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军事电子书 > 奸雄天下 >

第258章

奸雄天下-第258章

小说: 奸雄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陈德兴笑道:“赵宋让中原于蛮夷,比之殷纣仿佛不如,之所以看着没有失德,无非是些无耻士大夫在替其遮羞罢了。不过唐元会战在即,贾似道那奸贼又怎会不做些失德的事情?说不定,他现在正在和刘秉忠商量怎么再卖一次中原呢!两卖中原,弃祖宗之土,弃华夏之民,赵宋自然是大大的失德!”

赵宋和贾似道不甘心灭亡是肯定的!而现在对赵宋构成最大威胁的还不是陈明而是李唐。赵宋勾结蒙古,一块儿把李璮的好事儿坏掉几乎是肯定的。这事儿便是失德,陈德兴便可以大会诸侯去吊民伐罪,顺便扫荡一下江南,然后堂堂正正的当皇帝。

“这贾师宪……只是愚忠,算不得大奸大恶吧?”陈淮清微微摇头。他和贾似道的关系其实是不错的,双方还是亲家——贾似道的侄女嫁给了陈德芳。

“忠一家一姓而背天下,此等便是大奸似忠!”陈德兴看了父亲片刻,“大人,您在临安还呆得下去吗?”

陈淮清淡淡道:“自然不能呆了,吾打算退往昌国。”

昌国县就是后世的舟山市,陈德兴现在所在的桃花岛也属昌国县管辖。不过陈淮清所指的昌国并不是桃花岛,而是昌国县城所在的舟山岛。这座岛屿面积不小,有476平方公里。而且还有沈家门港,是庆元府的第二商埠所在地。岛上的人口更是超过了10万。

陈德兴双手抱胸,思索片刻,“现在昌国县城内驻扎了几千三衙军,他们是护着贾似道而来的,等他们走了,我便发兵去取了昌国。”

“为父还有学生数百,武学一所。”

陈淮清这两年虽然领着右丞相的名义,但是在贾似道这个平章压制下没有一点伸展的空间。唯一的成就便是调教出了几百个武学生——多是南宋藩镇的庶流子弟,不过贾似道也不肯用他们。

“武学可迁昌国,改称舟山天道书院吧。”陈德兴停顿了一下,“至于武学生,可以入北伐军军官学校或天道书院,也可以直接安排官职。”

“天道书院?”陈淮清皱皱眉,“是太学吗?庆之你是要学蔡京罢废科举,专以三舍法取士吗?”

三舍法是王安石提出的,主要的内容就是让太学生按照外舍、内舍、上舍升级最后择优做官(通过考试)。后来蔡京当政的时候一度把科举废掉,只用三舍法取士——实际上就是用系统的太学教育培养官僚。不过这套办法却遭到了太多的反对,在徽宗宣和二年就废止了。

“差不多吧。”陈德兴道,“科举本就是牢笼志士,所取之士多无用处。吾大明自有士爵议会共治地方,无须以科举笼络士大夫之心。”

陈德兴治理地方的路子,乃是贵族议会监督官僚。类似的方法,在中国历史上也有人提出过,就是明末清初的大思想家黄宗羲,他提出了一个以学校议政的办法来监督政府。实际上就是把秀才、举人变成议员。和陈德兴从士爵贵族中挑选议员都属于精英民主的范畴,区别只是谁来把持地方。

陈淮清沉声道:“若如此,便是要以士爵替换士大夫了!庆之,你可知能马上打天下,不能马上治天下吗?”

陈德兴道:“吾打天下靠士爵,治天下也要靠士爵!”

第413章团练

“右临钱塘,左枕西湖,临安繁华世无双——这临安果然是天下第一富庶地啊!”

刘秉忠道:“若论人口财帛,单是临安一府便能胜过北明东唐了吧?如今唐宋元明四国争雄,实力最强的其实是大宋……只是大宋以仁治天下,不喜征伐之事,才让唐元明各自得逞一方的。”

贾似道长叹一声说道:“大而不聚,富而不强,人多而心散,不过是一盘散沙!”

刘秉忠露出羡慕的笑容:“大而不聚就拧聚之,富而不强就图强之,人多而心散就团结之,不大、不富、无人才是无解之道。若陈德兴得江南,某管保不出三年,江南便能被他调教成强楚盛吴。”

贾似道冷笑:“唔,只需尽没江南士大夫之地赏赐给他的士爵战士,江南何愁没有数十万强兵?”

刘秉忠神色不动地反问道:“平章公不欲变法以效仿之?”

贾似道长叹:“300年的老法,怎么能说变就变呢?”

“谁让大宋和北明一样搞法?”

刘秉忠道:“北明立国于蛮荒之土,并无士大夫可以倚,自然只能封士爵,行夏君夷民。然大宋有亿兆人口,有万里沃野,有士农工商。何须照抄北明?若陈德兴取了江南,多半也会改弦易辙,尊孔崇儒,以士大夫治民的。”

贾似道冷哼一声,颇是不屑。只是不知道是不屑于陈德兴,还是看不上江南士大夫。

车马已经穿过了最繁华的临安城内,从涌金门而出到了西子湖畔。涌金门外虽然已经是临安城外,但是繁华程度丝毫不减。城门外面,临着西湖便是高达五层的丰乐楼——这是临安最大的酒楼——现在虽然已经过了午市的饭点,但是丰乐楼外依旧顾客盈门,丝竹歌舞之声阵阵不绝。

而涌金门外的大街上,西湖东岸的长堤上面,往来的行人更是摩肩接踵。下了马车的刘秉忠注意到,即使引车贩浆的小商小贩也穿着绸衣踏着丝履,好一派富足盛世的景象。

如果陈德兴这个时候再回临安,他或许会吃惊的发现,这座城市非但已经从临安之变中复了元气,而且更加繁华了几分。这倒不是因为大宋平章军国事贾似道的治国之策有多高明,而是因为和蒙古的战争已经彻底结束。而且在四川、京湖和两淮的军阀藩镇化后,南宋朝廷的军费开支也大幅降低,对民间财富的剥削自然减少了许多。因此百姓的生活,也比以往有了一些提高。

回到临安的贾似道和刘秉忠都是微服,也没有几个随从,下了马车便在西湖岸堤上缓缓前行。

“平章公,这是最新版的《光复》报。”廖莹中这时递过来一份小报,是他方才向一个流动的报贩购买的——临安的言论还是一如既往的自由,陈德兴的《光复》报和《天道》报都在临安设有报社。而且两报的销量都还不错。

贾似道取过《光复》报翻了翻,头版上是普陀山辩法和大唐义皇帝梓宫北返的消息——贾似道并没有食言,李全的尸骨被挖了出来,移交给了还在普陀山的灭门师太。

至于普陀山辩法,《光复》报上当然在替陈德兴鼓吹。而临安的大部分小报,则一致认为陈德兴已经理尽词穷,更不相信什么明州新大陆和地圆说……都把这些当成笑话了!

除了这两个消息,《光复》报上还有不少关于唐元明等北三国的报道,还有介绍日本、高丽、安南、大理等国消息和风土人情的文章。这些才是《光复》报最吸引读者的地方,他们的消息比起南宋朝廷都灵通。不仅和北明有关的事情《光复》报会最先报道,连阿里不哥遇害,李璮称帝,忽必烈建立大元并且开科举,甚至大理段氏复国,都是《光复》报第一个在临安报道的。

包括贾似道在内的所有读者,也都是从《光复》报上得知这些消息的——如果要通过大宋的官僚机构获取各地情报的话,这些消息至少要延迟3到6个月以上……反正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哪个衙门告诉贾似道蒙古大理总管段实已经复国登基,自称皇帝,建元兴隆了。

这大概也是贾似道迟迟不禁《光复》报和《天道》报的原因之一。

一艘画舫,已经停靠在了西子湖畔的码头上。贾似道一边翻着报纸,一边就和刘秉忠、廖莹中等人上了船。船舱之内,已经有侍女仆役备好了点茶糕饼。贾似道和刘秉忠等人分头落座。船体轻轻晃动了起来,在撑篙的作用下,缓缓离开了码头向葛岭方向驶去。

贾似道放下小报,端起茶盏抿了一口点茶,然后瞧一眼脸面上有几分高深笑容的刘秉忠。

“子聪兄是不是有什么妙策教我?”

“妙策谈不上,只是一点建言而已……其实某不说,平章公您用不了多久,也是能想到的。”

“哦?”贾似道不置可否。

“陈德兴之所以敢妄言周礼,染指儒家道统,盖因大宋儒生有理无兵,乃是秀才遇兵,有理难说。”

贾似道放下茶盏,两手一摊,“就是没有兵……儒生什么都好,就是不会带兵!便是考了弓马,一样也是无用。不会带兵就是不会带!”

李庭芝最近正在为这事儿头疼呢!贾似道依着他的主意取了不少“文武双全”的进士,然而并没有用,根本带不了兵。这些进士一方面也不大愿意带兵,看到当兵的就厌恶;一方面他们的那点儿武艺根本镇不住下面的兵油子。

“这事儿某倒是有点办法。”刘秉忠一笑,在这方面他比贾似道有经验,因为他知道大部分北地汉侯的军队是如何组织的。

贾似道仿佛听到了什么好消息,来了点劲头儿,“那就请子聪兄不吝赐教。”

刘秉忠淡淡地吐出几个字儿:“宗族、同窗、乡党。”

“何意?”

“北地汉侯之兵,大多是以宗族为基础,同窗好友为骨干,乡党邻里抱成一团而成军的。常常有上阵父子兵,打仗亲兄弟一说。”

“子聪兄的意思是……”贾似道顿时眼前一亮,“是让士大夫自行招募乡兵?”

“然也,”刘秉忠笑道,“那些文武双全的进士毕竟没有从过军,在军中无基础,又不知该如何笼络军心,也不知要怎生行那雷霆手段,掌握不住军队是正常的。若是平章公让他们各返乡党,发动宗族同窗,招募乡党邻里,还怕他们掌握不住军队吗?”

一旁的廖莹中讶异道:“那岂不是兵为将有?”

“又如何?”刘秉忠嗤的一笑,“总比没有可用之兵强吧?而且再怎么兵为将有,那也是书生掌兵!”

书生掌兵,在赵宋来看是最安全最可靠的。

“可是书生未必愿意以武资掌兵啊!”贾似道苦笑摇摇头道。这些日子,那些被安排了当了武官的进士,无不是削尖脑袋在找路子转文。

“那就以文资带兵好了,”刘秉忠道,“文官给武差遣……都已经非常时期了,何必计较这些?”

“文官给武差遣,回乡募兵,兵为将有……”贾似道猛地一拍巴掌,大笑道:“老夫怎么就没有想到?啊呀,子聪兄大才啊!”

他站了起来,在狭小的船舱内来回踱步,一边走一边自言自语:“也不一定非要新科进士……那些在官场多年的高官大员也可以回乡募兵……这些人背后都有强宗大族,都有门生故旧,谁人不是一呼万应?如此十万之兵,还不是顷刻就能募集起来?”

……

庆元府,昌国县城。

低矮破旧的县衙,这个时候已经升起了高高飘扬的日月旗帜。

拥有数万居民的繁华县城,已经兵不血刃的被陈德兴的近卫师占领了。这个时候县城内外的街道上,沈家门港口的码头上,依旧熙熙攘攘,人来人往,仿佛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过一般。

整个昌国县,该做生意继续做生意,该干苦力的接茬干苦力,该种田的继续种田,连邓明潮开办的听涛书院里面,这个时候仍然是读书之声阵阵。

陈德兴和陈淮清两父子,一身便装,就站在昌国县城的城墙上,看着这座兵不血刃拿下的城市,都是一脸的得意洋洋——南宋就是一只想怎么捏就怎么捏的软柿子而已!

“大人,不如让大哥儿把总税务司也迁到昌国县来吧。”陈德兴拍着城墙,盘算道,“落脚在舟山总比呆在泉州叫人放心。”

陈淮清点点头,思索道:“这是自然的,不过……江南豪族咱们该拉拢还是要拉拢几个的。否则,咱们在江南总没有基础。”

“拉拢?”陈德兴拍了拍城墙,淡笑道,“江南豪族我们是拉拢不了的,也没有什么拉拢的价值……他们若是相投我不拒绝,若不来就算了。至于江南的基础,孩儿倒是想到了另一类人——商人。”

“商人?商人要如何拉拢?”

第414章士绅是可以卖的

昌国县算是因商而立,是中日贸易的重镇,士民殷富,不在临安之下。走在大街之上,时常能见到披着狐裘,穿着绸袍,腰里挂着香囊、玉佩,一副钱多得直往下掉的豪商巨富模样的人儿。

陈德兴和陈淮清父子只是文士打扮,除了个子特别大些并没有什么惹人注意的。倒是跟在陈德兴身后睁着大大的眼眸四下张望的小爱吸引了不少目光。

昌国县的居民都是见惯了日本人的,光看体型和行为举止,就能分出中国人和日本人。如何不知这少女是从东瀛来的?

此时镰仓幕府并不锁国,东瀛女子来华的也很多。昌国县城内就更多见了,这些女子多是游女,也有一些据说是为“度种”而来的,见到样貌俊美的男子便会主动献身。看这少女的举止,不大像是操皮肉生意的游女,当是为度种而来,又如此娇媚可爱,真是让人羡慕。只是看看陈德兴的身量还有他腰带上挂着的宝剑,这份羡慕就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