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言情电子书 > 后悔药 >

第90章

后悔药-第90章

小说: 后悔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苏嬷嬷试了试满头的冷汗,满脸感激:“小姑娘,实在太谢谢你了。”贞娘用袖子擦了擦头上的汗,小脸红扑扑的,笑道:“没事,这个季节常有金花蛇出没,也老有人被咬伤,这种蛇头草就是克制蛇毒的,这位嬷嬷你不用担心”
172第二十三章
    俩人正说着呢;安老夫人接到信息差点晕了过去,急匆匆的赶来了;声音微颤的叫:“元敏;元敏啊;你怎么样了?”

    元敏此时觉得心里大定,那个叫贞娘的小姑娘似乎有种叫人心安的本事;那双流光溢彩的眼睛带着笑意看着她,她就觉得自己的命肯定保住了,也许是心里作用;腿似乎也没有先前那么疼了;此刻听见祖母叫自己;心里蓦然生出了些委屈,哇的一声哭了起来:“祖母,祖母,元敏好怕啊”

    老夫人忙将元敏搂进怀里,心肝肉的喊着,心疼的不得了,这两个孙儿她自幼带在身边,命根子似的宝贝着,生怕出一点差错,此刻见元敏小脸煞白,元宗也脸色发白坐在地上,以为元宗也有什么事,忙问:“元宗怎么了?”

    元宗身边的青竹忙将元宗扶起来:“少爷没事,就是吓着了。”

    跟着赶来的方丈上前看看元敏的伤口,安慰道:“老夫人,小姐这是被金花蛇咬着了,已经敷上蛇头草,没事了,回去将养几日,府上若不放心,就请个大夫来喝几碗清毒的汤药就没事了,老夫人不必担心。”

    老夫人心里定了些,忙道:“那就好,就好,快被车回府里,叫人请个好大夫来给小姐好好查查,别落下什么病根,这山上有蛇,你们怎么不好生伺候小姐?好好的,倒让小姐受这个罪?”苏嬷嬷等人忙上前认罪,又说小姐的命是那个叫贞娘的小姑娘救的,老夫人这才想起来:“那孩子呢?”

    大家四处观望,发现贞娘和杜石头早就走了。

    老夫人叹了口气:“来这镇上时,元敏就老要叫贞娘来府里玩,当时只说是缘分,原来还是我们元敏的贵人呢”

    一行人回了府,老夫人就吩咐何老怪取一百两银子给贞娘家送去,并且叮嘱:“让拿孩子得空来府里玩,虽说是小家的孩子,可跟咱们元敏有这个缘分,还救了元敏一命,俗话说这皇上还有俩穷亲戚呢,咱们就当个亲戚走动这吧!”

    何老怪当然乐不得的去,忙忙的取了银子给杜大壮送了去,正好赶上杜氏和贞娘正在说话,何老怪笑吟吟的将经过说了一遍,杜氏大惊:“你这孩子,救了人怎么一个字也不跟娘说?”

    贞娘笑道:“也不是啥大事,她就不是个富贵小姐是个穷叫花子我该救也得救啊!”

    何老怪出身穷苦,听了这话大为赞赏:“好姑娘,有风骨。”杜大壮得意的一拍胸脯:“那是,不看看是谁的外甥女!”

    何老怪将银子塞给贞娘,笑道:“我们老太太是最喜欢怜贫惜老的,你救了我们小姐的命,老太太让你得空去家里玩呢!”

    贞娘眉心微蹙,低下头,没有答话,那一百两银子拿在手里,沉甸甸的十个十两重的元宝,她人小力微,几乎摔倒地上去,忙放在桌子上,迟疑的看了看母亲。杜氏却笑道:“何大哥和我哥哥是多年至交了,我们家丫头年纪小,不懂规矩,怕上府里惹了什么笑话,反给您添麻烦了!”

    何老怪笑道:“妹子说这话是外道了,大壮的外甥女就跟我的外甥女是一样的,这样的好事我才赶着来的,你看看,我们老太太为人最是慷慨大度的,小丫头即入了她的眼,将来这得赏赐的日子在后头呢!”

    杜氏迟疑的看看女儿,小声问:“你要是害怕,妈陪你去?”

    贞娘苦笑了一下,她害怕?什么王公勋爵家她没去过?她怕什么?她只是不愿意去罢了,一想到前世那些小心谨慎,如履薄冰的日子,她就觉得从心里往外那么憋屈,那样的日子她过够了,再也不想过了。

    可是,民不与官斗啊,自己家受了人家的钱,于情于理都应该去府上谢赏的,何况老夫人说了那样礼贤下士的话,自己再不去,就是给脸不要脸了。

    咬咬牙,贞娘笑道:“何叔,我明儿就去给老夫人谢赏去,成吗?”

    何老怪笑的只见牙不见眼,一叠声的答应了。

    晚上回家,杜氏忙寻了钱匣子,将银子放进去,满屋子寻藏钱的地方,最后将匣子放进了一块活动的墙砖里面,那是原先杜氏藏肉的地方。

    杜氏坐在炕上,一边吃茶一面跟贞娘唠叨:“贞儿,有了这钱,你爹考试的钱也就富裕了,等你爹回来了,我就跟他商量商量不行就让他在顺天府寻个房子住下,省的他来回跑,那里也清净,他好读书。”

    贞娘不肯,笑道:“娘,咱不是说了吗,今年咱家好好整修一下房子,省得一到雨天就漏雨,爹不回来,咱娘几个怎么请人?再说了,那顺天府眼瞅这就是京城了,天子脚下,最是繁华所在,我爹那么实在个人,你不怕被谁拐了去,找个小妾什么的回来啊?”

    这话却正正戳到杜氏心窝子上了,她原就觉得自己大字不识,家境卑微,容貌也不出挑,配个容颜如玉似的秀才实在是高攀了,虽然许怀安对她始终如一,可心里总是不踏实,听女儿一说,立马就改了主意:“那还是让你爹回来吧,在家歇着,看着人把房子整修整修。”贞娘在一旁掩着嘴乐了。

    第二天一大早,贞娘就起床翻出自己最好的衣服,一件水蓝色锦线绫的对襟小袄,那上面的扣都是贞娘自己打的七彩蝙蝠络子,极小巧精致,下面系着一条莲子色的紫花布襦裙,头上梳了双丫髻,提了两罐子辣酱并两笼新蒸出的水晶汤包,独自去了安府。
173第二十四章
    安府的小厮得了何老怪的嘱咐;忙通报给了他,何老怪不敢托大;亲自进去回了老夫人;带了贞娘进了内宅。

    贞娘细打量;见这安府门面只是普通,;内里却另有乾坤,这院子极是阔畅,约**丈宽;铺着大块的方正青石;正面是座堂屋;铺了大红波斯织金绒的地毯,堂上悬了一块黑色金子的匾额,上书“福衍堂”,两边是大红廊柱上刻的楹联,上联是“一路沿溪山复水”,下联是“几家深树碧藏楼”。

    绕过正堂,后面是一个小巧精致的花园子,遍植了牡丹芍药等颜色鲜亮的花,让人一眼看去只觉得花团锦簇,中间是太湖石搭起的假山,颇有玲珑嶙峋之态,中间是一座小小的拱形竹桥,下面是不知哪里引来的一丈宽的活水,水里放了些锦鲤,睡眠栽了几颗睡莲,此时花苞紧闭,正酣睡着。又往前走了一会才见到游廊抄手,一些丫鬟婆子三三两两的走过去,翻过去是刷的雪白的照壁,过去了就见一溜十来间屋子,想来这就是内宅了,何老怪刚要说话,却听见里面传来数个女子的哭声,忙止了步,小声问门前的小丫头:“这是怎么了?”

    那小丫头神情一黯,道:“孙小姐前被蛇咬了,老夫人怪罪下来,小姐身边的几个丫鬟婆子都被打发出去了,今儿人牙子来领人来了,那几个哭着求情呢!”

    何老怪叹了口气,孙小姐身边的几个丫鬟他见过,都不错,被卖了去,一辈子就全毁了。

    声音没持续多久,就安静了下来,一个穿着翠绿色裙子的丫鬟出来接了他们进了内院,院子里打扫的十分清洁,只肿了几颗桂花树,正屋里摆了一座玻璃落地屏风,上面绘着工笔牡丹,想来这老夫人十分喜爱此花,转过屏风是堂屋,正上面放着一个紫檀木的贵妃榻,上面坐着的正是那位老夫人,穿着沉绿色绣了缠枝牡丹纹的细葛褙子,下面是莲花白的襦裙,压脚上绣了一圈浅绿色的云纹,头上梳着家常的平髻,勒了一条深紫色嵌蓝宝的抹额,正端着一杯茶细品,脸色不大好,见贞娘来了,面色才稍微好转一些。

    贞娘忙上前见礼:“贞娘给老夫人请安,昨儿得了老妇人的赏,今儿特来致谢,原该是我母亲来的,只是父亲去了府学,家中弟弟尚幼,又有生意,实在脱不开身,特意让奴家来给老夫人磕个头,多谢老夫人的赏赐,奴家一家实在感激不已。”说完放下手里的东西,在地上给老妇人磕了一个头。

    老夫人忙让身边的嬷嬷扶她起来,笑道:“这孩子,你救了我孙女的命,就是救了我的命,那么点钱算什么?”

    贞娘站起来又施了一礼,笑道:“老夫人实在抬举贞娘了,实在是小姐福大命大造化大,能遇难成祥,俗话说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呢,想来小姐将来是有大造化的人!”这一番话说的老夫人心花怒放,跟身边的嬷嬷笑道:“看看,这孩子虽是小家的孩子,口齿伶俐成这样,可着我们府里净也找不出这样伶俐的孩子了,来,贞娘,你过来。”

    贞娘上前几步,斜着身坐在老夫人的脚踏上,老夫人见她这样懂规矩,心里喜欢,拉着她的手细细打量,见贞娘小巧的瓜子脸,一双水盈盈的杏子眼,瞳仁清澈,透着股子勃勃的英气,鼻梁挺秀,菱形小嘴红润,一看就是个美人坯子,老夫人见她口齿伶俐,举止大方,又生就个精致美丽的样貌,心里就更多了几分喜爱,笑吟吟的道:“好孩子,那日刚进镇子就见了你,前儿还救了我孙女,这就是佛祖说的缘分啊,你是我孙女的贵人呢,我们家元敏伤了腿,正想着找个人说说话,一会你去陪她说会子话吧。”

    贞娘忙笑着答应道:“是,贞娘正好给小姐带了水晶汤包,还有辣酱,只是那辣酱太过辛辣,小姐现在伤着,得等到大好了才能吃。”

    老夫人笑了:“你这孩子,来便来了,还带着东西,太有心了。”

    贞娘抿嘴一笑,十分俏皮:“我娘说了,空着手上人家串门,容易被赶出来的!”

    老夫人哈哈大笑,指着她道:“你这小丫头,合着是怕让我赶出来吗?早听何总管说过你们家那辣酱十分可口,你就送来了,正好,中饭的时候我也尝尝,若好,我们家顺天府有几家酒楼铺子,倒可以买一些去卖卖!”

    贞娘心中一动,暗自盘算,若这辣酱果真能进顺天府,自己固然衣食无忧,这辣酱也可以闯出顺义镇,让更多的人知道这“许娘子辣酱”,此后,自己就可以专门供应辣酱了。顺天以后就是京城了,人来人往,行商最多,若真能在顺天府扎下根,打开局面,自家的辣酱就可以传遍全国,她只想着都觉得热血沸腾,忙压下心头的澎湃,笑道:“那敢情好,只是怕府上的厨子不知道我这辣酱应该怎么做出来,若老夫人愿意,我倒可以给您做两个菜尝尝,顺便也给孙小姐做两个菜。”

    老夫人倒一愣:“你这么小的年纪,竟然会中馈?”

    “贞娘家贫,母亲在外做营生,父亲在学堂教书,每日回来都是过了酉时,贞娘年纪小,不能为父母家计分忧,只好帮着做些饭菜,让父母回到家里能吃上一口热食,也是奴家的心意罢了!”

    一番话说的老妇人和身边的嬷嬷都十分感动,这孩子身量单细,出身贫寒,却十分孝顺懂事,这么小的年纪就知道心疼父母,十分难得,怪道那何老怪说这许家虽然清贫,却也对女儿爱若掌珠,这样懂事知礼孝顺的孩子,谁不爱若珍宝?

    老夫人叹了口气,想想自家的两个孙儿,忽然生出一个想法,自己以前总觉得两个孩子出身簪缨世家,最好跟那些同等身家的孩子来往,现在想来竟是错了,那些同等身家的孩子也不过都是公侯世家子弟,自小没吃过苦,没有过坎坷,所知道的都是书本上的那些儒家学问,内宅的勾心斗角而已,说到孝顺懂事,也不过是些表面文章,拿了针线师傅做的东西,或者厨娘做出的吃食,就说是自己的心意了,说到底也不过是敷衍了事,反不如这贫家女儿,对待父母的一片真挚情感。

    “好,好,苏嬷嬷,你带着贞娘去后厨,嗯,去孙小姐那边的小厨房,也让元敏看看贞娘是怎么做的。”

    苏嬷嬷是老夫人的陪嫁丫鬟,跟了老夫人四十几年,最是知道她心思的,忙笑眯眯的答应了,带着贞娘来了元敏闺房后的小厨房。元敏的闺房在老夫人卧房的后面,单辟出来的三进小院,种了些元敏喜爱的芙蓉花,此时还未开放,只是叶子长的青葱碧绿,生机勃勃。元敏听说贞娘来了,十分欢喜,忙叫小丫鬟带了贞娘进来,贞娘见元敏靠在炕上的大红攒金枝梅花迎枕上,只穿了件白色细葛的单衣,袖子挽到手肘,露出白皙细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