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军事电子书 > 国策 >

第1084章

国策-第1084章

小说: 国策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让军情局长把话说到这个份上,已经非常的难能可贵了。
  顾卫民不是不明事理的人,只是他的决策将决定两个超级大国的命运,至少有可能改变两个超级大国的命运。
  见到顾卫民沉思的样子,李存勋也没有继续说下去。
  虽然李存勋一直不太喜欢顾卫民斩决策方式,但是作为军情局长,他没有选择元首的权利,必须尊重元首的做事风格。再说了,如果共和国的历任元首都像王元庆那样,恐怕李存勋就高兴不起来了。
  “这么做的话,能不能保证守住大马士革?”顾卫民问了一个很关键的问题。
  “如果行动及时果断,肯定能够守住大马士革,只是很有可能丢掉部分地区,比如南方的德拉省与苏韦达省。”李存勋稍微停顿了一下,说道,“这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只要美以联军没有占领大马士革,就不可能扶持一个亲美政权。更重要的是,美以联军占领了叙利亚南部地区,反而能让叙利亚得到更多国家的同情,也能激发阿拉伯人的民族意识,把原本纠缠不清的戈兰高地问题明朗化,迫使美国当局不得不在以色列身上花更多的力气,无法在停战谈判中跟我们讨价还价。”
  顾卫民微微点了点头,说道:“无论如何,必须守住大马士革。更重要的是,不管搞成什么样子,绝对不能因此扩大战争规模。”
  李存勋微微皱了下眉头,听出了元首这番话的另外一个意思,即在战争有可能失去控制的情况下,元首会以主动退让的方式来结束战争,哪怕会因此损失部分国家利益。
  “这次行动由你全权负责,没别的问题的话,你就回去做部署工作吧。”
  李存勋没有耽搁,立即起身告辞。
  显然,最后的决策方式,就是顾卫民的最大特点。如果是王元庆的话,肯定不会把责任推到李存勋的身上,而会以元首的身份下达命令。
  当然,李存勋也不好多说什么,本来在此之前,顾卫民就不赞同用战争的方式来解决中东问题。如果需要有人来承担责任,李存勋肯定逃不了。
  李存勋没有什么怨言,作为军情局长,他从来不对任何人抱幻想。
  回到军情局之前,李存勋就联系了刘晓宾,让他联系裴承毅,元首已经批准了他的作战计划,随时可以采取行动。
  卷十二 大战前奏 第134章 轰炸开始
  7月16日上午,第一战斗单位的主力部队到达马拉蒂亚南面的辛吉克,第十战斗单位的主力部队先后占领马拉蒂亚与埃拉泽之间的巴斯基尔、以及埃拉泽南面的锡夫里杰,攻打马拉蒂亚的部署基本到位。
  从这一部署来看,主力是第一战斗单位,而不是之前表现突出的第十战斗单位。
  这是合情合理的安排  因为没能打下锡韦雷克,所以在攻打马拉蒂亚的时候,必须充分考虑后勤保障的问题,也就得让第十战斗单位的垂直起降运输机群担起运送作战物资的重任。受托罗斯山脉的影响,在攻打马拉蒂亚的时候,主力部队只能由南向北进攻,很难进行大范围迂回包抄。如此一来,让更加擅长地面进攻第一战斗单位在南面打主力,让擅长空中机动的第十战斗单位负责外围包围,才能最有效的利用2个战斗单位,用最小的代价打下马拉蒂亚。
  这个时候,美军增援部队已经到达马拉蒂亚。
  杜奇威在15日夜间就发现了问题,即之前还在尼济普救助灾民的第六战斗单位的战斗旅开始向西运动,摆出了增援第八战斗单位的架势,而在当天傍晚,共和国空军的战略运输机群向巴赫切空投了大约3000吨作战物资。种种迹象表明,裴承毅不但不会让第八战斗单位与第五战斗单位突围,还会趁此机会替第八战斗单位解围,甚至有可能替第五战斗单位解围。也就是说,共和国军队会在两个方向上习时展开大规模进攻作战行动。问题是,面对这一局势,杜奇威几乎无计可施。虽然第六战斗单位没有因为洪水而丧失战斗力,让杜奇威感到非常震惊,但是能否守住马拉蒂亚才是杜奇威最关心的事情。在无法阻挡第六战斗单位杀向巴赫切的情况下,杜奇威只能让美土联军死守马拉蒂亚。换句话说,第六战斗单位到巴赫切解围之后,如果没能守住马拉蒂亚,美土联军将彻底输掉这场战争。
  在此情况下,杜奇威别无选择,只能让锡韦雷克的美土联军向马拉蒂亚突围。
  当然,突围行动必须有所准备。
  因为在此之前,杜奇威的命令是死守锡韦雷克,所以在他改变命令之后,第101突击师、第2步兵师与第10步兵师没能立即采取行动,直到16日上午,在第一战斗单位与第十战斗单位的进攻部队部署到位之后,才从锡韦雷克出发,向马拉蒂亚方向突围。
  毫无疑问,美军的突围行动进行得非常艰难。
  对美军来说,最大的敌人不是阵地上的伊拉克军队,而是远在数百千米之外,根本见不到的共和国陆军的远程炮兵。
  因为对伊拉克国防军不太放心,所以袁晨皓在调整部署的时候,让第一战斗单位留下了一个侦察营,专门负责为远程炮兵提供炮火引导。更重要的是,袁晨皓明确警告了伊拉克国防军的几位指挥官,千万别低估美军的战斗力,更别逞能。换句话说,遇到美军的时候伊拉克军队的最佳选择就是呼叫炮火支援。因为第一战斗单位的主力部队已经部署到位,不再需要炮火支援,所以在美军突围的时候,第一战斗单位炮兵旅立即投入了战斗,而且是全部投入战斗。
  打到当天下午,第十战斗单位的炮兵旅也投入了战斗。
  不是第一战斗单位的炮兵旅不够用,而是凡城的弹药在一个上午就用光了,不得不让第十战斗单位的炮兵旅参加战斗。
  进入夜间,战斗变得更加激烈,连共和国空军都派来了作战飞机。
  此时,第一战斗单位与第十战斗单位的主力部队也接到了命令,不管锡韦雷克的美军能否突围成功,第一战斗单位与第十战斗单位都将在天亮前发起进攻,区别只是向什么方向发起进攻。
  毫无疑问,决战将在16日到17日的夜间爆发。
  因为早已将作战任务安排给了各参战部队,所以裴承毅要做的,只是耐心等待各部队的作战报告。
  可以说,在这个绝对不平静的夜晚,裴承毅是最平静的一个人。
  大约21点左右(以巴格达时间为准),裴承毅收到了从前方发来的第一条消息,即在南方战线上,由苏劲辉亲自指挥的攻打舍赫巴的作战行动已经部署就绪,进攻将在30分钟后正式开始。
  在南方战线上展开行动,即是为了牵制美军,又是决战行动开始的信号。
  负责传递信息的通信参谋等待了大约5分钟,确定裴承毅没有调整计划之后,才征求了东方闻的意见,随后发出了战役行动开始的信号。
  21点15分,一直在共和国西北地区上空巡逻的轰炸机群率先收到命令。
  开战时的那次行动之后,共和国空军战略航空兵的表现就不太抢眼。虽然在10多天的战斗中,轰炸机群出动了好几次,执行了大约4成的战略打击任务,摧毁了数千个军事目标与战略设施,用不到20%的弹药完成了大约60%的遮断式轰炸任务,在这场战争中反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与以往的战争,特别是印度战争相比,共和国空军战略航空兵的表现确实差强人意。
  究其原因,还是因为遇到了更加强大的对手。
  从战术层面上讲,在与世界一流军队交战的情况下,共和国空军必须考虑对手制空力量构成的威胁。要知道,战争打到现在,共和国空军也没有夺得绝对的制空权,甚至没能打垮对手。因为战略轰炸机均部署在国内的空军基地,即便使用远程空射巡航导弹,轰炸机起飞之后,也要花上好几个小时才能到达战场,美军有足够的时间调整防空部署,甚至能够组织起截击力量,所以在使用战略航空兵的时候,共和国空军非常小心谨慎,除了禁止轰炸机靠近战区之外,还频繁调整导弹发射空域,以及轰炸机群的飞行线路。即便如此,在之前的战斗中,轰炸机群数次与危险擦肩而过。如果不是战术航空兵过多的投入制空作战,恐怕空军早就让战略轰炸机群停飞了。
  从战略层面上讲,严格限制战略轰炸机的活动范围是防止战争规模扩大的必要手段之一。不管怎么说,战略轰炸机是一个国家的主要战略打击力量之一,也是对手的主要监视对象,即便在和平时期,冷战双方都会高度监视对方的战略轰炸机群,甚至为对方的每一架战略轰炸机提供一个独一无二的编号,并且安排专门人员负责。也就是说,战略轰炸机群的调动与活动几乎没有多少秘密可言。战争中,就算让战略轰炸机挂着常规弹药执行常规作战任务,也能让对方的情报机构与战略防御机构感到心惊胆战,甚至可以说,战略轰炸机每次起降都能引起不必要的担忧。正是如此,美国当局也对战略轰炸机的使用范围做出了极为严格的限制。
  当然,使用战略航空兵,也有使用战略航空兵的好处。
  作为战略部队,不但平常的活动严格保密,还经常执行一些秘密任务,加上战略轰炸战术的特殊性,所以战略航空兵的官兵很少关心他们执行的任务,也没有太大的好奇心。在他们看来,不管执行什么任务,他们要做的,就是驾驶轰炸机前往特定的空域,按照特定的指令发射携带的弹药。
  因为攻击程序完全通过战术数据网络传输,到底攻击什么目标由攻击程序决定,所以战略航空兵的飞行员甚至不太关心他们要打击的对象,有的时候甚至没有必要知道需要打击的对象。
  用一些轰炸机飞行员的话来说,随着技术进步,特别是基于军事信息网络的自动控制系统的进步,轰炸机飞行员的主要任务不是驾驶轰炸机,也不是投掷弹药,而是充当轰炸机自动飞行与作战系统的“备份”。即在自动控制系统失灵的情况下,确保准确无误的完成轰炸任务。因为轰炸指令保存在一台没有并入军事信息网络的计算机内,所以在自动控制系统崩溃之后,飞行员只需要将那台计算机接到轰炸机的备用信息接口上,并且设置为闭路控制方式。如果这套方式都无法正常工作,飞行员就将结束作战行动,驾驶轰炸机返回基地,或者在合适的地点弹射逃生。
  总而言之,轰炸机飞行员更多的时候是个“监视者”,而不是战争的“参与者”。
  这次轰炸行动就是如此,数十架轰炸机上的上百名飞行员根本就不知道他们将要打击什么目标,甚至不太清楚弹舱内携带的是什么弹药。
  机群到达发射导弹的空域之后,军事信息网络发来了发起攻击的信号。因为没有任何理智正常的人会把足以毁灭整个人类的武器交给冷冰冰的、具备了初级智能、由逻辑控制的计算机掌握,所以在发射导弹之前,需要由轰炸机上的飞行员来确认攻击指令,并且由飞行员亲手开启控制着发射通道的机械锁。因为执行的不是战略轰炸任务,所以投弹的轰炸指令只由机长一个人掌握。执行战略轰炸任务的时候,得由机长与副驾驶同时下达指令。为了防止某个精神失常的机长或者副驾驶把几十枚携带了核弹头的导弹发射出去,2个机械锁设在驾驶舱的两侧,任何人都无法单独同时启动两把锁。
  在军事信息网接的控制下,分成数个机群的数十架轰炸机陆续发射了携带的远程导弹。
  虽然这些轰炸机没有在一个地点,也没有在同一时间发射导弹,整个行动看上去毫无规律可言,轰炸机上的飞行员也不知道其他轰炸机的情况,但是从整个战局来看,数十架轰炸机的行动是有规律的,即所有轰炸机发射导弹的时间与空域都做了精心安排,以确保所有导弹在1分钟之内到达同一地点,攻击同一批目标。
  毫无疑问,只有在对付具有强大自卫能力的时效敏感目标时才会采用这种战术。
  不可否认,出动数十架轰炸机绝对不是小事。事实上,在这些轰炸机从共和国的空军基地起飞时,美国的战略警戒卫星就发出了警报,美国的情报系统随即全速运转,仅仅用了几分钟的时间,NSA、CIA、国防安全情报局等等情报机构就对共和国空军战略航空兵的作战行动做出了评估,认为那几十架携带了远程空射巡航导弹的轰炸机将飞往战区,像以往那样,在伊朗、或者巴基斯坦上空发射导弹,然后返回空军基地。
  也就是说,美军并没想到,那些轰炸机的打击对象会是其海军舰队。
  这也不难理解,如果共和国要对付美国舰队,早就动手了,不会拖到这个时候。
  更重要的是,用来对付舰队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