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军事电子书 > 边唐 >

第254章

边唐-第254章

小说: 边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今大唐四夷已清。从此之后安享太平就好,名将在开疆拓土时有用,在太平年岁里珠玉蒙尘那是逃不掉的,能够避免兔死狗烹的命运已是不错。

陛下不是兔死狗烹的人,殿下如今看来更不至于如此,能让自己这位恩人平安回到长安城享福,张巡觉得自己也算是报恩了。

当然他考虑事情的重点也并非是报恩,而是为了大唐的江山社稷着想。一个威望极高功劳极大的名将长时间拥兵在外,对于大唐绝对没有好处。相对于报恩,他更看重的还是大节。

去了龙武军军营的安西密探并非是真正的精锐。真正的精锐都没有在报捷的队伍之中,而是和密探大首领米雪呆在一起。

这次来到长安城。米雪有一种奇怪的感觉,说不上什么原因,就是觉得压力少了不少。那种感觉……以往在长安城时就好像有很多眼睛在暗中看着她一般,而现在这些眼睛却似乎全都消失了。

这是一种直觉,而米雪向来相信自己的直觉。看这个样子,那些隐藏在暗中的强大势力,似乎都是受损严重,所以她到了长安城,却没有人在暗中监视她。

米雪离开漠北时,庭州后续的情报并没有传到漠北,所以她自然不知道丽竞门的绝大部分精锐已经被高林山他们用元戎弩射死,连大名鼎鼎的高将军也是如此,想要逃出去报信却被乱箭射杀。长安城这边,如今丽竞门的力量已经是极为微弱,且都是隐藏在宫中,根本没人出来监视她。

至于波斯寺,米雪同样不清楚波斯寺的所有强者都已离开了长安城,如今长安城内只保留了传讯的据点和那些被收买的大唐文官。虽然她是去而复返,反而安西密探反倒是成了长安城内第一地下势力。

不知道这些,根据直觉米雪却能做出正确的判断,报捷的那些兄弟们在龙武军军营之内,自然是被龙武军严密监视,而她则是按照之前的计划,开始在长安城内设置鹰奴的据点。

这不算是什么难事,买下一处交通方便却又荒僻的院落,留下几个精干的兄弟即可。如今长安城中极为混乱,所有人的目光都落在朝堂之上,没有人会注意这些小事。

据点建立起来之后,第一只猎鹰被放飞出去,它将会飞到中受降城,然后再有猎鹰从中受降城出发飞往将军的大军,把据点已经建立的消息传递过去。当然同时传过去的消息,也有将军的侍妾们将会跟着密探们一道返回碛西,而李绾和杨幼娘已经准备赴死的消息。

这次来长安之前,将军并没有提及扶风郡王府的人们该如何的事情。米雪心里觉得将军实在是薄情了些,只希望将军收到消息之后,不要责怪自己多事。

因为这一次的献捷,长安城内变得很是热闹。而因为报捷文书上的几句话,士林之中不出所料引起了巨大的波澜。秦楼楚馆之中,酒肆茶铺之内,文人们都在激烈的争论,马璘马大将军该不该被扣上武安君第二的帽子。

尽灭铁勒九部,扫平整个回纥汗国,前后杀人超过百万,在很多人看来这是空前绝后的大业绩。草原蛮族历来便是大唐的一大难题,虽然威胁不如吐蕃,却向来极难驯服。太宗朝时李卫公灭突厥,北方很是安静了几十年,不料数十年之后单于大都护府突厥人暴动,突厥汗国死灰复燃,直到十几年前王忠嗣才伙同回纥可汗灭掉了这个强大汗国。

回纥倒是和大唐大体相安无事,然而毕竟也是蛮族,剽掠成性,边境上摩擦也是没有断过。这次陛下决意灭掉回纥,大伙儿当时可是没有人反对的,都是发誓要灭此朝食,永绝后患。

可现在呢?马大将军奉旨出征,正是实现了大伙儿的愿望,不过是杀人杀多了些,却让那些蛮族再无出头之日。现在你们却指责马大将军暴戾恣睢杀人太多,这是什么道理?

这是支持马璘的士子,以血气方刚的年轻人居多,而在指责马璘的文人们看来,漠南漠北皆是大唐版图,回纥各部亦是大唐之民,此次王师北征,乃是吊民伐罪,王师就该有个王师的样子,令远人畏服也就是了,岂可这般大肆杀戮?以堂堂之师杀人老弱妇孺,岂是王师所为,存灭国,继绝嗣,才是王师该做的事情。马大将军这一战固然杀得痛快,却让那些远方之人离心离德,便是暂时隐忍,心中终是不服,将来必成后患。

武安君白起坑杀四十万赵国降兵,自己最终也不得善终,如今城内流言四起,马大将军的下场已有征兆,只怕无法逃出武安君之宿命。到了那个时候,马大将军必然会后悔今日之事云云。

当然也还有一些人认为武安君第二也不算是什么坏的名声,没有武安君坑杀赵卒,哪有秦国一统天下。如今马大将军为大唐军神,天赐福将,一次杀人便是百万,比武安君杀人还多,既是如此,又如何能说是武安君第二呢,分明是比武安君还要厉害。

这般纷纷攘攘,一直在长安城里持续着。加上之前关于庭州的流言,这让马大将军始终是置于舆论的中心。士林中人们在争论的同时,也在等待着太子李亨的决断,看这次又获得了一桩灭国之功的马大将军,这次能得到什么样的赏赐。

监国太子李亨却显得极有耐心,报捷的将士们到长安数日了,赏赐的事情只字不提。足足过去了十日时间,李亨这才以监国太子的名义发出谕旨,依旧是没有提赏赐之事,只是令北海道行军大总管马璘和各路北海道行军总管速速班师,然后一同到长安城商议赏功之事。

各路使者奔出长安城的同时,谕旨也已经公开贴在了兴庆宫前和朱雀大街之上,这也是极不寻常的举动。因为这一道谕旨,长安城中再次掀起一番波澜。

事出反常必然有因,没有任何赏赐,这个大伙儿都能明白,这是太子殿下决意承认陛下如今不在长安城了。这样的灭国之功,只有陛下才有资格决定赏赐,殿下不肯进位登基,这便没有赏赐的资格。

而宣召有功将领入京,放在以往便是最寻常的一个举动,然而这般公然把谕旨贴出来,却是显得太不寻常了。殿下这般做的目的究竟是什么,人们都在猜测推敲,在不同的人心中,自然是会有不同的答案。

作为计划的制定者,张巡自然知道答案是什么。虽然他和太子都对于马仁杰的忠诚极有信心,然而还是准备测一下人心,看一看马少保之子会不会奉命入朝,接受放弃碛西主将地位,离开大唐权力中心的命运。

张巡相信马仁杰的人品,相信他一定会顾全大局,一定会来长安城。不过人心最是难测,这样做他认为很有必要。而与此同时,各路漕船络绎不绝,物资接连不断的往长安城囤积。虽然觉得没有可能,可是他还是做了最坏的打算。

ps:厚颜求票……

第三百五十四章池鱼

谕旨已经公开发出,往各地传旨的使者已经离开了长安城,告捷的安西将士们自然也没有继续留在长安城的理由了。监国太子李亨亲自到勤政楼下送别,可谓是给足了碛西边军面子,之后几十位安西健儿便带了太子殿下给的财物赏赐出了安远门,准备回碛西复命。

龙武军大将军陈玄礼奉天子之命带着百官和八百龙武军骑士将安西健儿们送出城外三十里,眼看着安西健儿们策马离开之后,这才带着百官回城。

扶风郡王府后院,米雪和杨幼娘看着二三十个各族女子拿着简单的行李,挤进几辆平日里用作采买的破旧马车之中。

为了掩人耳目,不能动用太多的马车,虽然极为拥挤,然而事急从权,自然也顾不得那么多了。

这次安西密探们从漠北而来,随身带的火药自然不多,全部都留给了杨幼娘,如今在二人脚下所站的位置,便是买了二百多斤的颗粒化火药,引线米雪也已经安置完毕,引燃的位置只有杨幼娘一人知道。

“好好把她们送到碛西,告诉我夫君,幼娘终归不会对不住他。”

马车的门缓缓关上,杨幼娘轻轻咬了咬嘴唇,轻声道。

兴胡女子点了点头:“我会的。——其实你也未必要死,若是到时候有机会,能逃出去还是要逃出去。”

“呵呵。”杨幼娘淡淡一笑,摆手示意米雪离开。

米雪轻轻叹了口气。也就不再多说。十几位安西密探扮作车夫和仆从,护送着马车出了扶风郡王府,来到了长安城西市之上。

没过多久。采买的马车连同车夫和仆从们赶着沉重的马车又回到了延康坊里,看样子是购买了不少的东西。与此同时一个胡商的车队缓缓离开了安远门,向着西方而去。

长安城如今并不设防,胡商们每日里依旧是来来往往,所以没有人注意这个寻常的商队。而扶风郡王府中,那些侍妾们每日里的活动范围仅限于后院,后院乃是扶风郡王府的禁地。虽然一次性少了二三十人,可是自然不会有人发现。

几辆破旧马车回到了郡王府后院,所有的人都退了出去。杨幼娘看到从马车里钻出来的兴胡女子不由得微微一怔:“你不回碛西去么?”

米雪摇了摇头,轻声道:“我来此地,便是主持安西密探在此间的事务。所以这一次将军的侍妾由别的人护送回去,我还得留在这里。”

杨幼娘哦了一声。轻轻点了点头。

米雪看着杨幼娘道:“本来我在长安的事情。不该让夫人你知道。我再来见夫人一面,也算是自作主张。我是想告诉夫人不要着急赴死,不到万一之时不要去引爆火药。夫人能够活下去,将军总归是高兴的。”

杨幼娘凝视着兴胡女子,轻轻点了点头:“如此……多谢了。”

兴胡女子落落大方的一笑,也没有再走大门,直接顺着院墙便翻了出去。

杨幼娘默然良久,重新打起精神。开始打理郡王府的日常事务来。她也暂时不再去找流言的源头,看这个样子这位兴胡女人和夫君他们已经知道是谁在捣鬼了。眼下刚把那二三十位女子送走。扶风郡王府正该保持平静,这样才能避免有心之人起疑心,好让她们从容离去。

虽说已经抱定了赴死之心,可是刚才那个兴胡女子的一番话,还是让她安心了许多。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她自然不会选择死亡,她还想多陪着她的男人一些时间呢。

……

陛下依旧没有音讯,长安城内表面上依然平静。对于马大将军功过的讨论却是更加的激烈,每日都会有文人因为意见不同而大打出手。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人从太子殿下的谕旨里读懂了一些东西,平静的水面之下,暗流更加的激烈。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太子殿下的意思是要刀枪入库,马放南山了。换句话说,也到了兔死狗烹的时候了。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古往今来的史册之上,这样的事情不知道发生了多少。功臣名将能够得善终的,向来少之又少。

好在陛下是少有的仁君,太子殿下又是至孝之人,在长安城的人们看来,太子殿下自然不至于诛杀功臣,然而寻个由头削官夺爵之类的事情怕也是免不了的。

北征各路大将之中,最可能倒霉的,大伙儿公认将会是马大将军。不管是支持马大将军者还是反对马大将军者,都是认可了这个事实,明白马大将军将会从大唐权力巅峰之上跌落下来。这也难怪,马大将军权势太重,太子殿下心存忌惮也是正常,能够落个富家翁的结局,这已经是难得的恩遇了。

而第二个被公认将要倒霉的,经过长安城人们的一番议论之后,也是很快达成了共识。这位将军不是别人,正是这几年在东北战场是百战百胜,将东北二虏几乎灭族的少年将军李璟。

李璟麾下多是两京子弟,他也是长安百姓们的骄傲,虽然马大将军也是长安子弟出身,然而由于手下都是碛西军汉,所以长安百姓们在感情上甚至更倾向于李璟一些。然而客观分析之后,大伙儿都认为李璟这次要倒大霉了。有人甚至断言太子殿下可能不会对马大将军如何,可是根基不稳的李璟下场一定不会好。

原因很简单,李璟虽然得陛下喜爱,称为我家英物,然而他却有一个极为尴尬的身份,他是章怀太子的后人。以陛下的风格胸怀,自然可以看着他建功立业,而太子殿下却没法看着一个血统高贵的皇室子弟在边境之上手握重兵,因为那对于他的权力将是最为严重的威胁。

长安城的百姓们都极为惋惜,然而却是没有办法。太子再仁德,也不能看着章怀太子李贤的后人手握重兵。那些家中有子弟在平卢军中的,则是开始担心自家子弟,希望自家子弟不要卷到这件事情之中,遭受无妄之灾。

当然此时太子李亨和张巡的注意力都还没放到李璟身上,他们看着的还是马璘。李璟相比于马璘,实在是太微不足道了,根本无法对大唐江山社稷构成威胁。而且李亨现在的首要目的还是找回他的父亲,暂时也没有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