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军事电子书 > 大话水浒之武大郎传奇 >

第149章

大话水浒之武大郎传奇-第149章

小说: 大话水浒之武大郎传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整个童府,所有与童贯有血缘关系的子侄家眷,以及家丁护院丫鬟,全都被抓,下狱。

    只有童雪儿因为并不在汴京,而免于这一场灾祸。

    童府的动静,震惊了整个汴京。

    即使大多数人并不知晓这到底是为何,但,所有的势力都保持了沉默。

    他们只是有些担忧,如若被正在北方统兵的童大将军知晓此事后,不知又会掀起多大的风浪。

    与此同时,西北大军中突起骚乱。

    童贯童大将军亲手培植起来的偏将、尉官,奋起反抗者,尽数被杀,投降者被囚。

    童贯的大儿子童斌,在睡梦中被杀。

    而朝廷对外宣称,童家造反,童斌意图不轨,在混乱中被乱刀砍死。

    很明显,咱们大宋的皇帝陛下宋徽宗,为了除掉童贯,为了泯灭军中有可能出现的变数,早已提前做了布局。

    朝廷平定了汴京与西北之后,剩下的重中之重,自然就是阳谷。

    首当其冲的,自然便是在此掌兵的童英。

    按照常理来说,童英手底下能调动的兵马极少,连西北的童斌都被拿下了,童英也理应不在话下才对。

    然而,事实却恰好相反。

    朝廷虽然顺利控制了阳谷的兵马,但童英却被人救走了。

    确切的说,在朝廷的人马尚未到来之前,童英已经不知所踪。

    原因很简单,阳谷毕竟是阳谷。

    这里是武大的大本营,朝廷的人马,甚至还没有进入阳谷地界,武府已经收到消息。

    西门庆很聪明,虽然他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但他敏锐的察觉到这件事一定与童英有关。

    毕竟,童英在阳谷驻兵,朝廷连个招呼都没打,直接就扑了过来,这里面必定有问题,所以他立刻派人通知了童英,把童英提前唤了出来。

    然而,西门庆的精明也就到此为止了。

    他没有想到,朝廷的人马除了去了童英那里之外,居然也来了阳谷。

    封城门已经来不及了,他也不敢封城不让朝廷兵马进城,那样岂不是意味着造反?

    所以朝廷的人马堂而皇之的进了阳谷。

    但是,他们的脚步也就到此为之了。

    因为……他们进不来武府。



295。第295章 天塌地陷(三)

    (加更,感谢牙牙乐飘红。另外,兄弟们别忘记投票哦,最近推荐票好不给力啊,难道最近的剧情不好看?我觉得布局很周密呀,接下来会越来越好看的,请支持我~浪浪浪敬上。)

    保护武府的,自然是武府护院与家将。

    然而,真正让朝廷的人马止步的,却不是这些人。

    如果武府家将、护院与朝廷人马发生冲突,朝廷会毫不客气的动手出击。

    此次朝廷派来阳谷的,不是普通兵马,是禁军,是代表皇室威严的禁军,他们根本无需给武府情面。

    但是,他们还是停下了进攻的脚步。

    原因很简单,有一批阳谷的百姓,挡在了武府门前,也挡住了禁军的去路。

    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百姓聚集在武府门前。

    他们有的衣衫不整,甚至满身泥泞;

    他们手无寸铁,却寸步不让。

    很明显,他们当中的大多数都正在作坊里做工,听闻武府被围之后,自发的赶来,护住了武府。

    这些百姓真的只是最普通的阳谷百姓,他们当中没有一位是武府家将或者护院,武府也的确没有煽动百姓来此,但他们还是来了。

    他们不会功夫,也不懂军国大事,他们只知道一个道理:在武府出现之前,他们连顿饱饭都吃不上,而武府,确切的说是武大出现之后,他们变得衣食无忧。

    朝廷没有做到的,武府做到了。

    百姓就认这个死理,是武大让他们填饱了肚子,而如今武大的府邸有难,武大的妻儿都在府中,他们不允许有人伤害到他们。

    全副武装的禁军,只需要举起手中的强弩,几轮齐射下来,就可以将这些百姓屠戮一空,但他们不敢。

    因为,他们所面对的不是敌人,是百姓,是成千上万的百姓。

    如若真的发生大规模流血事件,这件事一旦传出去,必然会哗然一片,说不定会引起民变,狼烟四起,他们付不起这个责任,他们需要向上面能作主的人请示。

    然而,他们想要的请示还没到,局面却愈发的让他们难以掌控。

    在苏氏私塾进学的孩子们,闻讯,也赶了过来。

    他们当中,最大的才只有十几岁的模样,最小的还处于启蒙阶段,但他们义无反顾的站在了自己父母的身边,站在武府门前。

    不养儿不知父母恩,可怜天下父母心。

    阳谷的百姓开始训斥自己的孩子,他们自己可以冒险,但他们不允许自己的孩子跟随自己一起铤而走险。

    其实这些百姓不知道发生了何事,这些孩子更不知道发生了何事,但这些孩子嘴里振振有词。

    “先生教过,百善孝为先。”

    就这样一句话,翻来覆去就这样一句话,这些孩子不愿意眼睁睁看着父母面对穷凶极恶的禁军,他们自愿站在了父母身前。

    尤其是那些平时调皮捣蛋不听话的孩子,他们满脸坚毅,他们甚至比那些死读书、读死书的孩子更加坚定,席地而坐,挡在了他们父母身前。

    这一幕,震撼人心。

    禁军早已出鞘的长刀,在这一刻显得无比沉重。

    但,这一切远远都还没有结束。

    苏氏私塾名动天下,大宋全国各地前来求学的权贵子弟无数,他们经历了考试,分批进入私塾学习。

    他们与武府的关系并不亲密,但他们身为学长,却被他们的学弟们感动,他们甚至有些惭愧,因为在孝敬父母方面,他们大多数真的不如这些孩子。

    于是乎,许多权贵子弟,不顾身旁家丁的阻拦,站在了那些孩子身前。

    禁军,已经开始慌乱,这些权贵子弟的身份更加棘手,很多都是朝廷大员的子侄,禁军根本不敢对他们举起屠刀。

    当然,人性是不同的,有许多权贵子弟,依旧选择了观望,没有动作。

    但是,紧随其后而来的,是苏氏私塾的各位老师。

    他们全部都是两位德高望重的苏老请来的,他们从两位苏老嘴中得知了武大的化腐朽为神奇,他们亲眼见识了这个“美丽”的阳谷,他们从来在其他任何一个地方的百姓,可以像阳谷百姓这般活的如此自在。

    所以,他们不想知道朝廷为何要对武府动手,他们直接站了出来,挡在门前。

    读书人在这个年月的身份本就很不一般,地位极高,何况这些人当中还有很多大儒?

    禁军如若敢伤了他们,势必会被“名留青史”。

    只不过,这个名声一定是这辈子,不,生生世世都抹不去的恶名。

    随着这些人的到来,原本还有些犹豫的权贵子弟坐不住了。

    即使他们不想趟浑水,可既然他们的老师都已经站出来了,他们不站出来,日后还如何在私塾进学?

    所以,他们怀揣着各种复杂的心绪,也站了出来。

    便在此时,武府的大门打开了。

    禁军精神一振,举头望去,头皮就是一麻。

    两位极为年迈的老人,站了出来。

    只要不是傻子,就知晓这一定是传说当中的三苏后人——苏适与苏迟。

    两位苏老的地位过于超然,他们一出现,请安的学子无数。

    而两位苏老只是略一颔首,未发一言,直接站在了所有人最前方,席地而坐,沉声道: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舍生而取义者也!”

    所有的学子,甚至百姓,不停的高唱,重复这一句话:

    “舍生而取义者也!”

    铿锵有力!

    随着时间的推移,事态愈演愈烈。

    无数并非阳谷当地人,却在阳谷做工的百姓,也加入了这个队伍。

    冷冽的冬日,禁军身上的冷汗被寒风吹过,大寒。

    然而,身体的寒冷,却始终不如他们心中的胆寒。

    数万百姓挡在身前!

    事态的发展,已经严重超出了他们可以掌控的范围。

    ……

    武府当中,一片静谧。

    所有的武府家将护院,都在等待着西门庆与张平的指令。

    即使面对的是禁军,他们依旧无所畏惧。

    只要一声令下,他们就敢与禁军厮杀。

    去特娘的禁军,禁军好了不起吗?在阳谷,武家说了算!

    然而,无论是西门庆还是张平,都迟迟无法做出决断。



296。第296章 天塌地陷(四)

    说句心里话,在阳谷,无论是西门庆还是张平,都根本不怵驾临阳谷的这六千禁军。

    即使武大并没有坐镇阳谷,可武府依旧有足够的底气。

    从人数来看,武府的家将与护院的确无法与禁军相提并论,但,莫要忘了,阳谷县武府的这些心腹,他们所装备的盔甲长刀强弩,从里到外,全都被改造过。

    武大入京后,第一次面见皇帝陛下,童贯带着满身风尘,从西北赶来,在朝堂之上让百官颜面尽失。

    当夜,武大曾经与他密探了一夜。

    那个夜晚,一老一少可以说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除了自己是穿越者之外,武大几乎把能说的都告诉了童贯。

    那个时候宋徽宗已经与金国达成协议,联手讨伐辽国,所以武大建议,在阳谷开设秘密作坊,由西门庆与童英挑选绝对信得过的人选入驻,亲自打理。

    那些作坊就开设在阳谷境内某处的深山里,开设那些作坊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打造,确切的说是改造如今朝廷所用的兵甲。

    武大是一个理科生,这一点他完全可以做到,无非就是回炉重造而已。

    这样做的原因,他并不是要造反,而是他们心知北伐在即,至多两年就要开始,他们打算到时候装备着这些改良的盔甲刀具,异军突起,横扫八方。

    作坊只有三类,一个是生产改良版的震天雷,一个是改造兵甲,另外一个……则是由武大亲自绘制草图定模的三棱军刺!

    三棱军刺有三面血槽,在短兵相接当中,无论刺中敌人的哪个部位,甚至不需要瞄准要害,敌人很快就会大失血而死,绝对是不二的利器。

    而如今,武府家将护院都装备着军刺。

    再加上震天雷,武府何惧这六千禁军?

    最重要的是,武大在进京之前,就已经传书梁山,调来了大批人马保护阳谷,如此一来,就抹掉武府家将护院与禁军之间的数量差距。

    这样的情况之下,只要武府敢下定决心,就完全可以将这六千禁军杀死在这里。

    只是……谁也不敢轻易下这个决断。

    毕竟,这意味着造反!

    而武家真正的主心骨,根本就没有传来任何消息,这让西门庆与张平如何决断?

    但如今府外的事态愈演愈烈,西门庆真的很担心阳谷的百姓会出现伤亡,那就百死莫赎其罪了。

    许久之后,西门庆狠狠的一拳砸在桌面上,厉声道:

    “等不下去了,我们也不能再等了。既然有百姓和两位苏老挡在我们武府身前,那我们就不要再在这里浪费时间了。传令,分批,全部从密道撤离。你先带着嫂嫂和孩子,以及秀红,从密道走,我殿后!”

    是的,武府一直有密道,只是从来都没有派上用场。

    钻入密道,很快就可以出城,城外有人接应,直接暂时遁入梁山,想必朝廷也不可能追到梁山去。

    张平沉默了一会儿,他也想不出更好的主意。

    就在他打算先带着金莲以及武大的孩子撤离的时候,门外突然传来了一阵骚乱,紧接着又归于平静。

    难道有人潜入武府?这不可能。

    如今武府的家将都已经动员起来,没有任何人能够悄无声息的控制武府,即使卢俊义之流来了也不可能。

    那么起了骚乱又归于平静的就只有一个原因,来的是自己人。

    西门庆与张平霍然起身,他们以为是武大回来了。

    然而,门被推开了,来的不是武大,而是武大的师尊,周侗。

    这绝对是自己人了,可不知为何,西门庆微微皱了一下眉头。

    形势逼人,没有过多的寒暄,周侗直接说道:

    “童贯造反,已经被朝廷镇压,朝廷在汴京与西北以及阳谷,同时动手,清扫童府势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