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言情电子书 > 后悔药 >

第93章

后悔药-第93章

小说: 后悔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杜氏怜爱的看着女儿苹果似的小脸,叹了口气:“你啊,这么小的年纪就得为家事操心,娘真是觉得对不住你。”

    贞娘咯咯一笑:“娘,这有什么,我不过就是出出主意,做些吃食罢了,你小时候还下地干活,比我苦的多了。”又想起一事:“对了,石头哥哥这几日哪去了?怎么老不见他?”

    “你石头哥哥领着人去收木料去了,去了北边儿,过几日就回来了。”杜氏也想起一事来:“五月初二是隔壁刘家大虎成亲,邀了咱家去喝喜酒,你和翠姐要好,我和你刘婶子说了,那天人也忙,家里也乱,让你和翠姐领着三虎和纯哥在咱们家呆着,等花轿来了再去看,别被人给挤着,知道吗?”

    “知道了,娘。”贞娘好笑,自从镇上不知哪家的孩子出去吃喜酒时被拐子拐了,所有的家长都这般风声鹤唳的,孩子们出门都要再三叮嘱。

    五月初二这日,刘家热闹非常,来往的亲戚邻里络绎不绝,刘大虎穿着红色的直裰,胸前戴着大红花,穿着白底红面的云头履,憨厚的脸上红云密布,一副比新娘子还不好意思的架势。

    刘婶子满面红光,忙里忙外的张罗,杜氏作为刘家的紧邻理所当然的跟着张罗,刘家在当院里摆了五桌席,请了镇上专门司红白事的厨子鲍厨子来掌灶,堂屋里贴出了大大的喜字,两张太师椅上也铺来大红绒布,看上去一派喜气洋洋。

    辰时三刻,花轿临门,新郎官踢轿门,新娘子跨火盆,跨马鞍,两人拜了天地,一群女眷就嘻嘻哈哈的跟着进洞房看新娘子。

    翠姐和贞娘第一次看见李家姑娘,穿着大红色苏绸的霞帔,带着金丝累翠的金梁冠,长脸,两道秀眉,一双秀丽的丹凤眼,相貌很是清秀耐看,四周的人就相互悄声笑:“这新媳妇还真挺俊。”

    一个穿着葡萄紫色飞花布褙子的妇人走过来来这李氏的手道:“好标致的孩子,且歇歇,大虎去前面敬酒了,我给你拿点吃的,你先垫垫饥。”说着从桌上端了一盘子芝麻酥来。

    李氏盈盈起身接过,想道谢,只是不知道该称呼对方什么,有些迟疑。翠姐笑道:“嫂子,这是二舅母。”

    李氏歉意的笑笑:“原来是二舅母,是奴家失礼了,还清二舅母莫怪!”

    二舅母笑道:“这有什么,明儿才认亲呢,你初来,不认识我有什么呢,来,先吃点点心垫垫,这做新娘子最是难捱,从早上就要饿着,幸亏咱是小户人家,没那么多的规矩,我听说那大户人家讲究绕城走,炫耀嫁妆的,那新娘子要足足饿上一天呢。”

    周围就有人插言道:“可不是,就说上些日子那白家小姐出嫁,那嫁妆排场啊,真是十里红妆,听说第一抬嫁妆进了夫家,那最后一抬刚出了白家呢!”

    还有人插言道:“是啊,南边就讲究这个,我听说啊今年南边又开始流行缠足了,说是那脚儿要裹得越小越好,讲究那叫什么三寸金莲,我的乖乖,三寸啊!咱们要是缠成那样,也就不用干活了,整日里垫着脚站着都站不住哩!”

    贞娘的眉心一蹙,现在就开始流行缠足了吗?好像是吧?记忆中三年之后这种缠足的风气在江南大家族里开始盛行,几乎成为江南名门淑女的标志,美貌和金莲成为大户人家选媳妇的标准,金莲的大小竟然决定了女人的命运,只有那些上不得台面的贫家女子或者是为妾的女子才不用裹足,其实也是不配裹足。

    当年的林家小姐林净语也被母亲和嬷嬷逼着缠了足,那弯弯如月牙的小脚,几乎不能走稳,偏偏就有那轻狂的男子说这样走路是一种弱柳迎风的美态。

    贞娘冷笑,心里暗想,幸亏今世自己只是个贫家女子,不用受那裹足之苦,而且她打心眼里瞧不起那裹足的女子,出个门基本走不了几步,只能被扶着在园子里走几步意思意思,跟个残疾差不多。

    新房里一时讨论气氛热烈,反倒让新娘子李氏原本忐忑不安的心安静下来了,看的出这家的亲戚虽然多,却多是淳朴热情的,那个长的娇俏的小姑娘估计就是自己的小姑子吧?

    李氏冲着翠姐招招手,翠姐走了过来,笑问:“嫂子?啥事?”李氏从袖子里摸出一个绣的精致的小巧荷包来:“给你的!”翠姐看那荷包上绣了两条红色鲤鱼围着碧色的莲花,针脚细密,颜色鲜亮,十分喜欢,高高兴兴的收下了!

    李氏又悄悄问:“你旁边的小姑娘是谁啊?”

    “那是许家的贞娘,就住咱家隔壁的!”

    “哦,许娘子家嘛?”李氏也听说过许娘子酱的大名,那著名的水晶汤包,她也买回来尝过,的确美味,想到要跟许家做邻居,心里倒是十分欢喜,看来两家关系不错,将来少不得跟许娘子学学怎么做吃食,也让相公和公婆喜欢。

    也拿出个荷包来给了贞娘,贞娘甜甜的道了谢,又跟翠姐说笑了一会就告辞回了家。

    纯哥年纪小,跟着三虎疯玩了一上午,累的口齿缠绵没说几句就睡了过去,贞娘给他盖上被子,自去收拾打扫屋子。
177第二十八章
    许怀安第二日到了家;看上去风尘满面,精神头却很好;跟杜氏说起此次去府学认识了不少同学和有名的鸿儒先生;很是受教;尤其见到了程教谕的老师沈安之先生,许怀安十分激动;沈安之当世大儒,学贯古今,乃当今天子的布衣之师;一手行草号称风墙阵马;沉着痛快;深得米芾形神,乃当世书法领军之人。

    因为持了程教谕的一封手书,沈先生对他格外客气些,在策论上指导了几句,只这几句,让许怀安大有醍醐灌顶之感,当今天子乃军中将领出身,对吏治**深为痛恨,久有革新之愿,因此在策论上更加注重吏治改革的实用性,许怀安对“国用不足”和士风不正、吏治**一类事与天下士子一样久怀愤懑之心,他研习范仲淹在《奏上时务书》中说:“修辞者不求大才,明经者不问大旨。师道既废,文风益浇。诏令虽繁,何以戒劝?士无廉让,职此之由。其源未澄,欲波之清,臣未之信也。傥国家不思改作,因循其弊,官乱于上,风坏于下,恐非国家之福也。”在范仲淹看来,“今之县令循例而授,多非清识之士。衰老者为子孙之计,则志在苞苴,动皆徇己;少壮者耻州县之职,则政多苟且,举必近名。……以一邑观之,则四方县政如此者十有七八焉,而望王道之兴不亦难乎!”,与范文正一样,他认为“固邦本,救民之弊”必须首先“举县令,择郡守”,“慎选举,敦教育”,这样才可以解决“簿书不精,吏胥不畏,徭役不均,刑罚不中,民利不作,民害不去”等等问题。所以此次回来准备在家将历代吏治革新和治理好好研读一下,准备好好写一篇策论等下次再去顺天府学的时候请沈先生好好指点一番。

    一面说一面还从怀里掏出给两个孩子买的芝麻糖、桂花酥,给妻子买的一只银质云头簪和一块姜黄色的三江布。

    杜氏哪里懂得那么多,只是丈夫意气风发,愿意跟自己说这些,表明丈夫不嫌弃自己大字不识,还给自己买了布和簪子,她心里愈发觉得甜了,忙烧了水让许怀安洗个澡,又张罗了几个丈夫爱吃的小菜。

    许怀安换上了米白色苎麻的便服,盘膝坐在炕上,看桌子上放了自己爱吃的杂菜烧肉,凉拌茄子,糖拌柿子,酱黄豆。贞娘给许怀安盛了暗绿豆粥,拿了两笼水晶汤包上来,纯哥儿早早坐在炕上,眼巴巴的等着父亲动筷子。许怀安先抱过纯哥亲了一口,夹了块肉给他,纯哥立刻高兴起来,兴高采烈的说爹真好。

    贞娘白了他一眼:“小馋猫,谁给吃的谁就最好是不是?”

    许怀安笑道:“纯哥儿还小嘛!是不是?”他十几天没见到儿子女儿,十分想念,见儿子女儿面色红润,都越发的出挑了,心里对妻子十分感激,招呼杜氏:“娘子,别忙了,先吃饭吧!”

    杜氏擦了手,坐在对面,一家四口慢慢的吃饭,杜氏把女儿跟安府定了辣酱供应的事情说了,还兴奋的说:“相公,以后咱家的辣酱有了固定的销路,咱以后就不愁银子了,欠大哥的钱也能还上了,你考试的盘缠什么的也就都有了。”

    许怀安十分震惊,没想到妻女在家里做成了这么大一笔生意,他虽是个书生,却并不迂腐,多年来自家过的多么艰苦困难,妻子孩子跟着他遭了多少罪,他心里有数,虽然这件事有点伤了他男人的尊严,可回头想想,女儿这么小就想着法的赚钱,妻子每天从早到晚的劳作,不也都是为了这个家的日子好过些?心里更觉得内疚,他放下筷子叹了口气道:“多亏了你们了,娘子,我会努力,等考上举人了,就寻个缺做做,有了俸禄,你们也就不用这么辛苦了!”

    杜氏笑道:“好,只要相公不怪我自作主张就行,还有一样,咱们家这房子也该休整休整了,一到雨天总是漏雨,孩子们的屋子连张床都没有,我寻思着,咱是不是也该修修房子了,你不在家,就我们娘三个,也不敢请工人来,正好你回来了,咱们趁着这个夏天修整一下可好?”

    许怀安当然赞成。两个人商定杜氏领着孩子去舅舅家住些日子,接着开铺子,许怀安留在家里请瓦匠重新铺瓦,请人又粉了墙壁,换了窗棂,杜氏让哥哥给贞娘打了一张架子床,床柱都用上好的红松,漆了深棕色的漆,围子镂了万字云纹,承尘上雕了贞娘喜爱的西番莲图案。

    纯哥儿见了也闹着要跟姐姐一起睡,杜氏无奈只好应承将来也给纯哥儿打一张。

    等杜家的房子收拾停当,也进了七月,正是酷暑,院子里和地里的番椒都长成了,杜氏领着贞娘和杜石头一起收了整整一大车的番椒回来,一家人齐上阵开始做辣酱,今年的天气好,雨水调和,番椒长势好,个个饱满火红,看上去像一个个殷红的玛瑙坠子,十分喜人。

    杜大壮托人从福建捎回了一坛子鱼露,贞娘尝试着放了一点到辣酱里,味道果然比先前鲜美许多。安顺在此之前已经几次三番的让人来打听辣酱可做好了?听说做出来后喜的连夜从顺天府带人过来搬运,还不放心的再三叮嘱许家不可以将辣酱再卖给其他人。

    五坛子辣酱一共二十五两银子,杜氏拿着银子满面春风,回到家里跟许怀安商量填上上次安家赏的银子凑上三十两还给哥哥。许怀安也觉得无债一身轻,赞成还钱。夫妻俩晚上收拾完就带着俩个孩子揣了银子去了杜大壮家。

    杜大壮正和杜石头坐在院子里头的竹床上乘凉,俩人一人一块西瓜正啃的欢呢,一见许家一家来了,吓了一跳。杜大壮忙问:”这是咋了?啥急事这么晚了来我这?”

    杜氏笑道:“没啥急事,这不是挣了钱嘛,我寻思这把那三十两银子还你,好借好还再借不难嘛!”

    杜大壮一拍脑袋,笑道:“哦,我都忘了,你们家今儿卖了酱挣了钱是不是?我又没啥用头,你急着还我干嘛?来来,快坐下,石头,石头,去给你姑姑和姑父倒上两碗凉茶,再把西瓜多切几块端上来。”

    杜石头应声而去,一会端了个大托盘上来,上面放着两碗凉茶,四五块西瓜和几块芝麻糖。

    许怀安和杜氏坐在竹床另一侧,中间放着一个小炕桌,杜石头放下托盘,招呼道:“姑姑,姑丈,你们吃西瓜吧,我今儿用井水拔了一天呢,挺凉的。”

    纯哥儿欢叫着要拿西瓜,不想被贞娘一巴掌打到手上,发出清脆的一声:“你不许吃!”贞娘柳眉一挑,神色就带了几分严厉,吓的纯哥儿哇的一下子哭了!

    一家人都愣住了,贞娘对纯哥儿一向疼爱有加,不管什么好吃的都先紧着他,从来没有这么声色俱厉的跟他说过话。

    杜氏忙道:“贞儿,你这是怎么了?好好的,干嘛不让纯哥儿吃西瓜?”

    贞娘垂下头,咬咬嘴唇,她没办法告诉他们,那年,纯哥儿就是吃了井水拔过的西瓜,开始只是肚子疼,后来竟成了绞肠痧,活活的要了纯哥儿的命。

    “娘,纯哥儿才在家吃过饭,又跑了一身汗,冷不丁吃凉的西瓜,我怕他激着,肚子疼!”贞娘只好换个方向来解释。

    众人恍然,都想着这贞娘真是心细如尘 ;,杜氏搂过儿子哄着他:“好儿子,别哭了,姐姐不是不让你吃,是怕你凉着,让你缓缓再吃”纯哥儿抽抽噎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