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军事电子书 > 大明亲王 >

第276章

大明亲王-第276章

小说: 大明亲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兵部那边,听说最近‘挺’热闹的?”

曾毅也不想提刘瑾的事情,一切,都在曾毅的预料之中,正在按照曾毅的预计前行,这个时候,曾毅自然是不可能自己跳出去,把自己的部署给打‘乱’了。

是以,曾毅也直接把话题引开了。

曾毅说这话,王守仁就知道,曾毅这是刻意引开话题的,不过,正好,王守仁也想移开话题,是以,顺着曾毅的话,就道:“曾大人您吩咐的事情,已经准备的差不多了。”

王守仁说的,自然是南京军备彻底改革的事情了。

这事情,说起来简单,可是,真要是做起来,可就难了,就是这开始之前的准备,也耗时了半年的。

只不过,这事情,只要事先准备好,把一些条条框框的,如何安排的各项都给确定了。

等到推行起来的时候,并不会太过的困难。

因为这并非是整个大明朝境内一起推行,只是在南直隶内推行。

若是平时,整个大明朝无事的事情,自然会引入注目了。

可是现在,东厂的番子闹的厉害,就算是南直隶这边闹出动静了,相信,满朝文武也没法长时间盯着南直隶的。”

百官现在都自顾不暇了,宫中的那位,就足够他们斗的了,那还有时间来管南直隶?

是以,这事,在南直隶退行起来,所受到的压力,不会太大,最大的压力,不会是来自外部,只能是来自南直隶兵备,这些,都是有考虑的。

甚至,实在不行,曾毅已经准备来硬的了。

“这事,必须要做到万无一失。”

曾毅叹了口气,道:“这事情,最好是一次成功,若不然,拖的久了,容易出现变故。”

“这准备,虽不能保证做到万无一失,但是,也必须要朝着这个目标靠拢。”

“既然要做这件事,那,就要有足够的耐心。”

“时间上,本官不着急,你也不用着急,只需要尽力就行,切不能因为着急赶时间,而有什么疏忽了。”

最后这点,才是曾毅最担心的,历史上的王守仁,是大名人,可是,那是到了王守仁的晚年了可以说是后半辈子,是他受过一些苦难之后。

而现在,由于曾毅的原因,王守仁不会在经历那些苦难了,是以,曾毅虽然相信,有才学的人,最多,是换个方法把他的才学重新展现出来,可是,相信归相信,心里,总是还有一丝担忧的。

“大人放心。”

王守仁点了点头:“这点,伯安清楚,绝对不会出现这种纰漏的。”

王守仁也是知道这件事的重要‘性’的,自然不会因为赶时间而出现漏‘洞’的,时间,可以多一些,但是,漏‘洞’,却是要尽量的减少,避免。

不管曾毅是怎么看中他王守仁的,可是,既然曾毅费尽心思的让他王守仁成了现在的二品南京兵部尚书。

这,在王守仁看来,他就足以给曾毅卖命了,且,王守仁以前,也曾为自己怀才不遇而无奈,现如今,不正是他展‘露’才华的时候?

若是此时,王守仁还不能展‘露’出他的才华来,那,只能说他并非是怀才不遇而是心比天高了。

是以,在面对曾毅的时候,王守仁虽然年纪比曾大不少,可是,内心对曾毅,却是尊敬的很。

尤其是这事情,是曾毅‘交’代的,且得了皇帝的首肯,若是能成,定然会记入史册的。

不提这事若是办砸了,在曾毅跟前丢了面子。

为官的,哪个不好名声?

若是没有皇帝的首肯,做这件事,怕是要想清楚后果。

甚至,就算是有皇帝的首肯,做这件事,也要想清楚后果,改革,是会触动大多官员利益的,到时候,一旦百官发难,皇帝顶不住了,肯定是推他王守仁出去顶罪的。

这种情况,历史上并非是没有的。

是以,做这种事情需要胆量,而恰恰,王守仁拥有这种胆量,而且,非常他愿意一直浑浑噩噩的当一个主事。

可,很显然,王守仁不甘心如此,他也想要青史留名,这是每个读书人都想要的事情。

是以,王守仁在南直隶军备改革上,可以说是费劲了心思,力求不出丝毫的纰漏。

这点,哪怕是没有曾毅的叮嘱,王守仁也是清楚的。

而且,王守仁只管制定革新的规矩,框架,外在的因素,曾毅已经全都给排除了。

魏国公府,现如今,已经是表明了态度,肯定是要站在改革这一边的,这点,王守仁不知道曾毅是怎么说服魏国公的。

魏国公府向来不掺合朝事,这是出了名的。

而镇守太监,那边,曾毅也去了一趟,只是几句话,镇守太监就已经明白了,完全放权,无论王守仁在南京做什么,他都会装作没看到,不知道。

曾毅已经把南京的局面给够成了最适合革新的了,虽然有压力,可是,就算是出现了压力,第一时间顶上去的,肯定还是曾毅。

若是在这种情况下,王守仁还拿不出一套好的方案来,那,王守仁自己,也会觉得有愧了。

“这件事,暂时,还是要保密的。”

曾毅想了想,道:“等你把方案彻底制定出来以后,去魏国公府,找魏国公商议一番。”

“然后,确定之后,拿过来,让本官也瞧瞧,就是了。”

曾毅虽然不懂军备这方便的事情,可是,却也能看个大概不是,细节方面,肯定有王守仁制定的。

而且,有魏国公那个老狐狸在,就算是有问题,也肯定会被他看出来的。

是以,曾毅要做的,仍旧是掌控局面,掌控大势,就足够了。

只要大的方向对了,其他的,一些小的错误,还是可以进行修改的。

“恩。”

王守仁点了点头,却也知道,曾毅不掺合这件事,其实,就是因为不懂,这世上,没有全才。

曾毅不懂,所以不掺合,只把握大局,这,就是贤能。

这世上,有多少的官员,明白这一点,可是,却做不到这一点,真正遇到有利益有名声的事情上的时候,总是要‘插’一脚的。

而曾毅,如此的年纪,就能有如此的觉悟,却是让王守仁自愧不如的,他虽然自认为不亚于人。可是,王守仁也是一个很客观的人,自认为,当年,他也如同曾毅这个年纪的时候,绝对没有曾毅这般的心‘性’,更没有曾毅的这般机遇。或者,换句话说,就算是现在,把曾毅为官以来所遇到的事情全都摊在他身上,把他换成是曾毅,他也做不出比曾毅更好的结局了。

第三百五十四章肉身成圣

曾毅的奏折,在早朝之上,没有任何的争议,没有丝毫的反对,满朝文武,没有一个不同意的。

可以说,曾毅的奏折,不仅满朝文武没有一个不同意的,甚至,满朝文武,都要想尽各种方法支持曾毅的奏折,这,也算是一件稀奇事情了。

当天,圣旨下达。

“今有都察院左佥都御史,应天府尹曾毅,心念百姓,上奏…………朕深感其心…………念……准其所奏,曾毅……。“

正德的这份圣旨,是内阁代拟的,此圣旨传遍天下。

一时间,曾毅名声无二,如日中天,玩人称颂,甚至,有人说曾毅是当代圣人。

当然此圣人,非是皇帝那般的圣人,而是如孔孟一般的圣人,只是,却又有所不同。

孔孟之道,传承千载,可,曾毅的原因,却又让天下人受益,从另一个角度而言,曾毅之举,的确堪比孔孟了。

这也是内阁有意成全曾毅的原因。

天下间,旁人或许不知道,可是,内阁的几位大学士,却是大概知道一些曾毅的想法的,是以,内阁如此成全曾毅,也是为了让以后,曾毅行事,更加的顺当。

有曾毅现如今做的事情摆在那里,就算是日后,曾毅改革失败了,也无人敢要曾毅的‘性’命,甚至,至多,也就是让曾毅以闲职养老罢了,连曾毅的官职,都是不能罢免的。

这,就是名望的好处,聚集到了一种程度以后,可以护身。

当然,这也是文臣的好处,不掌兵权,若是武官的话,如此声望,怕是就要被皇家猜忌的。

可以说,现如今的曾毅,等于是一身兼三职了。

既是都察院的左佥都御史,更是应天府尹,更是负责行所奏功在千秋之事的主官。

虽然现在皇帝还没有对曾毅进行封赏,那,是时机不到。

现在,曾毅还并没有到达百邪不侵的地步,而是要等,等这件事真正完成的时候,那个时候曾毅才是真的‘肉’身成圣。

也只有等这件事请完成了以后,朝廷,才会对曾毅进行封赏的。

只是,看似还要等事情真的完成,或许可能出现意外。

可其实,这也就是一个时间问题了。

此事,不比其他,全天下,没有哪个官员敢冒天下之大不敬在这件事上玩猫腻的。

因为,他们就是对曾毅不对付,可是,在这件事上,定然是有无数人支持曾毅的。

一旦他们与曾毅为敌,就等于是同天下人为敌了,最起码,在这件事还没完结的时候,就是如此。

有全天下的人盯着,谁敢暗中对付曾毅,谁敢暗中使坏,能瞒得住一个人,能瞒得住天下人么?

而且,一旦在此事此时针对曾毅,一旦被发现,那可就真的是千夫所指了,这世上,将在无其容身之地。

甚至,一些地方官员,为了自己的面子,或许还会自己掏腰包,这,也是极有可能的。

可以说,现在,曾毅其实很轻松,尤其是在这件事上。

这,就是天下大势,没几个人敢违背,一旦谁敢在这件事上有所逆,那,必将被碾压的粉碎。

这消息,传至南京,曾毅听后,只是嘴角浮起了一丝的笑意。

原本,在上奏折的时候,曾毅就知道,这事,定然不会有什么阻力的,之所以直到后世才会如此,那是因为缺少这么一个观念,缺少一个有足够重量的人去提这个。

诚然,大明朝的国库,不富裕。

可是,在曾毅看来,就算是不富裕,也不可苦了下一代。

后世,不是有那么一句话么?再苦不能苦孩子,在穷不能穷教育。

而且,只要最开始,把各地的学堂建成,桌椅‘弄’齐全了,第一次的书本‘弄’齐全了,日后,也就容易多了。

日后,只不过是每隔几年,对各地学堂桌椅进行修缮,对书本,进行一些补缺,也就是把一些损破的书本,重新更换。

或者是其他方法,当然,这都是最起码五年以后的事情了,曾毅相信,这五年内,定然会有更好的办法解决这后顾之忧的,为各地的学堂,真正的免去后顾之忧,有一条可以一直支持学堂运转下去的真正的规矩制度。

原本,在这些后续没有考虑出来之前,曾毅是不准备退出这个计划的,只不过,现在等于是被形势所‘逼’,才会提前如此的。

南京的诸位朝廷大臣,在得知此事以后,却是尽皆登‘门’拜访了。

谁都知道,这件事请,已经注定了是要成功的。

而此事功成之时,就是曾毅真正‘肉’身成圣的时候了,不管如何,自然,都是要趁着现在,多和曾毅接触一下了。

然而,这其中,魏国公徐俌和南京兵部尚书王守仁却是最不着急的了。

原本,就和曾毅的关系非同一般,此时,自然没有必要赶着去曾毅的府上拜会了。

关系好的,却是不需要第一时间赶过去的,晚些,却是最好不过的了。

对于这些前来拜会的官员,曾毅虽然不想应付,可,却也必须要应付,不为别的,这是身在官场的规矩,谁也坏不了的。

而且,换句通俗的话说,人情世故,就算不是官场,也都要明白这点的,哪怕是普通人家,也要懂得人情世故的。

是以,就算是曾毅在怎么不愿意,也要摆出一副笑脸的。

……………………………………

“果然不愧是本王看中的贤才啊。”

京城宁王府,宁王朱宸濠在得知了此事后,满脸的赞叹,欣赏,却是对曾毅的行为,非常的佩服。

不管宁王朱宸濠在他的封地如何的嚣张,如何的跋扈,更不管宁王朱宸濠在他的封地,如何的欺压良善。

可是,在宁王朱宸濠看来,他是一个明君,是一个明主,是一个心‘胸’宽旷的君主。

而他看中曾毅,也证明了他宁王朱宸濠的眼光不差,唯一所欠缺的,不过是他宁王朱宸濠不是皇帝。

而这点,宁王朱宸濠也正在努力进行改变的。

“只是可惜了,如此大才,竟然被正德这小子给得了,可惜,可惜。”

宁王朱宸濠不住的摇头,在他看来,正德何德何能?和昏君有什么区别?若非是弘治只有正德一个儿子,这皇位,是绝对轮不到正德来做的。

可,这大明朝的江山,绝对不能败在正德的手中,是以,他宁王朱宸濠日后起事,并非是为了他自己,而是为了列祖列宗的江山不至于被正德给败了。

他宁王朱宸濠起事,并非是为了他自己,而是为了天下,为了大明朝,为了这江山社稷,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