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军事电子书 > 大话水浒之武大郎传奇 >

第242章

大话水浒之武大郎传奇-第242章

小说: 大话水浒之武大郎传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用屁股去想也知道,如今淮西与河北,是借用的北燕王的手段,亦或者说……他们本来就是北燕王唆使的!

    于无声处闲棋落子,于无形处屡建奇功。

    此事件一出,北燕王武植的名号,已经是彻底响彻天下!

    瞧瞧,都瞧瞧人家北燕王,在燕云稳坐钓鱼台,都无需亲自出手,便搅动天下风云!

    北击金贼,南乱大宋,是为大智慧者也!

    大宋皇帝陛下宋徽宗勃然大怒,刚欲下令派兵镇压,“噩耗”再次传来。

    摩尼教方腊之大本营江南等地,揭竿而起;

    梁山晁盖之大本营山东等地,揭竿而起。

    淮西、河北、江南以及山东,四地百姓同时暴动,遥相呼应,稍有差池,极有可能真的演变成为大规模造反。

    大宋朝廷束手无策,据传大宋宋徽宗坐在龙椅上,一口气没上来,气急攻心,口吐鲜血,险些被气死,幸亏御医救治得当,方使其龙体无恙。

    声势浩大的起义潮,让整个大宋朝廷彻底陷入了慌乱,那些一向被他们看不起的黎民百姓,如今已成燎原之势,势不可挡。

    也就在此时,阳谷县武府主母潘金莲,突然传书给了周侗,请周侗上朝对宋徽宗进言,武府愿意散尽家财,帮助朝廷为大宋百姓解决饥荒,一起共渡难关。

    与此同时,驻守大宋的燕云特使奏上急报,北燕王武植亲笔所书,愿将其名下作坊开设之机密技术,与大宋共享,便愿意命其名下武氏钱庄,无偿借给大宋朝廷一大笔银钱,解决百姓之饥荒。

    当然,北燕王武植还说了,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望大宋皇帝陛下善待百姓,废黜苛捐杂税与繁重的劳役、军役,并严惩各地地方官员当中的蛀虫,还百姓一个朗朗乾坤。

    这前后两道奏折,也不知是被谁给捅出来了,总之是瞬间便传遍天下。

    一时之间,北燕王武植夫妻伉俪,妇唱夫随,大济苍生,安定天下之美名,被世人所传唱。



第481章 跨时代的纪念性一刻

    (破百万字了,感谢诸位书友的支持,多谢订阅、打赏以及投票,我会继续努力,拜谢~)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句话,乃是出自于前朝大唐圣君李世民之圣言,寓意统治者如船,老百姓如水,水既能让船安稳地航行,也能将船推翻吞没,沉于水中。

    这句话的典故以及寓意,可以说是尽人皆知,但真正能做到这一点,记住这句话,真正为百姓谋福利的为君者,自古以来,又有几何?

    另外,北燕王武植之妻,潘金莲所言甚是妥帖,但北燕王武植所言就值得耐人寻味了。

    虽然武大说会无私的共享作坊机密技术,但紧随其后却又说希望宋徽宗善待百姓,并且惩处官员当中的蛀虫,这到底是什么意思?

    似乎,好像,应该是在告诉宋徽宗,你特娘的不把那些只知道往自己怀里搂钱,给朝廷搂钱的狗东西给宰了,继续让那些官员占着茅坑不拉,屎,老子就不会答应给你作坊机密技术。

    就像之前的制盐坊,武大进献给朝廷的虽然的确能够将粗盐制作成精盐,但是杂质很多,味道更是没法跟武氏制盐坊的相提并论,如今只要穷苦人家才买朝廷制盐坊的出产,有钱人只吃武氏制盐坊的。

    武大这是在赤,裸,裸,的威胁大宋皇帝陛下宋徽宗啊!

    自古以来,敢于有恃无恐的威胁一国之君,还传遍天下的,似乎也就他北燕王武植了。

    但是,偏偏他宋徽宗还发作不得,只能笑着把这口气吞下。

    原因无他,有了武大的帮助,他宋徽宗的确可以少费很多力气,反之,如若这般继续下去,宋徽宗又不是傻,逼,如若惹恼了武大,他武大反戈一击,去资助那些要造反的百姓,估计他宋徽宗会头疼的厉害。

    不过他毕竟是一国之君,所以故意拖延时间,其美名曰:要与朝廷重臣来仔细商议一下。

    救民如救火,老百姓已经活不下去了,如若不然,即使武大暗中扶持的势力再能折腾,也不可能会有这么多百姓胆敢起义造反,他宋徽宗还要再商议商议?

    其实这也不能过于埋怨宋徽宗,他毕竟是一国之君,总不能你北燕王武植一句话,他宋徽宗就得听你的,屁颠屁颠的立马按照你的意思行事吧?那到底你是皇帝还是他是皇帝?

    但,武大不这么想。

    他本来就恶心这些狗屁朝廷部门之墨迹,就像后世那样,狗,日,的,普通老百姓想做点生意,办个许可证不送礼,得特娘的磨磨唧唧的磨叽大半年,还特娘的老来找茬,这里不合适,那里不合适的。

    于是乎,武大怒了!

    干特娘的,哪来这么多臭毛病,当官了不起啊?没有百姓给你们供养,你们特娘的吃啥喝啥……贪啥?本来就是在喝百姓的血,吃百姓的肉,你特娘的还磨磨唧唧?行,你磨叽是吧,老子可不磨叽。

    于是乎,武大一声令下,燕云镇安大都督童英,麾下十几万人马,开始在大宋边境大规模调集。

    上次武大追封童贯为燕云护国大将军,让童英感激涕零,更让十万西北边军士气如虹,誓死效命,如今武大一声令下,他们没有丝毫耽搁,便率领最新招募的新兵,浩浩荡荡的开始了大规模的……军演!

    是的,童英打出来的旗号就是要军演,当然也有可能弄成实战演习,这个实战跟后世不一样,童英的意思是他真的有可能率军攻打几个大宋城池来玩玩,做到真正的实战!

    其目的不言而喻,你特娘的宋徽宗再磨叽,我童英就率领大军挥师南下,与大宋境内的起义军南北呼应,掀翻你宋徽宗的龙椅,恰好也可以为父亲童贯报仇雪恨了。

    事实上,的确是有许多出身西北的童贯亲手提拔的大将,意图真的就反了,如若不是武大的威名高,如若不是童英真的选择了严格按照武大的命令行事,他们十几万大军真的会直接挥师南下!

    紧急军报一传到朝廷,宋徽宗脸都绿了,朝廷百官更是噤若寒蝉。

    这就是不讲理啊,除了傻子都知道这是武大在逼宋徽宗赶紧立刻马上做出回应,如若不然,就削死你!

    宋徽宗彻底颜面无存,立刻着手朝廷百官,发布政令,废黜苛捐杂税与劳役,开仓放粮,接济百姓,并且大肆摘去了淮西、河北、江南以及山东地方官员的官帽。

    而早已伺机而动的周侗,趁势开始在这四地大肆安插自己的心腹,这是后话,暂且不提。

    无论如何,在武大的运筹帷幄之下,大宋百姓赢了,这注定是要载入史册的,具有跨时代意义的一刻,虽然宋徽宗没能被推下龙椅,但百姓获得了应有的权益,这就是一场莫大的胜利。

    自古以来,从来就没有过的胜利。

    大宋百姓振臂欢呼,奔走相告;

    而真正的上位者,以及各大势力当权者,则对武大的忌惮更胜一筹。

    年纪轻轻便有如此智谋如此魄力,再过个二十年,那岂不是要平定天下?

    ……

    金国战场以及大宋各地大乱,完全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力,大宋朝廷全部动了起来,包括隐藏在暗处的司空尚风,也再也不能将注意力放在阳谷,或许,他认为这些就是武大的目的吧。

    没有人知道,金莲母子以及秀红母子,已经在大队武府心腹家将的护卫下,乔装打扮,通过武府密道,出城。

    她俩本就是女眷,极少在世人面前露面,何况金莲还刚刚派人给宋徽宗上折子,所以短时间之内并没有其他势力察觉到这一点。

    再加上山东也是处于混乱当中,与武府交情莫逆的各大势力,趁乱沿途制造了更多的混乱,这些混乱地点,杂乱无章,但如果按照张平所预想的逃跑路线捋一下就会发现,这条路线所经过的地点,全部处于混乱当中,无一例外。

    这变相的增加了他们护卫金莲等人安然逃到海上的几率。

    大年三十这一天,晌午时分,一行人终于抵达山东海岸。



第482章 终得团圆!

    (本章加更,借着这一章的好意头,祝书友“墨染寒霜”生日快乐~)

    大年三十是一年的最后一天,为“月穷岁尽之日”,故又叫“除夕”,是我们华夏民族自古以来最为重要的节日,没有之一。

    也就在这一天,阔别已久,已经有好几个年头没能在一起的武大一家人,终于团聚。

    大宋停留在沿海的一些水师,顷刻间便已经被毁灭,金莲等人来时,早已风平浪静。

    巨船不方便靠岸,容易搁浅,所以武大乘坐护卫舰,前来接自己的老婆孩子。

    金莲抱着小武哲登船,与武大四目对视,温柔的笑着,说不出道不尽的温婉可人。

    小武哲吃着手指,好奇的望着武大,突然奶声奶气的说道:“你就是我爹爹吗?”

    是的,小武哲已经马上要三岁了,早已会开口说话。

    他从两岁多开始学着走路说话,便一直听了太多关于武大的传说,所有人都告诉他,他的父亲是一个大英雄。

    今日,他终于见到了传说已久从未谋面名叫父亲的英雄。

    即使当初武大曾经回家看过武哲,可小孩子年幼总是多忘的,早已不记得武大的模样。

    武大被这一声爹爹叫的险些泪流满面,不胜唏嘘。

    忙忙碌碌一辈子,到底图个什么?不就图个家人快快乐乐在一起吗?可现在连自己儿子都不认得自己了。

    武大接过小武哲,抱在怀里,重重的亲了一口,“对,我就是你爹!”

    小武哲有些嫌弃的撇了头,张开手就要去找妈妈,武大胡子拉碴的,扎的小脸疼。

    最重要的是,小武哲习惯了金莲胸前总是软软的,而武大硬邦邦的不舒服。

    武大哈哈狂笑着,不愿意松开儿子,一挥手,豪气干云,“开船!”

    ……

    回到巨船上,这就意味着几乎已经算是绝对安全了。

    秀红抱着孩子过来行礼,被武大拒绝了,一把接过孩子,一手抱着一个,笑的眼都找不到了。

    这是西门庆的儿子,也必然是他武大的干儿子,跟自己儿子没什么差别。

    张平与孙二娘带领众多家将行礼,“参见家主!”

    此次是阳谷县武府的一次大迁移,所有家将全都将奔往燕云,阳谷只剩下一些并不知晓太多机密的护院,继续负责护卫阳谷的职责。

    当然,张平势必留下了接班人在暗中掌控阳谷,正是陈汐。

    想必大宋朝廷短时间之内也不可能难为阳谷,毕竟如今武大的势力非常强大,既然连金莲与武哲都被武大接走了,宋徽宗不可能冒着彻底惹恼武大的风险,去刻意难为阳谷,再者说,阳谷毕竟在大宋境内,为大宋出力良多,宋徽宗不会傻到那种程度。

    “都起来吧,今儿个恰好是过年,吩咐下去,把所有好东西都搬出来,敞开肚皮吃!”

    “是!”

    在海里最不缺的就是吃食,从陆地上带出来的食物,今儿个就无需藏着了,趁着过年,热闹一下,夜犒劳一下众多兄弟。

    小武哲咬着一根手指,呆呆的望着武大,他很好奇,这个抱着自己的家伙怎么这么大本事呢,所有人都听他的?这就是自己的爹爹?

    ……

    在当下这个年月,在船上生活不易,木材稀缺,不过对于武大来说就完全不是问题,作为放火的行家,往盛满煤块的火炉里倒入些许猛火油,随意整就完事了!

    武大亲自动手,弄了无数锅底料,倒进老汤,早有水手从海底弄来最为新鲜的海鲜,龙虾、蟹子、海鱼全都不在话下,每一锅里甚至都扔进去几个王八,大补啊,而且全是无公害无污染的,这要搁在后世,一般人家谁舍得这么吃?

    好几百号人一起如此吃海鲜,那场面,绝了。

    尔后,武大亲自下厨,做了一桌子菜。

    他也只亲手做了一桌,人太多,武大不可能全部兼顾,要不然等他做完,正月十五上元节(元宵节)都得过去了。

    武大这一桌上的人很少,只有金莲与秀红两对母子,张平、孙二娘、张顺以及李信。

    不过李信很忙碌,他在不停的给两个大侄子弄吃的,忙得不亦乐乎。

    武大举杯,朗声道:

    “不多说,兄弟们辛苦了,今儿个除夕,没有什么上下尊卑,兄弟们敞开肚皮,随便吃随便喝!干!”

    “干!”

    一杯酒下肚,这次在海面上举行的别开生面的除夕宴会,正式开始。

    船只到了海中央确定安全之后,就暂停了行驶,除了留下了少数人轮流值夜之外,其他所有人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