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重生西晋当太子 >

第106章

重生西晋当太子-第106章

小说: 重生西晋当太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殿下,我们刚刚从世家抄的不少钱财,除了给出征的将士发津贴,还能节省很多下来。臣认为朝廷可以借一部分钱给普通人,帮他们盖房子、买牲畜、买种子,甚至我们还可以将战场上受伤可用的马匹免费送给他们。这样一来他们就有能力耕种朝廷分给他们的土地,只要熬过今年一年,到了明年中原就可以稳定下来。这样一来,要不了多少时间,中原又会广厦千万间,又会重现中原富饶盛况。”杜锡首先开始提建议。
    杜锡曾在关中协助太子主持过关中重建计划,曾经使用过这个办法,现在说来不过是经验之谈罢了。
    “而且朝廷还可以从关中购买水泥等建材,以低价卖个普通人,等他们的房子修好之后,我们还能将债务全给他们免了,反正我们现在有的是钱。”
    “殿下,臣也以为杜大人说得很好,同时我们还可以在中原兴办一些工厂。”
    现在经过关中的示范,朝中许多大臣已不再那么排斥工厂,尤其是经过这一场大战的检验,若不是有关中大量工厂的支持,朝廷绝不可能这么轻松打败藩王。这些工厂为前线大军提供了充足的武器,保证了大军的战斗力。
    “好!内阁就按照刚刚大家说得那样去做,不过检察署等监督部门一定要做好监督工作,一旦发现有歼商、贪官渔利的情况发生,就要坚决**,对于那些坑民、害民地歼商、贪官该关就该关,该杀就杀,不用手软!”
    太子杀气腾腾的话让众人心头一凛,一些世家大族的官员纷纷暗自提醒自己,回去之后一定要好好约束好自己的家人,省的被将来被太子抓住了小辫子。
    除了上面的之外,司马遹心中还有一个庞大的计划,在收拾掉中原世家之后,他准备放开对技术的门槛。
    “大家都知道,眼下朝庭掌握了水泥、玻璃、肥皂、烟叶、制盐等各项的配方和生产技术,孤打算将这些关系到民生的技术全都交给民间经营,由他们负责生产和销售。”
    “殿下你……你说得是真的?”对这事最上心的就是王衍他们这些世家了,自从太子通过各种工厂大发横财之后,这些人早就眼红得不行。世家这么积极的支持藩王作乱,未尝没有想要从太子手中抢夺这些技术的野心。
    而已经归顺了太子的部分世家由于没有赶上关中重建工作,再加上太子对世家的警惕之心,同样没有从中捞取到足够的经济利益。如今看到太子愿意放开技术限制,怎能不让王衍等人欣喜。
    “殿下所言好是好,可是水泥对于朝庭来说具有很重要的战略意义,要是一旦落入民间,给敌人获取了地话,后果相当严重,臣还请皇上三思。”张华马上表意见,表示反对。
    张华的担心并非多余,司马遹也从不小看古人的智慧。在江东地区,有些地方已经开始模仿水泥的生产,质量虽然比不上正宗的,但也不差。琅琊王甚至用当地的水泥开始加固健康的城墙,这肯定会加大将来统一战争的难度。
    张华的话马上得到杜锡和张宾的赞同,张宾道:“殿下,臣也以为首辅大人所言有理。”
    司马遹自然明白他们的顾虑,笑道:“这个你们就不用担心了,孤已经想好了,我们要加强监管,泄露技术机密的要重处。再者说了,我们不是还有火药吗?火药的威力你们也很清楚,要是攻打健康那样的坚城的话,凭我们现在的火炮困难不大,足可拿下!”
    “凡事有利有弊,放开部分技术的监管,可以极大的促进经济的发展,以后我们每年都要解禁一批事关民生却又不太敏感的技术。让民间的力量来推动这部分技术的发展,我们要分清楚,朝廷不可能包管一切!该放手的就要放手!”
    “拿水泥来说,它不仅仅可以用来修城墙,用在军事方面。同时也是很好地建筑材料,可以用来修房造屋可以造福老百姓。水泥造出来的房子干燥洁净,更适合老百姓居住,也更适宜健康,这样地好事,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张华等人对视一眼道:“殿下言之有理!是臣等思虑不周了!”
    “既然如此,这件事就交给内阁负责,不过太傅身体有恙,具体工作就有孟孙先生负责,其他各省部要积极配合,通力合作,争取把这件事办好了!”
    “臣等遵命!”众人躬身施礼答曰。(未完待续。)


第146章 以工代赈
    经过内阁和太子多曰商讨,再经过征讨各方意见,最终内阁出台了‘以工代赈’的政策。内阁首辅张华在门下省接受质询时提出:“帝国在推行该政策后,将增加工程建设的数量,同时逐步减少基本生活物资的供给,让普通人通过做工来赚取属于自己的生活物资。”
    这个政策一出台,顿时引起了很大的震动,毕竟华夏人似乎习惯了在困难时接受来自国家的资助,眼下帝国却突然停止直接救济。不过,也没有引起大的搔动,毕竟随后的以工代赈计划可以让更多人的受益。
    而且在以工代赈的计划中,普通人得到的要比接受直救济多的多。普通人只要到工地干活,不仅能保障衣食,还能赚到一定数额的工钱,这可比只领一份口粮划算多了。但凡有点能力的人都毫不犹豫的选择了以工代赈。
    随后朝廷以内阁的名义,迅速推出了一系列的以工代赈工程,这些工程主要以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矿山建设为主。
    并在极短的时间内,在青兖徐豫等州开设了近三百多个大小不等的以工代赈项目,遍布中原各州各郡各县。
    从中原世家抄来的钱财被很快的投放到中原重建计划当中,现在等于是一边从世家口袋里掏钱,一边用来建设那些以工代赈的工程,以便发展中原经济。
    在关中已有工厂的支持下,大量的工程在朝廷的支持下迅速建立起来,如今中原已经成了一座大型工地。到处都是开工建设的热闹场景,中原百姓的热情被极大的调动起来,为了建设自己的家乡,很多人开始废寝忘食的工作。
    同时中原的矿山进入全面建设状态,虽然这些矿区建设起来了但却并非是出于经济层面考虑,而是为了战争而考虑的,所以这些矿区建设起来之后,并未马上进行开采。
    另外,为了加强对帝国各地的控制,在这次以工代赈行动中,交通设施的建设将是重中之重。以洛阳为中心东西大动脉将全面开工建设,这条水泥路宽达三十米,和几百年前的秦直道相差无几。
    这条大动脉将从东起青州东莱郡治所掖县,途径青州、兖州、徐州、豫州、司州,西边一直延伸到关中长安,然后直达凉州的姑臧,全程一千多公里,计划十年内建成。建成后,将成为帝国控制东西两端的主要干道。
    而且一旦这条贯穿东西的大动脉建成,将极大的加强帝国对西北的控制,有着巨大的军事意义。无论是威慑西北的羌族,还是将来出兵西域,这条大动脉都将发挥出强大的能量。
    司马遹这种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做法,借鉴了后世新中国初期的建设经验,要知道后世正是靠着这样的举措,让新中国从一个一穷二白的农业国发展成拥有工业基础的国家。
    在朝廷强力的支持下,以工代赈工程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施行下去。司马遹打算将中原打造成另外一个工业基地,一旦建成西晋将拥有关中、中原两大工业中心,足以支撑他发动任何战争。
    中原的经济恢复速度远要比关中的经济恢复速度要快得多,因为中原底子比关中强太多,西晋初二十多年的和平早就了中原的盛世繁华。如今朝廷通过掠夺世家的财富来发展中原经济,使得中原很快就能发展起来。
    再加上中原人口众多,达到了近一千多万,这么么多的人,其中很大部分都开始以工代赈来建设工程,这样的建设速度会有多快?
    而且建设起来的工程,属于帝国。工程建设所需的原材料,大多从帝国关中购买,再加上朝廷刻意降低了各种原材料的税后,使得以工代赈也大大促进了关中的经济发展。
    而且,这些以工代赈工程不但能恢复帝国的经济,同时这一政策,还解决了很多的问题。
    首先,朝廷改变了以往无偿援助灾民的习惯,使得以工代赈这一新颖的赈灾方式很快深入人心。对此,就连司马遹对此也表示惊讶无比,要知道受灾时朝廷无偿援助粮食、衣物已经这么些年了,没想到众人很快就习惯了以工代赈。
    以工代赈的方式有诸多好处,首先帝国可以摆脱损失,同时工人可以拿到工钱,尽管不是很高,但总比原来接受援助的免费生活物资的高。
    而对于部分世家来说,通过参与中原重建计划,他们不但没有损失多少,反而大赚了一笔。而且通过这个方式赚的钱,他们也不用再像以往那样担心朝廷的责难,就连太子本人也承认了他们所得的合法姓。
    而且朝廷还扶持他们建设起很多民用工厂,只要交一笔钱,这些工厂是就属于他们自己了。这样一来他们也不用眼红关中地区的世家了,何乐而不为呢?
    投靠太子的世家高兴了,普通百姓也获利了,可以说通过一场以工代赈为中心的重建计划,司马遹成功将帝国各个阶层拉到他这一边。司马遹相信,只要这份重建计划顺利完成,他的统治根基更加稳固。
    另外,在这个过程中,皇家也跟着赚了不少。刘总管在司马遹的授意下,从皇家内库中拿出一部分钱财,投入到中原一部分工厂。有了关中以及新城的经验,刘总管**作起来轻车熟路,很快就拿下数十个有前途的工厂。
    在帝国上下都满意的情况下,这种以工代赈政策很顺利的就在中原各地境内施行。
    既然是以工代赈,带着一个赈字,工钱就是不高的。
    既然工钱不高,那么工程建设成本也就很低了,再加上原材料价格低廉,使得工程建设成本一降再降。
    在这样的情况下,朝廷好似拥有无穷的财力,各种工程如牛毛一般的出现在帝国中原各地。其中除了朝廷主持的大型工程外,还有地方政斧的工程。就拿水泥路来说,帝国计划在十年的时间里建设两万公里的公路,其中一半是由地方政斧承建的。
    这两万公里水泥路主要集中在中原、关中以及北方边郡,一路延伸到西北地区,到凉州境内为止。这是都为了未来战争的后勤补给考虑。
    为了今后北伐草原异族战争的后勤考虑,帝国将再建设三条南北方向的水泥路,一条以长安为中心,向北延伸到上郡,若非蜀中不听朝廷调遣,司马遹都想将这条路修到成都去。另两条则是以洛阳为中心,向北通往并州以及幽州、平州。
    除了朝廷主持建设的大型工程,各州郡将各自承担建设一部分水泥路充当州内的联络干道,各州郡以治所为中心建设次一级的水泥路。
    除了公路建设外,其他大型工程中最重要的就是水利工程,中原地区向来是产粮大户,不过也是洪灾重地。尤其是黄河两岸更是频频发生洪灾,这次趁着中原重建机会。内阁决定将拨巨款修建完善防洪工程。
    在修建防洪工程的同时,朝廷也不忘修建完善灌溉系统,预计五到十年的时间里,朝廷决定每年拿出数百万钱长期投入到水利建设上,光是投入的劳动力预计就达到百万人次。准备先后建成水利灌溉系统200余处,形成较完整的灌溉区120多个,控制灌溉面积5000万亩,灌溉能力2800余万亩。
    同时,根据司马遹的建议,朝廷还打算还利用水库和湖泊水面发展养殖业。而且来自后世的司马遹十分注重环境保护,他通过农田和水利的建设,较有效地改造了自然环境,建立了新的良好的生态系统。
    朝廷在进行农田和水利建设规划当中,注意对河流流域进行综合开发,做到全流域统一规划、综合治理、共同发展。如黄河中下游流域,准备经过多年的开发,朝廷争取实现全面的控制和治理。
    将沿岸长期受洪涝威胁数百万亩农田,改造成旱涝保收的良田。朝廷推出的重建计划,不仅发展了农业、牧业、林业、渔业,还发展了工业。同时还建成了新型大农场、新农村,还建成了各种的新型城市。
    这个计划一旦被成功推行,中原将成为一个较先进的农、牧、工业区。成为推动帝国经济发展的又一个动力!
    朝廷推出这样一个庞大重建计划受到各方面的关注,也照顾了方方面面的利益。当然也不是只有赞美声,当这个消息传到江东之后,琅琊王也曾召集众人对此展开研究。不过,限于各人的站的高度不够,他们只看到了朝廷需要花费很大,却没有从中看出长远利益。
    用王敦的话来说,“只要这个所谓的重建计划展开,司马遹至少有五年的时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