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军事电子书 > 燃烧的海洋 >

第313章

燃烧的海洋-第313章

小说: 燃烧的海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四点二十分,声纳长确认那是一艘日本潜艇,而且很有可能是一艘“亲潮”级。
    这让曲少丰有点担心,因为这意味着,附近肯定有更多的日本潜艇,而且是性能更加先进的“苍龙”级。
    很明显,日本潜艇采用的是“诱杀”战术。
    在性能不如对手的情况下,最有效的战术就是拿出一艘潜艇当诱饵,让其他潜艇潜伏在附近,在敌艇攻击诱饵的时候出手。曲少丰还在常规潜艇上担任艇长的时候,就多次在军事演习中采用类似战术。
    只是,这也让曲少丰相信,日本潜艇没在联合舰队附近。
    分析之前的战斗就能发现,在进入东海之后,联合舰队一直以十六节的速度航行,而且持续航行了近十个小时。虽然常规潜艇的最大潜航速度在二十节左右,能够跟上舰队,但是以十六节航行,常规潜艇最多坚持几个小时。如果没有提前部署,常规潜艇就无法参与舰队作战。
    已经证明,联合舰队在凌晨的突击中负责佯攻,而不是主攻。
    更重要的是,日本海上自卫队很有可能只有不到一天的策划时间,根本来不及拿出完整的战术方案,也就无法提前部署潜艇。
    这样的话,在联合舰队进入东海的时候,日本潜艇还在冲绳群岛以东海域活动。
    虽然在联合舰队返航的时候,日本潜艇会上前接应,但是在明知道中国潜艇会前进到冲绳岛附近的情况下,日本潜艇肯定不会全速航行。
    在八个小时内,日本潜艇最多航行五十海里。
    果真如此的话,只要在此之前,日本潜艇呆在中国潜艇的探测区域之外,那么现在与联合舰队的距离不会少于三十公里。
    这正好与曲少丰的判断吻合。
    说得直接一点,如果那艘“亲潮”级是日本潜艇放出的诱饵,那么负责伏击的潜艇就会埋伏在其前方二十公里左右的地方。因为在攻击诱饵的时候,潜艇一般会在重型反潜鱼雷的有效射程内开火,而五百三十三毫米鱼雷在对付常规潜艇时,最大有效射程不会超过二十五公里。把伏击圈设置为二十公里,负责伏击的日本潜艇就能在中国潜艇发射鱼雷后立即进行反击,确保诱饵能够逃脱。
    也就是说,离“电鳐”号最近的日本潜艇应该在东面大概三十公里处。
    这个距离,在48md7的最大射程之内。
    只是,在此之前,萨非墨的“海龙”号已经在实战中证明,日本潜艇使用的不是美制重型鱼雷,而是日本自制的电动鱼雷,对付常规潜艇的最大射程不会超过二十公里,而对付攻击核潜艇的最大射程更短。
    显然,在这几天里,日本潜艇没有返回港口,也没有与潜艇补给舰会合,所以没有可能获得美制鱼雷。
    三十公里,足够确保“电鳐”号安然无恙。
    如果日本潜艇做出愚蠢举动,即在明明够不着的情况下攻击“电鳐”号,曲少丰甚至能在干掉联合舰队之后,顺带干掉几艘日本潜艇。
    拿定主意后,曲少丰没再迟疑,再次让武器军官做好了攻击准备。
    此时,“电鳐”号离联合舰队更近了。
    在两个小时的机动搜索过程中,“电鳐”号又向联合舰队逼近了大概十公里。
    虽然在这个距离上,被动声纳仍然无法准确锁定目标,但是至少可以用主动声纳获取必要的火控数据,不用浮上海面使用雷达。
    如果隔得远一点,因为声波在海水中折射与散射,探测海面战舰时的精度肯定比不上探测海里的潜艇。为了获取必要的火控数据,“电鳐”号就得浮上海面,使用安装在伸缩式桅杆上的对海搜索雷达。
    即便日本反潜巡逻机都已飞走,曲少丰也不愿意让潜艇浮上海面。
    攻击核潜艇不需要为电池充电,更不需要更换艇内空气,只要有可能,任何一位攻击核潜艇的艇长都不愿意在作战的时候到海面上去透透气。
    四点三十分,“电鳐”号的主动攻击声纳开始工作。
    这个时候,日本空中自卫队的E…3G刚刚确认中国空军的J…20已经返航,战场上没有能够威胁到反潜巡逻机的敌人了。
    可惜的是,预警机不是反潜巡逻机,探测不到潜艇攻击声纳发出的信号。
    更重要的是,攻击声纳的工作频率低于二十赫兹,除非引起舰体共振,不然战舰上的官兵也察觉不到。
    三十秒后,“电鳐”号锁定了三个主要目标,为四条五百三十三毫米鱼雷与两条六百五十毫米鱼雷输入了火控数据。
    因为攻击静止不动的战舰,所以没有必要采用线导模式。
    也就在这个时候,“电鳐”号截获了两艘041型主动攻击声纳发出的信号。
    显然,发现“电鳐”号准备动手后,两艘常规潜艇也加入了战斗。
    四点三十一分,“电鳐”号发射了第一批六条重型鱼雷。
    在发射鱼雷的时候,火控系统又锁定了三个目标。只是,鱼雷的再装填作业至少需要一分半钟。
    根据“电鳐”号的作战记录,在四点三十三分、三十五分、三十八分与四十一分,又分别发射了六条鱼雷,总共射出三十条鱼雷,攻击了十五艘战舰。因为“电鳐”号只携带了三十二条鱼雷,所以没有进行第六次攻击。
    在此期间,两艘041型常规潜艇各进行了三次鱼雷齐射,向日本舰队发射了三十六条重型鱼雷,各攻击了九个目标。
    此外,当时离联合舰队大概有一百公里的两艘041型也参加了战斗,分别在四点四十七分与四点五十三分向联合舰队发射了五枚反舰导弹。
    联合舰队的二十二艘战舰中,首先遭到攻击、成为重点攻击对象的正是两艘“日向”级直通甲板驱逐舰与四艘防空驱逐舰。
    在潜艇眼里,这六艘战舰最大,也最有价值。l;/g;H!~!
    ..
第一百零二章 海上屠场
    对水面战舰来说,鱼雷的威胁远远超过了反舰导弹。()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就用几艘缴获的日本战舰做了测试,证明即便是航空鱼雷,对战舰的毁伤能力都超过了除战列舰主炮发射的穿甲弹之外的其他弹药,潜艇发射的重型鱼雷更是反舰的最佳武器。
    二十世纪七零年代,美苏冷战最激烈的时候,美国海军还利用退役的战舰,对鱼雷的毁伤效果做了更加全面、也更加科学的测试,证明由磁感应近炸引信控制、在战舰龙骨下方爆炸的鱼雷要比直接击中战舰侧舷的鱼雷更有威力。在最著名的一次实验中,美军用一条重型鱼雷把一艘报废的驱逐舰炸成了两截。根据这些实验得到的数据,美军首先为鱼雷全部安装磁感应近炸引信。
    当然,这只针对反舰作战。
    在对付潜艇的时候,除了重型反潜鱼雷,轻型航空鱼雷还是以碰炸为主。
    美军在近乎实战环境下得出的科学数据,自然得到其他国家的认同与接纳。
    可以说,几乎所有反舰重型鱼雷都配备了磁感应近炸引信,一些比较先进的鱼雷还能在引爆前选择最理想的引爆点。比如俄罗斯的重型鱼雷就会首先攻击战舰的推进系统,在攻击瘫痪的战舰时,才会在龙骨下方引爆。美国的48md7型鱼雷在攻击战舰时,会根据声纳信号的反射强度,找出战舰底部最脆弱的部位,然后在此引爆,确保对战舰造成最致命的打击。
    中国海军的鱼雷算不上世界领先,但是至少具备最基本的功能。
    根据日本海上自卫队的作战记录、以及幸存官兵提供的消息,最先遭到攻击的是编入第二护卫群的“日向”号驱逐舰,而且击中“日向”号的鱼雷来自西南,也就是“电鳐”号所在的方位。
    可以肯定,绝对是两条六百五十毫米重型鱼雷。
    首先,曲少丰肯定会用威力最大的鱼雷对付最大的战舰。其次,第一批发射的六条鱼雷中,两条六百五十毫米鱼雷的航速最高,而在“日向”号南面是两艘防空驱逐舰,只有六百五十毫米重型鱼雷能够首先击中“日向”号。
    只是,这还没有结束。
    被两条鱼雷击中后大概五分钟,“日向”号又被两条鱼雷击中,而且四次爆炸释放出来的威力都差不多。
    也就是说,“日向”号挨了四条六百五十毫米重型鱼雷。
    虽然“电鳐”号在两分钟后发射了第二批鱼雷,但是在最多只能攻击十五个目标的情况下,曲少丰没有理由向一艘战舰开火两次。
    由此可以断定,第二次击中“日向”号的两条鱼雷来自一艘041型常规潜艇。
    事实上,这完全是多余的。
    由“电鳐”号发射的两条六百五十毫米鱼雷就炸断了“日向”号的龙骨,只是这艘战舰足够庞大,满载排水量超过两万吨,又采用了类似于航母的小分舱结构,所以没有立即拦腰折断。
    在龙骨断裂的情况下,就算“日向”号没有沉没,被日本海上自卫队拖回去,也没有修复价值。因为拖带断裂的战舰非常困难,战场上又危机四伏,所以日本海上自卫队很有可能亲手结束“日向”号遭受的痛苦折磨。
    当然,以当时的情况,“日向”号很有可能在中雷后数个小时内沉没。
    再次被鱼雷击中,只是加快了“日向”号的沉没速度。
    五点过七分,“日向”号的舰长放起努力,下达了弃舰令。十一分钟后,“日向”号在弹药库的大爆炸中沉入大海。引爆弹药库的不是鱼雷,而是由鱼雷爆炸引起、然后迅速蔓延的大火。根据“日向”号幸存官兵回忆,当时可以注水淹没弹药库,只是舰体严重进水,如果向弹药库注水,只会加快战舰的沉没速度,让官兵没有机会逃生,所以舰长一直没有下令淹没弹药库。
    最终,“日向”号上的八百多名官兵中有近六百人幸免于难。
    只是,日本当局没有公布全部遇难官兵名单,因为在“日向”号上,至少有一个营的陆上自卫队官兵。按照计划安排,他们将在舰队夺取制海权之后登上钓鱼岛。因为至少有两条鱼雷的爆炸点就在登陆部队住舱下方爆炸,所以这四百多名官兵中,绝大部分当场丧命,只有极少数侥幸逃生。
    在“日向”号遭到攻击后,第二护卫群的“雾岛”号驱逐舰与“爱宕”号驱逐舰先后被鱼雷击中。
    因为这两艘战舰的中雷时间仅比“日向”号晚了不到两分钟,所以可以确定是“电鳐”号取得的战果。
    这次,那艘041型没有跟“电鳐”号抢战果。
    虽然“雾岛”号与“爱宕”号也是大型战舰,后者的满载排水量超过一万吨,但是五百三十三毫米重型鱼雷的威力也不小,两条足够击沉一艘万吨级大型战舰,更别说是丧失了电力的战舰了。
    只是,这两艘战舰都没有立即沉没。
    “雾岛”号一直坚持到六月三日凌晨三点左右,直到舰体进水过于严重,而且无法排出海水,舰长才下令弃舰。最终,这艘战舰上的三百名官兵中,有二百三十二人幸免,还有十三人失踪。
    “爱宕”号坚持得更久一点,直到三日上午六点三十分,舰长才放弃努力。
    只是,“爱宕”号沉没得更加突然。舰长下达弃舰令后不到五分钟,这艘战舰就突然翻覆,导致包括舰长在内的三百多名官兵阵亡,仅有不到十人获救。后来对沉没在一千多米海底的残骸进行考察,才发现在舰长下达弃舰令后,负责打开通海阀的军官提前动手,导致战舰左侧严重进水。
    必须承认,为了拯救这两艘战舰,日本官兵做出了巨大努力。
    当时,战舰上的电力系统完全瘫痪,日本官兵为了抽出涌入舰体的海水,使用了一切手段,比如用人力把海水提出去。
    可惜的是,这些努力毫无意义。
    仅仅依靠几百人的力量,肯定无法让战舰浮在海面上,最多只是延迟了沉没时间。
    当然,至少“雾岛”号上的官兵非常幸运。
    在第二护卫群里,四艘“高波”级与四艘“村雨”级在遭到攻击后,都没有坚持到这么久。
    至少有三艘“村雨”级与一艘“高波”级被鱼雷炸成两截,在十分钟内沉没。
    根据日本海上自卫队公布的战报,这四艘驱逐舰上只有不到一百名官兵幸免于难。
    另外四艘驱逐舰也在天黑前沉没,而且官兵的阵亡率都超过了一半。大部分阵亡官兵都是因为没有及时逃出来,跟随战舰沉到海底。
    因为第四护卫群在北面,所以受到的打击相对轻一点。
    在第四护卫群里,核心战舰是“日向”号的姊妹舰“伊势”号。首先遭到攻击的也是这艘战舰。
    只是,最先攻击“伊势”号的是位于联合舰队东北方向上的那艘041型常规潜艇。
    为了收获战果,“电鳐”号与另外一艘041型潜艇在随后的攻击中,各向“伊势”号发射了两条六百五十毫米重型鱼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