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军事电子书 > 燃烧的海洋 >

第299章

燃烧的海洋-第299章

小说: 燃烧的海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问题是,这个通信信号确实存在。
    收到消息后,木村小次郎犹豫了。
    如果那是一艘中国潜艇发出的通信信号,表明中国潜艇很有可能发现了第三护卫群。
    问题是,通信信号出现的海域离第三护卫群超过了一百公里,而且反潜巡逻机没有在附近发现中国潜艇。
    中国潜艇能够探测到一百多公里外的第三护卫群吗?
    即便截获了第三护卫群发出的噪音,在这么远的距离上,潜艇也很难确定目标的规模与准确距离。
    原因很简单,战舰发出的噪声要在海底与海面反射多次之后才能传到一百公里以外。
    只要足够远,潜艇不但不能测出信号源的距离,甚至难以准确判断信号源的方向,因为声波不是直线传递,海里的各种因素都有可能改变声波的传递方向,从而很难确定声源是从哪个方向上传来的。
    这些因素,让木村小次郎很难做出决断。
    一个多小时后,木村小次郎收到了更加确切的消息。通过对E…2D截获的通信信号进行分析,确认是中国潜艇发出的通信信号,而且是用通信浮标发射的,因此潜艇很有可能在此之前已经离开了该海域。
    更重要的是,参谋送来一份绝对不容忽视的分析报告。
    通信信号出现的海域与第三护卫群航线的距离在三十公里左右,而第三护卫群在通信信号出现前两个多小时从最近处经过。
    在这个距离上,中国潜艇肯定能够发现第三护卫群,而且判清目标性质。
    这下,问题复杂了。
    虽然木村小次郎不是潜艇兵出身,但是他非常清楚,中国潜艇在发现第三护卫群的时候肯定发现了反潜巡逻机,所以没有拦截第三护卫群,也没有立即发出电报,而是等到反潜巡逻机飞远后才抛出了通信浮标。
    按照木村小次郎的想法,肯定得把第三护卫群撤回来。
    只是,他没有这么做。
    在他收到这条消息的时候,已经是夜间十一点半左右,第三护卫群已经在进入东海后航行了近八个小时,即向钓鱼岛挺进了大约四百五十公里,再过十来个小时就能到达钓鱼岛北面。
    现在把第三护卫群撤回来,也要八个小时后才能离开东海。
    当然,如果向东航行,从奄美诸岛离开,大概四个小时后就能离开东海。
    问题是,对于中国空军来说,四个小时足够组织起大规模空中打击。
    也就是说,只要中国空军愿意,在第三护卫群离开之前就以发起打击,到时候第三护卫群向哪个方向航行都没有差别。
    既然如此,还不如让第三护卫群继续前进。
    木村小次郎没有给第三护卫群下达返航命令,而是找到今井利村,让他提前出动防空战斗机掩护第三护卫群。
    当然,需要出动的还有预警机与战略电子侦察机等支援机种。
    只是,这么做的话,必然会对接下来的战斗产生影响。
    以当时的情况来看,即便按照最低标准,即派遣十二架F…22A掩护第三护卫群,同时动用一架E…3G与一架EC…135,接下来十二个小时之内,至少要让战斗机轮换三次、让预警机与战略电子侦察机轮换一次。
    这样一来,十二个小时之后,还能升空作战的F…22A至少要减少二十四架,还有一架E…3G与一架EC…135得留在地面上进行维护。
    少一架预警机还不是大问题,毕竟已经有四架E…3G形成了战斗力,剩下三架足以确保在两个方向上各巡逻八个小时。战斗机的问题也不是很大,剩下的六十来架F…22A仍然有足够的能力掩护第三护卫群。
    只是,EC…135就只有两架形成了战斗力,如果让一架停在地面,就只能在一个方向上活动了。
    这样的话,在第三护卫群突击钓鱼岛的时候,联合舰队得不到战略电子侦察机支持,也就无法按照原订计划,从东面深入东海,吸引中国海军主力舰队,完成佯攻任务。因为少了二十多架战斗机,所以在佯攻行动中,联合舰队的防空也得不到保证,很容易遭到中国空军打击。
    结果就是,要在这个时候掩护第三护卫群,佯攻就得大打折扣。
    说得简单一点,联合舰队不可能在没有空中掩护的情况下深入东海,更不可能挑战东海舰队。
    佯攻打不起来,海上自卫队的反击行动就没有什么秘密可言了。
    在中国海空军全力拦截下,第三护卫群的突击行动肯定会失败。
    针对这个问题,今井利村建议还是按照原计划行动。如果中国空军突击第三护卫群,最坏的结果也是突击行动失败。
    只是,木村小次郎仍然坚持提前派遣防空战斗机。
    在他看来,区别不仅仅是突击行动能否成功,而是第三护卫群能否幸存下来。如果现在遭到打击,第三护卫群肯定得全军覆没。得到空中掩护之后,就算突击行动失败,第三护卫群也有机会撤出来。
    为此,木村小次郎答应承担此战的所有责任。
    既然如此,今井利村没再反对,答应了木村小次郎的要求,并且在六月二日凌晨一点左右派出了第一批防空战斗机。
    在此之前,木村小次郎做了一件很重要的事情:让第三护卫群转向。
    因为行踪已经暴露,如果沿直线航行,很容易遭到拦截,所以只有及时调整航向,才有可能避免被中国空军的侦察机发现。
    必须承认,木村小次郎的判断没有错。
    就在第三护卫群转向之前,中国空军派出了四架ig…31,前去搜寻第三护卫群,杨禹方也制订了针对第三护卫群的空中打击计划。
    只要找到第三护卫群,中国空军就不会手软。H!~!
    ..
第八十二章 担忧
    早在发现第三护卫群进入东海的时候,杨禹方就建议进行空中打击。
    只是,当时的几个特殊因素让腾耀辉否决了他的提议。
    一是日本海上自卫队的作战意图不明,如果集中力量打击第三护卫群,而联合舰队又杀入东海,必然会对舰队决战造成影响。说得简单一点,如果第三护卫群担任佯攻,日本空中自卫队就能用少量战斗机牵制住中国空军的多数战斗机,然后在主攻方向上,也就是联合舰队这边集中优势兵力。为了在舰队决战中取胜,肯定有必要保留航空兵主力,而不是浪费在次要战场上。
    二是第三护卫群进入东海后,“海龙”号没有跟上去,而白天的太阳黑子爆严重影响了预警机的作战使用,所以当时并不清楚第三护卫群的具体行踪,在天黑后起飞的电子侦察机也没能截获第三护卫群发出的信号。因为东海整体上北宽南窄,如果第三护卫群靠着冲绳群岛南下,预警机必须前出到离本土五百公里处,才能监视整片海域,而在这里极易遭到日本战斗机拦截。
    最后,也有腾耀辉的一点私人想法,即第三护卫群靠近后,要么让周渝生指挥的潜艇去收获战果,要么让第二舰队转向迎战。在舰队与潜艇参战之后,再出动航空兵,夺取局部制空权。
    事实上,当时商定的结果也是如此。
    即在确定了第三护卫群的行踪之后,由航空兵夺取局部制空权,驱逐伴随第三护卫群活动的反潜巡逻机,让潜艇出击。
    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降低空军的作战压力。
    按照这套作战计划,在六月二日凌晨一点之前,只有周渝生调整了潜艇部署,扩大了钓鱼岛北面的潜艇巡逻区域,把陪伴东海舰队作战的那艘093级攻击核潜艇派上去,充当对付第三护卫群的主力。
    当时,杨禹方把重点放在了联合舰队上。
    凌晨一点左右,也就是在收到“海龙”号报告后大约四个小时,随着当晚的第四次战术侦察情报到手,腾耀辉改变了战术安排。
    牧浩洋的判断没有错,担任佯攻的不是第三护卫群,而是联合舰队。
    到这个时候,联合舰队不但没有加速,反而调整了航线,没再奔向钓鱼岛,而是在冲绳西面大约一百公里处转向北上。
    即便只是战术转向,比如发现中国空军的战术侦察机之后,故意转向麻痹对手,联合舰队也不可能在第三护卫群之前到达。
    当然,得有一个前提条件,即第三护卫群仍然以三十节的速度冲向钓鱼岛。
    只要证明了这一点,就能肯定牧浩洋的判断准确无误。
    更重要的是,能够由此推断出日本海上自卫队的作战目的。要知道,此时东海舰队已经越过了钓鱼岛。如果第三护卫群没有调整航线,那么其袭击对象就不是东海舰队,而是后面的第二舰队。
    日本海上自卫队为什么要袭击第二舰队?
    腾耀辉想不出个所以然来,只能让杨禹方安排侦察机,尽快确定第三护卫群有没有像牧浩洋判断的那样,直接杀向钓鱼岛。
    当然,在执行命令的时候,杨禹方肯定得考虑到其他情况。
    侦察机起飞后,海航的两架J…200也紧急出动,在空军提供的八架J…20的陪伴下向东海腹地飞去。
    因为J…200的巡航速度不到七百公里,所以不用急着派遣制空战斗机。
    考虑到,ig…31是纯粹的战术侦察机,只配备了航空照相机,原配的火控雷达早就被拆掉了。即便没有拆掉,这种用来拦截高空高速轰炸机的雷达也不具备对海搜索能力,在侦察中派不上用场。
    杨禹方随后又派出了四架J…11C,用来扩大战术侦察范围。
    不管怎么说,J…11C的速度比J…200快得多,而且在使用火控雷达时,能够搜索前方一百二十度区域内、二百五十公里范围内的海域。如果第三护卫群以防空编队航行,探测距离还能增加几十公里。
    更重要的是,J…11C在执行战术侦察任务的时候,能够全程超音速飞行。
    使用117发动机后,J…11C在携带两具大型副油箱与一具航空侦察吊舱的时候,起飞推重比超过一。在用掉了副油箱里的全部燃料、抛掉副油箱之后,J…11C能以一点三马赫的速度巡航飞行。如果有必要,可以用内部油箱里的燃油以两马赫的速度飞行一千一百公里左右。
    对于侦察半径大概为八百公里左右的任务来说,基本上可以确保全程超音速飞行。
    这样一来,J…11C能在四十五分钟之后发回确切情报。J…200起飞之后,需要一个小时到达战区,还要十五分钟进行搜索。
    在高强度交战中,半个小时的意义非常重大。
    只是,在此之前,杨禹方就收到了J…200发来的消息。
    虽然是战术预警机,但是J…200采用的是Y…8…900的机体,比E…2D大得多,不但有更多的指挥控制台,还能额外搭载一些电子设备,比如专门用来搜集无线电信号的被动探测系统。
    首先起飞的那架J…200爬升到一万米的巡航高度后,没有立即启动雷达。
    随即,这架预警机就截获了E…3G的雷达信号。
    从理论上讲,只要两架飞机飞得足够高,电子侦察机能在相当于预警机探测距离两倍的地方截获预警机发出的雷达信号。
    因为预警机飞得不是足够高,所以实战中往往达不到这个距离。
    只是可以肯定,被动探测系统的探测距离肯定超过了雷达。
    也正是如此,在作战使用中,预警机往往要跟电子侦察机搭配,由电子侦察机提供预警机探测范围之外的战场信息。
    收到消息后,杨禹方立即命令空军出动一架战略电子侦察机。
    战略电子侦察机不是去确定预警机发回的消息,而是确定那架E…3G的活动区域,从而推断日本空中自卫队的战术行动。
    同样以Y…8…900为平台的战略电子侦察机爬升到万米高空,需要十多分钟。
    凌晨一点五十分,杨禹方同时收到战略电子侦察机与J…11C发来的战术情报:E…3G已经进入东海,正在向西南方向飞行;第三护卫群仍然在向钓鱼岛航行,只是调整了航线,更靠近冲绳群岛。
    随即,J…11C发来紧急战报,至少有两架在返航的时候,遭到F…22A拦截。
    万幸的是,J…11C在抛掉所有外挂、半油的情况下,极限速度高达二点七五马赫,远远超过了F…22A的最高速度。更重要的是,执行侦察任务时,J…11C从超高空进入,而执行防空任务的F…22A不可能一直呆在两万米以上的超高空,等到F…22A开始爬升,J…11C早就转向返航了。
    侦察机都飞了回来,没有遭受损失。
    汇总这些情报,日本海上自卫队的战术企图就没有什么秘密可言了。
    只是,有一个问题无法解释,即第三护卫群为什么要在没有受到威胁的情况下,故意调整航线,延迟到达时间。
    难道,这与联合舰队没能及时部署到位有关?
    虽然牧浩洋的判断已经得到证明,但是腾耀辉还是心存疑虑。
    联合舰队的威胁确实存在,如果倾尽全力对付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