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军事电子书 > 奸雄天下 >

第441章

奸雄天下-第441章

小说: 奸雄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还有一半话没说,就是这病……同样是大明帝国征服世界的工具!

第681章去教化天竺吧

历史上美洲的印第安人是怎么死掉八成九成的,陈德兴当然知道。这细菌病毒杀起人来,有时候比白刀子进红刀子出的厉害多了!虽然陈德兴在这个时代算是比较善良的,但是他也没有多事到去阻止瘟疫的爆发。

实际上,他也没这本事,他的前世不过是个海员。只知道一些基本的卫生和防疫知识,也就是怎么隔离、怎么消毒、怎么包扎伤口、怎么照顾伤病、怎么急救等等。都是在海运学院念书时学来的东西,现在他已经将这些东西写成了书本,作为天道书院和陆、海军军校的教材了。

另外,某些在这个时代来说已经非常超前的军队医疗和防疫制度,也在明军中逐步推行。明军的陆、海军中,现在已经有了相当专业的医官和医疗队——他们并不是普通郎中,不会把脉开方子,只会处理外伤伤口和防治传染病。

一些最优秀的医官还被挑选出来,组成了天道书院医士院,除了负责教学就是从事各种医学研究。其中的重点就是各种传染病的研究,在舟山的明洲印第安人集体染病之后,明都天道书院医士院就立即派出了不少医士南下进行了研究。最后发现仅仅是伤风。而区区伤风,居然会击倒那么多青壮年,这事儿让天道书院的医士们都大吃了一惊。

在进行了一番研究之后,关于印第安人体质孱弱,非常容易染病的报告,也立即送到了陈德兴的案头……

陈德兴当然知道这份报告的分析完全是胡扯,印度安人的身体并不差,而是明洲大陆实在太“干净”了,没有旧世界那么多可怕的病毒细菌,因此印第安人对许多旧世界的病毒细菌没有什么抵抗力。

现在旧世界已经发现了新大陆,而且还在新大陆发现了巨量的黄金、白银。在可以想象的年月中,海量的移民将会涌向那里,带去各种各样可怕的病毒和细菌。

印第安人的灭顶之灾是不可避免的!而陈德兴现在要考虑的,仅仅只是如何利用这场灭顶之灾进一步确立天道教在明洲的统治地位。

不过这种打算,是没有必要和陈淮清说的。因为明洲和陈淮清没有关系,那里未来前途无限,如今只有无尽的荒凉,只有少数地盘有文明存在,而且都非常弱小,很容易对付。

这意味着征服明洲非常容易,并不需要太强大的武力。历史上,最先征服美洲西班牙、葡萄牙这号原本在欧洲都排不上号的小国——在发现新大陆之前,两国都不是强国,特别是西班牙,连哥伦布用来探索新大陆的几艘小破船都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凑出来的。西班牙女王伊莎贝拉一世为此把自己的一顶皇冠都卖掉了。

陈德兴的大明帝国和欧洲的“两牙”相比,实在是强大太多了!所以征服明洲毫无困难。

因此这块几乎可以算“天选之国”的大陆,陈德兴预备留给自己的儿子和功臣们——他们都没有强大的势力,需要大明朝廷的扶植才有可能在海外建国,因此不宜去拥有强大文明的地方。

而且,明洲这块土地实在太肥,在可以想见的未来,一定会拥有相当多的人口,甚至可能超过大明本土!所以要让大明直辖整个明洲是不现实的,大明朝廷不可能隔着一个太平洋管那么多的人,所以将那里分封给儿子和功臣是最理想的选择。

当然,大明帝国还是会在明洲大陆拥有几块重要的总督区,作为帝国在明洲的大据点。

而在南番群岛以南的另外一块土地辽阔,资源丰富,但是不宜农耕和畜牧的大陆——大洋洲(大洋洲的土地贫瘠,降雨又不规律,完全不能和明洲相比),则因为无法养活太多的人口(如果不借助现代农业技术,澳大利亚能够承载的人口也就是几百万),完全不具备对抗大明帝国的能力。因此将作为总督区成为大明帝国的后院存在,那里丰富的煤、铁、铀等关键资源,将会在遥远的未来替大明帝国的持续发展和强大而服务。

而像陈淮清这号有谋略,有实力,有手腕的老狐狸,当然要派去征服比较发达富裕和难搞的地盘了。

陈德兴轻轻转动着手中的茶盏,将话题从传染病上引开了。

“大人,现在江南大致已经平定。琳儿还从洪都送来消息,赵昀已经答应来临安养老。如此江西、江东、浙西、浙东、福建、淮东等六省之地很快就会安定。广东、广西、湖南三省,不出数月,也当可由大明朝廷治理了。”

陈德兴在南方的省份划定大致上沿用了宋朝的“路”。一路便是一省,因此就有了江东省、浙西省、浙东身、淮东省这样后世没有的省份。

根据大明内阁和四军部商讨后制定的方案。原属于宋国的地盘,包括藩镇领地则会被划分为福建、两江、两浙、两淮、两湖(京西路将会和荆湖北路合并为湖北省)、四川(以重庆为中心的东川省,以成都为中心的西川省,以汉中为中心的北川省,以遵义为中心的南川省)等十三个省。

另外,大明还会实行南北二京制,将以燕京府为北京,以扬州和镇江府合并为南京,正式的名称是江都府——南京这下要搬家了!不过综合地形、经济和民心等诸多因素,江都府的确比建康府更适合成为陈明帝国的南京。

一来,江都府位于大运河和长江的交汇处,距离长江入海口也非常近。在唐朝和北宋时代,就是东南的经济中心。到了后世的明清两朝,又因为盐漕二务而再度兴起。如果陈德兴肯投入一定的财力、物力发展江都府,完全可能将之变成东南地区乃至整个大明的经济中心。

二来,江都府属于江南和淮地的结合部。陈德兴起家的军事集团就是南宋两淮军的一部。在如今的明军中高级军官中,淮人的比例很高,陈德兴自己的籍贯也在淮西的安丰。陈德兴以江都为南京之后,还可以用天道票收购两淮土地(大部分都属于两淮江门,陈德兴、陈淮清父子二人在两淮也有很多土地),再分配给来自淮地的军官士爵,自然可以形成一个拱卫大明朝廷的军事贵族集团。

有了这两大原因,江都府自然就取代建康府成为了陈明帝国统治江南的南京帝都了。

不过江都府的建设也不是朝夕可成的,在江都建设完成之前,陈德兴还会以临安为陪都治理江南之地。

而要治理好江南的关键,在陈德兴看来无非就是“迁义门,封军户,兴工商”三点。

只有把统治江南三百年的科举义门拆散并且大量迁徙,同时将他们的土地分配给拥护陈明的士爵和军户,江南安稳才有了保障,原本被义门固定在土地上的江南佃户们才能获得自由——饿死、冻死、流离失所的自由!但这是小农经济走向资本主义的必由之路!资本主义当然是邪恶的,凶残的,贪婪的,资本主义时代的到来对于佃户们来说,可不是什么好事情……

而我们老奸巨猾的陈淮清,则是“迁义门”政策的关键。

陈德兴淡淡地道:“江南诸省,素来是宋主和士大夫所共治,江南想要长治久安,那些士大夫豪门子弟还是要尽快离开为好!”

陈淮清轻轻一叹,他的看法其实和陈德兴相反——有了这些豪门巨室,江南才会安稳。而让这些豪门巨室的子弟弃武从文,在文章经典中耗费一生光阴,更是文治天下的诀窍所在……可惜那么好的法子在华夏不能用了,只能用来安定天竺了。

等到了天竺,一定要实行科举,至少要在什么高等种姓的人当中推广儒学,实行科举取士——要当官,就得读孔孟,考科举!同时当然还要大兴佛教。只要天竺的上等人都成了儒生,下等人都信了佛陀,天竺又怎么会不安定呢?

“老臣会尽快开始天竺征伐的。”想到这里,陈淮清捋着胡子说道。

“不用那么急,”陈德兴却挥了挥手,“天竺是大国距离又远,必须稳扎稳打,不能急的。”

他顿了一下,又道:“征伐天竺必走海路,由麻六甲往西。必须在麻六甲附近弄个落脚点,还得是肥沃富饶之土,这样才能供应那么多人的粮食。南洋舰队的意见,是先夺取爪哇岛,再以爪哇为跳板西征天竺!”

爪哇岛大概是全世界土地最肥沃的地盘,和埃及的尼罗河三角洲不相上下。

“先取爪哇?”陈淮清知道爪哇在什么地方,他思索着问,“那爪哇拿下来后给谁?”

陈德兴一笑,这个问题该问南北各路军阀谁想去。他刚想说话,杨婆儿又满脸喜色地走了进来,冲着陈德兴盈盈一拜,“恭喜圣人,漠北传来消息,明妃娘娘已经和海都汗一起到达和林,海都汗皈依了天道教,而且还率部夺取了大蒙古国的首都和林!”

第682章海都监国

大明天道元年六月,和林城。

这座塞上名都,是不可一世的大蒙古国公认的首都。在历史上的13世纪中后期,随着大蒙古国的扩张和征服。这里几乎成为了世界的中心。任何胆不服从和林之主的国家和人民,都得准备着面临全世界最可怕的军队和惩罚。

而蒙古军队的征服和胜利,给这座城市带来的不仅是威望和权力。还有数之不尽的财富和奴工。这些奴工自然是来自被蒙古大军毁灭和征服的文明——这些文明中不愿意屈服的战士、农民、商人和知识分子在蒙古人看来都是“与国无用”的,往往遭到灭绝性的屠杀。

而那些有一技之长的工匠,则大多“幸运”的保住性命,成为蒙古的奴工。他们被捉回草原,世世代代成为匠户……如果他们还有机会留下后代的话!

这些为蒙古人终身劳作的奴工,有的来自两河流域的撒马耳干、不花剌、玉龙杰赤,有的来自波斯的桃里寺(大不里士),有的来自大食的巴格达和大马士革,还有些来自斡罗斯的城邦,当然……和林城中最多的奴工是来自中原的汉人!

汉人奴工是这座城市中最低等的存在,几乎没有任何出人头地的机会,他们比不上色目人,可以由奴隶一步步晋升成为大蒙古国的臣子——在中原做官的二等色目,大多都是由蒙古贵人的奴隶晋升而来的。历史上著名的元朝宰相阿合马就是察必皇后(忽必烈的皇后)的陪嫁奴隶。

但是汉人奴工绝对没有上升的机会,因为蒙古人的汉人臣仆不是汉侯就是儒生,汉人奴工是没有机会的。他们是和林最低等的存在,只能用勤奋的劳动换取生活必须的资源,似乎永远也没有出头之日。

蒙古大军征伐四方所使用的大部分武器,都出自他们的双手。蒙古贵人们身上的华服和饰品,大多是汉人能工巧匠的杰作。蒙古人日常使用的各种器皿,如果不是从中原运过来,那一定就是这些汉人工匠打造出来的。甚至这座在草原上可以说是绝无仅有的辉煌壮丽的和林城本身,也是汉人工匠们一砖一瓦打造出来的。

只要看看这座草原名城的外观,就知道有多少汉人在此地幸苦劳作了。

和林城完全是汉式的,四方形的城墙,飞檐斗拱的城楼,亭台楼阁的宫殿和豪宅,还有笔直开阔的街道。仿佛就是一座中原大城,孤零零的伫立在辽阔无边的大草原上。

只有和林城内那些蒙古贵人的豪宅之内的一顶顶白色的蒙古包,才提醒人们这里是一座蒙古的城市。

夏天是和林城还有整个蒙古草原最好的季节,哪怕大蒙古国如今已是山河日下,但是和林城的夏季仍然喧嚣而嘈杂。来自草原各个部落的商队,都汇集于此。一队队的骆驼,一队队的车马不断穿城而过。将毛皮、牲口、茶叶、熟铁、食盐、香料、丝绸布匹都运到了这里。

不过运来的这些好东西比之以往却少了许多,特别是来自中原的茶叶、熟铁、食盐、丝绸布匹和香料减少了起码七八成。而且价格上涨了足足几倍!

这似乎是理所当然的,毕竟大蒙古已经失去了中原!薛禅汗忽必烈的一连串败报早就传到了和林,消息坏到了无以附加的地步。蒙古的中央兀鲁斯和东道四个兀鲁斯合力,几乎动员出二十多万引弓带甲的勇士,这样的兵力放在成吉思汗的时代,完全可以踏平整个世界,但是在忽必烈手中,却一而再,再而三的失败!两年之内损失了差不多十万蒙古人,让蒙古草原上的每一个千户都失去了上千名最好的勇士,最后还灰溜溜的让人赶出了中原!

当一连串失败的消息传到草原后,几乎所有的蒙古人都对忽必烈失望透顶!如果忽必烈不是带着最忠心于他的漠南蒙古部落逃亡西域,而是回到和林的话,恐怕用不着陈德兴派兵来讨伐,他就会被愤怒的蒙古贵人们杀死。

因此,当海都率领的大军和部落自西方而来的时候。草原上属于中央兀鲁斯和拖雷兀鲁斯的蒙古部落,没有一个进行了抵抗。和林城更是张开大门,欢迎这位窝阔台大汗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