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军事电子书 > 战国征途 >

第236章

战国征途-第236章

小说: 战国征途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韩升忙道:“将军多心了。胜负乃兵家常事。将军过去也为代郡立下不少汗马功劳。想來武安君也不会过于责怪将军的。”

    袁选叹了一口气。道:“这几天以來。武安君一直都在告戒我。加强防御。不得轻急冒进。小心戒备。以防秦军反击。如果我听从了武安君的劝告。又何置有今日之败呢。”

    这时雷鹏又道:“将军。事己至此。也不必过于自责。现在的当务之急是我军伤亡近半。如果秦军再來进攻。我们恐怕难以守住大营。因此何去何从。还请袁将军决定。”

    袁选只觉得头脑中一团乱麻。理不出一个头绪來。过了好一会儿。才道:“你们认为如何呢。”

    韩升道:“依末将看來。我军伤亡过半。而且又未修建防御工事。万难守住大营。因此我们还是尽早撤退。以避开秦军的锋芒。”

    雷鹏道:“我们好不容易才打到了这里。岂能轻易撤退。而且我们这一战虽败。但姜将军的大营离我们只有三十里。就是武安君部的人马。离我们也不过只有六十余里。两路援军。只需一天就可以赶來救援。第一时间更新难到我们连一天都守不住吗。何况洠в形浒簿拿睢N颐怯衷趺茨芄幻叭怀吠恕R虼四┙ㄒ椤;故窍认蛭浒簿ǜ嬲庖徽降陌芫帧L蛭浒簿拿睢T僮鼍龆ò伞!

    袁选又想了一想。也点了点头。道:“马上写好战报。马上送到武安君的大营去。再派人去给姜将军送信。让他准备接应我们。”

    韩升道:“袁将军。现在己是天黑。无法用飞鸟传书。不如等到明天天亮之后。再向武安君传信。”虽然现在代郡普通都实行用飞鸟传书。传递消息。但鸟儿在夜晚也需要休息。无法飞行传书。

    袁选摇了摇头。道:“此事宜早不宜迟。如果天晚不能使用飞鸟传书。哪么就派人骑马。连夜送去。这样武安君接到我们的战报之后。只能天色一亮。就可以将回复命令送來了。” 顿了一顿。袁选又道:“你们两人还要辛苦一下。因为不知武安君将会怎样决定。也许会让我们继续驻守也说不定。但我们的大营并洠в行藿ǘ嗌俜烙な隆R虼税褯'有受伤的士兵分成两批。连夜动手。大营中所有的车辆都集中起來。布置在大营的外围。然后多挖一些战壕陷井。尽可能的加强大营晶防御能力。”

    两人见袁选的心意己定。也就不好再说什么。韩升道:“好吧。请袁将军放心。末将这就去安排。等将军写好了战报之后。立刻就派人送走。”

    等两人离开之后。袁选才拿起笔开始写战报。其实直到现在。袁选还有些糊里糊涂。不知道自己这一战是怎么输的; 因此又仔细的回忆战场的经过。并且认真的思考。这才有了一点头绪。似乎是因为秦军中间有一批大个孑士兵。十分悍勇。这才是秦军取胜的最大原因。只是当时在战场上并洠в刑粢狻G鼐械恼庖恢Т蟾鲦菥拥降资鞘裁囱荨5比灰彩怯捎诶氲锰丁?床磺宄

    想明白了之后。袁选这才奋笔疾书。写完之后。又修改了一遍。另外又写了一封给姜桓武的信。这才命人连夜送出。不过这时己是四更时分了。

    随后袁选又在大营四周寻查了一番。只见代军的士兵们果然正在韩升、雷鹏两人的组织下。连夜加紧修建防御工事。用绳索固定战车。并挖掘战壕。干得到是十分热烈。也让袁选十分满意。等袁选回到自已的大帐时。己是快五更了。袁选也觉得十分疲惫。因此又躺在床上休息。不一会儿。在迷迷糊糊中又沉沉的睡看了。

    也不知睡了多久。袁选只觉得身体猛怨一阵巨烈的摇晃。隐隐约约只听有人在耳边大声道:“袁将军。快醒醒。快醒醒。秦军向我们大营发动进攻了。”    “看来这一战我们是赢定了。”

    “你能够这么确定吗?虽然我们在左右两翼的战场上都取得了胜利,但现在双方的中路人马还没有交战,因此胜负尚未可知,代军未必不可以反败为胜的机会啊。”

    “父辛,韩腾既然能够在左右两路击败代军,而且击败的还是代军中最强的骑军,那么他在中路就一定也有同样的能力,而且秦军的左右两路获胜之后,还可以援助中路,夹击代军,何况现在秦军左右两路获胜,士气正盛,而代军士气低落,此消彼涨,因此这一战,我们已是胜劵在握了。”

    这时蒙武、蒙恬父子带着几十名亲随士兵站在战场附近的一个小山头上,俯视着战场,观看双方交战的整个过程,一边交谈着。

    而蒙恬对战局的分柝却还有一些意犹未尽,接着又道:“其实刚才代军的主将犯了一个大错,在左右两翼败阵之后,就应该收兵撤退,让输罢战,这样一来,代军就算是输掉这一战,但损失也是有限,而且还能够退守营寨,抵挡我们的进攻,并且等待援军或者是另一路的进攻,因为现在代军两路进攻,互为呼应,对井陉造成的压力确实不小,但代军的主将在左右两翼都败阵的情况下,仍然出动中军和我们交战,虽然是企图扭转败局,但结果却是败得更惨,恐怕连大寨都守不住了。”

    听着蒙恬分柝现在的战场情况,蒙武也微微点头,道:“韩腾果然是没有说大话,这一战确实打赢了,看来韩腾果然是有两下子。”

    蒙恬摇了摇头,道:“其实这一战并不是韩腾的能力所至,而是因为那一队巨汉士兵,无论是谁,如果拥有这样一支军队,就算是想不取胜都很难啊!怪不得韩腾敢力排众议,坚持要主动出战,而且还立下保证,一定能够取胜的。不过我实在是想不通,韩腾是从那里找来了这么多的巨汉,而且人人都是膂力过人,力大绝伦,这样的人在整个秦国,恐怕也找不出几个来。”

    蒙武也点了点头,目光又看向这时在阵中指挥的韩腾身上,而目光却渐渐变得复杂了起来,道:“恬儿,你不觉得韩腾这个人十分奇怪吗?充满了迷团?”

    蒙恬怔了一怔,看了看蒙武,有些不解道:“父亲说韩大将军有什么奇怪的地方吗?”

    蒙武道:“韩腾是韩国的宗室,而在韩国灭亡之前,他却一直默默无闻,毫无做为,只到投降秦国之后,才开始展露头角,按他的说法,是在韩国受到排挤,因此才投降我秦国,但以他能够掌握的实力来看,想在韩国谋位夺权并不难,根本没有必要投降秦国,坐视韩国灭亡。而且在韩国灭亡之时,他还杀尽了韩国的王室宗族,就算是与人有仇,杀尽仇人也就够了,总不会所有的韩国宗族都和他有仇吧,这样的行为,不是非常奇怪吗?我看恐怕是对我秦国不利吧。”

    蒙恬认真的想了一想,也点了点头,道:“父亲所说得确实不错,在韩大将军的身上,确实有不少的迷团,不过自从韩大将军归降我秦国以来,为我秦国屡立战功,就算是有一些奇怪之处,也不过是一些小节而巳,对我秦国仍然是大为有利的,父亲怎能说是对我秦国不利呢?”

    蒙武听了,连连摇头,道:“恬儿,如果论排兵布阵,行军作战,你的能力确实已经超过为父,就是相比杨端和、李信也不呈多让,在年轻一代的武将当中,恐怕只有王贲能够和你相提并论。但你也和王贲一样,仅仅只是着眼于战场,对战场以外的东西,却完全视为无物,这一点如果不能加以改进,将来未必是好事,因此在这方面,你还要向毅儿好好学习一二。”

    蒙恬呆了一呆,因此他出身于将门之家,自幼就喜好兵法,而恹恶行文律令,更是不喜欢官员交往的繁文缛节,因此在十五岁时,就从军入伍,走上了武将的道路,而蒙毅在蒙家完全是一个另类,偏偏喜欢研究律法令文,对行军打仗的这一套不并感兴趣。在蒙骜在世的时候,就十分喜欢蒙恬,而不喜欢蒙毅,多次要求蒙毅弃文习武。

    但蒙武和蒙骜的态度却不同,对两个儿子一视同仁,也没有强迫蒙毅放弃学习律令法文,而且还顺着蒙毅的意愿,让他走上了文职官员的道路,现在蒙毅虽然年轻,但己经担任卫尉,位列九卿之一,掌管宫门警卫,位置十分重要,也深得秦王政的信任,己经公认是未来秦国丞相的接班人。

    蒙恬当然知道,论政治见解,掌握朝政动态,自巳确实不如弟弟,当然比起老父蒙武,就更是差远了。因此也恭恭敬敬道:“还请父亲指教。”

    蒙武淡淡一笑,道:“指教到是谈不上,不过凡事应该多想一想,韩腾过去有一支南阳军,也是极为悍勇之军,而现在又有这一队巨汉军队,他拥有这样的实力,却一直隐忍,并没有夺取韩国的王位,而且主动投降我秦国,就从这一点来看,也是绝不寻常,因此我才认为,他投降我秦国,绝非一般,恐怕隐藏着一个极大的阴谋。”

    蒙恬皱了皱眉,道:“父亲只说了韩大将军的反常之处,但就此认定韩大将军归降我秦国,就是一个阴谋,恐怕也稍有些证据不足吧,也许他是另有其他原因,也未可知啊。”

    蒙武苦笑了一声,道:“如果为父有切实的证据,早就像大王禀报告,但为父心里总是有一种感觉,韩腾并不是真心归降我秦国,这里面一定有一个极大的阴谋。”

    这一次蒙恬到是没有再反驳老父,因为他也知道,有些人天生就有种本能的直觉,能够感觉到危险的存在,在战场往往能够洞悉敌军虚实,而蒙武的用兵能力虽然不算太强,但在政治方面的灵敏度却并不差,因此蒙恬对父亲的直觉还是有几分信任的。

    于是蒙恬的目光也看向韩腾,也许是听了蒙武这一番话之后的心理作用,蒙恬的心里也隐隐感觉到,韩腾确实有一些不对劲。

    ――――――――分割线―――――――――分割线――――――――韩腾的心里微微一动,似有感应一样的转头向侧后方的小山头上看了一眼,虽然相隔着数百步的距离,但仍然和蒙武、蒙恬父孑的目光对视了一眼,嘴角边也忍不住露出了一丝笑意。

    因为在开战之前,秦军中几乎所有的将领都反对韩腾领军出击,主动向代军挑战,众将一致都认为,秦军在前一阶段的战斗不利,士气低落,并不是主动出击的最佳时机,另外秦王政也己经下令,命令王剪从蓟京出击,进攻上谷郡,因此现在也完全没有必要出击进攻代军,而是应该先严守井陉,利用井陉易守难攻的地理优势,先消磨代军的锐气,同时也是等着王剪那一边取得成果,只要是上谷郡遭到秦军的攻击,高原一定会回军相救,然后这一边再趁势进击,这才是正确的战术。如果冒然出击,恐怕对秦军不利。

    但韩腾却不顾众将的反对,一意孤行,坚持己见,一定要出击代军,同时也当众扬言,这一战如果不能取胜,自己不仅从此退隐家园,辞官不做,而且甘当军法。众将见韩腾的态度如此坚决,而且他又是这一路秦军的主将,因此也只能听韩腾。

    却知韩腾以此为由,宣称只带自己的本部人马将领出战,只让其他将领做壁上观,不让他们参战。而众将都认为这一战秦军败多胜少,因此也乐得袖手傍观。

    其实表面上韩腾是和众将赌气,实际是想给众将一个下马威,让他们知道自己的厉害,不用他们相助,就是靠自己本部的人马,也能击败秦军。另外也是不想让其他将领多担这一战的功劳。

    因此虽然韩腾能够感觉到蒙武、蒙恬父孑看向自已的目光,但却无法知道他们父子交谈的内容,还以为他们父子是因为战事的进展而感到意外,也并不为意,只是和他们父孑的目光略一接触,就立刻又回到了战场上。

    这时在战场上,双方己经进入到最后的阶段,双方的中军开始进行激战,而秦军的中路军里,也同样还有一支巨汉军队。

    实际上这支军队就是九黎族增援韩腾的一支重要力量,一千五百名夸父族的战士,是在前不久才赶到战场来的。而这一支战士加入,确实十分极时,韩腾敢主动出击,挑战代军,也正是有这个底气。

    而为了加强夸父族战士的实力,韩腾除了给每人配备合适的武器,而还为他们赶制一套重甲,共分为两层,内层为双层牛皮,外层为青铜片,这一套重甲重达近百余斤沉,不是夸父族的战士,也根本负担不起这样一套重甲。然后将这一千五百名夸父族的战士分成三队,毎队五百人,分别放在左中右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