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言情电子书 > 重生空间之田园归处 >

第143章

重生空间之田园归处-第143章

小说: 重生空间之田园归处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场大暴雨过后,天气连着晴了十多天,响晴的天气保住了今年小麦的收成,等着新小麦下锅的人们都松了一口气。
    屋顶修好的第二天,没等周晨周末放假去串门儿,李家大舅舅急匆匆地赶来了,“你姥爷不行了,你们仨去看看吧。”
    周晚晚惊呆了。姥爷不是应该快好了吗?怎么会不行了?
    兄妹三人放下手里的一切,急匆匆地赶去了宋屯。
    李老头正靠在炕上喝粥,而且是自己端着碗喝,门窗大开,屋里再没有了上次来时的奇怪气味。
    “都长这么大了!”李老头一个一个仔细地摩挲着三个孩子的小脑袋,眼里泪光隐隐。
    三兄妹看着围在炕边抹眼泪的李家众人,都莫名其妙,姥爷这不是好了吗,这是哭什么呢?
    “你姥爷这是回光返照,要跟咱们好好告个别。”二舅妈把兄妹三人拉到一边,抹着眼泪告诉他们。
    周阳和周晨没有一点经验,听二舅妈这么一说,眼泪马上就下来了。
    周晚晚哭笑不得,看来她虽然延缓了药物的作用,对姥爷来说好得还是太快了。大家竟然宁可相信他是回光返照,也不敢相信他是真的好了。
    李老头可不管家里人怎么想,他连喝了两碗粥,觉得身上有劲儿了,就要试着下地走两步。
    李厚华和众人用眼神交流一番,都认为这是李老头最后的日子了,他要干啥就随他吧。
    李厚华和李金华搀着李老头,让他试探着在地上走两步。
    本以为他迈不动腿的,毕竟在炕上瘫了两年多了,怎么可能说下地就能下地呢。
    可是李老头在两个儿子的搀扶下,颤颤巍巍走了十几步,最后竟然还要求去院子里坐坐。
    李家人赶紧去院子里给他安排,一群人围着他团团转,想干啥就让他干啥,一家人忙活了一小下午。
    等李淑华被李国华接过来的时候,李老头正坐在院子里晒太阳,腿边一左一右坐着两个小孙女,叶儿跑前跑后地给爷爷端水打扇子,李老头笑呵呵地摸摸这个,看看那个,精神得很,哪有一点儿要死了的样子。
    李淑华的嚎啕大哭憋在了嗓子眼儿,张着嘴看着李老头发愣。
    “大闺女啊,你娘把你也折腾来了?来了也好!过来,跟爹唠唠嗑!”李老头口齿伶俐,嗓门老大,除了还有点气虚,跟生病前毫无区别,李淑华的嘴张得更大了。
    李老头到底是回光返照还是病好了,谁都说不准,大伙儿只好守着他看看情况再说。
    李淑华住下了,周阳三兄妹也不敢回家,就怕李老头忽然病情恶化再看不到他最后一眼。
    周晚晚也只能跟着哥哥们住在李家。
    晚上的时候沈国栋和墩子借着送衣裳的名义过来了一趟,五个人聚一块儿磨磨叨叨说了好半天家里的事儿,其实也没什么特别重要的,可话一句接一句,就是说不完。
    “这几个孩子!说得还真像那么回事儿似的!”李淑华的大嗓门像了李老头,跟尹一妹的悄悄话说得满院子人都能听见。
    “谁家过日子靠嘴说?大姨可真让我长见识!”沈国栋可不管你是谁,惹着他了他马上就顶回去。
    叫一声大姨那是给李老头他们家面子,可你就是亲爹也不能对他们家的事儿指指点点。
    李淑华被噎得目瞪口呆,她没说什么呀?就开个玩笑,这孩子咋还翻脸了?
    她看了一圈儿,院子里的几个人都没说话,最后她只能去看周阳,指望周阳能帮她说点什么,把脸给她找回来,毕竟她这么大的人了,让个半大小子给顶得哑口无言,也太丢人了。
    “你俩在家可别偷懒,每天的字儿都得好好学,要不囡囡回去可不答应,是不是,囡囡?”周阳冲沈国栋怀里的周晚晚眨眨眼睛。
    虽然没替李淑华说话,周阳还是转移了话题,帮她掩盖了一些尴尬。
    周晚晚点点头,没说话。她不想配合大哥转移话题,李淑华不管是有心还是无心,这么没心没肺地说他们,她也不高兴,不想帮她。

☆、第一七一章 亲缘

沈国栋和墩子走了,约好了沈国栋明天一早再来一趟,给周晚晚送当天的牛奶。
    在李家喝牛奶,让一大家子看着,这太高调了。周晚晚想阻止,可是想想哥哥们看她喝牛奶时比她还享受的样子,她只能硬着头皮什么都没说。
    真想告诉他们,这牛奶还不如你们每天喝的灵泉水有营养呢,万分之一都比不上……
    “跟孩子们瞎咧咧啥!几个孩子自个过日子,你当大姨的也不说去看看,还在这嘴上没个把门的,你说你哪有个当长辈的样子?!”李老太太训起大女儿来可不留情面。
    “看啥?去看能看着咋地?上回大哥不是给打出来了?小霞还泼了他一身水!我可不去找那不自在!”李淑华越说声儿越小,最后在李老太太严厉的目光下左右挪了挪屁股,不说话了。
    李老太太接着训她什么周晚晚都没仔细听,她一直在想一个可能。那就是前世姥姥家的人为什么对他们兄妹不闻不问?
    有没有可能,他们不是不想管,而是周家人不让管。像上次大舅去看他们,周家人直接就给打出来了,周霞再泼那样一盆冷水骂一通,次数多了,姥姥家人会不会就伤心了,才不去了。
    特别是李老头去世之后,爹因为周家人给气死了,这四个孩子竟然都没来看看。去看他们,三个还没良心地不肯见面,一个见了就恶语相向,次数多了,谁都会伤心吧?
    要不然她考上高中,大舅为什么不去家里看她,反而跑了六十里路去县城的高中去看她呢?是什么原因让大舅宁可跑那么远,也不肯去三家屯呢?
    有没有可能,大舅去了,被周霞或者别人又给打出来了?
    他们有没有去找周阳呢?他们知不知道周晨被枪毙是替人顶罪呢?这些疑问可能永远都解不开了。
    前事不可追,唯有珍惜眼前。
    周晚晚忽然放下了前世对姥姥家人的芥蒂。希望今生能跟他们好好相处,不留任何遗憾。
    至少,要跟对他们兄妹怀有善意的那些人好好相处。周晚晚在心里非常谨慎地又加了一句。
    第二天,李淑华的丈夫古祥安排好家里的事。带着三个孩子都来了。
    李淑华生了一男两女,大儿子古顺今年十八岁,大女儿古桃十三岁,小女儿古杏八岁。
    古顺和古杏跟古祥一个模子刻出来的似的,大脸盘。肿眼泡,皮肤粗黑,五短身材。
    古桃却跟他们完全相反,皮肤白皙,五官秀美,身材苗条,是个漂亮的小姑娘。古桃有五分像李淑华,不过据李老太太说她更像李秀华。
    虽然周晨非常不同意这个说法,“妈比她好看多了!囡囡才最像妈!”周晚晚摸摸自己肉呼呼的脸蛋,再看看带着小肉窝窝的手。决定不发表意见了。
    当天晚上,周阳兄弟俩被分配到李国华那铺炕上去睡,一起的还有古祥和古顺。
    周晚晚和李淑华母女留在了李老太太这屋。李老太太搂着周晚晚带着奶香的小身子,跟非常不放心妹妹,反复过来看情况的周晨保证,“放心吧,半夜我叫她起来尿尿,不能尿炕。”
    周晨马上就急了,“囡囡晚上要是不喝太多水不起夜,姥。你可别半夜把她叫起来,她觉轻,醒了就睡不好了。”
    周晨又嘱咐了好半天,才一步三回头地回去睡觉了。
    “这孩子养地。比有妈的孩子还仔细,太娇了。”古桃翻了身,低声跟李淑华咕哝。
    李淑华搂着古杏轻轻地拍着,扯了被角给古桃盖上肚子,也低声跟她嘀咕:“快睡觉,看你姥骂你。”
    李老太太和李老头年纪大了。耳朵不怎么灵,都没听见。
    周晚晚闭上眼睛,也装没听见。
    没妈的孩子就得是苦水泡小白菜,营养不良满脸苦相才符合大家的标准。
    像她前世一样,所有人看见了都叹一声可怜,把他们兄妹的苦难当做谈资,满足了他们廉价的同情心就好了。
    可他们兄妹今生却恰恰相反,他们确实比绝大多数有妈的孩子过得还好。身体好,精神好,聪明,自信,出类拔萃,比下去了很多人。
    所以即使是他们的亲表姐甚至亲大姨,也看不见他们受的苦了。风凉话说得理直气壮心安理得。
    周晚晚笑,亲戚只是血缘上的缘分,从周家走出来,他们兄妹最不重视的就是血缘了。所以,既然是风凉话,那就让它使劲儿吹吧,还能解解暑气呢。
    第二天天才蒙蒙亮,像是有心灵感应一般,周晚晚忽然就睁开了眼睛。
    周晨和周阳站在她头顶笑,兄妹三人眨眨眼睛,什么话都不用说,就明白了彼此的意思。
    周阳拿起妹妹的衣服,周晨抱起周晚晚,用自己的外套把她包起来,三个人悄悄地离开了屋子。
    屋里的鼾声还此起彼伏,谁都没发现他们三个这么早就起来了。
    周晚晚抱着周晨的脖子不撒手,她太习惯被二哥搂着睡。跟李老太太睡一起,她只能让意识进入空间去睡,就是这样,她也没睡好,总觉得少了点什么。
    周晨也抱着妹妹看了又看,这一晚上他和周阳担心得睡一下就醒,就怕妹妹半夜哭,后来只能睁着眼睛等天亮。
    “姥爷好了。”我们可以回家了。周晚晚真是不想在这待着了。
    “今天晚上二哥搂着你睡。”周晨知道妹妹不喜欢这里,只能尽量安慰她。
    周晚晚点点头,还是抱着周晨不撒手。
    等每天起得最早的李厚华起来,兄妹三人都已经在院子里玩儿半天了。
    三个孩子白皙细腻的脸在晨曦中散发着玉石一般莹润的光华,笑容灿烂明朗,目光温暖自信,看得李厚华愣了一下,最后还是没有打扰他们,悄悄地抱柴火去了。
    那一瞬间,李厚华清清楚楚地感受到,这三个孩子的世界,他进不去。
    沈国栋也起得很早,跑了一趟六队,然后就提着一大桶牛奶来了,足有四五斤,“那么多小孩儿,一人分点咱囡囡还吃啥?给囡囡煮一斤,别的让他们分去吧!”
    沈国栋太了解这三个人了,即使囡囡在这里是最小的,也不可能让她自己吃独食。他索性就多带点,咋地也不能让囡囡亏着了。
    古杏在姥姥家喝了两天牛奶,第三天看李老头是真好了,大家各回各家的时候,小姑娘不干了,非要在姥姥家待着,不走了。
    “要不你跟你阳子哥他们去吧!他们家好吃的多!”李淑华半开玩笑地对古杏说道,跟他们坐在一个屋子里的周阳兄妹三人当然听得清清楚楚。
    三人都装没听见,这个大姨没什么坏心,但也真不招人待见,兄妹三人绝不可能给自己找麻烦,带古杏回家。
    而且,有话就直说,这么拐弯抹角地逼他们答应,有意思吗?
    兄妹三人回到自己家没用上十天,周晚晚移栽过来的格桑花在新家刚开成片的时候,今年的麦收就开始了。
    过了麦收就有新麦子吃了,“到时候二哥给你擀面条!”虽然他们现在根本不缺白面吃,可是用新麦面做的面条还是很值得期待的。
    分麦子的时候,侯家人来到了三家屯,他们是直接去生产队拿麦子的,“墩子是我们家孩子,他挣的不得给家里大人拿着?”
    墩子的眼睛一下就急红了。周阳使劲儿按住了要冲过去的墩子,“忍忍!这点麦子换他们个臭名声,以后咱们想迁户口也容易点。”
    周阳他们三兄妹的户口已经迁出来了,沈国栋带着周春亮去了一趟公社,啥都没说,公社就马上把这三个孩子的户口给分出来了。
    现在,只等侯家松口,把墩子的户口也加进来了。侯家却一直拖着不给个痛快话,原来打的是这个主意,这是想让墩子给他们家扛一辈子长活呢!
    “你们家孩子户口在六队,你跑我们这领啥粮食?”老队长最看不惯的就是不劳而获偷奸耍滑的人,别说他对墩子的情况都了解,就是不了解,他也不可能把麦子让侯家拿走。
    侯家人争了一通,最后还是灰头土脸地走了,墩子今年的麦子也没分到。
    “没事儿,到秋把你户口迁过来就好了,咱家不缺那三十斤麦子。”他们家确实不缺这三十斤麦子,他们礼拜天上一趟山就能抓住几十只山鸡和兔子,能卖三四十块钱,还能换回八九十斤肉票,他们的日子好过着呢。
    可往家拿粮食,这是墩子作为家里一员的尊严,他还是过不去这道坎儿。
    墩子心里的坎儿到秋天分到粮食就能过去了,可周家眼前的坎儿就过不去了。
    今年小麦又是大丰收,每个人分的麦子比去年还多,有三十斤。可周家作为黑五类家庭,只能分给他们一半儿的麦子。
    就这一半儿,他们也可能拿不到手。
    徐一刀和徐大力早就拿着借条坐在生产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