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军事电子书 > 三国旌旗(东方织蛛) >

第225章

三国旌旗(东方织蛛)-第225章

小说: 三国旌旗(东方织蛛)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啊……”张飞猛然将想起他也干过这种丢人的事,顿时一愣,耳边风声大作。

赵云和张飞可不是琼瑶阿姨笔下的猪脚,到拼命的时候还磨磨唧唧,两个人的对话都各藏杀机。

张飞说赵云无耻,以多取胜,是想要在气势上占据上风。赵云更坏,直接就打击张飞看宽于待己,严于律人的行为,还加上了一个偷袭。

“嗤……”张飞猛地一扭头,寒光闪闪的枪尖在耳边掠过,枪尖抖动带起的劲风炸的张飞皮肤隐隐作痛。刚躲过这一枪,赵云的第二枪就到了,没有虚招,没有花俏之处,仅仅是快的叫人目不暇接而已,赵云的每一枪都刺向张飞的要害之处,却已经叫张飞手忙脚乱了。

这是赵云想出来最安全的压制方式了,无论怎么和张飞拼杀都是带有风险的,除非能让张飞缓不过起来,进攻才是最好的防守。

当然了,赵云也知道,自己不可能一直保持这样的优势,张飞一定会放手一搏的,要做的就是最大程度消耗张飞的体力。

连刺了百余枪,张飞忽然怒喝一声,卷起漫天矛影……

想得美!我就不信你有多体力,到现在还不累!赵云心里冷哼一声,手腕一抖,钢枪颤抖,发出凄厉的尖啸声,狠狠的轰在张飞的矛影上。

果真不出赵云所料,张飞已经有点强弩之末的架势了,刚冒出反击的头来,就被赵云一轮急攻压制回去。赵云就像消防员一样,一轮又一轮的压制着张飞这个火药桶,几次打压下来,张飞的反击也变得越发无力。

但在赵云感觉到,这只是一种假象罢了,张飞并没有完全到油尽灯枯的地步,反而还有一种蠢蠢欲动的力量,想要冲天而起。这货除了不会天马流星拳,就是主公口中的星矢,打不死啊打不死!赵云怨念丛生。

“呼哧……呼哧……”张飞已经大口大口的喘着粗气了,胸膛像要炸开一样,想要拨马撤走,赵云的钢枪却阴魂不散的缠着自己。

不能再等了,张飞豹眼环睁,喉咙里发出剧烈的咆哮声。

“哼……”赵云也感觉到张飞要做搏命一击了,此时此刻、赵云感觉张飞像是变成了一头洪荒巨兽,想要挣脱锁链,回归荒野一样。

赵云抢先出手,抡起长枪就砸了下去,由于速度极快,枪杆就像在水中舞动一样,空气给枪杆极大的阻力,硬生生将枪杆压成弧形。

张飞闷吭一声,慢慢弓起腰身,举起长矛。张飞的这个动作做的极为舒展,看似缓慢,实际上却极为快速,乍一看去,就像一头巨熊在马上弓身而起,向上撑去。在赵云的感觉中,张飞向上这一撑气势磅礴,仿佛就连天压下来都能撑上去的架势。

当然,这只是一种错觉,是一种武将独有的气势,熊虎之将说的就是张飞这种人,赵云很清楚这一点。赵云紧咬牙关,轮动钢枪,最后一击,赵云采用了最霸道的方法。

“噹……”战场中发出一声震耳欲聋的爆响,赵云和张飞的兵刃撞击在一起。

在渺渺余音之中,赵云的钢枪弹起老高,战马也被震得人立而起,踏踏踏……连退了好几步,在半空中旋转一圈,这才四蹄落地。

相对来说,张飞的表现就要好一些了,战马嘶鸣一声,在原地转了一个圈,直奔广陵飞奔而去。

但这只是看上去而已,就在枪矛交击的一瞬间,张飞的上半身又弯曲下去,隐约能听到张飞的身上发出一连串的闷响,这是骨节被挤压所产生的声响。为了不让压力把战马压倒,张飞用自己的身体将赵云这一击完全承受下来,虽然有一点点时间作为缓冲,但赵云很清楚,张飞肯定受伤了。

张飞对当前的形势早有预料,等到赵云连人带马转过身来,张飞已经逃出十余丈远,堪堪撤出战团。

“呼……”赵云看着张飞的背影,飞快的吸了一口气,伸手抽出弓箭,遥指张飞,一箭射出。

弓弦震动,羽箭破空,化作一道寒光,向张飞的背心激射而去!

张飞背对着赵云的羽箭,连头都没回,只是让战马飞快的侧向移动了一下。

这时无奈的选择,张飞再自负也不敢用身体硬接赵云的羽箭,虽然赵云这一件射的比较快,力量不是那么恐怖。原因是张飞确实动不了,赵云的最后一击力量极大,不但震伤了张飞的筋骨,同样震伤了张飞的肺腑,到现在,张飞依旧感到上半身酸麻刺痛,只能让战马做出闪避的动作。

战马的动作终归没有羽箭快,张飞虽然避过了要害,但依旧被赵云的羽箭射中肩膀,锋利的箭镞破开铠甲,入肉半尺余深,前冲的力道带的张飞一个趔趄,差点没在马上掉下来。张飞紧咬牙关,伏在马背之上,再次催动战马,向广陵飞奔而去。

赵云眯起眼睛,看了一眼张飞坐下的深乌马(就是大黑马),悻悻退回本阵。

高台之上,李重看着张飞略显狼狈的身影,嘿嘿一笑,张飞这厮自持勇猛,这次终于受到教训了吧。

笑过之后,李重立即吩咐道:“公瑾,立即组织军队攻城,压迫广陵,最好……别让兵卒出现伤亡。”

周瑜很清楚李重为什么这么说,立即攻城和痛打落水狗、落井下石,乘你病、要你命一个意思,不要出现伤亡这句话原因就很多了。

如果李重现在不顾伤亡的发动强攻,确实有很大把握能攻下广陵,但这样一来,李重手里也就没有诱饵可用了,刘备的水军就会立即龟缩起来,不渡江半步。

可李重的目的是什么,并不是打下广陵,广陵这个弹丸之地还不放在李重眼里。李重的目的是杀伤刘备的水军,争取渡过大江,占据丹徒。

所以李重才会让周瑜尽量别造成伤亡,也就是说不强攻广陵,给张飞留下一点喘息的时间,也给刘备一些考虑的时间。能在残忍的沙场心存仁念,让敌人有考虑的时间,李重也算是古往今来头一份了。

第四百零六章 自古忠义两难全

伊籍和吕介很清楚自己的地位,他们在刘备的阵营之中,他们就是打酱油的,伊籍还好一些,深得刘备信任,吕介完全是就是刘备急病乱投医的结果了,刘备实在找不出统领水军的将领了。

所以两个人非常明智扮演好傀儡角色,向刘备讯问对策。

伊籍和吕介根本就不用向刘备报告战况,丹徒距离江陵千里开外,信使就算速度再快也需要一个月上下才能赶个来回,张飞根本就支持不了一个月的时间。其实刘备早就预料到张飞的状况了,只是刘备还在纠结,自己到底应该怎么办?

如何取舍?

实际上这个问题很简单,刘备想要救援张飞千难万难,最明智的选择就是放弃救援张飞,让张飞抛弃手下兵卒,带着少数人突围,这样做,张飞存活的几率还会大点,伊籍的水军还能保存下来。

只要水军得以保留,李重在短时间内就过不了大江,过不了大江,刘备就不会陷入两线开战的尴尬地步,可以全心全意的对付曹操,虽然曹操也不是那么容易对付的,但至少还有希望不是。

久经沙场的刘备很清楚这个问题,不光刘备清楚,诸葛亮,司马先生等热你也非常清楚这个问题,但是没人敢对刘备名言,原因就是刘备和张飞的关系太好了。

张飞和刘备的关系就不用重复了,想让刘备狠下心来,放弃救援张飞,太难了。再说了,张飞真要是死了还好说,万一张飞活着回来,知道是自己提议让他自生自灭的,依照张飞的火爆脾气,哼哼……

上面的问题虽然很难取舍,但刘备还是很快做出决定,命令伊籍和吕介全力救援张飞。

刘备的这个决断并不出乎诸葛亮等人的意料,但就算如此,诸葛亮等人还是暗暗叹了口气,心中无奈至极。

自古忠义两难全,刘备到最后,也没舍弃掉兄弟情义。

这确实是个忠义之间的取舍问题,刘备和张飞关羽的关系更接近兄弟,而不是君臣。要说到忠,不管刘备的人品如何,刘备确实算得上对大汉王朝忠心耿耿。

注意,这里说的是大汉王朝,而不是说献帝刘协,刘备的忠是广义的忠心,是一心想要重振大汉王朝雄风,延续刘氏江山。

而董承王子服等人忠是忠于汉室朝廷,忠于小皇帝刘协,虽然这些人的忠过于狭隘,接近于愚忠,但这些人的人品确实值得敬佩。

相对比来说,曹操李重等人也算得上忠,但他们效忠的对象不是小皇帝刘协,也不是大汉王朝,他们效忠的对象是华夏民族。

打个比方,就像效忠于某党和效忠于某民族一样,这里面的对错就不分析了,不过千百年后,估计人们能记得的是霍去病封狼居胥,岳武穆诛仙阵破敌,朱元璋北伐等等,不多说了。

上面的问题不说对错,但从战略意义上说,刘备的决定是一个极其愚蠢的决定,简直是葬送江山的决定。

李重也不傻,别人能猜到刘备的决定,李重同样猜得到,甚至李重都能笃定刘备会如何取舍。所以李重一边压制张飞,一边在广陵和大江之间布置了一道又一道的防线,用来对付刘备的水军。

李重的兵力很充足,特别是骑兵很充足,但骑兵就算再厉害也没用,战马不是壁虎,爬不上城墙的。所以李重只留下少部分骑兵震慑广陵,让张飞不敢随便派兵出城就可以了,剩下的骑兵都被李重用来对付伊籍和吕介了。

现在李重的手中,大约有三万骑兵,留下一万对付张飞,剩下两万对付吕介和伊籍,已经有杀鸡牛刀的嫌疑的。

诚然,这两万骑兵如果到大江上和刘备打水战,估计去多少沉多少,但如果对付伊籍和吕介上岸的水军,那真是怎么打怎么赢。

事实上也是这样的,伊籍和吕介刚派出信使没几天,刘备的军令就到了,军令简单至极:不惜一切代价给张飞创造突围的机会!

接到刘备的军令,吕介和伊籍对视一眼,都露出无奈的笑容来,心中根式叫苦连连。但刘备的军令到了,也不能抗命,只能依令行事了。两个人商议了一下,伊籍驻守大营,吕介出兵救援张飞。

这个决断很正确,也很无奈,伊籍本来就是个文官,领兵打仗不是他的长处,所以出兵的责任只能落到吕介身上了。

但话又说回来了,吕介也不是带兵突击那块料,这种亡命举动还是赵云、吕布、马超、张飞这种猛人来干最合适。救援张飞的计划其实简单至极,没有什么智慧可讲,更没什么技术含量,从古至今都是一样的,就是水兵上岸,然后派兵向广陵方向冲杀,再冲杀,一直打到广陵城下,扰乱李重围城的军队,接应张飞突围就可以了。

吕介第一次出兵救援张飞带了五千人,这不是扯淡吗?五千水军上岸,要冲破两万骑兵的层层封锁,别说吕介了,就是吕布也白给。

奇迹之所以称作奇迹,就是因为创造出这种奇迹的都是天之骄子,命运的宠儿,都有猪脚光环加持,很明显,吕介在历史上就是个小人物,没有任何光环加持,就算有,那也是龙套光环而已。

小龙套吕介带领的五千人连十里都没冲出去,就被赵云率领的骑兵冲杀干净了,五千兵卒伤亡大半,就连吕介自己都惨死在赵云枪下,一命呜呼。也算是吕介倒霉,遇见了赵云,不然的话,吕介就算兵败,也不一定会惨死当场。

但赵云负责阻击刘备的水军可不是意外,骑兵出身的赵云并不擅长攻城战,张飞又受伤了,短时间内不敢出城冲杀,所以赵云被李重发配到这里很正常。

一战之下,五千水军世上三千余人,这还是赵云过于谨慎,没敢追到江边,不然的话,吕介的五千水军一个也跑不了,谁见过水军比骑兵跑得快了?

就在吕介身死的第三天,广陵的张飞也带伤出城冲杀了一次,结果孤掌难鸣,被李重硬生生打了回去。

张飞也是没法,现在广陵被李重团团包围,到江边的路上也被赵云带领骑兵层层封锁,根本就没办法和伊籍的水军取得联系,两人根本就没办法确定出兵的时间,张飞也只能撞大运了。

最后还是陆逊出了个主意,白天就别出兵了,一举一动都落到李重眼皮底下,还是夜间出城为妙。夜间出城好处多多,不但能点火当做信号,让伊籍出兵接应。而且骑兵在夜间作战,战斗力怎么说也会大点折扣不是。

这个办法确实不错,陆逊的军事才华确实很出众,几次冲杀下来,张飞也和伊籍有了一些默契,最起码两个人在时间上能踩上点了,基本上就是点火之后两个时辰,张飞和伊籍一起出兵。

当然了,李重也不傻,伊籍能看明白张飞的信号,李重也同样能看明白,提前做好一些准备。

但总体来说,陆逊的提议还是利大于弊的。

不过新的问题又出现了,那就是兵力问题,伊籍手下的兵卒不够了。几次大战过后,伊籍手中的军队已经不超过一万五千人,这个数字也就和甘宁手下的兵卒差不多多了。

无奈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