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军事电子书 > 重生之征战岁月 >

第288章

重生之征战岁月-第288章

小说: 重生之征战岁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梅婷也感觉到奇怪,莫非秋离吃了什么药?接连几天晚上,梅婷有些吃不消了,浑身肌肉酸痛,***略带红肿,纤腰都有要折断的感觉,那是唐秋离在最**的时候,大力拥抱的杰作。

    唐秋离需索无度,每晚不折腾十来次,是不肯罢休的,梅婷茭白的脸上,带着一丝疲惫,黑白分明、漂亮的大眼睛,也挂上了黑眼圈儿,显见得是纵欲过度的表现。

    和梅婷熟识的其他部门的那些大姐,在私下里好心的提醒过她,要注意身体,还年轻,梅婷只有报以苦笑,是唐秋离不肯放过她,而她又不忍心拒绝。

    唐秋离部署的部队,在十二月八日,全部到达指定位置,此举赢得蒋委员长大力赞扬,并通报全体参战部队,华北**师的部队,能够严格的按照洛阳会议的军事部署,按时出动部队,难能可贵,当为全军将领们效仿。

    张学良和杨虎城,也联名给唐秋离发来电报,对秋离老弟以实际行动声援他们,表示由衷的感谢,反倒是阎锡山,酒桌上说的好听,却没有一点儿实际行动。

    蒋委员长和张杨二位,都把唐秋离调动部队,当做是对自己的实际支持,而真实的意图,只有唐秋离自己最清楚,这样两边捞好处,不应该算是投机,做人没有立场,只能是顺势而为,相机而动,一种策略罢了。

    十二月九日,西安又发生了一件重大的事件,一万多名学生,为了纪念“一二九”北平学生抗日运动一周年,西安“一一八”事件一个月,在**西北特别支部的组织和策划之下,在西安全城,举行了声势浩大的示威***,要求停止内战,团结抗日,一一八事件,决不能再重演。

    不能不说**此举,大有深意,此时西安的局势,纷乱复杂,犹如火药桶,有一触即发的趋势,**在这种时候,组织学生***,其目的不言而喻,就是向在西安的蒋委员长施加压力,为自己争取政治得分,也是给张学良和杨虎城暗示,群众是站在他们一边的,等于是给张杨二位打气。

    学生队伍,陆续在指定地点集合时,驻西安的中央系统的情治单位,又出了个昏招,还是财政部驻陕西税警总队的特工,竟然开枪打伤了一名十二岁的小学生。

    儿童本来就是弱者,备受呵护,税警总队的特工,竟然如此不明大局,在众目睽睽之下,做出这种犯忌讳、惹众怒的事情,真不知道宋子文宋大公子,平时是怎么教导这些部下的,尽用一些误国误民的庸才和蠢材。

    这一事件,更加激怒了学生,在本来就已经是处在愤怒状态之中的学生心里,轰然点起了爆发的火焰,再加上**利用此事大做文章,推波助澜,激愤的学生们,压抑不住愤怒的火焰,整队冲出中山门,向华清池进发,向蒋委员长请愿。

    得知此事的蒋委员长大怒,他一眼就看出来,这是**利用狂热的学生,一手策划的事件,目的还是利用民意,逼迫自己放弃进剿**陕甘根据地的计划,为**自己赢得喘息之机。

    蒋委员长不可谓不慧眼如炬,一下子就看出来事件背后,那只无所不在的手,这是***惯用的伎俩,此事触动了他心底那根最敏感的神经,也是他高傲的个性使然,自信心爆棚的体现。

    如果此事低调冷处理,顺应民意,或是虚与委蛇,给自己一个准备的时间,西安事变,就很有可能不会爆发,在蒋委员长看来,自己的三十万大军,就在陕西左右,而唐秋离的六万大军,离西安近在咫尺。

    可是,他没有留心环顾左右,在西安城里,自己的手头,有多少可以调动的武装?手里又有多少支枪?

    盛怒之下的蒋委员长,亲自打电话给张学良和杨虎城,命令他们调动部队,武力制止这次学生***事件,并且说:“学生们无知,受了***的蛊惑,当用严厉的手段,格杀勿论,让这些头脑发热的学生们清醒,不要再上***的当,你张汉卿的表现,就是你对当国的表现。”

    张学良放下电话,急忙乘车赶到去华清池的途中,拦住了请愿的学生队伍,并进行劝阻,说去见蒋委员长,将有流血、丢掉性命的危险。

    听到了张学良的话,一名原东北大学的***学生,冲到张学良面前,慷慨激昂的说道:“张将军,东北沦陷五年了,我们是有家归不得,您还忍心打内战吗?我们不怕流血牺牲,愿为救过而死!”

    说罢,放声大哭,情绪感染了所有的人,一万多人都放声痛哭起来,悲痛之声,惊天动地,令山河失色,黄水翻波。

    张学良挥去脸上的泪水,大声对学生们说:“同学们,我的心是和你们站在一起的,大家请回去,你们的要求,我会在一星期之内,用事实答复!”

    学生们的队伍,终于退去,张学良如同雕塑般凝立在漫天黄土的大地上,也许就是这一刻,他下定了最后的决心。

    而西安事变爆发之后数年,中国的抗日战争,正在最紧要的 关头,有细心的人们,发现那名慷慨陈词的原东北大学的学生,出现在八路军的队伍之中,而且是担任着相当的职务。

    大家心照不宣的笑了,为**在政治斗争之中,极为高超、巧妙的手法,而感叹不已,并隐约的感觉到,这个现在偏居一隅的政党,怕是要夺得天下。

    十二月十二日午夜十二时,张学良召集亲信军官,宣布实行“兵谏”的决心和行动计划,此举得到了所有军官的一致支持,并表示,愿意追随少帅,不计个人荣辱得失,大家欢声鼓舞,纷纷说,这回可出了憋在心中好久的鸟气。

    随后,张学良带领大批军官,赶往新城大楼,杨虎城的又一处公馆,和他汇合,组建临时联合指挥部,和杨虎城一同指挥这一行动。

    位于西安东约三十公里的临潼骊山北麓华清池,温泉淙淙,水质极佳,因为杨玉环在此多次沐浴,留下许多香艳的传说,而闻名海内外,和唐玄宗的一段忘年之恋,更是千古佳话,随着白居易的“长生殿”而广为流传。

    这是一个幽静、清雅的去处,为达官贵人们经常光顾的场所,绝少喧闹和纷乱,平头百姓无缘一见。

    今夜也不例外,半弯玄月,星空寥寥,黄土高原冬夜强劲的北风,吹到这里,便被脉脉的温泉水软化了粗犷和冷厉,化为微风轻抚,小心翼翼,似恐惊醒人们的好梦。

    华清池睡去,五间亭睡去,只有淙淙温泉水,千百年来,不知疲倦的日夜流淌,四处一片寂静,只有偶尔几处的灯光,稀疏的点缀这回夜空,还有忠于职守的卫士,在来回的巡视,不过,就像平时一样,在例行公事。

    凌晨五时,东方的启明星刚要升起,正是人们睡梦正酣的时候,卫士们的脚步已经倦怠,掩饰不住浓浓的困意。

    一阵刺耳的刹车声,在华清池外围响起,紧接着是杂乱的脚步声,张学良的卫士长孙铭久和白凤翔,带着东北军最精锐的警卫营八百多人,冲进了华清池,直接朝着蒋委员长下榻的五间亭扑来。

    毫无防备的委员长警卫部队,仓促应战,黎明的微光中,子弹尖啸着飞舞,击在假山石上,腾***点灰尘和火星,枪声大作,打破了黎明前华清池的宁静与安谧。

    委员长卫队的特工,那里是早有准备,人数众多的东北军警卫营士兵们的对手,纷纷惨叫着栽倒在地,但是,这些忠于蒋委员长的卫士们,拼死抵抗,直到战至最后一人。

    事后清点,委员长卫队四十八名卫士,无一生还,尸体遍及五间亭周围各个角落,且手中枪支,空空如也,战至最后一颗子弹,弹尽而亡。

    经过一番激战,孙铭久和白凤翔带着士兵,冲进了蒋委员长的卧室,室内空无一人,床上的被子,尚有余温,蒋委员长的衣服、鞋帽等物品,原样未动,蒋委员长不知所踪。

    孙铭久立即带人上山搜索,在一块大石头后面的草丛之中,找到了蒋委员长。

    夜寒风冷,单裤夹袍,光着双脚的蒋委员长,瑟瑟发抖,浑身哆嗦,以不能顺畅言语。

    东北军的士兵们,一拥而上,把蒋委员长抬下山来,随即用汽车,送到西安事变临时指挥部,新城大楼,张学良和杨虎城,正在这里恭候蒋委员长。

    在一个普通,却让历史铭记的日子,史称西安事变,也叫双十二事变,在古都西安,终于爆发。

    由此,中华民族的历史,掀开了新的一页,并且随着西安事变的爆发,走向了另外一个方向。

    (未完待续) 



第三百七十章 西安事变之粉墨登场

    第三百七十章  西安事变之粉墨登场

    在华清池行动的同时,西安的西京招待所,是西安城内为数不多的高档酒店,设施齐全,环境优雅,专门用来招待来西安的各方大员,名流富商。

    跟随蒋委员长一同到达西安的南京军政大员们,自然没有在华清池居住的资格,所以,只好退而求其次,在西京招待所下榻。

    这也为杨虎城的十七路军,集中拘捕这些军政大员们带来了方便,凌晨,寂静的西京招待所,忽然被大批武装士兵包围,在这里执勤站岗的,本来就是杨虎城的部队。

    从甜梦之中被叫醒的中央大员们,迷迷糊糊的睁开眼睛,脑袋已经被数支黑洞洞的枪口抵住,屋子里是荷枪实弹的士兵,他们怎么也没有想到,一觉未醒,人生已经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昨日座上宾,今日阶下囚,人生孰料,变化无常。

    这些中央大员们,包括陈诚、卫立煌、杨永泰等,都被集中到一个大房间里,周围是荷枪实弹的士兵,有人提出,要见张学良或者杨虎城,无奈,这些士兵根本不搭理你这套。

    有的大员,自视身份,不屑于和这些普通士兵打交道,愤愤然的就要冲出房间,找张杨去理论,刚到门口,马上又退了回来,几支黑洞洞的枪口,正顶在他们的胸口。

    这些中央大员们,茫茫然惶恐不安,谁也不知道自己的命运究竟如何,只知道,自己已经沦为阶下囚,小命儿掌握在张学良和杨虎城的手里。

    杨虎城的十七路军,在解决其他中央系武装的时候,没有费什么手脚,都是在睡梦之中,被包围缴械,几乎没有遇到抵抗,只有在解决宪兵三团的时候,发生了激烈的枪战。

    宪兵三团团长蒋孝先,是个极端仇视**,而又骄傲自大的人,忠实的执行蒋委员长的一切指示,并奉为圭皋,因为自己所在系统门头高贵,平时不大看得起属于杂牌系列的东北军和十七路军,以整肃军纪为理由,逮住这两支部队违纪的军官和士兵,往死里整治。

    东北军和十七路军的军官和士兵们,都说宪兵三团是阎王殿,站着进去,躺着出来,能剩半条命、留一口气儿,那是阎王爷的恩典。

    所以,双方结下了难解的仇怨,平时见面儿,眼睛直冒火,听到外面十七路军的喊话,蒋孝先心里的火就冒出来,让他缴械,我呸!给我打,宪兵三团的宪兵们,抄起武器,抢先开火。

    一番激战,宪兵三团顶不住了,终于举起了白旗,宪兵们的伤亡倒是不大,可团长蒋孝先,却被乱枪击中,身中数弹,当场毙命。

    这也是西安事变中,为数不多的几次流血冲突中,最为激烈的一次,蒋孝先也成了在事变中,被张杨部队击毙的中央系统军衔和官职最高的军官。

    天亮的时候,全城零星的枪声再也听不到,驻守西安的中央系统的武装,已经被全部解决,西安城,已经完全掌握在张学良和杨虎城的手里。

    新城大楼,西安事变临时指挥部,一夜没有合眼的张学良和杨虎城,同时松了一口气,开弓没有回头箭,他们最担心的是,在乱兵之中,蒋介石的生命有危险,若是那个士兵为了发泄心中的不满,把蒋介石当场打死,都是有可能的。

    如果那样的话,就违背了他们二人发动“兵谏”的初衷,也会使局势危险和复杂化,中国立即陷入大规模内战,都是极有可能的,他们希望不流血,或者是尽量少流血,而达到目的。

    现在,蒋介石就被拘禁在新城大楼三楼的一个房间里,受到严密的保护,张学良和杨虎城,都没有去见蒋委员长的意思。

    按照事先的计划,拘捕蒋介石,控制西安全城之后,立即向全国公开通电,阐明发动此次“兵谏”的目的和要求。

    通电共列举了八项政治主张,一、改组南京国民政府,容纳个党派,共同负责救国;二、停止一切内战,枪口一致对外;三、立即释放上海被捕之爱国领袖,即以沈钧儒为首的“七君子”;四、释放一切政治犯;五、开放民众爱国运动;六、保障民众集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