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军事电子书 > 血战旗 >

第628章

血战旗-第628章

小说: 血战旗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见沈醉久久不言,宣铁吾虎着脸,神情不愉的质问:“怎么?执行不了?”
    “不不不……”沈醉连连否认:“我是在想将来面临的考验尤其是抵达战场之后,我们这支小分队的生存能力,将直接和这些女兵联系总不能在行军中,还要分出人手去照顾他们?”
    宣铁吾嗯了一声,再也没有说话而是眼sè冰冷的盯着所有人
    没有不知道他就是这支小分队的最高指挥官,中将高参的军衔下不了战区的那些旅长师长,但对付眼前这些菜鸟都嫌浪费
    “啊怎么可以……”
    沈醉走到女兵们聚集的跟前,一宣布宣铁吾的决定顿时惹的女兵们大为不乐意其实这些女孩子年纪都不大,大部分都是军统培训的无线电电台人员平时也就收收电报然后再监听一个波段而已
    让她们和男兵一样训练,简直是要了她们娇嫩小姐的命了
    “沈处长你去和宣将军说说嘛”有女兵立刻发动温柔攻势,沈醉风流倜傥的外表,加上身居高位却无高官的那种威吓力,很能得到这些女兵的青睐
    “人家身体不舒服……”这个还要过分,直接拿身体说事,说话的那个女孩有一双明亮的大眼睛,媚眼朦胧之中,似乎在对沈醉说:“女人的身体,你们男人永远也不懂”
    在七嘴八舌之中,神采堪比电影明星的沈醉也只能左右抵挡,苦苦支撑
    眼看防线就要突破,场面即将失控,沈醉余光发现,不远处的一颗树下似乎站着一个**方面的军官
    是否是军官,对于沈醉来说难不住他,只要看腰间别着的****,就能猜出大半
    在**之中,只有中高级指挥员,一般都是团级以上的军官才会佩戴撸子现阶段,在东北最常见的枪型就是T33,苏联制造的一种军官****后世国内仿造过该枪型——54式,当然光看枪套是看不出里面的武器的,但这种式样的****,只能好,绝对不会差
    因为在东北正规军中,很少看到rì本的南部式****,只有在游击队和地方武装才有配备
    “哎呀,别闹,对面来人”
    两个小护士难得又欺负将军的时刻,都闹的不亦乐乎
    啪——
    突然,实在看不下去的宣铁吾拔出腰间的****,对着天空放了一枪枪声响起,所有人都懵了
    惟独有一个人迎着宣铁吾挑战的眼神走了过去,他就是包洪志,jǐng卫旅政委,对上宣铁吾他的级别似乎是低了一些,但也绝对不是天壤之别,加上他在心中对国民zhèng fǔ还保留有很深的芥蒂,经历过‘四?一二’政变的包洪志是个老同志了,正因为资格老,才让他明白血的教训不能忽视,让他反而看着宣铁吾有一股难言的怨气:“欺负一群女人,算什么本事?”
    “他们不是女人,而是军人,穿上了这身军装,她们就有拿起枪为国难赴死的勇气和能力跑几公里就能怨天尤人,我宣铁吾不要这样的兵”宣铁吾硬气十足的高声说道,不仅停下训练的男兵都听到了,连不远处的女兵也一个个吓的脸sè煞白,似乎真到要被这个黑面将军送上战场,和鬼子真刀真枪的搏杀一般
    沈醉张了张嘴,最后还是没敢求情
    话里话外,宣铁吾都是动了真火再说一直冷脸相对**代表包洪志在边上,这关口,就是打落了门牙也要往肚子里咽,绝对不能在气势上输一阵
    包洪志绝对不会去和宣铁吾说什么民族大义也不会咬着刚才的把柄布防,显得他为人小气,事实上,他真没把宣铁吾这些人当成劲敌,在华东和华中,或许一个国君中将还能震慑住人,但这里是东北,是要从鬼子心窝子里抢食的地方任何一点软弱都是可耻的失败
    包洪志不屑的撂下一句话:“又来一个练嘴皮子的”
    “军官团集合……”
    “四列纵队……”
    报数——
    宣铁吾肺都快气炸了,但有一点他是非常好的,就是从来不会在外有损形象,不胡乱争执当然他也有他的办法那就是将手下的军官和士兵都收拢起来,来一场别开生面的军事训练,让眼高于顶的包洪志看看,**,也不是泥捏的
    一二三四……
    全力的喊声让秋rì黑水白山间的小村庄彻底赶走了宁静,喜好看热闹的村名一个接一个的从屋里走出来,不少人睡眼朦胧的在人群中询问,这都好好的几天了为啥,今天这阵势是要打起来啊
    半年前自从成立了县大队,成为当地自己的守备力量加上军纪严明,很快就被当地的老百姓接受,又是中国人打鬼子的部队所以,包洪志的一身行头,是让当地百姓非常有好感的倒是宣铁吾他们,**的一身行头颜sè和皇协军和鬼子颇有‘异曲同工之妙’,甚至有不少人还以为宣铁吾带队的是一群投诚伪军呢
    群众的行为总是和他们的喜好息息相关,包洪志见宣铁吾有心比较,还把人都拉出来,似乎想找回场子
    “jǐng卫员,集合1营3连”
    包洪志心说,就你们这些军官训练班出来的,即便是花架子也不见得能走的利落了
    3连长和不明白首长为什么突然让他们连集合了,3连刚刚从村子外训练回来,战士们脑门上都凝着汗珠,跑步而来
    “报告首长,3连连长谷兴荣,前来报到”
    “看看那些人”包洪志眼神一瞟宣铁吾的方向,3脸上顺着包洪志示意的方向看去,心说:“难道是这些**大官们惹着首长了?”神情不解的将视线转回到了包洪志的脸上
    “让他们看看,你们是怎么训练的,别的我不要求,就是要让这些少爷兵知道,想在东北立足,没点真本事谁也不会买账”
    “是,保证完成任务”
    很快3连在村口的空地上,开始拼刺训练,喊杀声震耳yù聋尤其排成一个方阵的一百多战士,整齐的跟着连长谷兴荣的动作,上百人形容一人的整齐严一
    杀——
    一二,杀——
    ……
    3连一亮出来,就气势上已经盖过了军官团的阵势,杀气腾腾的喊声就像是在战场上嘶喊一样,震慑人的心扉
    此刻宣铁吾相信,就是有一队rì军在3连面前,这支部队就是用白刃对战也丝毫不会处于下风
    刚刚经历过嫩江战役,纳河阻击战等大小战役的jǐng卫旅,已经是一支百炼jīng兵士兵在训练上和心态上,都完成了内外如一的状态,真正的成为百战雄兵冲天的杀意,形同不败的战场,屹立在天地之间
    宣铁吾知道这支部队经历过什么,杀气浓郁的如同地狱战士一般,让人喘不过气来
    只有在血战中滚打过的部队才有这样的气势,而这些正他手下这百余人缺少的
    明知不敌,却不能将信心都输掉,宣铁吾双手举起,做合唱指挥状,起头唱道:“风云起,山河动;黄埔建军声势雄……”
    虽说,一场比试,两队人马没有可比xìng,但是在宣铁吾的鼓舞下,观摩团的军团们也感受到了这种沙场点兵血征衣的豪迈
    包洪志虽说心结难解,但对这支**派来的观摩团,或者说小分队有了一个全的认识
    “包将军,我不知道你为什么对我们冷眼相对,但是我要告诉你,宣铁吾可以为抗战流尽最后一滴血”
    包洪志没有答话,从口袋中摸出一封信给对反,然后冷冷的说:“明天一早5点,集合你的人出发去绥化”(未完待续)
    百度搜索最最全的小说 ///
第四五三章 大时代,大背景
    第四五三章 大时代,大背景
    绥化总指挥部内,电台滴滴答答的吵杂之音随处可见,伴随着这种急促的声音的是往来的参谋们形sè匆匆的步伐。
    真正的较量还没有开始,最后的底牌还没有解开。
    但正是这个关键的时节,才是最折磨人的,等待的煎熬搅动的人的心虚不宁,而时间就像是静止了一般,一直凝固在决战发起的那一刻,就像是一座墓碑,诉说着一段往事,却没有未来。
    打了近4个月,从夏季战役一直延续到,松嫩战役。
    大小战斗上千场,双方虽说投入的兵力都在二十万以下,但是渐渐的有种演变成会战的样子。
    一战定生死。
    一战定乾坤。
    值此关键时刻,任何一点闪失,造成的结果都将是无法估量的损失。战争有其铁一般的法则,军队的战斗力,天气状况,士兵的士气,还有指挥官的指挥能力,都是导致战争胜负的关键。
    在东北的这场战役,美国人在关注,德国人在关注,苏联人同样也在关注。
    这并不是说,松嫩战役可以左右整个中国战场,甚至远东战场的格局了,而是开创了一个时代的开始。rì本,作为一个新兴的帝国,被西方列强承认才不过短短的三十多年。
    但是却爆发出了一种让英美都害怕的战争爆发力。
    是的。
    爆发力,而不是持久力。
    这种爆发力倾斜到任何一个对手身上都将是非常致命的,尤其是在欧洲战场,德国席卷英法,成为真正的欧洲霸主。
    但是很快,眼光卓越的美国总统罗斯福发现,rì本海军虽然在太平洋上可以称雄,但陆军却并没有显示出一个列强应有的实力,最大的原因是在数量上的差距,相比苏联的庞大陆军数量,德国在完成全部总动员之后,兵力也会超过700万。
    而rì本呢?
    自从37年在中rì全面开展之后,在百年的时间内,军队数量迅速从40万扩编到100万。但之后的两年时间,陆军数量总是维持在每年新增20万的这个限额之下,这就说明,rì本的陆军训练新兵的方法是很成问题的。
    实际上,即便具备空中优势,和火炮的数量优势。
    rì军陆军也经常在相对于装备差不多,火炮数量不如rì军的中**队面前吃瘪。
    这就说明了一个很大的问题,rì本的陆军的战斗力被潜意识的估高了。实际上,其战斗力远远不如英法所估计的那样,和苏联相当。就陆军的战斗力来说,中rì之间,在小部队作战中,一旦碰上中**队中训练出sè的部队,rì军根本就占不到任何便宜。
    比方说,张自忠的59军,装备落后于rì军很多,但是两军交战的结果,伤亡几乎持平。
    渐渐的,连苏联也开始承认,中**队并不是像想象的那么弱小。
    而欧洲的巨变,已经让苏联人异常的jǐng觉,并单方面断绝和中国的武器贸易。这而就给缺乏军工业的中国抗战增加更大的困难。而拥有四亿人口的中国,是绝对不能倒下的。就像是英国之印度,如果英国没有印度,丘吉尔也不会有底气在议会上口口声声说要战斗至最后一人。
    所以,宣铁吾出现在东北,也有蒋介石在战略上的一层考虑。
    是否可能在中国东北,通过苏联的放行,将美国的军事援助送达东北,而在大后方招兵,形成国民zhèng fǔ也在松花江边上收复失地的局面?
    曾一阳或许很厉害,但是受制于军工的发展,其部队也不会发展成为一个庞然大物。
    一旦东北成为三方势力角逐的地方,那么对于蒋介石来说,他就不会经常担心整个黄河以北缺一个强有力的作战集团,作为国民zhèng fǔ的代言人。而且这个代言人需要足够的实力和军事才能。
    既能在一定程度上压制曾一阳部的发展壮大,也要通过控制区域的不断增加,从而扩编部队,达到缓解华中战场的压力,形成战斗力后,分化rì军的兵力。为华中反攻争取更大的筹码。
    自打住到chóng qìng之后,蒋介石就一直想着能够在某一天打出去。
    空间换时间。
    时间换差距。
    什么时候,中rì两国的战略僵持阶段能够打破?
    就看在华北,华东,华中还有东北战场,一旦这四个战场同时发力,rì军没有两百万军队跟就无法招架的住。但是rì本有200万陆军吗?
    如果有的话,rì本着急派到来中国来了。
    还会几年组建5个师团,明年组建7个师团的,一点点的往外抠?
    行军在路上的时候,宣铁吾显得非常沉闷,他不理解蒋介石的这步棋到底是何用意?东北已经是**开辟出来的主战场,**要是想要强插一杠势必会引起**的反对,甚至是武装摩擦。
    正值抗战的最艰难时期,如果两党在此摩擦,中国的命运多舛起来。
    从鹤岗到铁力的火车还算平稳,但是运送木材的小火车。
    没有顶棚,也没有车厢,所有的人都坐在木头车架上,一个个都被冻的鼻红眼迷的,有几个都开始咳嗽了。
    最后的一段行程是骑马,虽说不敢放马甩缰飞驰草原,但是一天的行程也是让人苦不堪言。
    抵达绥化的时候,除了几个当兵的,也就宣铁吾硬咬着牙,一声不吭,但脸sè也是煞白,体力已经到了极限。热乎乎的喝了一碗米粥,在东北不缺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