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军事电子书 > 医圣记 >

第34章

医圣记-第34章

小说: 医圣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男孩子,总喜欢跟年长些的男人学。
    大嫂笑着:“好。”然后半蹲了身子,替侄儿挂好。
    “娘,我也要。。。。。。”侄女陈文蓉细声说。
    清筠笑着,也挑了个蝙蝠形状的,给侄女挂上:“婢子给您挂上,往后长命百岁。”
    侄女扬起脸笑,小眼睛眯成了一条缝。
    清筠就轻轻摸了摸文蓉的小脸,眼睛里尽是宠溺。虽然清筠总是自称“婢子”,这个家里却没人当她是下人。
    她将来会是文恭和文蓉的庶母,这点大嫂早就告诉过孩子们,孩子们也敬重清筠。
    家里装点好了之后,大嫂雇的马车已经到了门口。
    他们要去姚江县大嫂的娘家过端午。这也是习俗,出了嫁的姑娘需要回娘家过端午,叫“躲午”,也是辟邪的一种风俗。
    一共三辆马车。
    陈璟把大嫂准备的礼物都搬上车。
    侄儿也帮着搬。
    搬好之后,大嫂和清筠仔细把家里的门窗都关紧实,将所有带锁的柜子门窗全部锁上,又委托邻居帮忙照看一二,这才动身。
    雇来的马车,都是平顶黑漆小车,比较拥挤。
    大嫂带着清筠和小侄女坐一辆马车,陈璟和侄儿一辆,礼物和行礼单独占了一辆。
    马车缓缓从七弯巷驶出,有点颠簸。
    陈璟一受颠簸,就容易犯困。他阖眼打盹,身边的侄儿却唧唧咋咋的,说个不停。
    “。。。。。。大舅母家的五毒饼,做得最好吃了;三表哥房里,有很多好玩的,还有会动的小木鸡,一下一下的啄米;跟着八舅舅去骑马。。。。。。”侄儿在陈璟耳边唠叨。
    去外祖家,他很兴奋。
    李家也是挺和睦的,侄儿的舅舅们都很疼他,故而每次去了,大家都宠着他,好吃好玩的,先紧着他。所以,他很喜欢去。
    陈璟听了,不由也笑,睁开了眼。
    “你们学里休沐几天?”陈璟问他。
    听侄儿的口气,好似要在姚江长住一样。
    逢年过节,族学里休沐不过两三天。
    “两天。”侄儿道,“不过,娘替我和妹妹告了半个月的假。先生让我们填词,我都不会,其他人也不会。幸而我告假了,否则又要挨打。”
    陈璟穿越来之后,就没有去过族学。
    不过,他多次吃早膳和晚膳的时候,听侄儿抱怨族学里的先生严厉,动不动就要打人的,所以孩子们都不敢托懒。
    “。。。。。。半个月假啊?”陈璟问,“咱们要在姚江住半个月吗?”
    “是啊。”侄儿兴奋起来,在车厢逼仄的空间里手足舞蹈的,“咱们可以去看打马球、打围、赛龙舟;还能去田里玩。我还可以跟着下人去放牛,我娘都不管的。”
    陈氏族学里,每个月只休沐三次,一次一天;大嫂又管得严格,下了学也要练字看书,不准出去玩。而侄儿八九岁,正是男孩子贪玩好动的年纪,这样整日受拘束是很辛苦的。
    但是出来走亲戚,怎么玩都可以,只要不惹事,大嫂就不会多管。侄儿跟刚出笼的马儿一样,兴奋不已。
    陈璟失笑。
    他想到自己小时候,从七岁开始接受教育,一直都在祖父身边,没有同龄人,那时候的心境也很浮躁,和侄儿差不多。
    只是,他没想到要在姚江住这么久。
    之前他大嫂也常回姚江,每次住两日就算不错的。
    这次,要住半个月,是有什么事吗?
    陈璟心里胡乱想着,侄儿在耳边兴奋说着,马车在官道上缓缓而行。
    中途,陈璟还睡了一觉。
    侄儿一直趴在车窗看景色。
    两个半时辰后,他们终于到了姚江县城门口。
    “到了到了,二叔,咱们到了!”侄儿推陈璟。
    陈璟就醒了。
    花五个小时坐这种颠簸的马车走亲戚,陈璟觉得很疲惫。但是在这个年代,五个小时的车程,算是短途了。明州所辖有七八个县城,望县和姚江离得最近。
    “终于到了。。。。。。”陈璟笑道,然后问侄儿,“身上酸吗?”
    “不啊。”侄儿疑惑看了眼陈璟。
    陈璟摇头笑了笑。
    马车在县城里转个一刻钟,才到了李府门口。
    李府的门楼,和旌忠巷的门楼差不多,都是汉白玉做的门匾,高大气派。
    马车在大门口停下,清筠先下车,去通禀说:“二姑奶奶回府了。”
    大嫂在家里姊妹中行二。
    看门的小厮连忙把大门打开,让马车直接驶入,一直到垂花门口才停下来。
    进了垂花门,就进了内院。
    按说,成年男子是不好进人家内院的。
    可陈璟尚未及弱冠,又是亲戚家的孩子,进内院是可以的,只是别乱走,冲撞了家里的姑娘们;而且,大嫂的母亲健在,陈璟也要进去请安。
    垂花门口,环佩摇曳,倩影攒动,已经挤了好些女眷,都是等了信,在等着迎大嫂。
    “二娘。。。。。。”
    “二姐。”
    “二姑姑。”
    各种声音掺杂,欢声笑语。
    大嫂一一和她们见礼。
    李氏和嫂子、侄女们感情都不错。
    然后,她让陈文恭和陈文蓉兄妹俩上前,给舅母们和表姐们行礼。
    陈文恭和陈文蓉年纪虽小,在外却从来不腼腆,客气大方知礼,给众人行礼。
    李氏众人纷纷赞孩子懂事。
    陈璟站在最后面。
    “央及,你也来见礼。”大嫂喊陈璟。
    陈璟从小没了父母,每年大哥大嫂回姚江,都要带着他。去年过年的时候,陈璟也来过,所以李家的亲戚,陈璟也算见过了。
    只是过了半年,忘得差不多了。。。。。。
    陈璟笑笑,上前总共作了一揖,算作行礼。
    大家笑着,拥簇陈家众人进了内院。
    陈璟给李家老太太请安。
    大嫂的母亲其实并不老。五十六七岁的人,因为养尊处优,面容白净雍容,看上去要年轻几岁,和善亲切。
    坐了片刻,李家老太太说:“让璟儿和恭儿去外头玩吧,别拘着他。”
    然后让丫鬟去喊了大嫂的八弟,让他带着陈璟和陈文恭。
    李八是大嫂最小的弟弟,今年十九岁,为人好爽开朗,最是好客。陈璟上次见过他,对他印象很好;而陈文恭,更是喜欢八舅舅了。
    丫鬟应声而去。
    很快,一个穿着殷红底团花玉稠直裰的中等身量男子,快步走了进来。
    他就是李八,名永容。
    “二姐,你们到了?”李永容进来,就笑着对李氏道,“我还准备去城门口接你们,不成想你们已经进门了。”
    然后又和陈璟见礼。
    “外头开席了,我先带着央及和文恭出去,等晚上再进来闲话吧。”说了几句话,李永容就要走,有点迫不及待。
    今天是端午节。
    端午节的活动是很多的,其中马球为盛。
    马球是如今最广泛的运动,和蹴鞠一样,甚至职业化,有专门的“马球供奉”,就相当于后世的职业运动员。
    姚江文坛不鼎,但是娱乐运动比较风行。其中马球最盛,远超过蹴鞠。
    打马球、看球、**等,日益成风。
    端午节有赛龙舟和打马球的习俗。
    姚江有很多大型的马球场,端午节简直是马球的盛举。
    李家也养了一支马球队,不成气候,仅仅是孩子们自娱自乐。李永容也打马球,外院那边都准备好了,要出去对决,就等李永容。
    要不是二姐家的人来了,李永容也不会抽空进来。现在,他迫不及待要走,李氏和李老太太都心知肚明,笑着道:“你们去吧。别贪玩惹事,早点回来。”
    李永容道是,给陈璟和陈文恭使眼色,带着他们叔侄俩从内院出来。
    ***

第040章宿敌
    天气晴朗,午后碧穹如洗,幽蓝纯净;金色骄阳普照,温暖舒适。已经到了暮春时节,荼蘼凋谢,春华殆尽,碧树繁花的锦簇初夏,蝉声缱绻缭绕。
    陈璟和侄儿随着李永容,到了李府大门口。
    门口集簇着五个人,他们带头幞巾,脚穿长靴,手执长杖。他们手里的长杖,末端弯如偃月,杖身雕刻着华美精致的图案,就是球杖,称“鞠杖”。
    他们身后,有小厮们牵着七八匹骏马。
    李永容把他的朋友们,一一介绍给陈璟:“樊乃培、周勋、许天英、万源、白晨玉,都是我兄弟。”然后又对他的朋友们说,“这是陈央及,我二姐夫的胞弟;这是我外甥。”
    “你望县那个姐夫?”周勋问。
    李永容点点头。
    周勋就目露羡慕,对陈璟道:“你哥哥中了举人,很了不起!”周家也要读书人家。只有读书人才知道中个举人多么不容易。周勋今年二十一岁,下场考了三次,连个童生都没中。
    这也不丢人,像周勋这样的情况比较常见,大部分读书人都是这种命运。
    “多谢。”陈璟道
    “你哥哥,现在有音讯了吗?”周勋又问。
    既然知道陈璟哥哥是个举人,也敬佩陈璟的哥哥,肯定也听说过他两年前失踪的事。
    “还没。。。。。。”陈璟道。
    李永容就蹙了蹙眉,对周勋道:“别闲话了,快点走吧,要开场了!”他不太喜欢外人谈论他姐夫失踪的事。
    提到这事,李氏全族也揪心。
    几十年了,李氏连个秀才子弟都没有。好不容易,出了这么个有出息的女婿,李氏也有了吹嘘谈资,结果进京赶考就杳无音信。
    而李二娘又是李永容最亲的姐姐,他姐夫失踪,李永容也很忧心,不喜欢旁人提及此事,特别是今天这等佳节。
    大家都是朋友,李永容的意思,都看得明白。
    周勋立马闭口不谈。
    几个人从小厮手里牵了马,各自翻身上马。
    陈璟的侄儿陈文恭立马跑到李永容身边,拉着他的衣袖说:“八舅舅,您带着我骑马可好?”
    他很喜欢骑马,可惜七弯巷没有马,他母亲更不准他小小年纪上马。
    但是李永容马术高超,完全可以带着他。
    “好!”李永容笑着,一下子把陈文恭抱起来,放到了马背上,惹得陈文恭兴奋大叫,欢喜溢于言表。
    大家都被这孩子逗乐了。
    李永容又看了眼陈璟,对小厮道:“去套辆马车。。。。。。”
    他知道陈璟是读书人,不骑马的。
    陈璟笑了笑,道:“不必麻烦,我也跟你们一样骑马吧。”
    “。。。。。。不麻烦,家里马车都是现成的。”李永容怕陈璟逞强要脸,笑着道。如果不会,骑马是挺危险的,摔下来就是断胳膊断腿。
    一行人,都只比陈璟大五六岁,算同龄的吧。看到大家都骑马,陈璟自己坐车,估计是怕没面子。
    李永容给小厮使眼色,让他快去里头牵辆马车出来。
    他回头,却见陈璟已经翻身上马,动作干脆利落。
    李永容微讶。
    陈璟从小厮手里接过缰绳,看向李永容。
    李永容回神,笑了笑。看陈璟这上马的动作,娴熟至极,是会骑马的,李永容就不再说什么。
    白晨玉领头,大家驱马,往东郊的球场去。
    路上,李永容的另一个朋友许天英,和陈璟并排而行。
    尚未出城,他们的马不敢太快。
    许天英就和陈璟闲聊,问他:“会打马球吗?”
    “不太会。。。。。。”陈璟道。
    马球,类似马上曲棍球,也是马术、高尔夫和足球的结合。前世,陈璟二师父的独女喜欢玩,二师父让陈璟照拂她一二,陈璟也就跟着学了些。
    水平怎样,他也说不好。陪他们打球的人,总会让着他们,所以时常赢。也有人夸过陈璟球技好,是实话还是恭维,陈璟不得而知。
    他也看专业比赛。他的水平,比专业球员差很多。
    所以,他在业余界到底什么水平,陈璟心里没底,不敢狂妄。
    而现在这个时空的马球,是最早期的马球。他们的技术是比后世好,还是差,陈璟不知道,故而不好说“会”。
    他只得打了个马虎眼,说“不太会”。
    “你们望县,球场多吗?”许天英又问陈璟。
    “有几个吧。。。。。。”陈璟含糊笑道。
    这个年代马球是很风靡的,是因为几代帝王都喜欢。
    早期的时候,太祖得了天下,居安思危,怕将士和王公贵胄们失了锐气,就说:“京师乃重镇,无从禽之地,若非马球,何以习武?”于是,从草原民族那里引进了马球。
    早期的马球是锻炼身体之用,在京师等重地推行。
    养骏马、造球场都所费不赀,普通百姓是不会去玩这种时新的东西,所以一开始,只在军队和贵族间流行。
    而后,大梁国几代的帝王,都是球迷。
    皇帝喜欢马球,底下人为了迎合皇帝喜欢,拼命练球技,慢慢就形成了风气。经过近百年的发展,天下安定富饶,经济富庶,养马、玩球的人越来越多。
    再后来,每年“重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