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军事电子书 > 医圣记 >

第114章

医圣记-第114章

小说: 医圣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楼上秦家的人,还没有走。
    因为苏泰的大病初愈,还经不起折腾。
    他们估计明天再动身。
    “东家,不等宗德堂的人吗?”朱鹤问。
    “他们左不过也这两日动身。”陈璟道,“他们的船快,两天就可以到。咱们慢些,先走一步。”
    “是。”朱鹤不再说什么。
    大家去吃了点东西,当即上路了。
    距今,他们已经在客栈住了十一天。
    其他人还好,船夫魏四一家人惴惴不安的,觉得让陈璟太破费了。听说要启程了,魏四松了口气。
    “东家,不和楼上的宗德堂作辞吗?”朱鹤问陈璟。
    之前,陈璟还很热心把人治病,怎么转眼间好似闹翻了,到底为什么,朱鹤也不知道。
    他试探着问了句。
    “不了。”陈璟笑道,“前几天把他们的九少爷打了顿,我气还没消,不和他们作辞了。改日再收拾他们。。。。。。”
    大家听了,都怔了下。
    这话怎么说的?
    东家把秦家九少爷打了顿,东家自己的气还没有消?
    该生气的,不是秦家吗?
    “东家,不会惹事吧?”朱鹤却着急了。出门在外,最怕结仇了。要是遇到狠的,路上使绊子,杀了你都可以推给土匪,官府都不能给你主持公道。
    和气要紧。
    “不妨事。”陈璟道,“事到了头上,不惹就要受窝囊气。我这个人呢,不喜欢受窝囊气。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他轻松笑笑。
    朱鹤一脸紧张。
    陈璟拍了拍他的肩膀,笑道:“朱掌柜,这一路你既担心这个,又担心那个。我知道你好心。你应该记住,你东家行事都有分寸,而且不是好惹的人。你不用害怕。”
    朱鹤苦笑。
    这东家实在嚣张得很,不像做生意的,反而像跑码头的!
    “是。”朱鹤只得苦笑应下,不好再说什么。
    大家上了船。
    水浆划破水波,离开了饶镇的码头。
    陈璟立在船头,看了眼不远处仍停着的秦家的人船,略有所思。
    “宗德堂!”陈璟心里念着这么几个字,“要比他们更有名气才行啊陈央及,否则真是对不住你穿|越一场。”
    ***(未完待续。。)

第144章药市
    第144章药市
    这次行船,魏四片刻不敢歇息。
    他们用了两天半,十月初六傍晚到了清江。
    清江在江边,风很大。
    大风裹挟着湿寒,冷气逼人,俨然到了冬天。清筠冻得打了好几个喷嚏,陈璟也冷得缩手缩脚。
    “怎么这样冷!”朱鹤抱怨,“十月就这么冷,这里的百姓如何过冬?”
    “是风冷。”陈璟道,“一起风就冷得刺骨。若是天气晴朗,只怕要好很多。况且,初冬的时候怕冷。”
    然后又道,“回头一人去买身棉衣。”
    “多谢东家!”小伙计阿吉立马道。
    他冷得最狠了。
    “多谢东家。”朱鹤他们也连忙道。
    陈璟笑了笑。
    狂风呼啸,枯枝簌簌,如夜枭呜咽,阴森渗人。天际晚霞推却,黄昏揭开了夜的黑幕,城里亮起了灯。
    大家去找客栈。
    这次,客栈仍是紧张。
    “。。。。。。初一就该开市了。”有人跟陈璟解释,“结果,宗德堂还没到。买药的、卖药的,都在等他们,全留在清江。”
    找了半天,只能找到家通铺的客栈。
    后院的通铺,可以睡七八个人。
    陈璟就包了下来,他们一起住。
    “凑合凑合吧。”陈璟道,“等开了药市,花三四天时间买好东西,咱们就回程了。”
    “东家能凑合,咱们岂有不能的?”朱鹤笑道。“况且有屋子睡,就足够的。比露宿荒郊要好很多。”
    上次住得那么好,大家都心里不安。觉得多花了陈璟的钱。
    现在睡通铺,他们反而踏实。
    安顿好了之后,大家出去吃饭,顺便去成衣铺子里,每个人挑了件夹棉薄袄。穿在身上,当即暖和极了。
    吃饱了,又暖和,陈璟觉得很高兴。
    回到客栈,却见门口聚了不少人。很兴奋说着什么。陈璟去打听,才知道他们也是从两浙路其他地方赶过来的药铺东家或先生。
    他们很高兴。
    陈璟去问什么事。
    “宗德堂的人,终于到了。明日辰正三刻,祭祀开市。”有人回答陈璟。
    码头有人专门守着,打听宗德堂的消息。
    宗德堂的船刚刚到码头,就传遍了。
    陈璟心想:“只比我们晚一会儿,他们的船要快很多。”
    他也把这个消息,告诉了朱鹤他们。
    “明日早点起来,打听怎么去药王庙。”陈璟道。“明日辰正三刻开市。”
    “那咱们来得巧。”朱鹤笑道,“没想到秦家的人也今天到了。”
    陈璟点点头。
    夜里,大家凑合着睡。
    清筠左边挨着陈璟,右边挨着魏家婶子。她微微转脸。就能看到陈璟。
    陈璟正巧也侧过身子。
    四目相对,清筠连忙迭眸,不和陈璟对视。
    陈璟怕她不自在。就翻了个身,背对着她。
    ——*——*——
    十月初七。天气晴好。
    陈璟早起在院子里洗漱,就听到楼上不少人高声说:“难得晴天。又没有风,今天果然是开市大吉的日子。”
    陈璟也觉得天气不错。
    洗漱之后,他带着掌柜伙计和清筠出去吃饭,然后去药王庙。
    陈璟、清筠和掌柜坐了一桌。
    “麻黄要一百斤、黄连一百斤、黄芪一百斤。”陈璟道,“这是常用的主药。剩下的,咱们慢慢看。”
    麻黄是风寒病的主药,黄连是热病、腹泻等主药,都是常见病。
    “听东家的。”朱鹤道。
    清筠默默记下。
    “要两株上好的野山参,十株移山参。”陈璟又道,“都要二两以上一株的。”
    清筠听了,问陈璟:“东家,移山参和野山参不同么?”
    “自然不同了。”陈璟笑道,“野山参呢,是在山上长大的,被挖参人找到,卖到药市;移山参是野山参很小的时候,就被移到药农的药圃里,药农种着养大的,是移过来的。
    像二三两一株的参,都是特等好参。二两的移山参,三四百两就可以买到。如果是二两的野山参,就要二三千两了。”
    “会不会有人拿移山参当野山参卖?”朱鹤突然问,“反正都是参,怎么知道是哪里长大的?”
    “那岂不是骗人?”清筠愕然,“自然不会的。”
    “有的。”陈璟笑道,“而且大有人在!药市就是这样,看你的眼力。你自己把移山参当了野山参买了,自己吃亏上当,还要被同行嘲笑。”
    “啊?”朱鹤和清筠都怔了下。
    还有这种事?
    那药市还有规矩吗?
    “那其他药,也有很多卖假的吗?”朱鹤道。
    “自然了。”陈璟笑道,“长得很像的草药得多是。以次充好,能卖掉就卖掉。买主自己走眼,哪怕嚷出来也只能徒添笑耳。回头你们看,今日的药市还是有这样的笑话的。”
    朱鹤听了,也觉得颇为有趣。
    “原来药市也热闹。。。。。。”朱鹤道。
    陈璟点头。
    清筠则低声对陈璟道:“东家,您买药的时候,要仔细看。”
    “放心吧。”陈璟道,“要是真有人炮制的药材能糊弄得了我,那么绝对是天才,我反而高兴能认识高人。”
    朱鹤已经习惯了陈璟的自大,没什么感觉了,只是笑笑。
    清筠很慎重点点头,道:“东家最本事了。”
    他们说着话儿,早膳吃完了,就跟着其他人,去了药王庙。
    陈璟在人群里,看到了吴先生、班先生和秦六。
    他们领头,进了药王庙。
    药王庙有人专门发香。
    陈璟他们,也取了香点燃,捧在手里,站在人群后面。
    “请上供。”有人高声喊。
    大家一起跪拜,然后轮流着,把香插入香炉。
    等香炉里香烟缭绕,祭拜结束,吴先生站在丹墀上,高声道:“清江药市开市,大家遵循规矩,开市大吉。”
    一阵阵鞭炮声,震耳欲聋。
    药市就正式开市了。
    沿着药王庙,左右两侧散开,搭满了棚子,堆放着各种药材。吆喝声、讨价还价声,一时间人声鼎沸。
    朱鹤和三个伙计,紧跟着陈璟。
    陈璟四下里看。
    不时有摊主招呼他。
    陈璟只是看看,先不说话。
    他回头,却见清筠不见了。找了找,陈璟被挤到了人群后面,怎么都挤不上前来。
    陈璟挤过去,拉住了她的手,把她拽过来。
    “鞋子都挤破了。”清筠有点窘迫。
    陈璟低头看了眼她的鞋。
    好似是真的破了,露出了葱绿色的袜子。
    “回头给你买。”陈璟道。
    清筠低低嗯了声。
    她的手,仍被陈璟牵着。
    陈璟也感觉不对劲,就松开了。朱鹤和伙计们也挤过来,笑道:“东家,人真多。”
    “刚刚开市嘛,都这样。”陈璟道。
    这挤来挤去的,最容易看走眼了。
    “要不,我们先去参茸行,把要的几株人参买了,明日再来买其他草药。”陈璟道,“今天人太多。”
    “好的药材会不会明日就没有了?”朱鹤担心。
    “怎么会呢?”陈璟道,“今日也不见得都是好的。浑水摸鱼的大有人在。”
    于是,他们从棚子里出来。
    绕过药王庙的后街,就是一整条街的参茸行。
    参茸行暴利,故而修建得华丽,家家都是铺子,装饰得贵重大气。柜台上摆在人参,都仔细托在盒子里。
    陈璟带着掌柜伙计,往第一家铺子去。
    在铺子里,遇到了吴先生、班先生和秦六他们。
    他们也带着伙计。
    “陈公子?”几个人打招呼。
    秦六也笑容温和,笑道:“陈公子这么早,也是昨日到了?”
    “是啊。”陈璟回答。
    “看看人参?”班先生问陈璟。
    陈璟点点头。
    他瞥眼就瞧见柜台上,摆了三株人参,衬托在大红绒布盒子里。
    第一株,足有三两重!
    ***(未完待续。。)

第145章宗德堂的损失
    一株三两重的参,托在大红绒布的檀木匣子里,看似人形。
    “这是今年最好的参,从北边运过来,是北边老挖参人在悬崖峭壁寻得的。已经有六十年之久。”铺子掌柜上前,耐心介绍这株参。
    对方是宗德堂的先生和少东家,所以掌柜非常殷勤。
    “。。。。。。少东家瞧瞧这参,短横体、不垂艼、灯草心、马牙痕、铁线纹、珍珠尾,真正的极品野山参。说六十年参,那还是客气的。不少药工估算,可能有八十年。”掌柜把参托着,给秦六看。
    他极力推举这棵野山参。
    秦六笑笑,拿起来看。
    陈璟和朱鹤、清筠他们站在身后,也远远看着。
    掌柜说的,也是行话。
    鉴别人参的价值,要从几位方面来判断:芦头、芦碗、横体、主根上的横纹、珍珠点等。
    真正的野山参,参体和根茎一样长,呈人形,主根部分短;根头部生不定根叫艼,不下垂;根茎上有像马牙一样的痕迹;根茎细长,像灯草心;主根上的环纹像铁线;细根处有比较明显的小疙瘩,而且多,叫珍珠尾。
    “少东家,您看呢?”过了片刻,掌柜又开口。
    秦六拿在手里看,看了半天一句话也没说。
    掌柜出声提醒他。
    “是好参。”秦六笑道。
    说实话,秦六拿不准。家里的先生们,从小教他们认药。像真正的百年野山参,也拿出来给他们瞧过。
    瞧过。也教过,但是。秦六很难分辨到底有什么差别。
    假如是三四年的种植参和百年野山参对比,他自然能看得出来。可是拿十年的种植参和五十年的野山参比较,他就无非区分了。
    现在,他手里这株参,他不能肯定是真的野山参。
    万一看走了眼,宗德堂就要闹大笑话,估计要被嘲笑几年,回家也要挨骂。
    要是小药堂的先生看走眼,把种植参当野山参买了。不仅仅闹笑话,还会连累东家药铺的名声,回去定要被辞退,东家药铺生意也要受到影响的。
    宗德堂买假了,生意影响不大,可是恶毒的攻讦肯定更多了。
    “要是苏泰在就好了。。。。。。”秦六心想。
    这位掌柜一个劲问秦六,班先生和吴先生并不知道接口。要是苏泰在,肯定早已把话题转移到了其他方面,不至于逼迫秦六发言。
    “咱们铺子里的参。都是好参!”掌柜的瞧出了秦六的窘迫,心想要逼这位少东家,让他给这株参说些好话,最好让他买下。
    哪怕他不买。也要逼他给个高价,掌柜再卖给后面的人。
    “少东家,这百年老参。您给什么价儿?”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