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军事电子书 > 大家认为爹太抢戏 >

第92章

大家认为爹太抢戏-第92章

小说: 大家认为爹太抢戏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于诸王生母中择一人立为皇后,这是一个好主意,但是……立谁呢?皇帝看向郑靖业,郑靖业坦然道:“如今朝中纷扰,诸王不相膺服。圣人若还没拿定主意,不妨多看看。袁曼道是一片公忠体国之心不假,然东宫,国之储贰,不可轻率行事。”知道这回事儿,着手办就行了,用不着马上给结果,皇帝又不是自动贩售机,就是自动贩售机,投了一块钱也只会吐出一瓶矿泉水而不是一瓶可乐。

“容朕三思。”

郑靖业郑重地告退,皇帝要思考,就会拖延时间。如果先立后就需要争吵,等立完了后,再立储,放心,还是会争吵的。即使不立后,还是要吵。在这种时刻,最能看出一个人的素质来了,也最容易把不喜欢的人干掉了。

郑靖业骑着马,肚子里哼着家乡小调下班回家,一路上都是开开心心的。到了家门口却冷下脸来,对着正在下车的郑琰吹胡子瞪眼睛:“你又到哪里去了?”

郑琰正拎着裙摆,闻言一转头:“呀,阿爹回来了,正好,不用等您就可以开饭了。”

“……”不要转移话题!

郑琰是看池家外婆去了,她的消息灵通,隔两天就去池外婆那里通报一下池脩之的现状。想念一个人的时候,能从别人的嘴里他的名字也是一种安慰,郑琰认识的人里,会一直念叨池脩之的就是池外婆。郑琰也就带着“从阿爹那里打听到的消息”常去看池外婆。

亲戚总要相处,尤其池外婆跟池脩之还有血缘,郑琰也料到池脩之出京肯定会放心不下外婆,送别的时候就揽下了差使:“得空我就去看外祖母,你在外面不要担心。”池脩之感动得几乎要流泪:“你也不要累到了,得空看看,别出岔子就行,最迟到夏天我就回来了,回来我再收拾。”

第一百二十三章 战斗为负五的渣渣

池外婆对于郑琰这个外孙媳妇也是略有担心的,她老人家是真闲着没事儿干的那一款,闲来无事就脑补。即便很多人在她那里夸了郑琰无数好话,架不住这一位吃饱没事儿干的瞎琢磨,旁边还有一位真悲春伤秋的池舅妈。池外婆也不由担心了起来:“看着年纪还小呢,不知道能不能定下心来?办事牢靠不牢靠?”

池外婆说话比较直接,或者说,郑琰解读的能力很强大,听池外婆说:“池家就剩他一根儿独苗了,阿琰在家是娇闺女,嫁人了就是池家媳妇了,大郎就交给你了,要学着照顾人啊。”池舅妈也一旁帮腔,她本就是个性子清冷的人,说话口气也凉凉的:“七娘尚幼,万事当尽心学习。”

正常说这话也没啥毛病,架不住天天听,也架不住池脩之坦白,有什么黑历史都交待完了,连他舅妈的小算盘都交待了个一干二净,郑琰也就知道这位舅妈想把侄女儿嫁给池脩之。天天听这个,郑琰又不是感觉不出善恶的假大姐,明摆着池外婆已经认命了,就是这位舅妈对自己很冷淡。郑琰哪里是肯吃亏的主儿呢?笑眯眯地就回答:“您放心,我一准把他养得白白胖胖的。听池郎说,先夫人在世的时候,待两家如一家,事必躬亲,侍奉周到。我虽不才,愿效先贤呢。”立意要请这位舅妈继续不食人间烟火下去。

心里吐槽:这世上还有比你们婆媳更不靠谱的女人吗?我婆婆活着的时候是她照顾你们,她死了,轮到池脩之这个冤大头,你们都做过神马呀?尤其是那位舅妈,你老公都死N年了,你还会照顾老公呢!

我亲外婆早死了,年年烧纸,我喊姜氏叫舅妈,她绝对是看我脸色过日子。郑琰发誓,不让池舅妈从此老实,她就不再管这家子的事儿,发挥长项去把废太子再弄成太子!

郑琰没事儿便邀一堆托儿到池外婆那里玩,陪老人家说话。池外婆胆子小了点儿,思想旧了点儿,世家的作派还有存有遗风的,倒不让人讨厌,来的诸夫人也乐得陪她说话,同时也是讨好皇帝面前的红人池脩之,更重要的是卖郑琰一个人情。郑琰自己也免费往池外婆那里放送前线最新消息,还准备与池脩之通个信——正好京中有信使过去。

池舅妈说妻贤夫少祸,不要占用国家资源,也不要打扰池脩之“勿要生事”。池舅妈的本心里也是半为池脩之好,半也是看不惯郑氏这样暴发炫耀,并不全是挑刺儿。道理是正理,完全没错,涉及军事,添乱格外要不得。然而保密这种事情,也是因人而异的,越是高层,越会破坏规矩。更兼池脩之又不是去领兵,如果不是郑琰自己提出来,池舅妈也会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派人送信去呢。

郑琰就跟池外婆实话实说:“今番不敢再到阿爹那里絮叨了,舅母提醒的是呢,再不能跟池郎通信了。算着日子该到地方了,也不知道流寇平了没有,护卫应该尽心吧,唯愿池郎一路平安。”回回把池舅妈拎出来挂墙头。相信她离开之后池外婆一定会念叨:“真想大郎啊,要是能有书信就好了,可惜不能以私废公,不能通信啊。大郎一定要平安啊!”够池舅妈坐卧不宁直到池脩之回来的了。

郑琰还以仿效没见过面的婆婆为名,一手接过池家、池外婆家的家庭管理,她一点也不想为池舅妈操心,不过闲着也是闲着,干脆过来恶心恶心池舅妈。跟池外婆报备一下,说明池脩之临行前嘱托,就顺顺当当得到了池外婆的授权。

郑琰处事的手段是一流的,算起账来门儿清,记起人名那是过目不忘,她还有朝廷背景,办起事来雷厉风行,各种手段不必细数。看在池外婆眼里那是真有池娘的风范,池外婆还抹泪:“看到你我就想起阿素(池娘)来了,你别累着了。”

池舅妈更瘦了,郑琰还伤感地抹眼泪:“舅妈这样担心大郎,真是个好长辈。”弄得池外婆也夸儿媳妇懂事。池舅妈一肚子苦说不出来,从此又恢复了不食人间烟火样。

郑琰口上说着不与池脩之通信,暗地里没少假公济私,至少写了一封长信给池脩之汇报了京中情况,还特意说明,看池外婆上了年纪而池舅妈又瘦了不宜劳累,所以常去看望,替人家管了管门禁,还走了后门让京兆与执金吾时常派人往池外婆的宅子周围巡逻,以防生事。又说舅妈不让占用国家资源,自己只好不告诉她们池脩之的消息,但是会悄悄用推测的语气跟外婆说,外婆虽然有些担心,但是好了很多。还写了池外婆的现状,喜欢吃什么东西啦,喜欢听笑话啦。

池脩之回信:“促狭!”他是知道他家亲戚的,这两位长辈让他跟他娘操了多少心,他出京,最不放心的就是这两个女人不会过日子。郑琰肯接手这样的麻烦,池脩之也是求之不得——有老婆真好。至于受一点点管束,就池脩之本人的经验来看,克制这两个女人是必须的,尤其池舅妈曾经还有点儿小算盘,现在对郑琰还有点儿小偏见,上赶着被整,那也是自找的——郑琰对池外婆倒是挺好。

虐这样战斗为负五的渣渣,真是一点成就感都没有。以前不动,那是懒得去管,现在太闲,正好打发时间,不能真让人以为自己是个小M,逆来顺受神马的,那是自己犯贱,郑琰自认不是这样的人。池外婆本人就有巴甫洛夫反应,先是女儿后是外婆,有人给她把事情弄得顺顺当当的,她就不会管,现在来了郑琰,还是名正言顺的外孙媳妇,她也就接受事实了。谷氏尝到厉害,也熄火了。

郑琰开开心心地坐车回家。

嗯,夜路走多了难免遇到鬼,这不,在家门口被抓了个现行。两个开开心心的人遇到一起,居然都不开开心心了。一个发酸,一个发虚。

“还不进去。”郑靖业故作严肃地道。

郑琰笑着上来扶着郑靖业的胳膊:“阿爹今天辛苦了。”

“哼。”女大不中留啊。

吃饭的时候郑靖业给面子地没有取笑郑琰,郑琰吃完就闪人,闷里房里折纸鹤、折星星。先在纸上写着“平安”,晒干了,开折,将将折了两颗星星,楼梯被踩得咚咚响,杜氏那里来人通知:“七娘,长公主府上来人,说是……长公主要生了。”

郑琰丢下手中的活儿,把手里星星往桌子上一放:“阿爹在书房么?”快要宵禁了,要跨坊行动就得开路条。郑靖业的笔迹郑琰会写,大概除了顾益纯就再没几个人能分辨得出来,问题是上面得盖郑靖业的章。

快速地搞到了批条,郑琰直接骑马往庆林长公主那里跑。将出大门,鼓声响起。所以晨钟暮鼓,这是宵禁开始的信号。庆林长公主家,宜和长公主已经到了,本就是亲姐姐,经过上一次生产而无亲人在周围的事件,宜和长公主也颇觉失职,庆林长公主又给郭氏做了大媒,郭靖这回又是郑靖业暗箱操作给弄去镀金。不管从哪个角度来说,宜和长公主都觉得应该照顾好妹妹,故而自从入了预产期,她就时刻着人打听着。两位公主开府,距离挺近,比郑琰这骑马的到得都早。

也顾不上寒暄,一齐出力,不多时,杜氏也赶到了。因已经过一回事,府内情绪稳定,庆林长公主生产也顺利,不费太多的功夫就顺利产下次子。

宜和长公主喜道:“这丫头真是晚来有福!”又派人去往宫中报信,被缓过气来的庆林长公主给拦下来了:“都宵禁了,宫里也下钥了,要递消息必得叩阍。这并不是什么大事,别惊扰圣人了。”宜和长公主嗔了一句:“偏你会心疼人。罢罢,今天不去就不去,你的长史呢?今天让他记下了,明天一早上就把好消息递到宫里,也好让圣人高兴高兴。多久了,终于听到一个好消息了。你好心歇着罢,哎,乳母呢?”

急急忙忙安排小婴儿。杜氏问:“阿宁呢?照看好了没有?”

郑琰甩着手帕扇风:“丢给先生,叫他们父子大眼瞪小眼去了。真是奇了怪了,往日里数这小子废话最多,今天居然结结巴巴,啊啊啊个没完,带得先生也跟着结巴了。”她还学了一句“人、人人、人……人呢!”

庆林长公主刚才忙着生孩子,压根没注意这个细节,此时听说,一脑补,把刚喝下去的一勺子汤全喷了出来。郑琰熟门熟路地征用了庆林长公主家的一套小院儿当临时住宅,当天与杜氏就歇在了这里。第二天开始又为庆林长公主的事儿忙上忙下,宜和长公主也时常过来帮忙,直到一切上了正轨,郑琰发现自己又闲了。

闲得手痒,不做点什么就心里发慌,又开始折星星折纸鹤。一直以为恋爱中的人做的事情都很傻,没想到自己也傻了一把。折了一堆的手工艺品,全被阿汤收到匣子里放好:“七娘,时辰不早了,该安歇了。”

第一百二十四章 乱民

郑琰胸口闷闷的:“知道了。”

次日晨起梳妆,看着窗外一片嫩绿,不知怎地心头冒出一句诗来“悔教夫婿觅封侯。”悔吗?郑琰认真想了想,他不是她“教”的,把他拴在裙子边儿上绝非过日子的道理。想一想,只有一句“君心似我心”最合心意了。

也不知道池脩之现在怎么样了。

池脩之……他的经历比较诡异也比较传奇,他个抚慰使居然遇到了小股流民。

在各方势力互扯后腿的情况下,报上来的数目还这么一点儿,皇帝都拿来练新手了,可见流民在地方看来颇有些声势,在中央眼里并不算是大事儿。都这样了还能让池脩之给遇上,真不知道要说他运气好还是不好了。

池脩之是抚慰使,又不是剿讨使,砍人的事情自有人去做。这一行当然不能与正常的代天巡狩相比,却也比进剿的官军来得安全些。只是不知怎么的,人数并不算特别多的流民,竟然出现了漏网之鱼,还让险些让他们打了埋伏,这就不得不说是一件非常灵异的事情了。

池脩之的队伍,总共带了一百护卫,另带着从京城调拨的粮食、种子、布帛,还有犒赏将士的羊酒,一路逶迤而来。走的是选好的路,本该是四平八稳的。一路上池脩之打着腹稿,算着路程,给他派的地方情况也不算太复杂,应该是趟镀金之旅,而且是比准姐夫吴熙那种需要上阵砍人还顺溜的镀金之旅。

话虽如此,万事皆有变数,仇人结得多了,难免会挨黑砖。池脩之的政治立场一早就很明显了,与他敌对的一方是断然不肯放过他的,池脩之拉仇恨的段数比郑靖业只高不低。郑靖业还要靠几十年的不懈努力呢,池脩之倒好,直接一本《氏族志》下来,把人都得罪了。虽然朝廷上后起的勋贵、寒门渐渐多了起来,池脩之有各种BOSS撑腰,出了京城,情况就不一样了。盼着他倒霉的大有人在,哪怕不直接弄死他,想看他挨扁的人已经把预约席都占满了。

根据智商的高低,有人选择冷眼旁观,有人选择挽袖行动。池脩之的行动路线是早就通知到下面的,代天巡狩嘛,当然要有个仪式。有仪式,就要提前准备一下。沿途的州郡就都知道了,有从大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