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汉瓦 >

第151章

汉瓦-第151章

小说: 汉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科帽┨缋祝背〗米啪葡募赴冈伊烁龇鬯椤
    董卓在洛阳城里大权独揽,横行无忌,不顾百官的拦阻,强行废少帝,立陈留王刘协为帝,改元初平。执金吾丁原、尚书丁管、越骑校尉伍孚先后被其所杀。袁绍在筵前愤而拨剑相向,也正是袁家在朝中地位的缘故,袁绍算没丢了性命,董卓听从了周毖的建议,封袁绍做了渤海郡太守。至此朝堂之上除了卢植之外,再也无人敢反抗董卓的淫威。
    对于董卓的倒行逆施,刚正不阿的卢植挺身而出,义正言辞地劝谏道:“明公差矣。昔太甲不明,伊尹放之于桐宫。昌邑王登位方二十七日,造恶三千余条,故霍光告太庙而废之。今上虽幼,聪明仁智,并无分毫过失。公乃外郡刺史,素未参与国政,又无伊、霍之大才,何可强主废立之事?圣人云:‘有伊尹之志则可,无伊尹之志则篡也。’”
    董卓大怒,当时便拨出剑来要亲手杀了卢植,得百官劝阻,方才悻悻作罢。卢植也看透了世事,不愿在朝中同流合污,乃上书告病还乡。
    卢植清楚,董卓这个人心胸狭隘,睚眦必报,故而离京之际,没有走大路而走了偏僻的小路。果然董卓明里准许卢植告病还乡,暗地里派遣刺客半路行刺,欲置卢植于死地。卢植选择从小路逃亡躲过了一劫。
    但董卓又岂是那种善罢甘休的人,一计不成,又施一计,连番派出五路刺客,在通往河北的必经之路黄河几处渡口上设伏,定要取卢植的性命不可。
    卢植携家带口,又拉了几车书卷,自然走得不快,赶到孟津渡口之时,被黑衣蒙面刺客团团包围。卢植乃文弱之人,又如何能是这些刺客的对手,嗟叹一声,引颈待戮之际,忽然又冒出一拨蒙面人来,身手极为矫健,眨眼功夫,便将那些刺客解决掉了。
    卢植又惊又喜,却见那为首的蒙面汉子扯掉面巾,拱手而拜。
    “在下乃是刘泽公子的属下张龙,奉公子之命,暗中保护卢公的安全。这些刺客乃是董卓所派,欲取卢公性命。公子吩咐了,即刻护送卢公到平原,以保无虞。”
    卢植这才明白原来刘泽竟有这番安排,忆及当年刘泽所言,感慨万千。在张龙的护送下,卢植一家平安地抵达了平原城。
    接到消息的刘泽亲自出城相迎。
    “老师受惊了,学生在府里略备薄酒,为老师洗尘压惊。”
    卢植感叹道:“润德当年在我府里论及天下大势之时便曾言乱天下必诸侯也,当时为师兀自难信,想不到一语成畿,今日之局,早被你洞悉明了。”
    “董卓其人,残暴凶恶,必受天谴,今虽猖狂一时,终将不免横死街头。此处不是叙话之所,老师还是先请进城吧。”
    卢植应了,随刘泽进城。刘泽知卢植不喜铺张,也就没有备什么豪宴,只是简单地弄了几道菜,但酒却是绝对的好酒。
    “润德啊,你总也不忘为师的这点嗜好。”闻到酒香的卢植不禁是馋虫大动,举杯一饮而尽,饮罢,长声而叹。
    刘泽亲自给卢植将酒满上,道:“老师的事,学生也早已听说了,董卓擅权废立,倒行逆施,朝中百官,皆畏其势,莫敢抗谏,唯独老师不惧残暴,愤而上疏,忠心社稷,天下无人不敬。”
    卢植苦笑摇头道:“可叹为师手中无兵无权,任由董贼肆意妄为,天子蒙难,社稷难保,我也不过说几句这人臣子该说之言,何敬之有?”
    “老师不必挂怀,逆臣贼子,人人得尔诛之,董卓逆天行事,天下人岂可服之,我看关东诸路豪杰必起兵反之,董贼的末日也将不远了。”刘泽劝慰道。
    卢毓在旁边道:“润德莫非有意起兵抗董?”
    刘泽点点头,道:“若关东诸侯起兵讨贼,在下必定起兵呼应。”
    “只是润德不过是一县之令,手下又有多少兵马,我可听说董卓手下号称西凉十万铁骑,无人可与之匹敌。”卢毓有些担忧地道。
    “毓兄有所不知,小弟虽然当着平原县令,但蒙龚刺史器重,兼领着平原国都尉一职,平原国上万军马,皆由小弟统领。董卓外强中干,西凉铁骑也是图有虚名而已,若是关东诸路豪杰万众一心,须臾可破董贼。”
    卢植点点头,目有嘉许之色。“润德其志可嘉,若天下人都有润德这般志向,何患逆贼乱政。”
    刘泽含笑道:“以前曾蒙老师教诲,位卑未敢忘忧国,学生虽然只做得一县令,但报国之心从不敢忘,天下苍生蒙难,学生寝食难安,愿以一已之身,为天下太平略尽棉薄之力。”
    卢植叹道:“能有润德之番心思的少之又少,天下还是趋炎附势者众,就连伯喈也难免俗。”
    一提到蔡邕,刘泽心中一动,说道:“学生也听闻了董卓征辟蔡公入朝,待之甚厚,三日之内,遍历三台。”
    “董贼此举,不过是招揽人心,欲盖弥彰而已。哎,伯喈也是被朝庭弃用已久,虽说有畏惧董卓之念,身为清流之士,又岂可应祸失义?孔光屈节,杨雄**,诚为可叹!”卢植是素来极为看重气节的,自然对蔡邕所为有些不满。

第236章 国相来访
    但刘泽深知,世上能与卢植一样舍身取义的人又有几个。蔡邕多年被罢黜被通辑,颠沛流离,自然不免对朝庭心生怨念。虽然蔡邕并不是那种趋炎附势,拍马溜须之人,但董卓对其厚待,肯定有知遇之感,这也将才为他日后的取祸之道。
    “我听闻琰儿师妹新寡,早返回蔡家,此番想必也随同蔡公进京了吧?”刘泽心里面始终还是放不下蔡琰,按历史的情形,蔡琰此时应该死了丈夫,孀居在家。
    卢植神色也为之一黯,叹息道:“自古红颜多薄命,琰侄女倒也真是红颜中的薄命女,初嫁入卫家不过两载,其夫便已亡故,又多于卫家不睦,愤而返回蔡家,此番上京,自是与伯喈同行。在京城之时,我亦相见,形容憔悴,让人望而生怜呐。”
    刘泽的心,似乎狠狠地被针扎过一样,虽然蔡琰的境遇他可以想象的见,但真正听闻她的消息,还是让刘泽莫名心悸,他这一世唯一爱过的一个女人,无论如何他都不能释怀。
    接下来的酒宴有些沉闷,话语廖廖,宴尽之时,刘泽问道:“老师此番弃官离京,不知有何安排?”
    “为师对官场早已厌倦,此番离京便欲返回涿县故里,著书立说,讲学述道,了此残生。”卢植对前途看得很淡定。
    刘泽道:“董卓对老师恨之入骨,欲除之而后快,且那董卓睚眦必报,是那种不达目的绝不肯善罢干休之人,老师若是返回故里,岂不遭董卓的毒手。依学生之见,老师不如留在平原,一则有学生军马在此,可护老师周全,二则老师也可以在平原著书立说。学生有意创办学堂,如老师不弃,不知可否屈就学监一职?”
    卢植微露惊喜之色。“润德也有意要办私塾?”
    私塾?刘泽大汗!自己想办的学堂可跟私塾扯不上半毛钱的关系。这几年刘泽打得仗多了,渐渐明白一个道理。三国时不缺乏统兵领军的名将名帅,缺乏的正是大批量优秀的中下级军官,许多次三国时期的大战役,一旦主帅阵亡,军心涣散,整支队伍根本就没有半点凝聚力。不是说主将主帅的能力不够,而是队伍中没有中层骨干力量,很容易造成崩盘。相比与同时代的罗马军团,正是拥有大批量优秀的中下层军官,即使队伍失去主将面临绝境之时。那些中下层的军官都可以勇敢地站出来,率领自己的团队,浴血奋战。
    所以刘泽脑子里早就有一个考量,建立一所军事学校,专门培养各类型的军事人才。而这些人才无疑将成为他所属部队的基石。但一直以来,刘泽受困于军校的管理人员,一个真正能熟知行军打仗战阵变化的人才,卢植的到来无疑让他眼前一亮。作为汉末的一代儒帅,卢植在军事上的才干一点也比其经学上的能力差,三韬六略,诸家兵法。无有不精,更难得的是他身经百战,理论和实践都是拿得出手的,无疑是军校的校长最佳人选。
    不过这只是刘泽心里的想法,马上就要开始诸侯讨董的战争了,创办军校的事只能是往后拖一拖了。
    “老师先安心住下来再说。创办学堂并非急务,日后再议吧。”
    卢植点点头,董卓几次三番地派遣刺客行刺,只怕是回到涿县也难有宁日,平原现在刘泽的治下。安全问题倒也无需考虑。
    “本县的丁县丞因病辞官,县丞之职暂时出缺,不知毓兄可愿屈就?毓兄在朝中可是任六百石的郎官,在平原我只是个县令,给不了毓兄太高的职位。”前几天丁县丞因病辞官而去,刘泽正准备安排自己的人出任此职,正巧卢毓辞了朝中的官职陪同卢植返乡,由他当这个县丞再合适不过了。
    虽然说县令无权任命县丞县尉这类的官员,但林海对刘泽颇多倚仗,只要是刘泽提名的人选,林海一般不会拒绝。
    卢毓在朝中不过是籍着卢植的荫功当了六百石的郎官,但那郎官皆是些有名无实的虚职,平日里只拿些俸禄,根本就无事可做,刚到平原刘泽就给他县丞的实职来坐,掌管一县之民事,不禁欣喜万分,连声称谢。
    刘泽让他当县丞,其实就是将整个平原县的政务交给他处理,自己腾出身来署理平原国的军务,马上要进行诸侯讨董的战争了,他那里有工夫打理平原的事务。卢毓是自己人,由他打理平原政务,刘泽自然是放心得很。
    安顿好卢植之后,刘泽全身心地投入到整军备战之中。
    经过一年多的发展,平原郡国兵的人数已增加到了一万五千多人,在装备上,刘泽也是舍得花钱的,锁子甲、鱼鳞铠几乎是人手一件,现在平原兵的装备度和朝庭北军五校几乎没有什么差别。在训练方面,有陈到和管亥的严苛管理,兵员的战斗力更有是有显著的提高,精神饱满,斗志昂扬。
    潘凤拿到了锦鹰卫最新的情报,在第一时间内向刘泽禀报:“典军校尉曹操刺杀董卓未果,逃亡回了陈留,得到了陈留富豪卫弘的资助,发矫诏、募义兵。阳平人乐进乐文谦,山阳人李典李曼成投奔曹操,用为帐前吏。曹操的同族兄弟曹仁曹洪、夏侯惇、夏侯渊也各引数千人马投靠曹操,现在曹操兵势极盛,粮草充盈,竖起了忠义大旗,声讨董卓。各路诸侯纷纷响应,渤海太守袁绍已起兵三万,离了渤海前往酸枣与各路诸侯会合。豫州刺史孔伷、长沙太守孙坚已与西凉军接战,在颖川被董卓部将徐荣大败,颖川太守李旻被擒杀。”
    刘泽点点头,果然不出所料,风起云涌的诸侯讨董战已经是拉开了帷幕。
    这时,门人进来禀报,平原国相林海求见。
    刘泽灵机一动,对着潘凤耳语几句,脱掉了外衣,躺到了榻上,命人取过一块湿的手巾搁在额头,嘴里哼哼不止。
    不多时,林海在潘凤的陪同之下来到了后堂,一见刘泽的模样,大吃一惊,失声道:“刘都尉,这是怎么回事?”
    刘泽故意咳上两声,叹了口气道:“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前两天身子骨还行,从昨天起便是高烧不退,咳喘不止,还不知能不能熬过一关呢?”
    “刘都尉千万别这么说,刘都尉正当年青,这点小病小痛还在话下?可曾传过医匠前来诊治?”
    “医匠倒是说不太碍事,开了几付药,直说将养个一两月便可康健。”
    “不碍事就好。”林海脸色变得有些不自在,目光游离不定。
    “不知林国相今日前来所为何事?”无事不登三宝殿,林海从不会无缘无故地到县署来,一来准有大事。
    林海轻咳了一声,道:“本相今日前来,确有要事与刘都尉商议,但刘都尉的身体……”
    “无妨。子仪,扶我起来——”
    潘凤立即上前将刘泽搀扶起来,坐在榻上。
    林海赶忙拦阻道:“刘都尉重病在身,就不必起身了。”
    “不要紧。”刘泽坐在榻上,连连地咳了几声,道:“不知林国相有何要事?”
    “董卓擅行废立、灭国弑君、秽乱宫禁、残暴不仁,今天下义士,愤起而讨之,渤海太守袁公本初、典军校尉曹公孟德已发下檄文至天下各郡国,合天下义师,兴汉讨贼。此檄文已行至平原,本相今日前来,便是欲与刘都尉商议此事。”林海提及袁绍之时,那是一脸的恭敬。
    “那林国相有何打算?”刘泽不动声色地问道。
    “本相原本就是袁氏门生故吏,此番本初公举义旗讨贼兴汉,理当义不容辞马前驱策。”林海义正严辞地说道。
    刘泽淡然一笑道:“董卓倒行逆施、欺天罔地,人人得尔诛之,林国相肯响应义举,乃是顺应天意,下官也是全力支持。只可惜下官重病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