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军事电子书 > 边唐 >

第27章

边唐-第27章

小说: 边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马璘听了这话,身体里残存的关中汉子马璘本能发作,不由自主的鼻子一酸,差点儿掉下泪来。

封常清走了过来,用力拉住马璘的手,用看子侄辈的目光细细打量了马璘一番,点了点头微笑道:“仁杰,老夫听到你平安回来的消息,立刻就赶过来了。这次你建立的,可是盖世功业啊。班超陈汤之功不过如此,马少保有子如此,九泉之下亦可含笑瞑目了。”

马璘拱了拱手道:“大夫谬赞了,路上也折损了不少袍泽,马璘实在惭愧。”

“隆冬季节翻越葱岭,带回了数千汉家儿郎,这已经很不错了。听说你还于万军从中阵斩了大食人的大将和元帅,带回了他们的首级?首级在哪里,让老夫看一看。”封常清呵呵笑着,直截了当地道。

马璘心中猛地一突,没想到这么快就要和这位安西宿将对上了。想着就要和这位自己一直很敬仰的安西名将起冲突,马璘瞬间觉得无比的荒谬。

齐亚德和并。波悉林的首级都在李绾那里,之所以舍其求远,取道于阗送往长安,为的就是避免被都护府的人分去功劳。封常清是高仙芝的心腹,和高仙芝又有主仆之义,他行事自然是会站在高仙芝的立场之上。这个时候他来要人头,马璘又从哪里给他?

“怎么,仁杰,可是有些不方便让老夫看?”见马璘神色踌躇,封常清呵呵笑道。

马璘咬了咬牙,点头道:“的确是有些不方便,大夫见谅。”

“这么说,仁杰是不准备把人头送到都护府,而是准备直接送到长安了?”

马璘抬起头来,直视着封常清灼人的目光,点头道:“是!”

事到临头需放胆,既然已经被封常清看出来了,那就没有什么好掩饰的了。

前世敬仰是一回事,现在是另一回事。心中虽然别扭,却也顾不得那么多了。

高仙芝注定回不来了,王正见注定是个短命的安西节度使,想要主边安西,封常清才是真正的对手。

在原来的历史上,封常清便是大唐安西最后一位名将,也可以说是功业赫赫。可是以封常清的性子,必然不愿向河中伸手。要想让今日河中布下的种子开花结果,必须要踏着封常清上位。

除非放弃这个目标,否则两人之间的对立,那是早晚的事情。

“呵呵!好,好!”封常清大声笑了起来。

站在这位老人面前,由于残存的关中汉子意识的影响,马璘还是感觉很有压力的。一月的疏勒依旧是天寒地冻,马璘背上却不觉有了一丝凉意。

马璘深吸了一口气,努力让自己站得更直了些。

阴谋被人识破,那就成了阳谋。不过自己并无私心,问心无愧又有什么好害怕的。

封常清挥了挥手,白孝德知趣的走入拍卖场内,庭树之下便只剩下他和马璘二人。

“仁杰毕竟是少年心性,事情做得着急了些。你做的事情,天宝六年高大将军也做过,那次便是老夫的主意。那一次,老夫把高大将军推上了安西节度使、副大都护的高位,如今仁杰如此做,不过是做老夫做过的事情罢了!这点儿小小伎俩,以为能瞒得过老夫么?”

“做过的事情,未必便不会再成功。”

“这么说,仁杰是有意角逐节度使的位置了?”封常清呵呵一笑道,“你来到安西刚过十年,难道以为自己真的有机会么?”

“谁人为安西节度使,是今上决定的事情,马璘不敢妄言。”马璘再次深吸了一口气,直视着封常清道,“马璘自问并无私心,肝胆可昭日月!马璘斗胆说一句,马璘心里一直很敬佩大夫,若真能为安西节度使,一定还要多多倚重大夫。大夫在安西的地位,绝对不会比现在要低!”

“呵呵!若真有那一天,老夫一定能想起这句话。”封常清笑了起来。

马璘抽了抽嘴角,他自然明白面前这个老人绝对不会把自己的许诺放在心上,可是心底里对于这位将军的敬重,还是让他说出了这句话。现在的他地位在这位老人之下,说这样的话未免有些不合时宜。

“年轻人啊,真是……真是……总是把事情想得太容易,总是把别人看得太弱小,呵呵!”

封常清看着马璘,缓缓地道:“我听说仁杰来安西之前,曾经在市井中厮混了几年,在游侠儿中也是出了名的?”

“少年时荒唐,大夫莫要笑话。”

封常清摇了摇头,大笑道:“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少年意气,何等壮哉。老夫若非是身有残疾,手无缚鸡之力,也愿于市井中白日杀人,搏一个豪侠之名了。”

马璘脸色微微变了一下。

封常清笑了笑,把一本卷宗塞到了马璘的手里,道:“长安市上这几桩命案,仁杰应该没有忘记吧?”

马璘翻开卷宗看了看,不由得抽了抽嘴角。

“大夫,你这是什么意思?这些命案,和在下又有什么关系!”

“这些案子,看似查无实据,实则颇有关联。长安市中游侠儿众多,里面也有贪婪之辈,就算是十年过去了,可要找几个人来指证仁杰,应该不难。”

封常清直视着马璘,冷冷笑道:“一个背负了几条命案的人,无论有多大的功劳,天子也不可能让他持节一方,仁杰,你说是也不是?”

马璘默然片刻,苦涩一笑道:“这些死的人,都是该死之人。马璘还是那句话,问心无愧。大夫,我和你有何仇怨,何苦这般苦苦相逼?”

封常清脸色一沉,厉声道:“然则高大将军和老夫与你有何仇怨,仁杰为何对我二人这般苦苦相逼?”

说完封常清从怀里掏出一张纸,在马璘的面前晃了两晃。

那一张纸,赫然便是马璘写给天子的奏章!

……

奏章之上,把高仙芝先胜后败,雨夜中弃军逃跑写了个明明白白。这个奏章发上去,高仙芝想要掩饰失败的规模几乎是不可能的,高仙芝的命运说不定就会发生变化。

高仙芝是封常清的恩主,高仙芝倒了,封常清的日子也不会好过。

在原本的历史上,怛罗斯之战失败后,高仙芝为了掩饰大败,“战死者皆不除籍”,阵亡士卒依然是在安西军的名册之上。这样一来,大败便成为了小败,能够在打败之后依然保全地位,这未尝不是一个原因。

天宝年间战事频仍,边将行事皆是如此,夸大胜利掩饰失败,这样做的也不止高仙芝一人。虽有中官监军,这些太监往往都是被边将买通了的,自然也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若是这个奏章进了中枢,事情被摆到了明面之上,就算是李林甫再袒护高仙芝,高仙芝也必然会受到朝中重臣的攻击。

如今这一封奏章,居然是到了封常清的手上。那么毫无疑问,李绾已经是被封常清给截住了。

说来说去,自己还是大意了。

第三十七章封二的软肋

ps:看《边唐》背后的独家故事,听你们对小说的更多建议,关注公众号(微信添加朋友…添加公众号…输入dd即可),悄悄告诉我吧!

封常清看着马璘郁闷的样子,眼底现出一丝得色。毕竟是个年轻人,做事毛毛躁躁的,想要和自己玩手腕,还是差得太远。

“封大夫,你想怎么样?”

终于等到了这句话,封常清呵呵一笑,指了指里面道:“这里不是说话的地方,仁杰,我们进里面详谈。”

马璘这时才发现自己的人都已经不见了踪影,不知什么时候整座镇守使衙门已经被封常清带来的士卒控制了。

到了这个时候,不妥协已经是不行了。大唐律法森严,杀人乃是重罪,马璘可不想自己一腔抱负尚未得到施展,就顶着个逃犯的罪名亡命天涯。

阴私话自然不能在外面说,二人进入镇守使衙门二堂落座后,封常清看着马璘微笑道:“仁杰少年英雄,又建立了诺大功业,想要一飞冲天老夫可以理解,可是这般对待高大将军,未免有失厚道。毕竟这几年高大将军马不卸鞍,为我大唐立下了赫赫功劳,仁杰,你说是吧?”

“大夫请开条件吧,不过希望不要太过分。不然的话,大不了鱼死网破!马璘就算是成为罪囚,高大将军也免不了失律丧师的罪名,大夫在安西得罪的人很多,没有了高大将军的支撑,恐怕也是无法立足!”马璘抬起头来,看着封常清冷冷道。

封常清疲惫一笑,摇了摇头道:“仁杰,我相信你不会这样做的。从你这次的所作所为看,仁杰乃是名利场中人,岂能因为一时之意气,断送了自己的大好前程?”

马璘道:“大夫又何尝不是名利场中人?是不是鱼死网破,就要看大夫开出什么条件了!”

封常清锐利的目光看着马璘,马璘毫不畏惧,与封常清对视。

面对着这位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他的压力极大,可是河中的种子已经种下,由不得他放弃。

数息之后,封常清点了点头,道:“既然仁杰不准备念高大将军旧情,那老夫也就直说了。这一次怛罗斯之败,大将军和安西众将商议,上报的汉军折损乃是五千人,所以仁杰带回来的士卒之人数,必须要削减才行。”

“大夫,欺君之罪,比杀人之罪更甚。”马璘道。

“仁杰以高大将军为何人!仁杰以安西众将为何人!”封常清脸上现出激愤之色,沉声道,“高大将军和安西众将作此决定,绝非是出于私心!”

马璘冷笑一声,没有说话。虽然是谈条件,做戏也是少不了的。既然已经做到这里,双方就都准备妥协了,说什么做什么,都不过是为了争取最大的利益罢了。

“仁杰,我安西四镇孤悬西陲,四面皆敌,万里转运何等艰难!朝中诸公多是重文轻武之辈,每年都有人上疏求拔四镇!仁杰,若是朝中诸公知道了这次我安西军的损失,拔除四镇的议论必然再起!仁杰投军十年,所为何事?若是天子心中动摇,当真拔除四镇,我安西军百年血战所开拓之疆土拱手让人,仁杰十年辛劳岂非也毁于一旦!”

马璘点了点头,这话倒也颇有道理。

“当是之时,我等并不知道仁杰会带这么多健儿们归来,为了安西四镇计议,才做了那般决定。奏章之上,不惟高大将军和我署名,李嗣业、段秀实、荔非元礼、程千里诸将也都列名其上,更有监军中官的参与。仁杰,你的奏章若真到了朝堂,你可以想象会有什么后果!所有的安西军将都将背负欺君之罪!”

“若是这样的事情发生,且不说极有可能引发拔除四镇的动议,就算是四镇不被拔除,仁杰心愿得遂当了这安西节度使,难道准备以一己之力镇守安西万里疆域么?恕老夫直言,以仁杰现在的能力,当一镇守使尚可,没有这些老将的襄助,当节度使根本就是祸国殃民之举!”

马璘笑了笑,道:“这么说,高大将军和封大夫乃是赤心为国,没有一点儿私心了?”

封常清脸色一滞,哼了一声道:“不能说全无私心,只是公心终究是多于死心而已。仁杰应该清楚,安西靠的就是这些百战宿将,若是这些人全部倒了,会有什么后果!”

马璘点了点头。

封常清说的很有道理,安西与别处不同,距长安万里之遥,转运极为艰难。从侯君集击破高昌设立安西都护府开始,百余年间四镇存废的争论便从来没有停止过。持此议的并非都是肤浅之辈,更多的乃是所谓的名臣,比如开元年间的姚崇宋璟便都是此类人物。

以大唐之国力,维持四镇也许是一个负担,可是从汉族长远来看,汉军在西域的存在是必要的。

任何一个地方,要么汉民占据多数,要么当地人融入汉族文化圈子,这样才能永久地成为汉人的土地,不至于给子孙后代带来麻烦。河中是这样,安西四镇同样如此。所以无论如何,四镇绝不可废。

“所以啊,仁杰,若是高大将军和安西众将因你而得罪,导致我安西四镇有所闪失,仁杰自己也不愿意吧。”

封常清脸色转和,笑吟吟地道:“为了我大唐安西万里疆土,为了百年来战死在西陲的汉家儿郎,仁杰这一次必须要委屈一下。高大将军和安西宿将报了折损五千汉兵,你这次带回来的却有近七千人,这个数字若是不削减,必然会出纰漏。”

马璘沉默片刻,开口道:“大夫所言,未免有些危言耸听!朝中重臣多有主张拔除四镇者不加,不过是否拔除四镇,别人说了不算,只有天子说了算!如今我带回数千精锐,安西汉军实力有所恢复,这个时候,你认为天子会听那些朝臣的话,拔除我安西四镇么?”

“我安西军名将如云,纵然尔等全部得罪,也有年轻一代可以顶上来。不瞒大夫,这次马璘带着数千汉家儿郎纵横河中,从中也发现了不少少年栋梁,只要再稍稍磨练一些时日,未必就输给了那些老将。”

“这样说,仁杰是不准备答应,非要置我等于死地了?真要是鱼死网破,仁杰自己也只能穷途亡命,一定要这样么?”封常清脸色一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