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军事电子书 > 重生之第二帝国 >

第458章

重生之第二帝国-第458章

小说: 重生之第二帝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冕,还要追溯到800年前的红胡子腓特烈,此君将拒绝与他合作的主教僧侣杀了个人头滚滚,用浸满鲜血的屠刀第一次让超然世外的教廷向世俗的王权低头。今天,虽然清英没有派遣军队到罗马去“邀请”贵客。但凭借着德国在欧洲的地位和影响力。教廷也必须考虑与德国王室合作。以便能维持他们在德国主导下的欧洲进行正常的发展和传教。通过教廷的出面,当年威廉一世在凡尔赛镜厅自封的皇帝也终于从异端完成了向正统的转变,德国也得以在真正意义上成为了神圣罗马帝国的后辈传承,从而在法理上占据了对四周各邦的统治和掌控。

    于此同时,德国各界媒体也开始为清英的即位,而展开了长达半月的铺天盖地的舆论宣传。各大报刊长篇累牍的撰文声称,清英的御极执柄是大势所趋,众望所归。当今凯撒陛下文能安社稷。武能定乾坤,乃是较前任威廉大帝更加闪耀的天赐圣徒,是带领德意志巩固并开拓世界帝国成果的最好人选。《柏林日报》还为此专门开设了一列名为“大海航行靠舵手,凯撒就是领航人”的专栏,用以标榜清英在过去数十年间对德国所做出的丰功伟绩;在清英这具形象绝佳的身躯的代言之下,整个德国都在段时间内迎来了一个称颂新皇的高(喝些)潮点。

    不过,也不是所有人都像德国民众一般、因威廉大帝的后继有人而感到喜悦了。在法国,大量失业的民众和流浪的复员军人便在柏林权力更迭的当天,大规模焚烧德国国旗和威廉父子的画像,以此表达他们心中对普鲁士和霍亨索伦的彻骨憎恶之情。由于绝大部分殖民地都被以德国为首的同盟国集团所抢去。法国的战后恢复变得异常艰难;大量企业因市场的失去而宣告破产,工人和雇佣他们的资本家一样成为了穷光蛋。他们仅仅靠着政府每月所发放的那一点救济金、和在车站码头等地打些零工来勉强维持生计。尽管由于战前囤积有丰厚的黄金储备,使得法郎的面值还没有出现大幅度的贬值,但战后八年间的法国始终是一片怨声载道,对于缺乏作为的政府和夙敌德国的愤怒甚嚣尘上。

    在这种情况下,法国军方中的一部分人物便顺应了民众对现状不满的愤恨情绪,开始高调发出他们的声音了。曾任法军总司令的霞飞在退役之后首开声明,称1914年5月的法军还能在战场上坚持很长一段时间,如果不是政府过于畏惧德奥的兵锋而匆匆议和的话,法国定然不会在谈判桌上失去像今天这样多的利益。霞飞这一事后不腰疼的声明也由此成为了法国民族主义势力复活的起点。由于法军并未在战场上被最终击败,关于法国“不败而败”的论调开始在一些人群当中悄然兴起;在对现实的不满和对德国长达半个世纪的仇视心态的驱使下,法国国内的舆论走向出现了明显的转变。“光荣的法兰西不应当就此沉沦,我们应当将原本就属于我们的东西再夺回来!”一名年轻的军官在集会中如是宣扬道。

    “果然,法国人在这场战争中所遭到的创伤,还远没有达到令他们真正感到痛楚的程度。”得知这一情况之后,已经入主中枢的清英不无感慨的说道。历史上,法国在一战当中阵亡了140万官兵,并有近500万人伤残,占去了他们全国总人口的15%;虽然战后的法国人民对造成自家这一后果的罪魁祸首德国的仇恨依旧刻骨,然而他们却因为深深体会到了战争的痛苦,而再不愿意和对方干上一仗。当德国的战争机器在国社党的领导下公然复活、并开始向四周扩张的时候,唯恐再死伤600万人的法国人,对这架横冲直撞的战车是竭力避让,甚至是在双方已经互相宣战的情况下,仍旧蹲在马奇诺防线后面听歌剧晒太阳!

    而在这一位面,构成法国绥靖心态的客观条件却是不复存在了。持续一年的战争固然大幅减少了对德国实力的消耗,但却也同步降低了法国的损失,其在战后由德国所主导的欧洲当中,无疑是一个充满了相当变数的不稳定因素。一旦被这些民族主义分子掌握了法国的权力,其所采取的以邻为壑的施政主张,无疑将成为战后德国在欧洲本土地区的又一潜在威胁力量。

    面对这一情形,清英也只能做好两手准备了。在政治上,德国政府将向法国释放出一定的善意,通过在贸易、资源等领域的合作来稳住法国国内的对德和解派;同时敦促现任法国政府加大对仇德势力的限制和打击力度,努力将这一部分人对法国政治的影响力降到最低程度。而在军事上,德国的陆军和空军也要加紧战备,一旦法国的情况有变,便要以最快的速度将其击败,绝不容许这个国家成为美英两国进攻德国本土的欧陆跳板。

    让清英为之欣喜的是,由于这一位面中的德国没有出现历史上一般的战败断层,使得新式兵器的研发进度远胜于经济崩溃、人员流失的史实。而蓬勃发展的威廉皇家科学院更是为德国吸纳到了大量的异国人才,使之在不知不觉间便为德国的战争机器做出了相当程度的贡献。一旦未来再有战争爆发,德国军队便完全有望获得凌驾于对方之上的科技优势,从而以最小的代价达成自己的意志。

    在政务缠身的繁忙当中,清英统御皇机的第一个年头便匆匆过去了。现在的他早已完全适应了帝国统治者的角色,在各项事务的处理当中都显得游刃有余且手法纯熟。霍亨索伦家族的势力正借助着这场石油革命的兴起而急速膨胀,其触手不仅控制了石油的开采和提炼,还在汽车、拖拉机等内燃机应用领域取得了主导地位;那每天都在大量进账的滚滚财富,让仍旧身为霍亨索伦家族族长的老威廉为之容光焕发,仿佛一夜之间年轻了十岁。对于清英而言,霍亨索伦势力的提升便意味着自己皇权的巩固。而那些容克巨头,也在清英的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改革当中逐步减少了对政界的影响力,在航空、汽车机械等关键性的技术领域还出现了多极竞争的情形;这也为德国的科技创新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局面。

    1924年年关刚过,东欧大地上传来一则惊人的消息,苏俄领袖乌里扬诺夫因血管硬化,已于1月21日在莫斯科离世。九年前他在一场刺杀当中被一发子弹穿颈而过,其造成的创伤始终都在吞噬着他的健康,时至今日,他的身体便再也不能继续运转下去了。清英还来不及对又一位故人的离去而心生感慨,苏俄政局又在之后发生了一系列剧烈的变故:被乌里扬诺夫在生前倚为臂膀、且在苏俄革命和内战风云中立下了首屈一指的功勋的托洛茨基,却在继承权力的党内政治斗争中遭到惨败,树大招风的他被加米涅夫、季诺维也夫、斯大林等人联合排挤,失去了一切军政大权。当前,这名曾经在苏俄中枢风头一时无两的人物,竟是已经再无法重返核心决策层,这便是布尔什维克在夺权之后的堕落中产生的悲剧。

    虽然清英对托洛茨基的黯然离去感到极为同情,但对于他所统领下的德国而言,才华横溢的托洛茨基的离去,无疑是最有利于德国和白卫军的格局。看着已经长大的阿列克谢,清英决定有必要开始发挥这枚旗子的作用,让其借助邓尼金的势力,在东欧方向贯彻柏林的意志了。(未完待续。。)

    ps:  感谢书友金螃蟹的月票支持,和金螃蟹、zhouyu1976的打赏~~~





第660章 复辟之议

    晚风吹卷,为密林掩映中的夏洛腾堡宫带来了一丝夏日的清凉。

    正中央的主书房内,清英正在窗前静静站立,皎洁的月光从天空中如瀑倾洒,将他的脸容映照得如镀银光。而与他正常时候的从容自信所不同的是,此刻他的脸上竟流露出了一丝难得的慨然,似韶华飞逝的叹息,又似物是人非的苍凉。

    几个小时前,执掌德国海军近三十年的提尔皮茨来到这座避暑行宫,向他提出辞呈;这时清英才意识到,这名功勋卓著的股肱已经过完了他75岁的生日,比原定的退休年龄又延后了五年。看着对方颌下那已经全白了的分叉胡须,清英也知道这名老将的确是到了他服役年限的终点。沉默半晌之后,清英终于批准了提尔皮茨的辞呈,改命另一位擅长组织和协调的海军上将岑克尔出任海军国务秘书一职。当提尔皮茨向他深深行礼、并缓步告退之时,清英心中充满了不舍之意,然而,这却是任何人都不能阻挡的意志和法则。

    低低的敲门声从不远处响起,打破了清英在窗前的感怀思绪,他定了定神,而后道出了一个请进的音节。头顶锃亮的帝国首相伯尔曼迈入了房间,向清英恭声说道:“陛下,顿河共和国方面有消息回应了。他们完全赞成为阿列克谢殿下加冕为沙皇的提议,并希望罗曼诺夫家族的嫡系传人能尽快抵达其首都新切尔卡斯克,以凝聚起全俄罗斯反布尔什维克志士的民意军心。”

    清英微微点头,算是回应了伯尔曼的话语。当鹰隼组织成员在十年之前将阿列克谢从苏俄行刑队的枪口下抢出的时候。他就有了将其扶持为新任沙皇的考虑;只是由于对方年龄实在过小。根本不能起到应有的效果。只能暂时作罢。经过近十年的成长之后,如今的阿列克谢已经年近弱冠;而在清英的悉心调教之下,这名标致的正太也早就被完成了洗脑,足可作为一枚理想的棋子被放在东边了。

    根据清英原本的考虑,是准备把阿列克谢在身边再多留几年的。虽然君主制下的皇帝并不存在年龄上的限制,但以弱冠之龄就独当一面也无疑是过于勉强了一些:放在清英前世所处的那个时代,普通的20岁青年还是象牙塔中的嫩苗,对其委以重任几乎是不可能做到的事情。不过现在。他却是有必要让阿列克谢去东方打出一面金字招牌。由于西班牙流感、斑疹伤寒等疫病的大规模流行,以及因农业的荒废而产生的无数饿殍,盘踞在俄国土地上的三方势力在酣战两年之后便疲态尽显;布尔什维克控制下的区域中农民抗粮暴动不断,工人也因更甚于欧洲大战时节的饥饿和劳累而罢工频频,即便是契卡的大规模血腥镇压,也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这些事件。而白卫军所盘踞的区域同样是盗贼蜂起,民众苦不堪言,原本就是近乎一盘散沙的白军内部也因日益恶化的局势而相互攻讦,图谋将对方搞下权力的核心舞台。1914年末双方意图一统全俄的雄心壮志,现在都在严峻的现实面前变得不复存在:相比于将对方势力扑灭。先将己方稳定下来才是正途!

    在迫切的现实需要下,原本不死不休的红白两方便终于在1920年坐到了谈判桌前来了。双方以各自的实际控制区为界暂时达成停火。之后的事情再另行商谈。由于德国对白卫军的大力支持,使得这一位面中的后者在对红色布尔什维克的国内战争中存活了下来,并将对方的统治控制在了斯摩棱斯克以东、沃罗涅什以北、和乌拉尔山以西的区域。西伯利亚国仍旧掌控着近130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顿河共和国的势力范围则在南方有所扩展:虽然苏俄内部有一批堪称当世之俊杰的人才,但他们却仍旧无法实现客观实力的逆转!

    俄国的这一分裂情形,对于德国而言几乎是最理想的局面。因为这个国家不同于民族问题复杂且内部矛盾尖锐的奥匈,完全具备成为超级大国的潜力;有鉴于此,德国便很难再将对奥匈的支持政策同样用在这个国度身上,以求同样令它为自己所用了。当前,法国的反德势力仍旧在国内酝酿,意大利也因德国对奥匈的偏袒而对延续三国同盟不是那么热衷,英国更是和他们一向看不起的暴发户表兄弟美国眉来眼去,随时都有掰弯之意。面对这一欧洲未定的情形,德国更需要东方的绝对稳定,而俄国的分裂则显然是达成这一目的的最简单途径。

    在这一战略的主导下,清英将阿列克谢遣往伏尔加地区便具有相当程度的意义了。一旦罗曼诺夫皇朝的嫡子高调回归,这就坐实了邓尼金割据势力的合法性,同时也从根本上确立了南方白区于北方红区不共戴天的立场格局。毕竟阿列克谢一家都命丧苏俄的镇压,他的到来甚至会激起南北双方的新一轮冲突:倘能如此,俄国这头北极巨熊就始终都处于精神分裂和受伤流血的状态,这对于德国的战略而言无疑是再有利不过的局面。

    此外,清英也想通过这一举动来探寻对俄策略的另一途径,即像19世纪末的法国那样用资本渗透进它的国家经济命脉,从而驾驭住这头壮如山岳的巨熊。当前由军队、哥萨克、右翼分子等势力糅合成的南方白军,便是清英践行这一理念的理想试点。在此之前,德国已经通过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