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军事电子书 > 争龙道 >

第124章

争龙道-第124章

小说: 争龙道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霖觉得自己来的很是时候,刚还江南现在处于一种发展前的空窗期,早走半步有时候比早走一步更合适一些,李家现在来江南发展,可以说一点都不晚。
    进了湖州城之后,在城门处李霖观察了一下这里笼罩着城池的气运,湖州城的护城气运整体上呈现出淡黄色,微微有一丝红色,这样的气运和徐州城的纯黄色略带青色的气运相差不少,但是也已经相当不错了。
    毕竟徐州的人口比之湖州要超出湖州很多倍,仅仅是徐州城内的常住人口,就基本上有十几万,而整个湖州全部人口,也只有三十多万,城内常住人口也不过区区只有数万人,其中还有不少是外地行旅,能有这样的淡黄色气运在江南来说,已经是相当好了,像他途径的锡州城,现在还只是纯红色气运,稍稍泛出一些黄色,比起湖州又相差了不少。
    在北方许多大县,护城气运就已经是纯红色了,甚至泛黄的也有不少,可见人口确确实实决定了一个地方的气运,江南目前来说整体上气运还是有点差,这人气就是关键。
    
    第三十二章 观气
    
    进入湖州城之后,李霖并未让李业带着他们直奔司马家在湖州城内的店铺,而是先在城内转了一圈。
    城中的商铺区主要集中在城南一带,而城北一带则主要是湖州的大户人家聚集之地,整个湖州城的大户,基本上都在湖州城内有院落,李霖转过了商铺区之后,便信步转到了城北一带,装作看新鲜的样子,把城北几个数得着的大户家在外面看了一下。
    江南世家的院落和北方的豪门世家院落有所不同,这里的屋舍没有北方高大,但是却透着一种雅致的感觉,但是院墙却比较高,每家大户人家的院墙都有丈许以上的高度,用的也都是大块的青砖垒就,从外面看不出厚度,但是李霖开眼望去,却可以看出,这些大户人家的院墙都很厚实,起码都是三四砖的厚度,建造的十分坚固。
    这些世家大户每一家的院墙,圈起来之后,都可以形成自成一体的防御,简直跟一个城中城一般,必要的时候一旦城破,大户人家还可以凭借这些院墙自保,可见南方大户居安思危的习惯还是不错的,这也说明了南方局势并不十分稳定,大户人家都有自保的本能。
    走到司马家的大宅附近以后,李霖和李业等人找了个附近的酒楼,在二楼要了个雅间,窗口之外正好可以看到司马家的大宅,他们随便要了几个特色菜,又点了当地所产的一种比较有名气的美酒,权当休息坐下吃喝了起来。
    李霖装作没事,扭头朝着窗外的司马家望去,整个司马家的大宅被一种黄色的护宅气运笼罩着,黄色很是纯正,于是暗叹了一声,这个司马家果真是家底殷实,气运旺盛,这样的大宅是标准的黄宅,比起李家的大宅要强的太多了。
    像这样的黄色大宅,如果再北方的话,也就是个不错的世家,还称不上郡望之家,因为郡望之家的大宅,气运多是黄里透青,目前司马家还达不到这种程度,不过在南方来说,能像他们这样的黄宅,也真是不容易了。
    所以李业李春上次找到司马家合作,也是肯定打听过了之后,才做出的选择,这说明李业他们两个在做这件事的时候,确确实实是用心了,于是李霖夸奖了他们两句,让李业和李春都很高兴。
    余烈当然不知道李霖在湖州城里面瞎转是为什么,只能跟着李霖到处转悠,他们刚才看了一下城南一条街的商铺之后,多少有点失望,他们余家不比李家,有神仙醉、青盐、精铁这样的商品,而他们余家主要的特产是麻布,这在徐州一带是小有名气的。
    余家其实以前家族赖以为生的主要商品,就是纺织业,他们余家家传有织布的技艺,所织就的细麻布质地致密,手感柔软,穿着舒服,色泽也比较不错,所以在徐州一带比较畅销。
    同时他们余家也产丝绢之物,同样质量不错,所以这次他们南下,主要带的商品就是麻布和丝绢,想要在这边也打开销路。
    可是刚才在湖州商铺区转了一圈之后,他发现他们家的麻布和丝绢产品在这里优势并不很大,已经有不少商铺在经营这些东西,他看了几家的商品之后,发现其中两家的麻布和丝绢比起他们余家所产的东西质量上一点不差。
    至于价格上,他们多多少少有点优势,但是除去船运的费用之后,运到这里却已经没多大的价格优势了,这让余烈多少有点失望,有同类质量产品的竞争,他们就不要想获得高利了,以后还要面临着和同行的竞争,这让余烈有点郁闷。
    李霖也看出了余烈的郁闷,于是便劝慰了他一番,目前看来余家的商品在这边的竞争力并不是很强,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但是李霖却给余烈出了个主意,那就是余家也可以想办法在江南择地置业,直接在这边进行生产,这么一来就免去了长途运输的麻烦和费用,如此就可以获得价格优势。
    余烈想想也是,于是便暗自记了下来,等着这次回去之后,就和父亲商议,也效仿李家,在江南置业,这样的话不但也为余家找了一条退路,还可以打开江南的市场,更重要的是他听了李霖对江南桑蚕业未来的展望之后,觉得余家与其继续在徐州发展他们的桑蚕业,倒不如来江南发展。
    这里的气候更适合发展桑蚕业,要是在这里能圈占一大块山地,专门种桑养蚕的话,以余家目前掌握的技术,肯定比这里原住民更有优势,所获得的蚕丝质量也会更好,于是余烈也就放下了心中的郁闷,开始和李霖又有说有笑了起来。
    转了一圈之后,李霖停在了一处大宅附近,对李业问道:“这座大宅是何人家的大宅?看起来占地着实不小嘛!”
    李业看了看之后,想了一下道:“这个倒是不太清楚,不过据我估计,这座大宅如果我没有猜错的话,应该是湖州当地另外一个世家大户范家的大宅。
    这范家和司马家一样,都是当朝勋戚之家,在本地同样势力很强,比起司马家并不相差什么,据传这范家有一族人,时下就在余杭为官,而且官至长史之职,在余杭郡一般没人能招惹这范家!
    但是据传这范家和司马家关系并不很好,可能是因为两家都在湖州,所以有利益纠葛,不过这种事暂时咱们还管不着!”
    李霖听罢之后便明白了过来,刚才他观看这座大宅的气运,发现这大宅也是纯黄气运,比之司马家丝毫不差,甚至还略超司马家一头,原来这范家居然有人在余杭郡当长史,难怪气运这么强,于是便暗自记了下来。
    走了一圈之后,直到下午李霖才在李业、李春的陪同之下,来到了司马家在城南的店铺之中。
    司马家的店铺名叫九福坊,并没有直接用司马家的名头,算是稍微掩饰一下,但是知道内情的人都清楚,九福坊其实就是司马家的产业。
    这司马家的九福坊占地很大,前面的铺面就占了近十间,而且是两层楼的铺面,下面的铺面对外营业,上面可做仓库或者是谈生意的雅间,也可以供账房之类的在上面办理公务,估计后面也占地不少,也不知道有几进院落。
    李春年纪稍大,上一次出来是名义上的李家管事,所以和司马家出面详谈,基本上都是李春出面,李霖年纪也不大,所以这次还是让李春登门出面和司马家的管事掌柜接头。
    李霖趁着李春进去送拜帖,于是便先在下面铺面和余烈等人先看了一遍。
    这司马家的九福坊其实就是一个大型的杂货铺,放在另一个位面上的后世,类似于一个商场,里面摆放着不少他们经营的商品,从丝绸、瓷器到茶叶纸张乃至是酒水干货林林总总倒是相当齐全,可见他们司马家经营的产业着实不少,而且比较全面。
    李霖看了一遍之后,除了对少量的瓷器和丝绸以及纸张比较感兴趣之外,其余的商品也都没怎么看上眼,比起徐州的同类商品,目前这边九福坊的商品质量上还有一定的差距,但是这边司马家的纸张,却质地不错,纸质白度还有韧性都不错,于是便抽了一张仔细观看。
    小二看李霖对他们的纸张很感兴趣,于是便过来招待,给李霖介绍,这种纸是他们九福坊自产的纸,用的是上好的原料,而且是他们独门的技法所制,纸质轻薄但是韧性十足,很是适合书写或者印制书籍之用,价格也不算贵。
    李霖于是便点头称是,扭头给李业交代,这次返回徐州可以带一批这样的纸张,估计在徐州一带能打开销路,李业点头记了下来。
    不多会儿工夫,李春走了过来,告诉李霖,这里的掌柜有请他们到楼上雅座奉茶,一会儿掌柜的就过来见他们。
    李霖于是带了余烈和李业跟着李春,在司马家的家仆引领之下,上了二楼,坐在了一个雅间之中,等候司马家掌柜过来。
    至于其他人,都留在了下面,这种事用不着他们,李霖让周成、李桐、余虎等人闲着没事,可以先去街角的茶楼坐一会儿,在那边等候。
    不多会儿工夫,一个白胖的中年人便腆着肚子满脸堆笑的上楼走入了雅间之中,一见到李春就笑道:“抱歉抱歉,刚才我有事缠身,怠慢了各位!还望诸位多多海涵!这两位是……”
    他进来之后,第一眼先认出了李春和李业,接着便看到了李霖和余烈,于是赶紧问道。
    虽然司马家族在本地势力很大,但是毕竟这个管事掌柜,是开门做生意,倒也没有表现出一副盛气凌人的样子,倒是相当热情,让人一见面就能顿生好感,这一点可比李家那些外放的管事要强的太多了,李家目前就缺这样的人物,外放的管事大多都办事并不得力,李霖这段时间正在琢磨,去哪儿找几个替换他们,当然眼前这个司马家的掌柜肯定没指望的。
    “在下李霖,也是徐州李家子弟!贸然前来叨扰,还望多多指教!”李霖站起身同样满脸堆笑的说道。
    余烈也赶紧起身道:“在下余烈,和这三位李家兄弟乃是同乡,此次特意跟着几位李家兄弟前来历练,还望多多指教!”
    “在下司马练,实在不才,只能在这里当个管事掌柜!呵呵!一看诸位都是些年轻才俊,哪敢指教呀!说笑了!诸位太客气了!呵呵!坐坐坐!换茶过来,这茶恐怕都凉了!”这个名叫司马练的胖掌柜赶紧满脸堆笑的客气道,接人待物倒是相当有一套。
    而且这家伙很有眼光,仅凭李霖等人说话举止便立即判断出,这一次真正的主事之人,并非李春或者李业,而是眼下的李霖,也不是旁边的余烈,于是说话的时候,便主动直接对李霖说道。
    
    第三十三章 冲突
    
    既然人家都看出来了,李霖也不在装了,于是大大方方的谢过之后,分宾主落座,寒暄了一番之后,说道:“此次我等奉家主所托,特意前来把部分贵府定的货物送来!一共是二百坛神仙醉,外加五百斤青盐,另外余家乃是我李家的世交,都在一个徐州兰县境内,余家的麻布和丝绢都乃是徐州名产,此次前来,也带来了一些,不知贵号可有兴趣代售吗?”
    李春听了李霖的话之后,微微皱了一下眉头,觉得李霖似乎忘了什么,这一次他们出来带来了神仙醉和精盐之外,还带了不少李家新产的精铁,现如今李家一天已经可以炒出三百斤精铁,质量都不错,他们此行南下,带来了三千斤精铁,原本计划在湖州交给司马家代售的,但是李霖却没提这茬。
    李春正待找机会提醒一下李霖,怕他一时忘了,但是却看到了李业给他使了个眼色,于是便立即收起了这个心思。
    司徒练听罢之后,微微露出了一丝失望的神色,摸着下巴的胡子道:“二百坛神仙醉,真是有点太少了一些呀!当初如果我没记错的话,我们定的可是一千坛,为何却只有二百坛呢?五百斤青盐,也不够多呀!这点货根本不购买的!
    至于麻布倒是好说,只要东西好,本号倒是可以代售,可是这丝绢,本号本来就自产的有,而且品相还相当不错,恐怕就不好代卖了!”
    李霖听罢之后,这个时候接口道:“司徒掌柜说笑了,当初您确实提过要定一千坛的,但是当初舍弟已经告诉过司徒掌柜了,这神仙醉并非普通酒类,而是我们李家偶得的一个仙方才酿制出来的!
    此酒酿制工序极为复杂,一季至多也只能酿制出千坛左右,再多就实在是酿造不出来了,而徐州本来就订货的极多,这酒已经是供不应求,所以这一次只能硬挤出了二百坛,就是为了不能对贵号食言!
    所以这二百坛,目前来说,已经是能拿出来的最大的量了,再多的话,就要等下一批新酒出来之后,才能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