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军事电子书 > 边唐 >

第75章

边唐-第75章

小说: 边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远,这些人怎么办?”

马强哼了一声,虚挥了一下横刀道:“咱们放他们离开,已经是够给他们面子了,既然他们不想走,索性都杀了!他娘的,刚才要是他们胜了,可不会放过咱们兄弟!名远你要放他们,根本就是以德报怨!要不是将军离开时指明让你接管,我早就带兄弟们动手了。”

田名远摇了摇头道:“这个部落能作战的男人都死光了,这些人杀着也没什么意思。我了解将军大人的为人,他若是在此,也绝不会对这些人动手。这个死和尚没说实话,他若是只是刚到这个部落报信,这些人如何会这般看重他?其中必有隐情!羌人就让他们自生自灭吧,咱们先把这个死和尚送到安西,让将军大人处理。”

决定了之后,田名远便命老成的马勇带着二十多个安西健儿离了山坡,押解着空见便沿着山道向下走去。羌人妇孺们见到和尚便热闹起来,乱七八糟的嚷嚷着不肯让路。马勇见状啪的一巴掌摔在空见的光头之上,空见惨叫连连,连忙开口命令羌人们让开道路。

马勇又狠狠地给了空见一巴掌,带着空见直接穿过人群向下走去。

对于这个家伙他委实生不起一丝好感,毕竟刚才的大战便是他引发的,羌人可是想要杀光自己家兄弟的,对于这个和羌人关系密切的家伙谁都不会客气。

羌人们拉着牦牛转过头来,默默地跟在马勇他们后边。无奈马勇一行都是安西军中真正的强者,好手中的好手,架着空见走得极快,没过多久羌人们便跟不上了。

羌人老者脸色惨白,在一个族中老者的搀扶下坐在牦牛背上,看着空见消失的方向,脸色阴沉得可怕。

两日后马勇到了山下,便有巡弋的唐军斥候迎了上来。听说有一千多羌人顺着这里上了山,斥候极为羞愧,每日里都在山道入口附近训练,居然也没有发现这样明显的痕迹。

“校尉,将军大人前几天刚来到皮山,正在皮山镇,你们可以去那里找他。”

安西新军只有五千人,是以马勇身份暂时只是校尉。斥候们口里的将军,只可能是马璘。

从斥候那里要了几匹战马,一行人带着空见很快就到了皮山镇。

……

马璘这一次来皮山不为别的,是亲自押送一批骑弩来此交给战士们。李岫如今正在安西闭门改造元戎弩,不过骑弩的生产却并没有因此停下。这种大部分构件用软钢的利器,正在取代之前安西军装备的小型手持硬弩。作为安西汉军的锋刃,安西新军自然是要优先装备。

在这个地方见到龟兹龙兴寺的著名汉僧、龙兴寺首座空见,让马璘也大感意外。

空见刚开口说了两句偈语当开场白,马璘笑着挥了挥手,几名亲兵把空见带了了下去,按在地上噼里啪啦便是一顿军棍。

对于这种喜欢装神弄鬼的神棍,马璘的原则便是揍老实了再说。不先揍老实了,他们根本就不会说人话。

一顿军棍下去,空见杀猪般的大叫,刚撑起来的世外高人风范已是荡然无存。马璘让亲兵停手,亲兵把空见拖过来扔到马璘前面。马璘看着这个枯瘦如柴的老沙门微笑道:“半月前我刚去龙兴寺随喜刚见过大师,没想到这么快就又和大师见面了,可不就是有缘?”

空见趴在地上看了马璘一眼,伸手往屁股上一摸,伸出手来全是鲜血,痛苦的摇了摇头没有说话。

马璘笑道:“大师,在我面前不说实话是不成的。说说吧,龙兴寺为我安西大寺,都护府特别给的寺田便足够大师用度了。龟兹附近汉民数万,也时常到龙兴寺随喜。龙兴寺崖壁上刻了那么多供养人像,我父祖都是刻在上面,我亦不曾少给大师钱帛。大师不在龙兴寺安生度日,为何却要去羌人部落报信,与我安西汉民作对?”

“将军,老僧实在是看将军杀气太重,不忍看羌人无辜惨死,这才……”

空见未曾说完,马璘一声大喝:“拉出去再打!”

空见吓了一跳,连忙叫道:“莫打了,我说!我说!”

然而马璘哪里理他,几个亲兵走上前来,拉出门外又是噼里啪啦一顿军棍。再拉回来时,空见的屁股上已经没有一块儿好肉了,趴在地上连声惨叫。

“说吧!真当某家是白痴么?”马璘眯眼看着空见,微笑道,“你若是第一次去这羌人部落,为何那些羌人对你极为信服?能做到这一步,没有十年功夫是不行的。你从长安来到龙兴寺不过十余年,却和这羌人部落这般密切,若说你没有目的,某家绝对不会相信。再不说实话,直接命人拉出去打死,某家说到做到!”

空见见马璘目露寒芒,知道马璘是认真的。这里是安西,可不是长安,不管他在长安曾如何有名,落到这个杀才手里什么名声都没有用。

“好吧,老僧自己说。”空见趴在地上,忍着痛疼道,“将军猜的不错,老僧的确是和这伙羌人熟识。我跟他们认识,已经是十多年了。”

“说下去,别想瞒我。”马璘冷冷道。

空见倒抽一口凉气,低声道:“老僧初入这个部落,不过是为了宣扬佛法。族长允许我讲佛,我就经常在部落里居住。”

“然后呢?”马璘逼问道。

空见叹息一声道:“然后……然后我在这个部落里就有了一个孩子。孩子的母亲,是族长的女儿。”

马璘咧了咧嘴,看着苍老干瘪的空见道:“你老高寿?”

“七十二了,练过一些粗陋拳脚,身体还好。”空见摇了摇头,继续道,“族长把女儿献给我作为礼物,我就接受了,之后就有了那个孩子。这个时候,我和这个部落的缘分就分不开了。”

马璘点头:“然后呢?”

羌人和吐蕃人乃是同族,都有以妻女待客的习惯。想到干瘪的空见和红脸庞的羌人女子在一起的样子,马璘便觉得极为古怪。

“之后……之后我便知道了族长的身份,知道了之后,我便有了野心。”空见费力的仰起头来,喃喃地道。

第一百零四章机遇

“我从长安来,誓愿在西域弘扬佛法。虽为龙兴寺首座,十年来却终一无所成,唯一肯听从我的就是这个羌人部族。”

“这一个小小的羌人部族只有两千余人,我根本没把他们放在眼里,直到我知晓了他们的真正身份……”

空见忍着痛疼,缓缓地讲述着。

在马璘听来,这实在是一个极为简单的故事。

在羌塘高原之上,美丽的狮泉河畔曾有一大国名为象雄,地方数千里,传王统十八代,威震羌塘。后来松赞干布在高原上崛起,以其妹嫁到象雄后被国王冷落为借口吞并了象雄,国王李迷夏失其国,其地并入吐蕃,被分为数个东岱。残余王族逃散象雄各地,等待时机欲要复仇。

百余年间象雄王族多次寻机兴兵,却都被吐蕃赞普打败,余众越来越少,不得已穿过白石滩,翻越雪山来到于阗南山居住。

这一个部族,便是空见弘扬佛法的部族。年迈的羌人族长李贡布,曾在盖嘉运手下当过译人的前安西军士卒,便是末代象雄国王李迷夏嫡系后人。

李贡布已经六十多岁了,一生没有儿子,唯一的一个女儿,被他献给了空见这个佛爷。因而空见和他女儿所生的孩子,便是象雄王族唯一的传人了。

有唐一代,佛教在中国大兴,僧人多有远涉流沙前往天竺求佛经者,也有为弘扬佛法而不顾一切者,空见老和尚便是这样一种极为狂热的僧人。空见在长安时已是名僧,受指派为龟兹龙兴寺首座,雄心勃勃前往安西弘扬佛法,结果却屡受挫折。佛法信众唯有安西汉民,汉民也非是独尊佛法,而是和儒教等同。至于他想要引导诸胡改宗佛祖,更是很难办到。

偶然间知道了他的孩子的身份,狂热的空见和尚心中自然便是滋生了野心。若是他的孩子能够成为象雄的国王,能够在高原上占据大片的土地,拥有大量的子民,那他便可在高原上传法,让更多的吐蕃人成为佛祖的信徒。

所以他一直在等待,等待着有合适的机会,跟着李贡布一起翻过雪山,去恢复象雄故国的王统。

空见等了好几年,却没有等到这样的机会。最终等到的,却是安西新军正在清剿南山羌人的消息。

这件事情其实是极为隐秘的,消息被严格限制在于阗国附近,空见也是刚知道这件事。知道安西军正在做什么,空见立马就坐不住了。他知道若是再等下去,象雄王族怕是就再也不复存在了。

所以他立刻就离了龙兴寺,赶到了象雄人居住的山谷。这个山谷极为隐秘,是以安西新军居然是没有找到。

暂时没找到,以后迟早是要找到的。空见告诉了李贡布安西军要杀光南山羌人部落的消息,李贡布也明白安西无法留了,便匆忙带着族人想要翻越雪山,冒险回到羌塘高原上的故乡。

没想到唐军居然是在最高的地方进行伏击,这才会造成这样的局面。

被马璘抓住,他所有的希望都化作了泡影,现在唯一的希望,就是马璘能够放过他的孩子。毕竟他是汉僧,他的孩子也有着一半的唐人血脉。

老和尚趴在地上,忍着痛疼苦苦的哀求着。马璘轻轻点了点头,嘴角现出一丝笑意。

这运气还真是不是一般的好,明年就要兵发羌塘了,居然有这等收获。这些李迷夏家族的追随者,绝对值得好好利用一番。

若是利用得当,当真是胜得十万雄兵!

挥了挥手令亲兵们把老和尚拖出去关押起来,又命人去请几位心腹幕僚,马璘轻轻拍着椅背,忍不住笑出声来。

“万里休言道路赊,有谁教汝度流沙?只今中国方多事,不用无端更乱华。”

韩昌黎斥责译经僧人的这首诗,马璘是极为赞同的。僧尼不事生产,于国无用,马璘对于和尚们也没有什么好感。不过佛教虽是外来胡教,却已和汉族文化融为一体,想要割裂已不可能。

这个时代多的是充满理想主义的僧人,愿意用生命来弘扬佛法。那些远涉流沙求取经书的僧人是这样的人,放弃长安的繁华不远万里来到安西的空见显然也是这样的人。

根据马勇所说,显然空见已经完全掌握了李迷夏后裔。既是如此,完全可以通过他来控制李迷夏后裔。有了象雄王族这块招牌,明年兵发羌塘便是师出有名,高原上的吐蕃人也更容易被分化,不容易合力对付安西军。

至于空见,以他对于弘扬佛法狂热的程度,只要许诺他在羌塘弘扬佛法,让他合作应该不是难事。空见是汉僧,汉僧对于大唐的忠诚是毋庸置疑的。用空见来控制象雄王族,对于明年兵发羌塘极为有利。

……

隋唐之际,突厥为汉族祸患,控地万里,铁骑百万,然终败于中国者,非是因为大唐太强,实因突厥内乱。若非因突厥人不断相互攻伐,突厥汗国哪里会那么快就败亡。

这里边自隋至唐长孙家族两代名臣多次远涉漠北,摇唇鼓舌离间分化,挑动突厥大小可汗相互攻伐,实乃首要之功。李靖三千铁骑灭突厥,被封为一代军神,然彼时突厥时已成为强弩之末了。

太宗初等大位之时,尚且被迫在渭水边签下城下之盟,几年时间,国力又能强到哪里去。渭水之盟后过了几年突厥汗国便突兀覆灭,主因便是内乱,这其中有其内部大小可汗分立的因素,也和唐人的拉拢分化不无关系。若非是长孙家族这些人在漠南漠北多方奔走,苏定方李靖又怎么可能一举成功。

入唐之后,突厥部族为唐之臣属,世代受唐征发,阴山贵种雄风不再。其后吐蕃人在高原上崛起,又成大唐腹心之患。

薛仁贵领兵击吐蕃兵败大非川,跟随唐军上高原的突厥精兵损失惨重,引发单于大都护府突厥部族的暴动,突厥王族阿史那氏趁势复兴,后突厥汗国建立复雄沙漠,虽无之前突厥汗国之声势,却依旧成为大唐北方最强的敌人。

数年之前,回纥首领怀仁可汗与唐朔方节度使王忠嗣共击后突厥汗国,怀仁可汗杀后突厥汗国白眉可汗,献于长安,后突厥汗国灭亡,蓝突厥贵族彻底失去了对草原的控制。后突厥汗国的灭亡依然是因为内乱,而这里面大唐的分化拉拢又是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大唐虽强,实则强敌环伺,能够称为天可汗,兵锋是一方面,手腕权术起到的作用或许更大。

吐蕃人在高原之上,不过是一些羌人部落的简单联合。只是到现在为止,大唐还没有成功分化过吐蕃人。而现在,马璘却是看到了一个机会。

在原本的历史上,吐蕃虽在安史之乱后不断侵吞大唐疆土,吐蕃帝国的崩溃却比大唐还要早几十年。苯教和佛教之间的争斗,是最直接的原因,末代赞普信奉佛教抑制苯教,与信奉传统苯教的吐蕃王公彻底对立,曾经强悍的吐蕃帝国很快便毁于一旦,而且整个高原再也没有重新统一过,四分五裂的局面一直到被元朝控制才结束。

崩溃后的吐蕃帝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