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军事电子书 > 穿越1640 >

第218章

穿越1640-第218章

小说: 穿越1640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来了。

吴三桂作为山海关的守军将领,这些天他一直都没睡好,朝廷又不能派出军队过来,而自己的士兵纵使战斗超强,也不可能抵挡住炮弹。

这些鞑子什么时候这么富有居然用起了大炮来不断打战,其实这些火炮可以说并不算完全成熟产品。后金的高层也知道自己是仿造产品忙,很多东西都是不达标的,可以说来这里攻打山海关并不是他的本意,眼下大明虽然内乱,但也不是后金能吞下的。

一代雄王多尔衮是一个军事家,他决定用这些火炮来进行试验,如果的确好的话就可以直接装备到各旗,也可减少炸膛带来的伤害。

但是他的做法明显让大明有些受不了。这可是大军压境,没有任何应对之策那是绝对不可能的。

崇祯绝对可以算的上是一位好皇帝。勤奋的皇帝,要是身在王朝建立初期的第二三位皇帝的话,那他绝对可以算上的一位名君,可偏偏他就是身在了大明已经走下坡时的末代,末代皇帝毕竟都是悲剧的。

也许他自己可能到死也想不通自己这般勤勤恳恳,这天下为何会在自己手中亡国了。想不通啊。

可是不管你想不想的通,一个事实就是眼下的问题必须得到解决,难民需要解决,农民军需要解决,后金问题需要解决。

这个时候的东林还没有把太多的注意力放到两广。因为两广这两年的情况可以说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东林的部分麻烦。

东林主要根基在江浙一带,那些难民没有涌入这些地方就是给他们解决了很大的问题。

不过眼下后金的大军压境,朝廷该如何应对,的确是一件极为棘手的事情,大明内阁商量到最后也没有得到一个结果出来,崇祯无奈只好宣布在议。

在议这个词,崇祯已经不知道说了多少,甚至可以说这几年来说的最多的就是一个词,对于一个雄心万丈想要改革的皇帝来说,那绝对是不能忍受的,可是不能忍受又能如何,东林党一家独大的局面是他自己造成的。

在看后金这边,皇太极诸兄弟虽然不和,但是在大是大非面前这个时候可以说还是非常团结的。

此时根据可靠的消息皇太极已经病入膏肓,历史上对于他的死因颇有争议,但是经过冯自海的判断他应该是得了热血病,而且根据他的判断多尔衮也不应该会下毒。

虽然多尔衮与皇太极之间有过汗位之争,但是皇太极并没有对他进行冷藏而是让其领兵作战,将他的才能发挥到了极致。

此次试探性的进攻就是多尔衮单独领军,身为后金重要的领兵将领,多尔衮的才智是得到肯定的,这次试探让他知道了大明没有多余的援军可以支援山海关,为进一步入主中原做好了准备。

看似大军压境,其实只是一次军事试探,大明朝廷和吴三桂都没能察觉后金的真实意图,要说多尔衮为什么对中原有了如此大的想法,其主要原因是后金在利用火器作战上得到了很大启发。

面对大规模的作战并不需要依靠优势的人数来压倒对方,只要手中掌握着大杀器就可以抵得上百万大军,后金虽然人口不多,但是目前掌握了制造火炮的技术,只要加以应用,入主中原还是很有可能的。

野心勃勃额多尔衮对于自己能够率军攻入中原以前还不确定,现在可以说他更加有信心了,而且信心十足,只要大明的内的内乱继续,农民军不断的消耗掉大明的军事实力,自己就有可能趁机而入。

面对多尔衮的野心,冯自海可以说非常高兴,只要后金大规模的使用火器,就一定会陷入到澳洲的大炮计划之中。(未完待续。)

第463章意外的求和

要说大军压境谁最为担忧,肯定是守护在边关的士兵和将领,作为第一线人员,最先受到冲击的肯定是他们。

后金摆出几百门大炮的阵势的确把吴三桂给镇住了,要不是炮弹的威力太弱,不能和澳洲人的相比,恐怕早就被攻破城了。

也不能说后金的火药威力太弱,这一时期的整个世界的火药都是用黑火药,黑火药的威力自然是不能和黄火药相比的,更何况后金采用的这种原始制作方法。

炮弹一颗颗打在城墙之上,虽说山海关的城高墙厚,但也造成了不小的伤害,多尔衮似乎没有撤军的意思,眼看就要入冬,这辽东天冷地寒的,估计是来打秋风了。

不过这次秋风打的有些不一样,摆开几百门大炮这么打,这后金什么时候这么奢侈过了,这个阵势只有攻城的时候才会这么做,其他时候根本不会。

吴三桂陷入到了思考之中,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要说他手下的关宁铁骑与后金的军队对阵不是打不过,可关键是自己没有后方支援,朝廷没有援军物资补给,自己一旦出击就必死无疑。

所以吴三桂并不想出兵,历史上吴三桂的叛变投敌很大程度上是李自成造成的,因为其在北京城中的家人遭到了李自成的杀害,所以才引清军入关共同对抗李自成,并非什么电视剧中所讲的是因为陈圆圆的原因。

吴三桂也算是一代枭雄岂会因为儿女情长做出如此之事,那只不过是野史家们为了增加阅读趣性所杜撰出来的而已。

没有援军的山海关大明守军,在多尔衮不断地挑衅之中没有出一兵一卒就这么对峙着。

双方都没有轻易出兵,多尔衮只是试探,不过他知道吴三桂是一位极其有野心的家伙,要说这家伙衷心大明吧那你绝对错了。这家伙可不是真正衷心,要是真的衷心,日后在民族大义上就不会开关放清军进来。

所以可以肯定的是他其实也是有想法的,生逢乱世,又是拥兵自重的一方将领,必然是有些想法的。没有想法怎么可能,大明的军队里能打战的就那么几支,关宁军的战斗力是可以说排的上号的。

一支能与后金军队对抗的部队领导者,对于天下大势不关心,那绝对说不过去,甚至可以说不是一名很好的领导者。

吴三桂虽然身处边疆,但是在京城等地也有安插自己的眼线,为他收集情报,现在朝廷是什么情况他清楚不过。甚至可以说他已经断定朝廷无援军可调。

这对于边疆的守军来说还不是最难得,最难的是物资补给,没有物资很难坚守,目前就是这种情况,可以说朝廷没有调配物资来,而是根本没有。

虽说靠着往年囤积的物资可以熬过一段时间,但是绝对不可能长期熬下去,对于野心勃勃的吴三桂来说。他也只观察大明的局势,他能够感觉到大明的气数已尽。根本无法回天。

所以在抵抗后金的时候他很是注重保存实力,一边又让在内陆的眼线注意观察李自成的动向,目前来说李自成很有可能进京,根据他的分析,李自成的军队下一步最大的目标就是京城。

一旦李自成入京,那么也就意味着改朝换代的开始。他一个坐拥数十万大军的总兵,必然会受到拉拢或者招抚,裂土封侯都是有可能的,因为一切都在眼前。

暗中储备力量等待李自成的招抚,这是吴三桂的打算。自己只要手握关宁铁骑,在这个乱世就有自己生存之地。

虽然后金的军队看似强悍,但是在吴三桂看来,他们想要入中原还是很难的,毕竟异族统治是很难长久的,蒙古人就是前车之鉴,在他看来,后金最多也就是来打打秋风。

如果可以的话,他到是希望给点东西让多尔衮撤军,这么对峙在这里,对于双方来说都不是好事。

当然吴三桂可能不知道,对方只不过是一次试探,根本没有打算长期对峙,这么对峙下去,后金自己也会受不了。

所以吴三桂可以说是多想了,殊不知人家只不过是想要试射一下火炮,正好找到他这里来。

多尔滚的确是来试射火炮的,但是他没有想过吴三桂这个家伙会派人来和他谈判。

既然对方派出了使者,那就看看情况在说,经过了解知道,吴三桂希望对方撤军,愿意给出一部分钱粮和过冬的物品。

这让多尔衮有些意外,没想到只是摆了一个阵势就让对方乖乖的送上钱粮,这简直是太让人高兴了。

多尔衮也没有急着答应,而是开出了自己的价格,这吴三桂既然能拿钱财来消灾肯定有所准备,所以他也不能就这么轻易的答应了,得好好的敲上一笔竹竿才行。

原本吴三桂开出的价格是送上十万两白银,过冬用的棉花布匹若干,从数量上来说绝对是非常封侯的了,可是从另一个方面来说,这是吴三桂在求自己。

所以多尔衮提出要三十万两白银,物资等增加一倍的要求,这可把吴三桂气得直发抖,要不是想着保存实力岂会和你们这群靼子谈判。

不过钱财能解决的问题,还是钱财解决,一旦李自成啦招抚,吴三桂就能从对方那里将今天的损失全部补回,想通于此,他也就没那么气了。

多尔衮简直没想到吴三桂居然会这么快同意,甚至一点条件都不讲,想想对方既然同意那么自己答应的也不好反悔,所以最终同意了撤军。

可以说这次吴三桂给的物资和钱财就是意外的收获,甚至多尔衮想,是不是多来几次,还能得到同样的待遇吗,不过吴三桂肯定不想见到他,这次的物资可以说都是他私人掏腰包解决的。

他这是把赌注压在了李自成身上,等着对方来招抚自己,然后把这些钱在给挣回来,可是他哪里知道李自成最后和他会有一场生死对决,直接影响到未来几百年的历史。(未完待续。)

第464章大国重器

睿智的一代开清王多尔衮怎么也想不到吴三桂这个家伙居然会意外的求和,甚至一点条件都不讲,这让多尔衮非常意外,甚至可以说非常震惊,带着吴三桂送的买和礼金和物资,后金的测试大炮部队欢快的走了。

这次可以说挣大发了,要是知道吴三桂这么轻易的就会给钱,多尔衮一定会开出更加苛刻的条件,不过这一切都还不错,既然收了对方礼那就有必要撤军。

带着胜利的果实回到后金的多尔衮,自然勉不了受到一番追捧,首先拿出了大部分钱出来奖赏给此次的士兵,随后又将运回来的各种物资献给了朝廷。

通过此次的试炮让他意识到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那就是掌握着重器的重要性,怪不得中原有句古话叫国之重器不可轻易示人。

这火炮额威力果然不同凡响,还未正式攻城就把吴三桂给吓得来求和。

多尔衮试射火炮换来了吴三桂的求和礼金一事已经在后金的贵族之间流传了开来,作为主要领军将领,鳌拜自然也是知道的,在与冯自海说起时不无自豪感。

“将军,可知道澳洲拥有一种巨炮,每发射一颗炮弹就能抵得上十颗26磅火炮的威力,那才叫国之重器。”冯自海有意无意的开始介绍,其实已经是在实行大炮计划的第一步。

岸防加农炮的确算的上巨炮,威力也的确比26磅火炮要大的多,只不过要想仿造是很难的,鳌拜听了这话,显然来了兴趣,他没想到澳洲人手里还有这么威力巨大的火炮

“冯兄弟说的话可当真。那澳洲人还有如此威力巨大的火炮。”

当真,这是我亲眼所见,只要到过香港的商人,你只要随便问问就能知道,那海港口的长长炮管的巨大火炮威力有多大,相信很多人都见识过。几个月前他们曾经试射过。

如此威力巨大的火炮,鳌拜想都不敢想,要是用来攻城还不是手到擒来的事情,不过得把这事情弄清楚了,让人去一趟香港看看虚实。

鳌拜心里想着巨大的火炮,也不在冯自海这里多做停留,就这么告辞而去。

看着远去的背影,冯自海的嘴角露出一丝邪笑,鱼儿已经上钩。接下来就可以实行第二步了。

一旦后金的贵族对此事开始重视,尤其是刚刚尝到甜头的多尔衮肯定对此会非常重视,一定会派人去香港探查事实。

只要他们去探查,就不怕他们不上钩,足足有十米长的的加农炮管给人看到就不寒而栗了,就更别说是发射出来的炮弹。

果然多尔衮之听取了鳌拜的汇报之后对于澳洲人的火炮来了兴趣,立马询问了详细的经过,随后又让人启程前往香港调查。

这个重任当然是落在了祖家的身上。小祖将军祖可法成为了前往香港探查虚实的重要人员,其实在与郑家接触的时候。后金方面就有想过要和澳洲人直接接触,只是一直没找到机会。

这次派祖可法前往,一来是探听虚实二是结交澳洲人,毕竟澳洲人的货物已经在后金地区流传开来,很多人对于澳洲人都有兴趣。

祖可法领命前往香港的消息已经被冯自海知道,并且发给了广州领事馆。让其做好准备以此应对。

作为大炮计划的关键性一步,最主要的一点就是让他们知道加农的威力,加农炮的威力大他们才有可能仿造,甚至陷入到造大炮的泥潭之中。

不过这个计划也存在着一定的风险性,不过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