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军事电子书 > 医圣记 >

第117章

医圣记-第117章

小说: 医圣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陈璟半天的功夫,就花了二千两。
    朱鹤咋舌,觉得投入太大了。
    “东家,这些药真费钱。”朱鹤道。
    “嗯。”陈璟笑道,“这原本就是名贵药。更贵重的,还在后头呢。”
    “啊?”朱鹤吃惊,“还要买野山参?”
    “不是。”陈璟笑道。“还要买牛黄、鹿茸、燕窝等,还有各类细料,比如珍珠粉、何首乌、阿胶等。这些。每样都贵,加起来远胜过野山参了。”
    朱鹤点点头。
    他们接着看人参。
    清江是江南最大的药市,所以来买药的,不乏大药铺。有钱的人多得很。好的参很快被买光了。
    陈璟看了半天。再也没有如意的,只得明天再来。
    从参茸行出来,他们又折回了药会。
    已经是半下午,骄阳西落,挂在远远的树梢。
    温度降了下来。
    大家都有点冷,又饿了。
    药会仍是人山人海,挤不进去。
    挤了片刻,陈璟就把伙计掌柜招呼出来。
    “先去吃东西。今天只怕是赶不上了。这些药商,大概都是江南西路的。买好着急赶回去。”陈璟笑道,“咱们不和他们挤了,明早再来吧。”
    众人点点头,跟着陈璟,离开了药会。
    他们寻了家铺子,吃了顿热菜热饭。
    炖羊肉、炒鹿肉,味道很不错。
    陈璟大快朵颐。
    吃了饭,陈璟对朱鹤他们道:“你们拿了人参,先回客栈。我和清筠还有事。。。。。。”
    “好啊。”朱鹤笑笑。
    他们自然不会去追问什么事。
    大家在铺子门口分开。
    已经是黄昏。灿红晚霞铺满了天际,似锦缎。艳红的霞光萦绕周身,清筠面颊也红红的,很娇艳。
    “东家,咱们做什么去?”清筠低声问陈璟。
    “去买鞋子啊。”陈璟笑道,“你的鞋子不是挤破了吗?我说了要赔你一双鞋子的。”
    清筠看了看自己的脚,左边的小脚趾已经露出来,葱绿色的袜子也被踩得黑乎乎的。她只带了两双鞋。这鞋子坏了,就没得换。
    现在又没空做。
    反正要买的。
    “谢东家。”清筠道。
    两人问了路,去了集市。
    药会这几天,清江是最热闹的,晚市才下立马接上了夜市。
    街上也是客来客往。
    药会这几日,清江的热闹,不亚于苏州、杭州。
    他们在街上找了半天,终于在街尾,找到了一家鞋袜铺子。
    清筠看中了双银红缎面的棉鞋。
    鞋子很好看,试了试也很合鞋,清筠很喜欢。
    陈璟就问:“多少钱?”
    店家笑眯眯道:“三百文。”
    清筠立马把鞋子放下,对陈璟道:“东家,婢子不要这鞋子,也太贵了!回家做鞋,怎么也花不了几十文钱。。。。。。”
    在望县,这么的一双棉鞋,也不过百文钱。
    但是今日的清江,药商云集,大家少不得买东西。就好像后世火车、机场,东西特别昂贵一样。
    “买了。”陈璟道,“快点买好,回去歇了。”
    清筠不肯给钱。
    陈璟自己身上,也有几两碎银子,就帮忙付了。
    从店里出来,清筠提着鞋子,一直不说话,沉默垂头,跟在陈璟身后。
    “把鞋子换上吧。”陈璟道,“你脚上的鞋子都破成那样,不冷么?”
    清筠不同意。
    好半晌,她才低低道:“婢子头一回穿这么贵的鞋子。”
    陈璟笑笑。
    他把清筠拉到了街角,让清筠扶住墙,他自己蹲下去,帮清筠脱鞋。
    清筠紧紧咬着唇,没动。
    陈璟见她的袜子松了,又帮她理了理袜子。她的脚小巧玲珑,脚面很窄,盈盈一握。
    理好了袜子,陈璟帮她船上新鞋。
    旧鞋子,陈璟随手丢了。
    站起身,只见清筠低垂着眼帘,不说话。
    “走啦,回去睡觉。”陈璟道,“明日早起。”
    他没有回头看清筠。
    他知道,清筠肯定有脸红了。(未完待续。。)

第148章真假黄柏
    第148章真假黄柏
    陈璟回到客栈的时候,朱鹤他们都在大堂,和其他药商们说话。
    瞧见陈璟回来,朱鹤高声道:“东家,东家!”
    陈璟往朱鹤这边过来。
    “东家,这位是台州的孔东家、这位是越州的张东家、这是苏州的徐东家。。。。。。”朱鹤把他认识的人,都介绍给陈璟,然后对他们道,“这便是我们明州望县玉和堂陈东家。”
    “幸亏。。。。。。”
    “幸亏。。。。。。”
    大家彼此见礼。
    “陈东家今天买了好参,眼力不凡!”姓徐的东家,对陈璟道,“听说宗德堂两位先生都拿捏不准,却被陈东家慧眼识珠。那参,还是唐老先生亲自鉴定的。”
    “运气。”陈璟笑道,“也是宗德堂的先生客气承让。”
    上午在参茸行,没有其他趣闻。
    所以,陈璟的事,成了今天最大的新闻了。
    半天的功夫,药会就传遍了。
    这客栈大都是药商,全部听闻了。听说玉和堂的人住在这里,急忙请了朱鹤来说话。朱鹤做了多年掌柜,人情往来应对得当,很快就和他们相熟。
    “陈东家年纪轻轻,又这样学识过人,是师从哪位高人?”徐东家又问。
    陈璟不好在外人面前,贸然说他是自学。
    这样说,不可信,而且惹人反感。显得他陈璟不可一世。于是,陈璟笑道:“是家学。。。。。。”
    “原来如此,陈东家是仰承先志。”几个人都笑道。
    家里父辈名声不显。也很正常。
    天下药铺林立,不出名的多得是。
    陈璟今日在参茸行,算是露了一手,小有名气。
    若是他单单买对了野山参,倒也没什么谈资,毕竟买对是正常的,买错才是新闻和笑话。
    但是。宗德堂在场。所以,不明情况的人,把话越传越夸张。最终成了望县玉和堂的陈东家,在参茸行胜过宗德堂的吴先生和班先生,一下子就传得沸沸扬扬。
    陈璟算是踩着宗德堂赢得了名声。
    大家都是同行,有共同的话题。陈璟就坐下来。和他们闲聊。
    他们对陈璟好奇。问东问西。
    陈璟也一一为他们解答。
    他学识丰富,态度谦和,客栈的人对他印象不错。
    谈了半个时辰,陈璟也从他们的谈话里,对两浙路、江南西路的药行,有了个简单了解。
    夜色渐深,寒气逼人。
    坐在大堂里,大家都觉得冷。就各自散了。
    陈璟和朱鹤回了通铺。
    他们说了会儿话,各自睡下。
    陈璟躺下。想着心思。
    他心里盘算着药市的事。
    不远处的清筠,微微侧脸,看了眼陈璟。黑暗中,看不清楚,却隐约感觉陈璟没睡。清筠又连忙把脸偏过去。
    第二天,他们早早起床。
    黑小子魏上幸也穿戴整齐。
    陈璟他们出门,黑小子突然跑出来,跟在陈璟身后。
    陈璟感觉到了,就停住脚步,问魏上幸:“怎么,你也要去药市玩?你爹娘知道吗?”
    魏上幸不回答,转身往回跑。
    “唉。。。。。。”朱鹤不解,“这孩子怎么了?”
    “不爱说话。”陈璟道。
    他们继续往前走。
    倏然,陈璟站住了脚步,回头望去。
    魏上幸远远跟着他们。
    朱鹤几个人都笑了。
    陈璟也笑了,冲那孩子招手。
    魏上幸顿了顿,脚步往后退了几下。他在原地,踌躇良久,不知是该回去,还是该到陈璟身边。
    须臾,他才慢腾腾的,蹭到了陈璟跟前。
    “想跟着去?”陈璟问他。
    魏上幸不回答,低着头,看着自己的脚面。
    “男子汉大丈夫,怎么这样婆妈?”陈璟笑道,“若是想去,大大方方说出来,我便带着你去。”
    他们在船上十几天,这孩子从未跟他们说过话。
    只有他父母问话,他才会答一句,惜字如金。
    “想去。。。。。。”终于,他那难以开启的金口,最终吐出这两个字。
    声音有点暗哑。
    陈璟笑了笑,道:“那走吧。”
    阿吉拍了拍魏上幸的头,笑道:“怎么这个驴脾气?”
    大家笑着,去吃了东西。
    然后,就去了药王庙的药市。
    他们来得早,药市没什么人。
    药贩却早已起市,不停招呼客人。
    陈璟他们,去了一家药铺。
    铺子里什么药材都有,昨夜新添的,满满当当。
    “东家要什么药?”伙计招呼陈璟他们。
    陈璟看了看,把几位自己要的主药,都看了个遍。看完之后,陈璟觉得他们家黄连和黄芪炮制得不错,能算上品。
    而麻黄就比较次了,勉强算中品。
    “黄芪什么价?”陈璟问。
    “东家要多少?”
    “看看什么价。。。。。。”陈璟道。
    “您若是出千斤,那就二文钱一斤;若是出百斤,要二文二。”伙计道。
    “那黄连什么价?”陈璟又问。
    伙计笑道:“东家好眼色,我们这里特等川连,整个药会都没有比我们更好的。一样的,您要是出千斤,四十文一斤;您若是出百斤,四十四文一斤。百斤之内的,五十文一斤。”
    陈璟又把黄连拿起来看了看。
    这伙计没有夸张。
    这样的黄连,的确是上品川连。
    最后,经过协商,陈璟要五百斤黄连,四十文一斤,共二十两;再要两百斤黄芪,也是算二文钱一斤,四百文。
    清筠连忙给了钱。
    买好了之后,陈璟他们又往旁的地方逛。
    除了大的药铺,也有不少小药贩,摆摊卖药。
    这些小药贩里,不乏自己就是药农的。有些药农,上了年纪,可怜兮兮摆了十几斤自己炮制的药材,在铺子门口卖。
    陈璟就会上前,去看看。
    很多时候,老药农的药材,炮制得更加精致,是上品。
    后来看到一个老药农,他有三十斤熟地黄、二十斤橘皮。橘皮不太好,是中品橘皮,但是熟地黄非常上品,比一般药铺的更好,陈璟看中了这熟地黄,又念这老头上了年纪,就高价买了。
    “东家,我这里还有些黄柏,您要么?”老头见陈璟很痛快买了他的药,倏然从脚边袋子里,又拿出一些,问陈璟。
    陈璟也是需要黄柏的。
    他看了看这老人的药,心里无奈笑了笑。
    这黄柏炮制得很精致,也是上品。但是往下面抓一把,却发现了很多南天竹的树皮,冒充黄柏,参合在一起。
    大概只有十来斤。
    陈璟看着这老头,见他身上穿了件破旧的棉袄,脸色黧黑。他拿出黄柏之后,神色忐忑,不敢和陈璟对视。
    他似乎很内疚。
    陈璟倏然就心软了。
    陈璟并不是个老好人。他见过很多穷苦人,心软的时候有,却也不盲目。但是,他唯一见不得药农受苦。
    只有在这行的人,才知道老药农对这一行的贡献,也知道他们的辛苦。
    药的利益,都在药贩和药铺身上。而药农,是最辛苦的,赚取也是最少的。
    况且,这黄柏虽然是参假。但是只有一半是上品黄柏。回去花点时间,捡出来就好了。
    “多少钱一斤?”陈璟问。
    老人眉宇间并没有得逞后的欣喜,反而是微微蹙了下,有点难堪,半晌结结巴巴道:“二、二文。”
    上品黄柏,在铺子里要卖到四文一斤。
    “那行,都给我吧。”陈璟道。
    老人就秤给了陈璟。
    总算十三斤,他却说:“东家,十斤。”
    先压了一半的价格,又减少三斤。最后下来,还不如不掺假卖得高。陈璟心想,他应该苦于用钱,却又下不来狠心。
    于是,陈璟让清筠,给了老人四十文钱。
    “东家,这、这使不得。。。。。。”老人拿到钱,更是尴尬。
    “不妨事的。”陈璟笑道。然后,他又低声道,“这南天竹皮炮制得也很好,正巧我也能用得上。”
    老人微怔。
    陈璟已经带着人,往前走了。
    这一天,陈璟几乎把要买的药,都买齐了。
    一百斤以上的,买了八种,在镖行挂号,运到望县去。剩下的,每样多多少少都买了,全部搬到了船上。
    当天,船老大就开始歇在船上,看守这些药材。
    这些药材,花了不到六百两银子。
    “明日再去趟参茸行,把剩下名贵药材和细软买了,后天就可以启程回望县了。”陈璟对朱鹤他们道。
    收拾好了之后,他们去吃饭。
    却不见了魏上幸。
    陈璟以为他去了船上,就没多想。
    他们吃过饭回来,却见那魏上幸拿了一袋子药,全部倒在他铺上,一点点分开。
    “干什么呢?”朱鹤笑道。
    陈璟上前,仔细一看,顿时就愣住了。
    魏上幸把他们今天买的黄柏,留了下来。
    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