雇佣的商船已经连续载人一周了,这一周里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了跟随澳洲人走,因为后金的军队已经逼近。在加上一些从后金控制地区逃过来的难民诉说的暴行,更是让一些贪生怕死的感觉到要尽快离开。

虽然前往澳洲这样一个不熟悉的地方生活,但是至少能保住性命啊,这是富户士绅们的想法。他们当中当然也有部分选择前往广州和香港的,一些对局势分析的比较透彻的则会直接前往澳洲,认为目前只有那里才是最为安全的。

当然了还有一部分是没有选择的穷人,他们要么走。要么就是在这等死,走的话,澳洲人能给他们分房分地。还负责发放耕种的种子,这样的好事可不是哪里都能找到的,一些实在不愿意远距离移民的则被安排在了大员岛。

这些人去哪里对于后金来说并没有问题,相反的是,他们觉得大明的人口实在有点多,这么大的人口基数在那,对他们来说也是一个威胁,毕竟后金的人口实在是太少了,一旦没有了汉人的支持他们根本统治不了这片江山。

在这样的前提之下,对于澳洲的拉人行动他们自然就睁一眼闭一只眼懒得管了,而且暗地里还有意的将一些人往南方敢。

阿济格和吴三桂对扬州和嘉定分别没有攻打,这一点就充分说明了问题,根据冯自海送来的消息,后金贵族内部正在商讨与澳洲展开合作的可能性。

这个合作当然只是生意场上,如果是军事合作,那就意味着大明的江山要分一半给澳洲,多尔衮自然是不愿的,好不容易打进了关,到手的江山分一半出去,那自己还费那么大劲干嘛,不如直接收兵好了。

消息已经送回了国内,国内对于这个消息很是重视,因为后金这次是要想澳洲合作,从哪个方面来说澳洲都不应该在和后金合作,这样会有损在大明百姓当中的形象,同时也会让沈犹龙反感。

现阶段,这位老爷子虽然是听澳洲的话,可是一旦澳洲和后金有合作了,那可就说不定了,这位可是一个民族主义者,绝对不会接受这样的事情,所以在权衡利弊上澳洲必须要考虑清楚。

与后金的合作最多是生意上,尤其军事武器上,这个政府是绝对不能参与的,现在后金与南方的大明势力已经有了接触,澳洲火器也不能在这么明目张胆的贩卖了。

沈犹龙据说就已经过问过这个事情,看来人家不是不知道,只是不说罢了,以前后金没有入关,自然是可以卖,管不着,现在入关了可就是正面冲突了,那就是不一样的态度了。

澳洲国内对于此事的重视程度一旦也不比多尔衮差到哪里去,要求近期在大明的商人要尽量避免与后金的直接交易,以此减少南方政权对澳洲的怀疑态度。

澳洲高大上的形象必须保持住,可不能因为一点生意就坏了名声,要知道澳洲还准备打算从这里移民的呢。

所以与后金的合作以及大炮计划的实行,必须要做出调整,不能在明面上让大明人看到澳洲政府也参与到了这件事情中来,即使被发现也要让人误以为只是民间的私自行为,这样才有利于澳洲日后为抽身做准备。

对于后金贵族的想法,澳洲政府决定让冯自海继续监视。(未完待续。)

第497章避难

发生在大明的大事件经过曼城日报的报导,让生活在澳洲的所有国民都知道发生了什么事。

崇祯上吊,闯贼入京,吴三桂开山海关,放清军入关,这一切都的一切对于来自大明的移民们都太震撼了,简直不敢想象,短短两个月不到的时间就发生了这么多事情。

黄河以北的大部分区域据说已经沦落在了八旗军的控制下,京城的皇宫里也换了主人,如今是真正的异族皇帝坐在那张龙椅山。

对于吴三桂这个大汉奸,很多人比恨李自成还要恨之入骨,这家伙简直太没有人性了,先皇待他不薄,居然有负皇恩,放八旗军入关也就罢了,还帮助他们攻城掠地,简直可恶。

一想到自己还生活在大明的亲人,有些老移民就非常担忧他们的安全,报纸里可是将满清的罪行写的清清楚楚,甚至还富有插画。

一时间澳洲国内个城镇陷入到了一片低潮之中,大部分从大明来的移民都不自觉的拿出一些香纸在门口祭拜起来。

对于民众的祭拜行为,政府自然是不会管束的,也会阻止,甚至对于这种行为还比较赞成,只有将仇恨拉到一定的点才能在未来出动军队干涉的时候不至于遭到反对。

而且现阶段军队正在扩编之中,一些从大明来的移民知道发生在那片土地上的事情之后,对于参军也会更加积极。

报纸几乎每周都会报道一次大明的局势以及澳洲军事专家的分析和见解。

看报是每个留学澳洲的留学生必须学会的一件事,因为从报纸中他们可以了解到这个国家最新的发展动态以及最新的国内新闻,其中曼城日报里有专门分别设定的版块为大明,以及东南亚版块的报导。

这几个版块的新闻都是从这些地区和国家专门收集整理而来,最具有看典型的新闻。

郑森知道崇祯煤山自杀的消息是两周前,当时他还不敢相信,李自成的军队居然能一路攻进京城,简直太让人匪夷所思了。因为据他了解大明至少还有几十万军队和他对峙着,怎么打也没有那么快。

可报纸的报导却是那么真实,军事专家的分析解释说,如果那几十万军队不投诚,大明的局势也许会是另一种局面,八旗军也不能可能入关。

所以这里面还是存在着统兵将领有着自己的想法,就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