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军事电子书 > 国策 >

第798章

国策-第798章

小说: 国策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李存勋看来,王元庆与顾卫民的矛盾,实际是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的矛盾。
  从根本上讲,王元庆是一个非常具有理想主义色彩,但是精通现实手段的政治家。按照王元庆的想法,普选要素以民为本,将民主提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顾卫民不是不照顾民主,只是更加现实,毕竟体现民主的不仅仅是民意,还有经济、文化、资源等客观因素。由此可见,王元庆与顾卫民对政治改革的理解并无本质差别,只是在如何实施的问题上,也就是手段上的观点不一样。按照李存勋的理解,争到最后,王元庆肯定会让步,因为在现实面前,王元庆只能让步。
  不管怎么说,政治改革到了只能进、不能退的阶段。
  作为军情局长,李存勋不可能不明白这个道理,只要普选确定下来,得到落实,政治改革就将取得决定性的胜利,接下来要做的,就是给民众足够多的时间,让民众逐步了解与熟悉民主制度。也许会花上几十年,甚至上百年,但是在基本制度得到保证的情况下,政治改革迟早会取得最后的胜利。相反,政治改革必然遭受惨败,在改革中被剥夺了利益的群体必然猛烈反扑,让三代共和国领导人的努力变为泡影。
  李存勋不是政治家,但是他不会容许这样的事情发生。
  从这也能看出王元庆的长远眼光。在共和国高层的众多领导人中,与利益集团瓜葛最少,最能推动政治改革的肯定是李存勋。作为军情局长,李存勋有足够的影响力,甚至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也就是说,不管谁当下一任国家元首,只要李存勋还在军情局,只要李存勋坚定不移的支持政治改革,王元庆的政治果实就能保留下来。至少5年之内,没人能够改变政治改革的前进方向。5年之后,随着普选逐渐被民众接受,就算有人想改变未来,也得问问共和国的公民是否同意。
  李存勋不是不明白这个道理,只是他觉得这个任务太艰巨了。
  当然,艰巨的事情不仅仅是政治改革,还有刚刚开始的第三次军事改革。
  与政治改革相比,军事改革受到的争议更大。
  当初,王元庆推行政治改革的时候,几乎所有人都知道,落后的政治体制已经成为阻挠共和国前进的主要因素,政治改革已经到了不得不推行的地步,因此政治改革得到了大部分人的支持,特别是广大民众的支持。相对而言,在王元庆提出第三次军事改革的时候,支持者并不多。
  与前两次军事改革相比,第三次军事改革的主要反对者是军队。
  这是一个让人很难理解的问题,因为前两次军事改革的主要支持者就是军队。抛开表象看事实就能发现,前两次军事改革的受益者是军队,准确的说,是希望共和国变得更加强大的军人,而王元庆提出的第三次军事改革不但没有让军队获益,甚至让很多军人认为,将严重削弱共和国的军事力量。
  事实果真如此吗?
  李存勋也是军人,但是他并不认为军事改革削弱了共和国的军事力量。
  当然,这一切还得从印度战争说起。
  印度战争是共和国建国以来打得最漂亮的一场大规模地区战争,虽然王元庆、项铤辉与裴承毅等政治、军事决策人员的出色表现起了很大的作用,但是共和国军队的强大战斗力才是印度战争取胜的关键因素。2035年底,战争结束的时候,李存勋都有点不敢相信,不到半年,共和国军队就击败了印度,并且占领了印度全境。要知道,在此之前,就连王元庆都认为至少需要1年半才能击败印度。
  共和国军队在印度战场上的出色表现,让王元庆坚定了军事改革的信念。
  看上去,这不合逻辑,毕竟共和国军队表现得这么好,作为国家领导人,没有任何理由发起一次裁军25万的军事改革。如果从国家的高度来看,就能明白这轮军事改革的根本目的了。
  对一个国家来说,军队就是用来对付敌人的拳头。
  毫无疑问,拳头不是越大越好,因为要想发挥这只拳头的威力,还得拥有一副强健的体魄。
  对一个国家来说,体魄就是园家的经济、科枝、文化、政治、外交、教育等决定国家综合实力的“软实力”。如果把国家比喻成拳手,因为总体“质量”有限,拳头越大,意味着身体越小,当两者不成比例的时候,拳头的威力就发挥不出来,甚至会拖垮身体,使拳手变得虚弱不堪。
  王元庆推行第三次军事改革,就是要控制拳头的大小,让更多的营养留在身体里。
  母庸置疑,从长远来看,共和国迟早要裁军,控制军事力量。
  王元庆在印度战争之后才推行第三次军事改革,也与共和国的现实处境有很大的关系。
  印度战争之前,共和国的所有努力都针对周边地区。准确的说,是建立一个更加有利于共和国发展的周边环境。可以说,从纪佑国开始,共和国的三位领导人都在为此努力。第四次印巴战争、东海战争、南海战争、半岛战争、日本战争、还有收尾的印度战争,全是为了这个目的。击败印度之后,共和园基本上不存在周边威胁了,至少在短期内,不用过分考虑周边安全。
  从国际大环境看,随着国际核裁军加速推进,共和国与美国两强争霸,欧盟、俄罗斯等地区性强国全面争取成为世界性大国的基本格局已经形成,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共和国受到的战略威胁微乎其微。甚至可以说,未来30年之内,共和国都不用考虑与某个大国爆发全面战争。
  由此可以看出,全面销毁核武器本身就是共和国与美国博弈的结果。
  对共和国来说,需要20到40年的时间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在此期间,共和国将尽量避免与大国发生冲突,至少不能发生正面冲突。对美国来说,需要20到40年的时间开发高尖枝术,在此期间,美国也将尽量避免与大国发生冲突。也就是说,两个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都不愿意使世界局势失去控制,都在为自己争取时间。再看《伦敦条约》对全面销毁核武器采取的三步走策略,就不难明白共和国与美国的目的了。未来30年内,主要国际焦点问题就是全面销毁核武器。在此期间,共和国与美国不会停止对抗,但是绝对不会硬碰硬的正面对抗,国际大趋势是地区冲突增加,大国冲突减少。
  如果再把目光放得长远一点,就不难发现,国际局势将在30年后发生剧变。
  对任何一个国家来说,如何利用这30年,将对国家的未来有决定性影响。
  共和国也不例外,这30年将决定共和国的未来。
  普通军人不会考虑这个问题,毕竟没有哪个士兵能够在军队里干满30年。可是对王元庆来说,他不能不考虑这个问题。就算王元庆不可能在30年后主掌共和国,甚至不大可能活到90岁,他也不能置共和国的未来于不顾。作为国家元首,王元庆不但有责任做好在任期间的工作,还有责任为共和国谋划一个更加辉煌的未来。
  站在这个角度,谁也不能否认第三次军事改革的重要性。
  简单的说,就是共和国在30年内不需要一支强大到足以称霸全球的军事力量,只需要一支能够保卫国土安全、捍卫国家利益、保护民众生命财产的军事力量。毫无疑问,这是一支规模有限的军事力量,而不是一支时刻为了打大仗而准备的军事力量。
  回顾之前的一系列扩军政策,不难发现,第三次军事改革是在纠正过往错误。
  从半岛战争开始,受周边局势的影响,共和国一直奉行军事扩张政策。虽然在此期间没有进行大规模扩军,军队总量基本保持不变,但是官兵结构、编制规模、装备质量等等对军队战斗力有决定性影响的要素都在加强与扩充。以77军为倒,印度战争时,77军的战斗力相当于半岛战争中的3倍。由此可见,虽然军队规模没有扩大,但是共和国的军事力量在短短10年内增强了2倍以上。
  扩军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经济发展受到影响。
  从2025年到2034年的10年间,共和国经济的年均增长率仅有4。7%。虽然在发达国家中,这一增长速度并不慢,比美国的2。4%、欧盟的2。8%快得多,但是与此之前的10年相比,共和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减慢了很多。更重要的是,如果按照人均收入,共和国的经济增长速度不应该这么慢,至少应该在6%左右。虽然在政治改革的影响下,经济增长给全国民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用民间的话来说,因为百姓可支配收入的增长速度超过了经济增长速度,所以4。7%的经济增长率相当于此前14。7%的经济增长率,但是从国家的综合实力来看,4。7%的经济增长率肯定支撑不起军事扩张,如果不及时调整对外政策,军事扩张迟早会压垮共和国。
  王元庆在这个时候推行军事改革,就是要削减军费开支。
  2036年的军费开支仅比2035年的常规军费开支(扣除战争开支)增长了3。7%,要知道,2036年的经济增长率达到了5。9%,是自2031年以来增长最快的一年。而在此之前每年的军费增长率都在8%左右,如果考虑到2036年裁军25万所需支付的遣散费用,那么当年军费开支实际上缩减了8%左右。
  如此大幅度的缩减军费开支,军人满意才是怪事。
  为了减少开支,国防部在审批军费预算的时候特别严厉,不但砍掉了很多华而不实或者短期内难见成效的装备开发项目,还严格执行在第二次军事改革时确定的福利待遇,比如所有将军都得严格按照对应级别享受福利房,多出来的面积,必须按月支付租金。又比如严格控制军队的差旅与招待费用,多出来的费用,由军人自行承担。
  毫无疑问,如此严厉的军费审核制度,让享受了10年美好时光的军人很不习惯。
  别的不说,对普通军人来说,除了每年一次的探亲假由国家承担路费之外,其他私人活动都得自己掏腰包,就连请客吃饭也得自己掏钱。要知道,在过去10年内,这些钱基本上由军队负责,不需要军人自行承担。
  用一些比较极端的话来说,第三次军事改革就是“兔死狗烹”与“鸟尽弓藏”。
  不管这个形容是否恰当,反正没有几个军人对第三次军事改革感到满意,更不会像前两次军事改革那样积极支持。
  因为项铤辉去意已决,裴承毅再三表示不会谋求总参谋长的位置,所以下一任总参谋长极有可能是林啸雷。果真如此的话,李存勋必须留下来。原因很简单,林啸雷是个喜欢走极端的家伙,真要让他推动第三次军事改革,不搞出问题就是天大的幸事。虽然在推行军事改革方面,主要动力来自元首府,但是王元庆之后,没有哪个人在军队有足够的威望,能够让军队服服帖帖。这个时候,肯定需要一个像李存勋这样的人来调解总参谋长与元首、军队与政府的矛盾。不管怎么说,作为军情局长,李存勋在军队高层有足够的威望,没有几个将军敢与他对着干。
  看清未来,李存勋知道自己没有选择的余地。
  项铤辉可以一走了之,他却不能一走了之。王元庆可以卸甲归田,他却不能马放南山。
  这让李存勋想到了潘云生,因为当年潘云生与他现在的情况完全一样,不得不在纪佑国离任之后充当元首与总参谋长的“中间人“。
  坐上飞机,李存勋还在考虑这个问题。
  虽然在军情局工作的15年,让他获得了与当年潘云生一样的地位与影响力,但是在即将到来的未来,李存勋却需要面对很多潘云生不曾面对的挑战。
  李存勋没有考虑个人得失,成为间谍的那一天,他就抛弃了个人得失。
  他只需要考虑一个问题。
  共和国,能否一路走好?
  卷十一 重新洗牌 第7章 珠联璧合
  见到蔺慕华之前,李存勋与康晓霆聊了一阵。
  虽然在很多人看来,全球首富的独生女、全球第一女富豪怎么也与一个只会舞刀弄枪的军人扯不上关系,但是在李存勋看来,蔺慕华与康晓霆算得上是珠联璧合,即便不是最幸福的一对,也是足以让所有人羡慕的一对。当然,李存勋还必须承认一点,那就是康晓霆确实不是做生意的料。
  与蔺慕华相比,康晓霆在生意场上的经历可以说是一塌糊涂。
  两人结婚之后,蔺慕华不但把名下一半的资产给了康晓霆,还邀请康晓霆进入中重集团,负责安全工作,结果康联霆干了没到两年就辞职了。不是他不懂安全工作,而是中重集团的安全工作基本上就是负责管理资料、审查人员等等行政事务,与康晓霆所熟悉的“安全工作”截然不同。
  辞职后,康晓霆与蔺慕华曾经打过一段时间的“冷战”。
  主要原因是蔺慕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