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军事电子书 > 边唐 >

第22章

边唐-第22章

小说: 边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安西军在这场风暴之中,基本算是一个旁观者。数千百战精兵的存在,更多的作用是给咄曷信心,具体的杀戮并没有参与多少。

“将军,这个咄曷是个野心极大之人,我们现在帮他,会不会被他利用了?”杜环看着前面那座火光中的村庄,低声问道。

马璘笑了笑:“这件事情,也是我所考虑的。放心吧,他想要成为河中王,势必要背靠大唐。任何野心都需要付出代价,咄曷的代价便是康居人口的减少。等到粟特人的数量足够的少了,他想要背弃大唐再无可能。”

“河中之地在西陲算是肥沃的,波斯人称飒秣建为人间天堂。等到粟特人数量足够的少了,汉人刚好可以大规模的移居过来。到了那时,不管咄曷有什么野心,也只能是乖乖的自认大唐的藩属。再过百年,昭武九姓和粟特人将会成为过眼云烟。”

杜环目光闪亮,道:“将军之意,不是让河中成为安西四镇,而是要再造一个西州?”

马璘点了点头:“正是如此!唯有汉家衣冠在此地占据优势,这块土地才算永久属于大唐。即便是神器更易,这里也依旧属于我汉人所有。不然的话,今日之举又有何意义?”

杜环用力点了点头。

……

安西军的活动范围,被马璘死死限定在飒秣建城二百里之内。这个范围之外的波斯人,安西军不再提供援助,而是让咄曷自己去解决。

大军在飒秣建周围扫荡了五日时间,已经基本达成了预定的目标。这个范围内的波斯人和背弃祆教粟特人被杀了个干干净净,而咄曷手下召集来的狂热祆教教徒也达到了一万五千人。

并非是咄曷召集不到更多的人手,而是康国养兵的极限就是这么多了。这样的一支军队作为常备军,至少在数量上已经赶上乌勒伽时代了。

一万五千人,数量上已经是超过了马璘麾下兵将。汉家儿郎和部族兵加起来,也才一万出头。

手下有了这么多军队,咄曷的目光便有了不同。这一次他居然来拜见马璘,想要安西军留下更多的从他的家庙里拿走的财富,以便让他的手下可以度过这个寒冷的冬天。

马璘自然是毫不客气,出手把咄曷狠狠地羞辱了一顿。咄曷虽然擅长杀人,可是长安游侠儿马璘却是技高一筹。

咄曷此次实在无礼,若不是因为不想让汉家儿郎再有死伤,他甚至有击溃咄曷手下这批乌合之众的想法。

咄曷被马璘狠狠揍了一顿之后,再次变得老实下来。见无法从安西军这里得到好处,他只好另寻它法。无论如何,在河中维持一支一万五千人军队都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

怛罗斯之战后,一部分粟特人和大部分波斯农民都被并。波悉林渡过了药杀水,正在准备进攻安西四镇。而现在,并。波悉林被杀的消息正在向各个方向蔓延,很快就会传到药杀水对岸。

到了那时,真正的好戏才正式开始。

那个时候,将会是河中各大势力的一次大火并,药杀水东的波斯部族必然会报仇雪恨,和粟特人来一场灭族之战,甚至费尔纳盆地的西突厥部族也会牵扯进来。咄曷如今已经占据了先手,能不能攫取最大的利益就看他自己的了。

至于马璘和麾下的安西健儿,则是不准备再掺和这一幕大戏。每一个汉家子都是宝贵的,犯不着放在这里和这些土著消耗。

所以把咄曷胖揍了一顿之后,安西军大军再次出发,浩浩荡荡的离开了飒秣建城,正式踏上了归途。

同一时间,咄曷的大军大部分也出了飒秣建,开始把肃清波斯人的运动向北方扩展。

安西军不肯再帮忙,咄曷便只好自己动手。

……

在马璘的大军之内,有着咄曷的两个儿子和默啜的一儿一女,这是双方之前就有的约定,是要送到长安的。万一咄曷在河中遭到失败,他们便是乌勒伽后裔东山再起的种子。

十月的天气已经极为寒冷,却挡不住归心似箭的人们。有着足够数量的马匹和骆驼,大军的速度也是极快。沿着大河向东走了数百里后,大军便折向西南,准备经吐火罗取道葱山南麓,经鸟飞都督府入安西。

一万唐军突然出现在上吐火罗,当地土王吓了一大跳,见到唐军的旗号,连忙惶恐的开城请降,战战兢兢地拿出大唐天子册封的文书信物。

这已经到了丝路南道了,距离鸟飞都督府已经不远。这里的土王算是大唐的藩属,当然,只是名义上的。即便是吐蕃人最盛的时候,这里的土王也没忘了派遣使者向大唐朝贡。如今大唐打通了从葱岭南麓通往乌浒水流域的道路,土王对于大唐自然更是恭敬。

马璘这次只是借道,并非奉命征伐,他知道自己这一万灭国之兵的确是把这位土王给吓坏了,也是好生安慰了一番。

到了这里,已经是乌浒水的上游。河中之地正在凝聚风暴,如今安西健儿们已然是彻底离开了风暴的中心,进入了安全地带。

并非是所有的安西健儿都有马璘这样一具强健的不像话的身体,连日里快速行进,也的确是累坏了。所以尽管安慰了土王,马璘还是命令大军开入阿缓城,准备在里面休整三日。

阿缓城只是丝路南道上的一座小城,一万大军比当地居民的人口还多。土王心惊胆战,生怕惹怒了大军,一怒之下把自己的小城给破了。

好在安西军说到做到,说休整三日就休整三日,三日之后便再次启程,在土王派出的向导指引下,带着土王献给大唐天子的贡品,向鸟飞都督府的方向而去。

而在三日之前,李绾便已经带着五百最精锐的安西健儿,护着宝贵的瑟瑟宝石还有十几个祆教圣女离开阿缓城,当先踏上了归途。五百健儿在葱岭南麓足以自保,大军带着从河中掠夺来的大量财富,速度自然是要慢一些。

李绾的目的地不是安西,而是遥远的长安。

这是马璘和杜环一早就制定的计划,如今也是正式开始实施了。

瑟瑟宝石和两颗大食人的人头献于天子,祆教圣女献于朝中大佬。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了主边安西这件艰难的事情。

为了抓住这一千载难逢的机会,马璘准备彻彻底底的当一次弄臣,投其所好送其所要。

……

第三十章越葱岭

葱岭便是后世的帕米尔高原,清代谓之八帕,直至民国仍是中国领土。后来由于种种原因,这片土地才最终失去控制。前世马璘曾经去过石头城遗址,至于更西的地方由于是在国境之外,并没有真正去过。

当然千年前的关中汉子马璘是去过八帕之地的,讨伐护密、讨伐小勃律的行军他都参加过。身边这八千汉家儿郎中,也有不少曾经参与过这样的行军。等到到了护密,即便不靠这些向导大伙儿也能找到道路平安返回安西。

安西健儿要离开阿缓城,上吐火罗土王极为高兴,给大唐天子准备的贡品极为珍贵是不用说的,还热心的为安西军提供了几十名当地人作为向导。

土王的好意,马璘自然是要领的。可是临走前这些向导们先是给自己提前举行了葬礼,马璘立刻就明白了这一条路绝对不会好走。

所以为了以防万一,马璘命令长行坊在阿缓城内大肆搜刮了一番,为翻越葱岭尽可能的准备物资。当然是采用和买的法子,只是长行坊的出价要比成本低上很多。大军离开阿缓城后,阿缓城内可以说是十室九空,哭声一片。

……

葱岭南麓小国林立,东面是安西四镇和吐蕃,西面是大食,可以说是四战之地,各个小国也是大唐、吐蕃和大食争夺的对象。自松赞干布时代吐蕃在高原上崛起以来,除了向北与大唐争夺安西四镇之外,与白衣大食在这一带也是多有摩擦。

白衣大食敌不过吐蕃铁骑,大部分时间内吐蕃人占据上风。由于此次地形的缘故,这种摩擦一般来说规模都不算太大。

自阿缓城向东,地势逐渐变高,道路越来越难行。十余日之后,才过了冰封的科克查河。

到了这里,已经离开了上下吐火罗的地盘,正式进入八帕之地。

虽然早有心理准备,八帕之地路途的艰难还是出乎了马璘的预料。

葱岭南麓的地形是多条东北——西南走向的高大山脉,山脉常年积雪,极为高峻。山脉之间是宽阔的谷地,谷地之中多有大河。

这些地方,每年冬季长达四个月。汉历十一月,正是八帕之地最寒冷的时候。很多地方都是大雪封山,根本无法通行。

幸亏有阿缓城带出来的几十名吐火罗人作为向导,不然在这样的地方非迷路不可。

大军一直沿着河谷前进,每天只能走几十里。这还算是快的,高大将军带着大伙儿西出葱岭时,到怛罗斯一共花了三个月,其中一半时间都是在葱岭中绕路。

高大将军带大伙儿攻打石国,出的是葱岭北麓,那时的天气要比现在好的多。现在可正是冬天,又是最寒冷的时候。

不过马璘准备的物资,却是比高大将军准备的要充裕。飒秣建和捕喝城内的富商都被安西军扫荡殆尽,连同两城之间泽拉夫尚河畔大大小小的村镇城市,不知道多少年的积累,都被马璘这次一扫而空。能够每天吃一次肉,这在以往的行军上可是从来没有过的。

高海拔的地区行军,最是耗费能量。马璘很清楚这一点,在飒秣建时早已准备了充足的干肉,为的便是翻越葱岭时之用。大量的马匹和骆驼用来驮运物资,健儿们尽可能的节省体力,至于老弱和伤兵更是全程在骆驼背上行进。

这可以说是安西军成军以来,最为奢侈的一次行军。这便是身在敌国的一个好处,要是再大唐疆域之内,谁敢干犯军纪可是要掉脑袋的。

尽管马璘费劲了心思,然而进入葱岭南麓以来,局面还是很快变得极为严峻。

寒冬的天气,不用担心会遇到吐蕃人的偷袭,可是这里的地势实在是太多高了,河谷地带也逐渐抬高到了三千米以上。由于连日的行军,不少安西健儿敌不过气疫,倒在了行军的路上。

气疫便是后世的高原反应,这种病在这个时代根本没有好办法。眼看着一个个汉家子倒在路边,马璘的心里极为难受。

他甚至想停下来,让大伙儿在葱岭南麓平安过一个冬天。可是这显然是不可能的,开弓没有回头箭,大伙儿陷入敌国之中,好容易才能够返回故土,哪里还能在这里等上几个月。

最麻烦的乃是骆驼,这些被马璘视若珍宝的家伙,一共有两千多头,进入葱岭区域之后便彻底成了累赘,根本不愿前进。长行坊准备的物资大部分都是在它们的背上,这些家伙不肯往前走,行军的速度就快不起来。

马璘可是准备用这些家伙组建一支骑兵,用于未来的河中作战的,哪里舍得丢弃。这些家伙驮着的财富都是带给家里老小的,没有了这些家伙,这些财富根本无法带过葱岭去。丢弃这些家伙,没有一个人会答应。

没有别的法子,只能是赶着骆驼慢慢走。好在物资储备足够,再加上沿途低价和买作为补充,并不用发愁补给问题。

所有的骆驼都包上了厚厚的毡子,用以让这些金贵的家伙在寒冷的天气里保持体温。过了吐蕃之门折向东北,沿着缚刍水走了几天,便进入了鸟飞都督府。

这里也就是护密国,后世所谓瓦罕帕米尔,乃安西四镇通往吐火罗的要道。

护密国国小人少,不时被吐蕃或者是大唐征伐。几年前安西军刚刚征伐过一次,而吐蕃在河曲之地遭到大败无暇西顾,所以这里暂时算是大唐的领地。

到了这里,已经是十一月中旬了。

李绾的先头部队早已过了护密,护密已经是被搜刮了一番。护密国王见到这么一支大军,急得快要哭出来了。

几经战火,护密王都塞迦审城已经是残破不堪,也实在是没有什么可以掠夺的。毕竟是王师,也不好对护密人煎迫太甚。

这是来过的地方,到了这里,马璘心里算是松了一口气。在这里休整五天之后,带着护密国王给天子的贡品离开迦审城,继续沿着缚刍水向西北而行。

自此之后,便是旧日道路。不同的是,天气比上次来更加冰寒。

吐火罗人在迦审城便遣返了,这时人数便只剩下一半。这一半能够平安回到阿缓城的,只怕是少之又少。

到了这里,便不再需要向导。寻一个冰封河段跨过婆勒川,沿波密川经大龙池,踏上了前往疏勒军镇的道路。

这一段道路,乃是人迹罕至之地。想要从土著人那里取得物资再无可能,沿途道路崎岖,雪崩不断,尽管马璘已经足够的谨慎,还是有不少安西健儿断送在这里。

而在道路边上,有时还能看到冻死人马的尸体。那是李绾带领的精锐,这至少可以说明一点,李绾并没有走错方向。

经过了一个多月的长途跋涉,翻越了不知道多少道冰川和山口,在大龙池畔休整数日,安西军一鼓作气,向着葱岭守捉的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