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都市电子书 > 超级警监 >

第200章

超级警监-第200章

小说: 超级警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由于建筑和居住习惯等关系,十几二十层的更少。
她像村里女孩第一次进大城市,事实上她确实是一个来自新泽西乡下的小女孩,被一栋栋钢筋混凝土建筑震撼住了,深信中国是全世界最发达、最有钱的国家。
没不习惯就好,韩均透过后视镜看了一眼,扶着方向盘笑道:“宝贝。这栋不算高,考完试爹哋带你去看最高的。然后在最顶层的旋转餐厅吃自助餐。”
又要上学,瑶瑶很失落。
想到可以认识新朋友。可以跟中国孩子做同学,她又有那么一丝兴奋,抱着驾驶座椅背问:“爹哋,不是去报名吗,为什么要考试?”
“中国中学的学制、教学计划和教材与蒙哥马利中学不太一样,校方不知道你应该上初中二年级还是三年级,所以给你准备了一个考试,看看你到底应该上二年级还是三年级。”
瑶瑶眨了眨眼,又问道:“很难吗?”
张琳把她拉到身边。满声细语地安慰道:“应该是测试,不是什么考试,可能有一些比较难的题目,答不对没关系。”
“他们会测什么?”
“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地理和政治就不考了。毕竟你刚从美国来的。对这些不了解。”
小丫头甩了甩长发,一脸忧心忡忡地说:“可是……可是我什么都没准备。”
“没关系,只要答会答的,并且只有你一个人测试。答不对也不会有人知道。”
想到在美国时考不好老乔治和凯利都不会生气,爹哋和琳更不会生气。再想到考完后可以去看最高的楼,去楼顶吃美味的自助餐。瑶瑶心情一下子又好了,整了整张琳昨晚陪她逛商场时买的新衣服。晃着腿道:“好吧,我试试。”
美国学生啊。四中从来没有过的!
能收一个就能收第二个,招收到十几二十个外国学生,四中完全可以像一中那样搞个国际班。并且教育厅打过招呼,市教委打过招呼,省政府办公厅甚至发了一个关于海外高层次人才子女就学的函。
宋郅伟校长非常重视,特别同教导主任一起在传达室等。
学生家长不仅是公安厅副巡视员,同时是千人学者,另外一则是赫赫有名的科大年轻女教授。
两位校领导非常热情,奥迪刚刚停下,就迎上来笑容满面地招呼道:“韩处长,张教授,恭候多时了。韩瑶瑶同学,欢迎欢迎。”
为了女儿,韩大处长什么都愿意干。
回老家祭祖的前一天晚上,特别请校领导吃了一顿饭,已经认识了,不用相互介绍,从电脑包里掏出身份证、房产证、瑶瑶的护照、瑶瑶的“中国绿卡”等一堆证件和材料,一脸歉意地说:“让二位久等了,真不好意思,证件材料我检查过,该复印的全复印了,一份不少。”
“没事没事,我们先去办公室。”
校长看上去挺和善,操场上的中国学生玩得挺带劲,一些注意到她的学生甚至跑到操场边上围观,瑶瑶像人来疯似地挥手喊道:“嗨,我叫蜜雪儿,中文名叫韩瑶瑶,我也会打篮球!”
说完之后竟跑上去抢过球,来了一个漂亮的投篮动作,仅仅是动作,球没进,顿时引来一阵哄笑。她豪不在意的耸了耸肩,再次跟未来的同学挥了挥手,嬉笑着跑回老爸身边。
韩大处长朝宋校长笑了笑,侧头低语道:“宝贝,干得漂亮,看样子同学们很喜欢你。”
“爹哋,事实上我可以干得更好。”
“当然,你是最棒的。”
美国的孩子不好教,必须安排到最优秀的班主任那儿去,宋郅伟把三人请进校长办公室,回头道:“曹主任,我让韩瑶瑶同学先考,你叫一下孙丽丽,让她过来阅卷,然后去办下手续。”
“行,韩处长,张教授,你们坐,这些事情交给我。”
曹主任拍了拍手中的证件和材料转身就要走,作为学生家长怎么能什么都不管。已经很特殊了,韩均不想搞得更特殊,立马起身道:“宋校长,我们不能总跟在瑶瑶身边,您卷子给她做,我们去办手续。”
“也行,不过卷子有点多,这边可能要一会儿。”
“没关系,我们可以外面等。”
看见一位三十多岁的女教师,两口子知道她是女儿未来的班主任,又拜托了一番才去办手续。
一次性考五门,对孩子而言压力肯定不小。一切手续办完,韩大处长真有些不放心,神不守舍地问:“老婆,你说瑶瑶能考好吗?”
张琳靠在扶梯上,嫣然一笑道:“美国初中教育没国内这么难,教材又不一样,能及格就是胜利,别想那么多。”
韩大处长微微点了下头,自言自语地说:“正是考虑到国内中学教育比较扎实,我才让她上公立中学的。如果能跟上,如果能顺利考上高中,如果能顺便毕业,那她将来考哈佛都没问题。”
“望女成凤?”
“难道你不想?”
“这用得着问吗?”
张琳依偎在他身边,笑盈盈地说:“其实跟不上没关系,回家我可以教。而且跟不上是一种压力,会促使她去学习,不然总考倒数肯定会很丢人。”
她能做到这个份上太不容易,想到张爸张妈不仅没任何意见,反而把瑶瑶当亲外孙女,韩均很感动,凑到她耳边道:“老婆,难为你了。等瑶瑶真正安顿下来,真想习惯在中国的生活,我们就结婚。然后再生一个,两个孩子不孤单。”
付出终于得到回报,张琳心里甜滋滋的,抱着胳膊笑道:“我才不要呢,至少现在不想要。”
“没问题,等你什么时候想要就要,万一不小心有了,那必须要。”
张琳俏脸一红,嗔怪道:“别说了,这是学校。”
“明白,回去再说。”
宝贝女儿考试堪称神速,五门考了一个多小时就出来了,看着她那一脸沮丧的样子,就知道没考好。
“爹哋,你确定他们是考试吗?”瑶瑶诚惶诚恐的质疑,如同安徒生童话《皇帝的新装》里小孩说出了“皇帝没有穿衣服”。
“考题很难?”
“不是难,是不知道他们想考什么。”
“别急,就是一个分班测试,你跟琳呆会儿,我进去看看。”
走进办公室,校长、教导主任和班主任孙老师看着一叠卷子面面相窥,不知道该把韩家千金分到哪个班。
韩均干咳了两声,不无尴尬地笑道:“三位,中美两国文化差异那么大,瑶瑶没考好很正常。再说严格意义上她只能算借读,不会算入升学率,只要能分个班,只要能有个学上就行。”
“韩处长,是这样的啊。”
宋校长放下卷子,一脸苦笑着说:“这个差异不是一点两点大,初三肯定跟不上,初二同样很勉强。如果你没意见,我们想把她安排到初一。这样她学起来很轻松,我们教起来也得心应手。”
可能遗传她妈妈的基因比较多,瑶瑶长得很快,发育很早,整个一大姑娘,刚才见到的那些初三学生跟她一比都显得很小很幼稚,让她跟一帮更小的孩子混一块,肯定会被笑话。
韩均挠了挠头,低声道:“我先看看卷子。”
满分100的考卷,语文9分,数学17分,物理19分,化学6分。最不可思议的是,一个在美国长大的孩子,英语居然不及格。
韩大处长干脆坐下身一条一条研究考题,赫然发现这些题目简直无中生有、胡编乱造、莫名其妙……同时非常讲究语法,追求句子的精确性。别说瑶瑶考不好,连他都不一定能及格。
他真想回头就走,但又不愿意瑶瑶在国际学校那种非富即贵的环境里成长,咬了咬牙,放下卷子起身道:“宋校长,曹主任,孙老师,上初二吧,我们有跟不上的心理准备。在学校你们教,回家我们教,她其实很聪明,只是刚来中国不习惯。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相信很快就能跟上。”(未完待续。。)

第二百五十三章 受益匪浅
第一批交流人员回国,必须来警务室二楼看看。
瑶瑶的事众人皆知,三十岁的人有个十四岁的美国女儿,“超速二代”,太给力,太给中国人长脸,一个个脸上洋溢着玩味的笑容,眼神中比之前多了几百分“敬仰”。
“看什么看,继续开会。”
张祥强忍着笑,把一群唯恐天下不乱的小子赶进会议室,让他们把在美国看到和学到的跟没去的人分享。
主任办公室里放着一堆英文版的书籍和期刊,《刑事鉴定评论》、《新苏格兰场刑事调查年鉴》、《美国刑事鉴定人员学会会刊》、《美国社会犯罪研究室通讯》、crc出版的《刑事鉴定》、《国际刑事鉴定学会会刊》……全是市面很难买到的。
韩大处长很欣慰,随手拿起一本翻了翻,饶有兴趣地问:“张主任,出去一趟感觉怎么样?”
“受益匪浅,看到人家很多先进经验,发现我们自己有很多不足。”
“说来听听。”
张祥一边招呼他坐下,一边不无兴奋地说:“我刚到凶杀组第二天,中城区的铁路边就发生一起枪案,死了一个人。从一个市民听见枪响报警到巡警赶到现场,只用了3分21秒,有记录的,他们的办案系统很先进,电脑上全有。”
韩均沉吟道:“这个出警速度不算快,正常情况下应该在3分钟以内,可能是由于案发现场比较偏僻,临近铁路才会拖这么长时间。”
“他们也是这么说的。但对我们而言这个速度已经很快了。”
张祥等江慧如和夏莫青全坐下,接着说道:“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有四件事。一是他们真做到了警务工作信息化,车上有电脑。手中有移动终端,人人都在网上工作,采集信息,输入信息,使用信息是一个完整的工作流程,不像我们把网上办案当成额外负担;
二是最普通的巡警都训练有素,首先赶到现在的那个巡警是个黑人女警,她一边呼叫总台一边封锁了两条街,同时截停了一列火车。防止火车开过去之后破坏现场,用他们的话说好像叫ad……ad……”
“标准程序。”
江慧如深知业务能力不行,非常刻苦,非常用功,只要提起案子,提起刑侦,就习惯性拿出纸笔做记录。而且第一批交流人员回来后要分享、要总结,要形成材料上报。
听到这个关键词,忍不住问:“处长。这个adapt什么意思?”
韩均微笑着解释道:“逮捕、留置、评估、保护等英文单词的简称,如果现场有嫌犯立即逮捕,没有就留置重要的目击者和嫌疑人,然后评估凶案现场。再根据评估进行有效保护。他们一警多能,每个人都接受过专业培训,所以很多命案都是巡警破获的。”
回想起那晚的经历。张祥感叹道:“巡警不好干,她很尽职。但没得到上级肯定。我跟的那位凶杀组探员一到现场,就很恼火地问你是第一个赶到现场的警察?她说。是的,长官。探员又问她,你为什么封锁十一大街,你在想什么?
上下级关系很明确,她恭恭敬敬地说第一个抵达现场的警察,职责是逮捕嫌疑犯,留置目击证人,保护……就是刚才处长说的。
她认为想嫌犯不会把车停在那条横向的街道,因为这样很容易被那边公寓里的人看见,十一大街似乎是比较好的选择,所以当机立断进行封锁。”
现实中的美国警察办案,夏莫青头一次听说,追问道:“后来呢?”
“探员经验丰富,下车走到她身边的时候就飞快观察了下现场,很不客气地说这是一个错误的选择,铁轨那一侧完全没有发现脚印,反倒有两组脚印指向通往三十七街的那架铁梯。”
张祥喝了一小口水,继续介绍道:“女巡警连忙她把把三十七街也封锁了。探员又问她,为什么截停火车。问她纽瓦克机场呢,为什么不顺便封闭纽约高速公路、新泽西公路和长岛高速公路?说她还可以关闭七十号州际公路,一路封锁到圣路易斯,因为嫌犯完全有可能从那些路上逃走。”
韩大处长笑而不语,江慧如糊涂了,一脸百思不得其解地问:“人家没做错啊,为什么要批评?难道你跟翻译在那儿,那个凶杀组探员要耍耍威风?”
“不是。”
张祥摇摇头,耐心地解释说:“探员生气是有原因的,他在路上接到一堆头头脑脑打来的电话,港务局长、联合国秘书长办公室、会务主任……女巡警的现场处置扰乱了会议进程、一位参议员的演讲,以及整个西区的交通。用他话说,即使是爱娃飓风也没这么彻底地阻断美国铁路公司的东北走廊。
回去的路上他跟我说犯罪现场工作要照顾到平衡,如果他们在每一起凶杀案发生后就封锁整个城市,把三百万人口全都留置讯问,那当然再好不过,但他们不能那么做。换言之,他们根本不可能像我们一样大范围摸排。”
“那他们怎么破案?”
“靠现场勘察,靠警务信息化技术,靠监控,靠线人。工作同样很细,比我们更细。比如勘察现场,两名技术人员被认为是最有效率的,认为单独一人可能遗漏一些东西,三人以上漏掉的东西会更多。
探员不是技术人员,但懂技术,让采样人员采集指纹,让摄影人员拍照和录像,‘走格子’由他自己一个人来。最后发现一根螺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