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言情电子书 > 后悔药 >

第109章

后悔药-第109章

小说: 后悔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看着杜氏:“娘,我今儿做了些藕粉桂花糖糕,不如请各位太太尝尝,也是我做晚辈的一点心意?”

    杜氏忙点头,暖语和豆蔻就端了几碟糖糕上来,王氏等尝了,不免又赞了一番。

    贞娘问:“娘,您今儿的药可吃了?”

    杜氏皱皱眉:“又要吃药?”却见俏月已端了一碗药走了进来。那王氏忙问:“可是太太初来有什么不舒服的地方?”贞娘笑答:“是我娘去年大病了一场,身子里留了点大寒的根子,我爹一直不放心,来了这儿第一样事就是请了大夫给我娘瞧瞧,说是江南地方湿热,怕我娘犯了病,那大夫就给开了张方子,说让先吃着,趁着天热时拔了寒气,等天冷了,再换药调理调理,我爹今儿早上还嘱咐,让好生记着吃药,偏您这会又忘了!”她口齿伶俐,声音甜糯、清脆,说起话玲玲朗朗,既有大家小姐的条理,又有小姑娘的俏皮,话里话外的意思却是让这些太太知道,许怀安虽然当了官,可对这位出身卑微,却相伴于患难的妻子很是敬重、关爱。这个年代,妻以夫荣,能得到丈夫的宠爱,即便她出身不高,这些太太们也是要敬重些的。

    王氏等人经常与各级官绅太太相交,自然很迅速的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忙笑盈盈的跟着奉承了杜氏,说杜氏福气好,老爷这般疼爱,少有的夫妻和睦云云。杜氏被诸人捧着晕晕乎乎的喝了药,王氏又委婉说起来本地官绅的几位太太想求见杜氏,托了自己给引荐。杜氏一愣,想起昨晚上贞娘说起来的话:“娘,爹来了这嘉定地方做官,本地的官绅家眷必然要来拜见父母官的太太,您不必害怕,只记着一点,她们来拜望,你便欢迎,她们说些奉承话,你便听着,左不过都是些官面上的奉承话,在嘉定这一亩三分地上,除了爹,便是您了,如今您是县衙的当家太太了,只管拿出些身份来,她们与您交好是为自己家相公铺路,自是希望您高兴的,此外,这些乡绅们也有些有身份背景的,您不必顾虑太多,咱们不拂她们的脸面,她们自然也不会与您为难。”

    杜氏忖度了一下,笑了笑,问道:“即使姐姐引荐的,我当然要见见的,只是不知道都是些什么人?我初来乍到,若有些不周全的地方,还请姐姐帮着我提点一二才是!”

    王氏收了银子才来引荐的,心里也是七上八下的,听杜氏一说,知道杜氏愿意见一见,眼睛一下就放了光,笑容倍加殷切起来:“太太过谦了,哪里称得上提点,只是我在这里久了,人面上熟悉些罢了。这几家都是咱们县上的豪阔人家,听闻得许大人上任,赶着求了我想来给太太请个安,都是乡里乡亲的,我也不好意思推脱。太太即问,说与太太知道,一位是石板桥张家太太齐氏,张家开着咱嘉定最大的药房,在苏州、松江、宁波、金华都有分号,齐氏是扬州齐家的大小姐,哦,不知道太太听没听说过,齐家是咱大金太医世家,如今太医院还有两个太医是齐家的,就是这齐氏的亲哥哥呢。另一位是杨柳胡同柴家的太太顾氏,柴家是开酒楼起家的,苏州出了名的楼外楼就是他们家的,他们家的碧螺虾仁、西瓜鸡人人称道,咱们嘉定地面上的商号有一小半都是他们家开的。这顾氏嘛,”王氏顿了顿,又绽开一个颇有深意的笑容来:“原是柴家太太身边的丫鬟,生的可人意儿,据说旺夫益子,为人又精明干练,原来的太太一死,柴老爷就扶了她做正房,您明儿见着就知道了,我这嘴还不敌她一半呢!”

    傅氏和高氏也跟着笑了,笑容中颇有些鄙视的味道。

    贞娘眨了眨眼睛,唇边也泛出一个颇为萧索的笑意来。

    王氏接着道:“还有一位是临江薛家的太太宁氏,薛家是临江当地的乡绅,临江乡一多半的地都是他们家的,怕有千顷,听说他们家老太爷在山东高青还置了很多地,在京城也有几件铺子,五年前才搬到咱们嘉定来住的,薛家是出了名的豪阔,几个小子都不大,书读的也好,最大的小子今年不过十五岁,去年中了秀才,喜的那薛大爷不知怎么好,在楼外楼连摆了三天的流水席请人吃饭呢。”她笑吟吟的看了贞娘一眼,又道:“他们家太太宁氏是个大家闺秀,出了名的心慈面软的菩萨,薛家大爷的小妾纳了七个,个顶个天仙似的,我看着没一个省油的,也不知这宁氏是怎么想的。”

    傅氏接口道:“那宁太太一天到晚的女则、女论语,什么三从四德啊,什么夫是妻纲啊,我们傅家的女孩也读书,可也没读成那样,竟是愚了似的,他们家嫡出的女儿有两个吧?都挺漂亮的,可我瞧着那精气神,行动做派比咱们大小姐差的远了!”
199第五十章
    王氏就笑:“那是;这些女孩哪能跟大小姐相比;就是我那闺女,也是拍着马也抵不上大小姐一个角儿啊。”

    贞娘问:“范太太家的小姐多大了?叫什么?”

    “女孩家儿,不过起个小名儿叫着;叫蕙兰;今年十三岁了。”

    贞娘笑道:“人安宜远泛,沙上蕙兰香;想必是范大人起的名儿吧?真真是好听,娘;我在这也没个伴;明儿接了蕙兰姐姐来跟我一处说说话,做做针线可好?”

    王氏一愣;丈夫给女儿起名字的时候还真是这么说的;听到贞娘说要跟蕙兰一处玩,心中暗喜,忙不迭的说:“那敢情好,我们家蕙兰也是没个伴,也不爱说话,能跟大小姐一处学学这气度也好!”高氏的两个女儿都嫁了,家里还剩下一个小儿子也已经十五岁了。傅氏到有一个女儿,不过六岁,小了点,心里暗自咬牙,却也无可奈何。

    晚上范县丞回家,王氏摆了饭,一边跟他说了今天的事情,范县丞沉吟了一下,道:“前儿六子跟我说,我还不信,总觉得一个十一岁的小丫头再能干也不至于能当家,如今看来,这话怕是真的,这么小的年纪,这么精明缜密的心思”

    王氏蹙了眉,犹豫了一下道:“那,让蕙兰去陪她吗?那样精明的孩子,咱蕙兰不会让她给卖了 ;吧?”

    范县丞斩钉截铁的道:“去,让蕙兰去,不仅要去,还要争取跟这丫头成为好友,这几日我在县衙里跟着许知县过了几次堂,查了县里的县学、际留仓、禄米仓、预备仓等地方,我品着这个人倒不是个贪的,也不是个迂腐的人,处事很有度,虽然新官上任,可松弛有度,倒像是个精干的人,有头脑,有手段,还有背景,如此的人,将来必有大的出息,嗯,跟凤凰登高枝,咱们再瞧瞧,若果然是个能出头的人,咱们还真要好好琢磨琢磨怎么能靠上去!”

    “有背景?”王氏惊讶道:“我看着他们家那摆设虽然不穷,可也看不出是有什么背景的人啊?”

    范县丞冷哼一声:“这次会试点了一百多人,他不过是二甲的进士,殿试的成绩也不是很好,怎么这么快就能得了官?还是咱们这样富庶的江南鱼米之乡,我托人在吏部问过了,似乎是大有来头的,是吏部尚书亲自放了话,点了他过来的。”

    王氏恍然大悟,急切的起了身:“我这就去跟蕙兰说去”

    第二日一早,王氏带着女儿蕙兰并两个小丫鬟一起来给杜氏请安,杜氏见那蕙兰身量不高,容色白皙娟秀,两弯细眉,一双水雾迷蒙的含情目,身子纤弱,穿着件浅黄色栀子花纹的湖绸褙子,白色挑线裙,脚上是一双水蓝色绣了蓝紫色兰花的高低鞋,一头秀发挽了个桃心髻,插了一根赤金石榴石簪子,袅袅婷婷颇有几分弱柳扶风的风韵。让丫鬟取了一块温润的蝙蝠捧桃的玉佩来赠给蕙兰做见面礼,又喊了贞娘来,让两人见了面。

    贞娘见蕙兰比自己大两岁,比自己高不了多少,身姿纤弱,眉宇间有孱弱之态,知道定是有不足之症,忙笑着问:“姐姐可是身子不大好?”

    说到这,王氏就叹了口气道:“我们两口子就这么一个命根子,偏生下来就先天不足,没会吃饭就先会吃药,这一年年的药不知吃了多少,却总是不见好,三日五日的就要不适,唉,真真是磨死我了!”

    贞娘笑道:“姐姐此刻年纪还小,可能也是没寻到对症的大夫,若寻到个对症的大夫,怕是就要过了这道坎了,姐姐这会吃什么药呢?”

    蕙兰娇怯怯的道:“是我身子不争气,倒累了父母亲,此刻吃的是养荣丸。”

    贞娘知道这养荣丸是最大众的药丸了,不过是养胃健脾的罢了,哪里能治什么病呢?

    她笑着拉了蕙兰的手,跟杜氏说:“娘,我带姐姐去后面了,我们姐妹说会私房话,你们聊吧,对了,娘,可记着吃药,”又吩咐豆蔻:“厨房里今儿早上新买了些菱角,还有桂花糖藕和奶白枣宝,一会端上来让我娘和范太太尝尝,也给我们送来些。”她一行说一行给王氏行了礼,笑着拉了蕙兰的手走了。

    王氏跟杜氏笑道:“大小姐这么小的岁数,却极为爽气,让人看了就喜欢。”

    杜氏看着女儿的背影,怜爱的笑了,总觉得若不是自己家穷,女儿早早的就懂了世情百态,也不会这般早慧,心里总是觉得歉疚。

    贞娘拉了蕙兰回了院子,坐在一张宽大的竹床上,蕙兰见竹床摆在院子里很是纳闷,问:“这竹床怎么摆在院子里了?”

    贞娘笑道:“天气太热,屋子里气闷的很,院子里又风凉又舒服,左右也没什么人进来,我就在这做些绣活,看看书,姐姐坐,旁边我都种上了薄荷,没有蚊虫的,姐姐放心就是!”

    蕙兰见她旁若无人的盘膝坐在床上,两边伺候的丫鬟似乎也司空见惯,只好客随主便跟着坐在床上。中间是个不大的小炕桌,上面放了茶具,贞娘用一个小巧的白瓷彩绘小盅斟了一盅茶茶给蕙兰:“姐姐尝尝,是新炒得桂花乌龙,我让小厮求了茶铺的伙计好说歹说才给炒的。”

    蕙兰接过来闻了闻,清冽的茶香里带着甜甜的桂花香气,尝一口,绵长清雅,回味甘甜,忙问:“这是什么茶?我怎么没听说过。”

    “我闲来无事琢磨的,我最爱乌龙茶的清冽,可你也知道,再好的茶香都是冲两次就没了味道,我就惦记着想在里面掺上些花,如今是八月,正是桂花开的时候,就放了桂花,怎么样,好不好喝?我想着等冬天就做梅花茶,想来也能好喝!”贞娘眯了眼睛,看上去像一只得意的小猫,蕙兰心里一悸,这是怎样的女孩子?爹娘都说这大小姐是少见的早慧精明,可这会儿看上去却是个有几分俏皮娇慵的小姑娘,喜欢随性自在,喜欢舒服,也懂得怎么样能让自己更舒服。不似那些闺阁当中的小姐们,捧着书本长吁短叹,或者严守着规矩,一步不错,生怕行差踏错就被人耻笑了去。

    她有些茫然的点了点头,贞娘又热情的问她平时做什么消遣?蕙兰的生活其实非常简单,做绣活,养病。

    贞娘就拿了一个菱角,用小钳子夹开,剥出白净的菱角瓤来递给蕙兰:“姐姐尝尝,挺脆的。”

    蕙兰腼腆的接过来尝了,粉嫩清脆,点头赞好吃,贞娘就跟她闲聊些从北方过来的见闻,蕙兰自小身体不好,鲜少出门,毕竟年纪不大,对外面的世界还是很向往,听了贞娘的讲述很是入神。

    俩人聊的正高兴呢,新来的小丫鬟暗香过来说奶奶传话,几位太太都想拜见大小姐,让大小姐带着蕙兰姑娘去前面见见张家、柴家、薛家的三位太太。

    贞娘一愣,按说管家小姐若不是通家之好,是不会轻易见人的,可自己家是初来乍到,父亲初次为官,笼络些乡绅富户的夫人也是有必要的,她想了想,让蕙兰稍候,自己进房换了件豆绿色绣鹅黄缠枝莲花的轻纱夹衣,月白色八福湘裙,理了理头发,跟蕙兰相携去了前厅。

    一进门就见母亲跟前坐着几个太太,除了王氏,其余的几个都是生面孔,贞娘定睛看去,见一个三十几岁的夫人,芙蓉面,柳叶眉,遍身珠翠,娇媚可人。另一位四十多岁,面容清秀,气质端凝,看上去有几分严肃。还有一位也有四十多岁,面如满月,十分富态,手上还挂着一串佛珠。

    杜氏见了女儿笑道:“贞儿,快过来见见几位太太,这是我女儿贞娘。”

    贞娘忙从容的道了福,手腕就被那满身珠翠的夫人扶住了,这女子笑道:“快来我瞧瞧,这就是大小姐?啧啧,当真是天仙似的美人,年岁虽小,可这周身的气派看着就不一样,跟我那俩闺女比起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